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省心的孩子真的好嗎?先別高興,煩惱在後面

2020-08-27 七仔媽媽

一個省心的孩子真的好嗎?先別高興,煩惱在後面

有的父母經常跟別人炫耀,自己的孩子非常的獨立,並且非常讓自己省心,什麼事情都能自己去做,但是這樣真的好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以前有的孩子自己能做一些事情,很讓父母省心,例如孩子自己去倒水,但是可能會把自己的手燙傷,雖然燙了手,但是父母們感覺這是在鍛鍊他的個人能力,所以還是會很驕傲和自豪的和別人說,自己的孩子很獨立。

那麼這時候就有很多的父母很高興了,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想,這樣真的好嗎?孩子這種什麼事情都自己做的心理屬於典型的不想麻煩別人,也就是所謂的「欠人情」,而不想麻煩別人也是很擔心別人來麻煩自己。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的表現。

這樣對於孩子的以後其實是有影響的, 現在可能家長們覺得孩子很省心,很好,但是對於未來來說,可能真的是有很多的煩惱,所以家長們還是要多注重孩子的心理建設,讓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我養了個省心的孩子!」先別高興太早,不省心的事兒還在後面
    「我家寶貝從來不麻煩別人,去別人家也文文靜靜的……不不不她不是害羞,就是不需要,她很堅強獨立的,自己的事兒自己解決,多讓人省心呀!」這位家長說得不錯。不願麻煩別人,意味著自己能夠很好地處理自己的事務,而不會增加人際負擔。畢竟從表面上看,請求別人的幫助,也是欠了一個人情,如果事事都要求人,會給人造成一種「麻煩精」的感覺。
  • 孩子省心是好事?家長別高興得太早,也許並不利於孩子成長
    導語:如今社會什麼樣的孩子最多?自然是&34;,生活中有不少家長都在為自家孩子的調皮搗蛋煩心,好像不管自己使用什麼&34;,小朋友依舊我行我素,完全照著自己的性子來。於是聽話懂事不會麻煩別人的孩子,成了家長眼中的&34;小朋友。但是仔細想一想:&34;,那麼省心的孩子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二胎媽媽巧用赫洛克效應誇孩子,兩個孩子一個比一個省心
    1.場景再現:畫畫大寶拿著畫筆,不好好在本上或者書上畫,而是很有創意的拿來染指甲……兩個孩子都像畫家一樣安安靜靜的「作畫」,我也偷得浮生半日閒,趕快躺下刷會手機。孩子安靜必作妖!「媽媽,你看我的手,漂亮嗎?」妹妹也跟著姐姐的話,奶聲奶氣的說:看我的手!看我的手!
  • 媽媽打牌,孩子自己玩,被贊「省心」,大家對「省心」有誤解吧?
    那麼,具體表現在孩子身上會是怎樣的呢?先聽聽這幾位媽媽的談論吧!撒手不管孩子跟孩子省心是不一樣的,前者是孩子接受被動的安排,只能自己照顧自己;後者是通過家長的努力,把孩子教育到不費心思的地步。其實,無拘無束、任性以及調皮搗蛋是孩子的特權,家長沒必要剝奪他們的權利。如果有朝一日,孩子拿「省心」來諷刺自己,這樣就好嗎?
  • 孩子老實聽話,父母別高興得太早,聰明父母用3招讓孩子更有主見
    父母喜歡太老實聽話的孩子嗎?老實聽話的孩子看起來很省心,但是父母別高興得太早,長大後容易缺乏獨立思考和反抗精神,遇事沒有主見。德國心理學家海茨進行過一次調查,以2至5歲的兒童為對象,分成具有反抗精神和沒有反抗精神的兩個測試組各100名進行調查,一直到孩子青年期進行追蹤調查。
  • 孩子看著「懂事」的幾種表現,父母先別忙著高興,代表情商低
    很多父母誇獎孩子,一個優點就是「懂事」,孩子特別聽父母的話,不和大人反駁,可是這樣的「懂事」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不可以自私,但也不必太以他人為中心,而喪失了自我,看那些事業有成,風聲水起的人物往往都是有思想有主見,不盲從別人意見,有自己目標的人。
  • 你的煩惱是什麼?你知道孩子的煩惱是什麼嗎?4篇作文講我的煩惱
    每個人都有煩惱,正如《少年維特之煩惱》一樣,我們每個年齡段會有每個年齡段的煩惱。那麼,作為父母,你知道孩子的煩惱是什麼嗎?也許,讀了這4篇作文,你會有所發現,有所感悟。堅持了一周後,我受不了了,和媽媽進行談判:「媽媽,我太累了,能不能只學拉丁舞和桌球,其他的先不學了?」媽媽看我可憐又非常堅決的表情,終於答應了:「好吧,那就先學兩個,等暑假再學其他的。」我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
  • 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每當校長先生看到小豆豆,先生就會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這時候,小豆豆就高興地笑,蹦蹦跳跳地說:「是啊,我是一個好孩子。」 於是小豆豆也覺得自己的確是一個好孩子。這是我在《窗邊的小豆豆》中看到的「雖然別人覺得你有好多地方不像一個好孩子,但是你有好多好的地方」或許就是因為這句寶貴的話,決定了小豆豆的一生。
  • 40歲就當上奶奶先別高興,以下麻煩即將來臨,擺脫不了
    我心裡還在想嬸嬸是遇到了什麼喜事嗎?後來和媽媽聊天起說起,媽媽說,你嬸嬸確實有喜事了,馬上就要當奶奶了。我很震驚,直接問:「不是,她兒子才多大,她才多大?」媽媽說「小X剛滿18歲,自己談了一個女朋友懷孕了,那女孩家裡也不要什麼彩禮,也沒有什麼要求,就讓女孩嫁過來。
  •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
