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離別的傷感?晏殊寫下一首詞,最後7字是標準答案

2020-12-16 慶餘說詩詞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人的一生面臨著太多太多的離別。在古典詩詞中,與家鄉離別,有崔顥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與朋友離別,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與愛人離別,有溫庭筠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如何面對離別的傷感?這似乎是一個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除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外,人畢竟是一個情感的動物,傷感的情緒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竄上你的心頭。但真要為這個問題,尋求一個標準答案的話,我認為北宋詞人晏殊的那句「不如憐取眼前人」,堪稱完美。

這句話出自晏殊的詞作《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它是晏殊在一次離別宴席之後所寫。在詞中晏殊感嘆了離別太多、人生短促,表達了不要沉陷於離別的傷感,應該珍惜當下的豁達思想。那麼「不如憐取眼前人」的背後,究竟有什麼深意?下面就讓我們具體看看晏殊的這首詞《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首先,詞的起首兩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晏殊便分別就離別太多、人生短促進行了概括描寫。它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稍縱即逝。再平常的離別也很容易使人陷入極度傷感的情緒中。由此可見,晏殊在這裡是以精煉的語言表達了富有深度的哲理。

緊接著的一句「酒筵歌席莫辭頻」,則緊承前面兩句,意思是說,人生短暫,為了離別而傷感,一直陷入痛苦之中是沒有任何益處的,不如好好珍惜離別時的宴席,不要因為次數多就推辭。結合整個上片來看,無疑晏殊表達了一種對酒當歌,及時行樂的豁達思想。

然後,詞的過片兩句「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晏殊通過自己的空想之詞,抒發了他對時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復得的無限感慨。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到了登臨之時,眼前儘是大好河山的時候,卻突然思念起遠方的人,到了風雨吹落繁花的時候,才發現春天的易逝,這樣肯定會更生愁情。單從意境來看,這兩句寫的開闊、遼遠。

結句「不如憐取眼前人」,晏殊這一個轉折,則是再次表達了自己珍惜當下,及時享樂的豁達思想。並通過兩個例子來說明了這一態度,即與其你徒勞地去思念在遠方的人,為風雨搖落的花朵而傷懷,不如實際一點,去珍惜當下陪伴在你身邊的人的情誼,不要讓傷感的情緒折磨自己。

