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各種名目的成績排名,差生家長被歧視 教育部:停止

2020-12-13 師者

中小學各種名目的成績排名,差生家長被歧視 教育部:停止

事件:這兩天學姐的朋友又在跟學姐抱怨,說在孩子班級的家長群裡被班主任點名了,因為考試成績排名下降太快。自己實在是很焦慮,同時覺得這樣公開排名讓自己也很不舒服,覺得在班級群裡公布排名不合理。

教育部已經有明文規定,中小學學生成績排名顯然是不應該的。

教育部在2017年12月頒布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要「控制考試次數,探索實施等級加評語的評價方式。依據課程標準的規定和要求確定考試內容,對相關科目的實驗操作考試提出要求。命題應緊密聯繫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注重加強對能力的考察。考試成績不進行公開排名,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任何形式的公開學生成績排名,都是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法的。

學生成績公開排名主要有三種形式:

1、紙質表格公開成績排名。有的老師甚至把差生的成績用紅筆填寫,其歧視性顯而易見;

2、電子稿公開成績排名。電子稿中,直接劃線標註,提醒任課教師多關注班級前20名或前30名學生;

3、微信群公開成績排名。這個主要是班主任,以及語文、數學、英語任課老師喜歡幹的事情,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不經意間就傷害到了學生和家長的自尊。

不公開排名已經是國際慣例,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普遍認可的規則。不公開排名有三大好處:

其一、防止侵犯個人隱私權。學習成績好壞是學生個人和家長的隱私,無關他人無權查看和說三道四。普遍的做法是家長和學生個人只能從老師那裡查看自己的成績,不允許看到別人的成績。

其二、防止歧視性心理傷害。學生成績好的孩子和家長往往趾高氣揚、目中無人,對成績差的孩子及其家長常常產生歧視,嚴重傷害成績差的孩子及其家長的自尊,影響孩子及家長的心理健康。

其三、防止誤導學生偏科現象。公開考試成績排名,讓成績好的學生及家長沾沾自喜,充滿優越感;讓成績差的學生及家長黯然神傷,充滿壓抑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分數論和偏科現象,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因公開學生成績排名而造成不良後果的,學校和老師要承擔相應責任;涉及違法或嚴重後果的,學校和老師甚至要承擔一定的法律後果!因而筆者呼籲學校和老師們,停止一切公開學生成績的形式和行為!

