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孩子的安全感

2020-10-04 李雅楠瑜伽


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親不親密,取決於他們在3歲之前和父母有沒有長時間的親密接觸。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孩子出生後的前三年,是最依賴父母的階段,也是最缺安全感。


什麼是安全感?


安全感就是一種被愛包圍的濃濃的幸福感,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對人和世界的信任感。


心理學家在研究兒童人格發展時指出,安全感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建立在孩子的幼兒園時期,特別是在孩子3歲之前。


孩子剛剛出生時,有很多年輕的父母,由於開創事業或者工作太忙難以分身,把孩子給老人看管,和老人一起住,其實這樣的孩子從心理感受上來說,就是「留守兒童」。


童年的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一塊重要基石,孩子能不能適應社會?有沒有自信心?都取決於初始的安全感。


從小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個性膽怯自卑,容易情緒化,由於對他人的不信任,也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


說到這裡,還有不少家長會覺得困惑:明明外賣沒有和孩子分離,全家還都寵著和護著孩子,怎麼孩子還會表現出特別黏人和遇事退縮等等。這些都是缺少安全感的反應。


那怎樣保護孩子的安全感?


家庭是每個人最好的避風港,也是孩子最好的保護罩。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摔倒了,就很緊張的摟住孩子「怎麼樣?寶寶!有沒有受傷?」這種過度緊張對於孩子來說就會加重不安全感,他們會覺得這個世界太危險了!


正確的做法: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剛剛的危險只是一次意外,並且已經過去了,只要做好防範就可以了。


孩子生來弱小,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難免會哭哭啼啼,經常會求助於父母和家人。有些父母不忍心看到孩子哭鬧,就會幫他解決。


通過瑜伽練習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提高安全感。媽媽可以通過親子瑜伽對孩子進行撫觸,或者和孩子互動訓練,來建立新的安全感。

