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人的一生面臨著太多太多的離別。在古典詩詞中,與家鄉離別,有崔顥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與朋友離別,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與愛人離別,有溫庭筠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如何面對離別的傷感?這似乎是一個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除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外,人畢竟是一個情感的動物,傷感的情緒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竄上你的心頭。但真要為這個問題,尋求一個標準答案的話,我認為北宋詞人晏殊的那句「不如憐取眼前人」,堪稱完美。
這句話出自晏殊的詞作《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它是晏殊在一次離別宴席之後所寫。在詞中晏殊感嘆了離別太多、人生短促,表達了不要沉陷於離別的傷感,應該珍惜當下的豁達思想。那麼「不如憐取眼前人」的背後,究竟有什麼深意?下面就讓我們具體看看晏殊的這首詞《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首先,詞的起首兩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晏殊便分別就離別太多、人生短促進行了概括描寫。它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稍縱即逝。再平常的離別也很容易使人陷入極度傷感的情緒中。由此可見,晏殊在這裡是以精煉的語言表達了富有深度的哲理。
緊接著的一句「酒筵歌席莫辭頻」,則緊承前面兩句,意思是說,人生短暫,為了離別而傷感,一直陷入痛苦之中是沒有任何益處的,不如好好珍惜離別時的宴席,不要因為次數多就推辭。結合整個上片來看,無疑晏殊表達了一種對酒當歌,及時行樂的豁達思想。
然後,詞的過片兩句「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晏殊通過自己的空想之詞,抒發了他對時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復得的無限感慨。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到了登臨之時,眼前儘是大好河山的時候,卻突然思念起遠方的人,到了風雨吹落繁花的時候,才發現春天的易逝,這樣肯定會更生愁情。單從意境來看,這兩句寫的開闊、遼遠。
結句「不如憐取眼前人」,晏殊這一個轉折,則是再次表達了自己珍惜當下,及時享樂的豁達思想。並通過兩個例子來說明了這一態度,即與其你徒勞地去思念在遠方的人,為風雨搖落的花朵而傷懷,不如實際一點,去珍惜當下陪伴在你身邊的人的情誼,不要讓傷感的情緒折磨自己。
綜觀晏殊的這首詞,它所發出的離別太多、人生短促的感慨,無疑是世人共同的感慨,而它所表達的珍惜當下、享受生活的態度,無疑也是值得世人所學習和推崇的。所以我認為「不如憐取眼前人」,是如何面對離別的傷感?這一問題的標準答案。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