    歲末年初聽兩位知名教育專家談過同一個觀點:山東省特級教師、全國十佳班主任鄭立平說「教孩子先要懂孩子」;教育部首批領航校長、首批荊楚教育名家、黃石八中校長郭茂榮說「教之本在知心」……這個論述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既不新穎也不艱深,半年來卻時時盤繞在我腦海,我總在思量:我真的懂眼前的孩子嗎?
  • 如何養育一個安靜省心的孩子?
    如果你是因這個標題而打開這篇文章,並且想在文章中搜索信息看如何養育一個安靜省心的孩子,那麼,很遺憾,你進錯地方了。這篇文章不是教你如何養育一個安靜省心的孩子,而是帶你發現:你可能正在絞盡腦汁,甚至是已經採取了各種方法和策略,你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正在把你的孩子塑造成一個安靜省心的孩子。首先,我們來思考第一個問題:你為什麼這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安靜省心?
  • 小學語文課本上要提前寫好什麼?既讓家長省心,又讓老師高興
    那麼在這段特殊時刻裡,孩子們在家上網課,多數時間以自學為主,我們家長和老師必須要在孩子學習方法上多指點。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做好語文的學習,那麼到底在語文書上寫什麼?做好哪些方面的預習呢?下面我就來說一說小學生到底應該在語文書上記什麼?
  • 省心省力的巧虎早教,讓媽媽不再有煩惱
    每當孩子尿床,全家人都會亂成一鍋粥。為此為娘也在媽媽群苦心諮詢,其中一位媽媽告訴我巧虎有一套上廁所主題商品,非常好用。
  • 孩子上了大學,你真的省心了嗎?
    孩子想像中期待著入學,家長也在總算把「小祖宗」送走了,總算熬出來了、這回省心了、輕鬆了… …感慨著。其實你不懂,好多孩子進入大學,遠沒你想像的那麼理想、那麼美。入學的第一年尤為重要,還真不是你可以放下、可以省心的時候。為啥?剛入學,好多孩子是不適應大學的教育教學模式的。
  • 「都是為孩子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孩子不想吃飯時,媽媽端著碗在身後追著餵:「再吃一點吧,為了你的營養,為了你的身體好!」媽媽給孩子報了鋼琴班、美術班、舞蹈班、英語班,每天陪著孩子東奔西跑上課練習考證:「為了你的將來著想,為了你的前途好!」孩子戀愛了,媽媽對其喜歡的對象橫挑鼻子豎挑眼:「這個人不行,我們給你介紹更好的。別傷心別生氣,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 「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真的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嗎?
    文/婷媽曾經,網上有一種言論,說「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表示這樣做能避免寵壞孩子,可以教出省心的孩子。並且說這種方法是很多媽媽驗證過的、有效的方法,還給了一個貌似很專業的詞,叫「延遲滿足」。並且,後面很多人證明,那樣的育兒方式,是粗暴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對於低月齡的孩子而言,他們還不會說話,哭成為了他們唯一的語言。他們的哭,不一定是真正的「哭鬧」,可能只是他們能做到的一種溝通方式。孩子為什麼會哭呢?
  • 你還在自己的孩子聽話而高興?還在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而煩惱嗎?
    在咱們中國評判一個好孩子的標準是什麼呢?那就是聽話。在家聽家長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好孩子。用這種標準來評判孩子正確嗎?筆者以為:不一定。雖然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成才有出息,但他們都是以自己的模式,自己的觀點來判斷孩子的,父母和老師自認為正確的成長模式與觀點,在孩子身上就一定適用嗎?也不一定。
  • 省心、懂事就是好孩子嗎?3個道理家長要看,很現實
    就是這樣一個從小到大在父母、鄰居、老師、同學、朋友看來省心、懂事的好孩子,居然在父親離世之後殺害了自己最親近的母親,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孩子省心真的好麼?日本知名心理醫生,建議家長:費時、費力、費神地靜候孩子的成長,才是最好的育兒方式。家長們最好有一個思想準備:育兒輕鬆通常不是什麼好事。
  • 孩子有這幾種「小聰明」,家長先別高興太早,將來可能很平庸
    每個家長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願望,就算不為孩子能報答自己,也希望孩子自己將來事業有成,生活幸福。都說「3歲看大,七歲看老」,兒時的性格、行為都預示著將來的人生。一些孩子兒時會有一些「小聰明」的行為,雖然看著「聰明」,但是這也可能是將來他們事業有成的「阻礙」。
  • 開學先查查視力,別讓孩子的「假性近視」變成了「真近視」!
    開學先查查視力,別讓孩子的"假性近視"變成了"真近視"!愛眼健康中心 6天前 讓無數爸媽頭疼的假期結束了! 讓無數爸媽開心解放的新學期又開始了! 孩子們要開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