文/自在人生wub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禁止公布成績排名,家長強烈反對:自欺欺人,掩耳盜鈴?
    教育「減負」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隨著近年來的教育改革,教育部先後出臺了多項減負政策,但其中有一條是我最不能理解的。「禁止公布學生成績排名。」what?現在連學生的成績都不能公布了?還是教育部明確規定的?有點看不懂!
  • 教育部發文禁止學校「分班」教學;家長:成績本就不好,拒絕歧視
    孩子的學習真的就如石頭一樣懸掛在家長的心頭,時不時的就能迸發出刺激一刻!成績沒考好被老師批評,家長瞬時間血脈「覺醒」,就跟犯了高血壓一樣,心頭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孩子考試成績理想,頓時間就覺得自己的辛勞也就有了意義,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身心非常的放鬆。
  • 教育部嚴禁學校分快慢班!優生差生同班學習,成績會發生什麼改變?
    01 教育部禁止中小學劃分快慢班 你家孩子所在學校,是平行分班,還是有實驗班(重點班)呢?
  • 教育部嚴禁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卻幾乎沒有學校聽話?家長:沒意義
    教育部嚴禁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卻幾乎沒有學校聽話?家長:沒意義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國各中小學都會按照學生的成績高低進行排名。排名靠前的學生會享受到眾人羨慕的目光,而排名靠後的學生則少不了被家長一頓說教。
  • 中小學不公布成績排名,家長:上重點學校難道靠抽籤嗎
    還有半個月左右的時間,中小學將迎來本學期期中考試,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學生成績的好壞還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關係到高中能否進入到重點學校,乃至後期的高考成績。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中小學不允許公布學生成績排名,一直遭受到各種質疑。
  • 教育部要求學校不得公開「成績排名」,家長反問:怎麼選擇班級?
    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管理標準」有這樣一條管理標準,第57條教育管理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要控制考試次數,探索實施「等級加評語」的教育評價方式。考試內容要科學參考課程標準的規定和要求來規範,對相關科目的實驗操作考試都提出了相關要求。
  • 家長:你這樣做是歧視後進生;老師:知道什麼是「因材施教」嗎?
    學生們進行周測,成績優秀的學生坐在教室,有桌有凳,成績差的學生把凳子搬到走廊,試卷放在凳子上,自己坐在地上考試。有家長發現後,說老師歧視後進生,而老師說你懂什麼是「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嗎?禁止公布學生成績排名,純屬現代版的「掩耳盜鈴」專家說禁止公布學生成績排名,主要是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考慮,難道不公布成績排名,孩子們的心理就健康了?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差,這是事實,不是說我們不去面對,差距就不存在,不是說你捂住了自己的耳朵,鈴鐺就不響了。
  • 歧視「差生」就是培養仇恨
    近來,綠領巾、紅校服、測智商,以及南昌進賢二中初三班主任安排「差生」在教室外考試等一系列「驚世之舉」,在一次次刺激公眾神經的同時,也在提醒世人:應試教育背景下,教育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幹什麼?到底要幹什麼?目光所及,等級的陰影似乎無處不在。
  • 建議:中小學特差生列為興趣班,優化班級學生結構,降溫擇校熱
    教育部嚴格規定義務教育中小學嚴禁開設重點班,但是大型學校還是有隱形存在的。另一方面擇校熱不斷升溫,仍然出現了重點中小學——私立貴族學校。公立中小學部分優秀教師和優生不斷被私立學校挖走,導致教育不均衡和不公平的現象發生。
  • 學校收費名目太多,義務教育不義務?教育部終於出手了!值得歡呼
    因此,學校預收的各種費用,比如餐費、住宿費等,也都進行了退費。有的沒有退費,而是直接抵扣下個學期的部分費用。如今,在開學伊始,家長們又要面臨繳納各種費用了,這是每年家長最頭疼的時刻。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也會以各種名目來強徵一些費用,早已是人盡皆知,也是家長們敢怒不敢言的事。
  • 老師變相公布學生成績被家長怒懟!禁止排名=掩耳盜鈴?
    事件回顧近日,四川自貢某小學三年級數學老師按學號變相公布成績引家長不滿,一家長反映該老師當眾對「考得撇」的孩子言語辱罵。家長提供的成績單上,分數與學號對應公布,並標明平均分和優生率。家長質疑如何區分優差生,「一次考試差了,就不是優生了?」
  • 教育部規定義務教育在校考試不得公布成績
    核心提示:教育部日前發出關於貫徹《義務教育法》的相關指導意見,其中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也不得按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排名。 據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呂諾)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將從9月1日起正式實施。教育部近日要求各地依法規範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不得舉辦各種名目的重點學校、重點班。
  • 優生差生同班學習,成績會發生什麼改變?
    教育部禁止中小學劃分快慢班你家孩子所在學校,是平行分班,還是有實驗班(重點班)呢?早在去年11月,教育部就提出禁止分班考試,實行均衡編班,明令禁止中小學劃分「快慢班」。把優生和差生捆綁在一個班學習後,他們的成績會發生什麼改變呢?教育部嚴禁分快慢班後,讓優生與差生同班學習,這樣真的好嗎?讓所有學生在一個相同的環境下成長,真的有利於挖掘自身潛力,提高自己的成績嗎?
  • 學校不公布學生成績就對了,反對的家長基本都是不懂教育
    現在很多中小學都不在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因為國家教育部早在2009年就出臺了這樣的規定,「不以升學率對學校排隊,不以考試成績對學生排名」。也就說,國家早就明確規定,禁止中小學對學生進行排名。國家為什麼禁止中小學公布成績很多家長、老師解讀這個政策,認為是國家在保護差生,擔心現在孩子的玻璃心,被成績差所打擊,變得不愛學習,甚至輕生。
  • 學校收費名目多,義務教育不義務?新規將規範收費,家長無不支持
    因此,學校預收的各種費用,比如餐費、住宿費等,也都進行了退費。有的沒有退費,而是直接抵扣下個學期的部分費用。如今,在開學伊始,家長們又要面臨繳納各種費用了,這是每年家長最頭疼的時刻。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也會以各種名目來強徵一些費用,早已是人盡皆知,也是家長們敢怒不敢言的事。
  • 學校不公布學生成績就對了,反對的家長、老師基本都是不懂教育
    剛在問答平臺上看到這麼一個提問,「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有什麼實際意義」。現在很多中小學都不在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因為國家教育部早在2009年就出臺了這樣的規定,「不以升學率對學校排隊,不以考試成績對學生排名」。也就說,國家早就明確規定,禁止中小學對學生進行排名。
  • 給所有「差生」的父母
    作為父母,你是否有一個青春期正在應對各種考試的孩子,有著某種糟糕的心情,因為這孩子的成績實在讓人汗顏,也是否時不時會跟孩子爆發一場衝突,或者因為孩子在班級群頻繁被各科老師點名批評,感覺自己顏面盡失。也對於孩子的前途有著深深的顧慮和擔憂。在面對身邊特別是親朋好友的牛娃時表現出各種極為矛盾的心理。
  • 孩子成績排名有必要公開嗎?玻璃心的家長,難培養堅強的「花朵」
    現在的父母大多是知識分子,他們對待教育非常重視和謹慎,總擔心孩子受到各種影響,更像被關懷備至的「溫室花朵」,學習成績排名也成為家長的敏感話題,他們擔心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某地家校共同推出一個約定,不準在班級群內公布孩子的成績排名,不應劃分優差生,以及對成績優秀的孩子進行表揚。
  • 教育部政策出臺一個月後,七天網絡等仍可查分看排名
    針對此情況,12月28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要求「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路遊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一律禁止在校園內使用,不得在課外統一組織或要求、推薦學生使用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學校和教師不得利用APP發布學生成績、排名等信息。」
  • 孩子的同桌是差生,家長要求老師調座位,老師的一番話讓人深思
    家長不滿,老師棘手,看似是一個無解的答案。有部分小學目前是不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成績排名的,其實很大程度就是為了避免成績歧視。我們對小學生的教育,往往被成績、分數所左右,在成績的指導中,家長和老師不能看清孩子在學習進程中出現的其他問題。好學生通過分數和排名也能被掩蓋一些缺點,不能被及時發現。差生,只是我們成年人的主觀意識裡,給孩子貼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