相關焦點

  • 千萬不要嚇唬兩歲孩子,請保護他們的"不聽話",保護他們的安全感
    很多時候,孩子在碰到孩子不聽話,執意要去做他感興趣的事情後,家長就會各種阻止,然後還會用其他的孩子作比較,突出孩子的不聽話,要是還不聽話,就會威脅嚇唬孩子。嚇唬孩子,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年幼的孩子因為還不能自理自己的生活,而獨自生活
  • 安全感是孩子信任世界的基礎,歸屬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生命的地基,即心理健康的基礎,孩子在滿足了安全感的基礎上才能帶著穩定的心理去探索未知的廣闊世界,追求更高一層的需要,帶著自信心去和小夥伴打交道,融入學校生活裡,在小夥伴和學校裡體會到自己的價值。相反,如果孩子有過度的不安全感,將會引發孩子的心理問題和疾病,導致精神障礙,甚至神經症。
  • 孩子膽小、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安全感是兒童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穩定,性格堅毅,能夠較好的融入群體,現實理智的處理生活中的難題。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表現為情緒波動大,膽小怕事,社交迴避,性格孤僻,抗挫能力弱。(一)安全感缺失的原因1.早期的成長經歷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是否得到母親穩定而有規律的照顧,決定了其對這個世界的基本信任。這種基於對母親的信任所發展出來的安全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母親應儘可能地有規律地照料孩子,而不應將其簡單地交給別人餵養或過早分離。
  • 關注孩子是否有安全感以及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有這幾種明顯的表現,父母早知道,孩子早開心。孩子缺乏安全感,自然是沒有得到父母堅強的依靠;這時候,父母常常會想「我每天都精心照顧他,吃好的、穿好的、時刻擔心他受到傷害,怎麼會沒有安全感?」安全感的獲得並非全部由物質基礎提供,更多的是內心的感受,心理的感覺。
  • 孩子的安全感怎麼培養
    梅子跟育兒專家諮詢得到的反饋是她兒子缺乏安全感。所以她現在特別後悔當初的舉動,如今她全職在家,正是為幫助和陪伴孩子,把他缺失的安全感一點點找回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孩童之道》,有這樣幾句話:「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 他所住的是完全的樂土。他所以要流淚,並不是沒有緣故。」孩子缺乏安全感有哪些信號呢?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出生後,世界對他們來說既是嶄新的也是陌生的,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無力的。孩子的安全感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如果在幼年時期缺失安全感,就會產生心理上的障礙,進而會阻撓孩子和外界環境的互動,等孩子成年後就會出現上述很多令人頭痛的問題,那麼父母該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 3個方法給孩子滿滿的愛與安全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安全感的建立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足夠的安全感會讓孩子更加自信,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孩子的安全感是從小建立起來的,小時候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源於父母的愛與認可。父母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途徑是多樣的,繪本的親子閱讀就是其中很有效的一個方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閱讀繪本《沒事,你掉下來我會接住你》,給孩子滿滿的愛與安全感。
  • 什麼是孩子的安全感,如何建立?
    什麼是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是我們內心中追求的一種美好的感受。有安全感的孩子,內心會覺得我是可愛的,別人是愛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我,容易產生信賴感。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源於自己的爸爸媽媽,孩子在傷心,害怕,哭鬧的時候爸爸媽媽及時的出現和安撫,是帶給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方式,父母就是孩子的加油站!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 孩子沒有安全感怎麼辦?了解這三個辦法,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文/小熊育兒日記其實在生活當中,我們應該把所有的愛全部都給到孩子身上,因為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夠讓孩子得到安全感。不過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都是沒有安全感的,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沒有辦法,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才能夠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 漸行漸遠的親子關係:消除親子隔閡,需要保護好孩子的安全感
    《如何擁抱一隻刺蝟》這本書告訴我們: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孩子,就像是一隻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而豎起全身棘刺的刺蝟。我們只有用無條件的愛和耐心,才能讓孩子放下戒備,接受我們的幫助,從而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獲得身心健康的成長。
  • 「安全感哪裡有賣?」孩子的安全感,誰來買單?
    ——孩子的內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接下來的兩期跳爸將和寶爸寶媽們一起聊聊:關於孩子安全感的那些事兒什麼是安全感安全感這個詞我們經常聽到,但要具體說什麼是安全感,似乎又很難表達清楚而且,只要孩子沒有睡熟,就連臥室的燈都不能關,擔心獨處、怕黑,這些都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現為什麼會缺乏安全感?
  • 給足孩子安全感,父母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孩子並沒有完全認識這個世界,對周圍環境有陌生感,另一方面,孩子自身能力不足無法保護自己。安全感會讓孩子感到安心,而父母就是孩子的首要選擇對象。如何給孩子帶來安全感首先家長儘量在孩子的視線之內,尤其是當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的時候。
  • 孩子入園困難背後的安全感問題
    說到孩子缺乏安全感,最典型的可能就是 3 歲孩子經常遇到的入園難的問題。第一天去幼兒園,倒在地上大哭大鬧,不說話、不吃東西,肚子疼,嘔吐,嚴重的還會昏過去,送到醫院檢查顯示身體沒有問題。這多發在一些焦慮矛盾型依戀的孩子身上,他們對媽媽的情感會兩極化,一方面他們會非常粘著媽媽,幾乎完全沒辦法自己去探索新環境,一旦媽媽離開會非常傷心或憤怒。
  • 5個方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這5方法,最容易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媽媽們在一起聊育兒話題的時候,經常會說到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很重要。到底重要到什麼程度呢?先來列舉幾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的一些表現吧:1.做任何事都希望媽媽陪在身邊。2.到了入園年齡,分離焦慮期比較長。
  • 孩子的這三種表現,證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們要給予保護
    後來發現,在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的條件下,日常生活受到了負面影響。如何給孩子安全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爸媽們要及時觀察孩子的這幾種表現,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有的孩子不喜歡跟人相處,別的孩子都喜歡跟同齡人玩,而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卻總喜歡一個人。
  • 2歲寶寶特別黏人,缺乏安全感,如何讓孩子從小建立安全感
    所謂的「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自己在面對各種困難,問題時是安全的,可以從困難問題中走過去。 我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場景,也許是孩子的安全感還沒有完全確立。
  • 做到這幾點,孩子的安全感滿滿
    沒有安全感!孩子總是無意識地握著拳,啃指甲?沒有安全感!寶貝黏著媽媽,不願去上幼兒園?沒有安全感!孩子膽小,遲遲不願獨立睡覺?沒有安全感!安全感真是一個什麼都能裝的筐麼?不!並非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就等於缺乏安全感,有些只是孩子的性格使然,有些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階段性問題,有的關係到孩子的自我認知,行為之下的根源千差萬別。那安全感究竟是什麼?
  • 教會你建立、重建嬰幼兒安全感,以及避開那些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坑
    相信她會慢慢從這次事件中走出去,我們都希望她能成長為一個能量滿滿的孩子,將來也擁有健康的人格,快意的人生。那麼,嬰幼兒安全感這個很重要的東西,是怎麼破壞的呢?我們先來看看影響嬰幼兒安全感的「三宗罪」。從關係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安全感就是:我們在人際關係中間會得到尊重,不會隨意被人傷害;我們在世界上有規則保護,也不會被隨意處置。那麼是什麼家庭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呢?
  • 缺乏安全感是孩子成長的隱患,家長應注意孩子有沒有這樣的行為
    兒童的安全感,更多的源於母親。母親的行為舉止,對孩子需求的反應能力。都是給兒童孩子安全感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孩子缺乏安全感,那麼他將會認為自己不是可愛的、不是被愛的、找不到存在的價值、遇到困難不會迎難而上、不相信自己、做什麼事情不太積極,畏首畏尾!兒童缺乏安全感,不只存在於外在形式上表現,更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壓力。
  • 如何建立規則和界限,給孩子安全感?
    這類人,更深層次的是因為自己的安全感不夠,所以極力想掌控住周圍的一切,以免自己受到傷害。父母與孩子之間也很容易產生界限感不強的現象。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隨著孩子的長大及時調整自己,依然把孩子當成幾歲的孩子。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隨著孩子的生理成熟,孩子的交往範圍不斷擴大,父母更是諸多的不放心。所以會偷看孩子的日記,盯著孩子不要早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