綜觀晏殊的這首詞,它所發出的離別太多、人生短促的感慨,無疑是世人共同的感慨,而它所表達的珍惜當下、享受生活的態度,無疑也是值得世人所學習和推崇的。所以我認為「不如憐取眼前人」,是如何面對離別的傷感?這一問題的標準答案。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晏殊的一首絕美小詞,思想超前了1000年,最後7字點出了人生真諦
    晏殊似乎不是那種需要發奮努力才能做出名篇的人,他也有理由不相信《史記》中的那句話:《詩》三百,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也。他從小就好像有著「文學慧根」,14歲時由於才華洋溢聞名於世,甚至被宋真宗親賜為進士,擢為秘書省正字。而宋仁宗繼位後,晏殊的事業更是平步青雲,成為當朝宰相。
  • 晏殊最傷感的一首詞,一開篇便令人驚豔,最後兩句無人能夠超越!
    晏殊作為北宋時期最偉大的詞人之一,他的很多作品也是膾炙人口,並且一些經典的作品,不僅收錄在了《全宋詞》、《宋詞三百首》,這些經典的詞集裡之外,更是被後世無數的詩人所化用,尤其是晚清時期的王國維對於他更是推崇至極,還在他的《人間詞話》裡,引用了晏殊詞作中的名句,用以關於人生三大境界,
  • 晏殊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共58個字卻被評抵800多字,最後一句驚豔
    相信說起晏殊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國北宋著名詞人,開創了北宋婉約詞風,更是被人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佳句,就像《浣溪沙》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還有《蝶戀花》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等。
  • 晏殊的一首另類詞,如珠似玉之外也有深沉激越
    晏殊,宋仁宗時期任宰相。北宋詞人,與其第七子晏幾道同為婉約詞的代表人物,被稱「大晏」、「小晏」。有詞集名《珠玉詞》。晏殊的詞風和諧流暢,不玩弄詞藻而意蘊自現,如珍珠流轉於玉盤,不僅有音韻美,有意境美,更能於字裡行間顯現出一種通達的哲學。
  • 晏幾道很傷感的一首詞,他將傷離別與思念寫進詞中,很唯美很動人
    晏幾道畫像晏幾道,字叔原,宋仁宗朝宰相晏殊的幼子。晏幾道才華出眾,但他又具有磊落狂放、桀驁不馴的性格。晏幾道少年時,他的父親晏殊去世,晏家家道開始中落。他的性格與不順流俗的氣質,同周圍環境之間也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 晏殊的這首詞,開篇7個字便扣人心弦,讀後令人慨嘆不已!
    在這首詞中,晏殊主要把人的離別與時光的無情、年華易老聯繫起來,形成了對於人生的一種深沉感慨。短短四十四個字,悲涼悽緊,又蘊含希望。即使在千年後的今天讀起來,依然令人慨嘆不已。 緊接著的一句「不信多情」,是對於首句的補充,意思是說,時光只知道每時每刻催人變老,卻不理解人的多情。
  • 三年後相逢又離別,蘇軾一首宋詞最後10字乃是超然物外的灑脫情懷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宋詞也是如此,這首宋詞寫於詞人和一個朋友三年後的相逢又離別之時,寫下這首宋詞表達對於朋友的依依不捨之情。同時也在其中浸透了對於人生的感悟,尤其是宋詞的最後十個字,表達出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灑脫情懷。
  • 晏殊很感人的一首詞,不如憐取眼前人,彼此在一起一定要懂得珍惜
    那在宋詞裡面就有很多這種愛情詞,寫得極為深情,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字裡行間卻是充滿了濃濃的愛意。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晏殊很經典的一首愛情詞,也就是這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這首詞無論是表現手法,還是裡面所傳遞出來的情感,那都是很令人感動。
  • 晏殊最痴情的一首詞,開篇9字驚豔世人,最後一句卻留下千年爭議
    不過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當時的宰相寇準對江南人沒有好印象,因此想要打壓晏殊,但據《湘山野錄》記載,寇準在應天府時,對晏殊是極為讚賞的,然而不管怎樣,17歲的晏殊並已任光祿寺丞
  • 宋代才子的一首名作,起句就惆悵傷感,最後9個字更令人心碎
    蕭瑟秋天、悽涼時節,草木搖落、蒹葭蒼蒼,更有群雁南翔,令遊子如何不思故鄉。唐代詩人李益曾用景語描寫愁情,「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南宋也有一位詞人,與故人分別之際,心緒不寧,連互相安慰的話都不知如何去說。下面一起欣賞宋代才子的一首名作,起句就惆悵傷感,最後9個字更令人心碎。
  • 晏殊描寫暮春時節的一首詞,最後一句備受名家推崇!
    在詩詞賞析中你會經常看到「傷春悲秋」這四個字,所謂的傷春指的就是春天即將過去的暮春時節,文人會藉此景色感悟青春韶華的逝去,比較典型有歐陽修的「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秦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等。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幾乎人人會背,傷感孤獨,戳中淚點
    在詩詞裡,我們總能看到生活的影子,歷史的煙雲以藝術化的手法,融蘊其中,讓人讀來,有傷感,有嘆息,有驚喜,有離思。那數不盡的離別,道不完的情感,就像山間流水,輕輕緩緩流淌著。李煜,這個亡國君主,雖天賦異樣的容姿,也逃不脫大宋王國的傾軋,於是,他以肉袒公的身份,被押入宋城,那日日夜夜的思緒,那如時光一樣悠長的憂傷,化為了一首首讓人傷感的小詞。在此其間,他寫下一首《相見歡》,亦稱為《烏夜啼》的小詞,是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幾乎人人會背,傷感孤獨,戳中淚點。
  • 晏殊很經典的一首愛情詞,不如憐取眼前人,只有珍惜愛情才會長久
    雖然在這幾位大文豪中可能晏殊名氣要小一些,但是同樣是一代文宗,歐陽修也是深受他的影響,也同樣獲得過他的獎掖。另外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也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很多的作品也都是膾炙人口,特別是他的愛情詞,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寫得極為深情。例如這首《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便是一首很經典的愛情詞,通篇描寫得極為抒情,也很是悽美,充滿了一種感傷之懷。
  • 李清照經典詞篇,先寫離別悲情,最後以妙筆收尾,不愧是才女!
    本期文章我們來聊一聊李清照的經典之作《蝶戀花》兩宋年間,詞得到了飛速發展。期間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詞人,其中有柳永、蘇軾、歐陽修等。不過就在男兒叱吒文壇之時,一部分思想進步的女子悄無聲息地從人群中展露出了頭角。她們思想前衛、思維活躍,落筆一樣出神入化,寫下了一首又一首的經典詞篇。
  • 北宋才子失戀後寫下一首詞,上闕顯得平淡無奇,但是下闕句句經典
    北宋的詞人描寫愛情的時候都是非常深情,其中像晏殊、柳永、蘇軾、歐陽修、秦觀、周邦彥等等,那都是多情之人,寫下無數感人肺腑的愛情名篇;這也說明這些人是真正愛過,並且愛得比任何人都要深沉,才能夠寫出那些悽美的感傷之作。
  • 晏殊最耐人尋味的一首詞,14個字道盡人生悲喜,千年來無人超越
    他是神童,5歲就能作詞,14歲被宋真宗親賜進士之名;他是太平宰相,一生宦海沉浮,終於在51歲拜相,位極人臣;他是樂伯,身居要職的卻從不忘提攜後輩,範仲淹、王安石、歐陽修都受過他的舉薦,深受當時天下文人敬仰;他是晏幾道的父親,一門父子兩詞客,令世人稱道。或許正是因為身居要職,秉性正直,與其它情詞不同,晏殊的詞有著難得的婉約和理性。
  • 23歲的蘇軾已經鋒芒畢露,寫下一首詞,最後7字大家風範!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便是當時蘇軾的新作之一。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也就是蘇軾二十三歲那年,他守喪期滿,從家鄉四川眉山一路沿長江回京,快到荊州的時候,因見到了長江兩岸的深秋景色,便觸景生情寫下這首詞。全詞即景抒情,如行雲流水,一經傳開,便引起了很多人的稱道。尤其是最後7字,意境開闊,盡顯大家風範。
  • 一首離別詞,如此大膽,卻又如此令人傷感
    國學大師陳寅恪晚年曾經寫下為「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作傳,讓柳如是的名字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字,不過大師也是一個標題黨,書中有二分之一的內容和柳如是都是沒有直接關係,書中充滿了大量的考據,不得不說讓人無比頭大。
  • 晏殊水平很高的一首詞,把相思之情描寫的刻骨銘心,寫得非常悽美
    那麼說宋詞,同樣的取得巨大的輝煌,整個宋朝大部分的文人士大夫,那都是創作過很多非常唯美的作品,尤其是以蘇軾、王安石、辛棄疾、李清照、陸遊、秦觀、柳永、晏殊等人在文學上的造詣最高,他們的作品,也最為豐富,什麼樣的題材都有,而且在他們的筆下,一首首優美的作品,猶如漆黑夜空裡的繁星,照亮了那個時代,也照亮了我們這些後人。
  • 蘇軾被貶黃州,在一個春天,寫了一首傷感詞,最後一句惹人憐
    思念一詞每每被提起,仿佛都籠罩著一層離別感傷之情,離家的孩子思念親人,相隔兩地的戀人思念情人,身處異鄉的人們思念家鄉……情人之間、朋友之間、家人之間往往在離別之後,會想念會思念。但凡他所涉獵的領域或是圈子裡,都能達到同個時期幾乎是最頂尖的標準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