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烙印!日本建築及民俗滲透中國傳統,成漢文化圈直接受益者

2020-12-16 泥腿看客

日本受中國傳統影響最深的地方在哪?三個城市共同祭祀一個對象

我國古代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既有古代文化習俗,也有至今讓人難讀的《易經》及陰陽學說。有些人把古代人忌諱和風俗視為封信迷信,但在古代科學文化落後的情況下,古人只能用自己獨特方式來表達一種方式。

有人說中國古代的風水都是迷信,但這樣說就有些片面。風水就是古人傳統習俗,隨著我國傳統習俗研究深入,我們會發現,在漢文化圈的國家中,凡是受中國傳統深的國家,其風俗習慣與我國就有著相似之處,甚至與我國相同。

我們都知道日本與中國有「一衣帶水」之稱的關係,日本在古代與中國交流很廣泛,從秦漢以來日本人就曾到中國學習。到了唐代派遣了大量的遺唐使,日本大量借鑑中國傳統文化與習俗,是受中國傳統最深的一個國家。這一點從日本建築就能看出。

建築風格融入中國元素

我國古代建築講究方位與布局的和諧,各地因為氣候與地形不同,建築風格也有所不同。而日本在這方面也借鑑了我國古代建築風格,比如日本早期的穴居的住所,其進口是朝向東南,這與我國便於採光習慣相似,日本選擇這種朝向的入口,也是規避冬季西北風的寒冷。

我國古代的建築傳統與習俗,公元6世紀就傳到了日本,最先從寺廟開始,因為同為佛教影響的國家,佛家的寺廟建築規矩也與民間傳統有關,而且寺廟能把人們信奉的神靈容納進去,因此,日本的住宅、墓地等建築上與我國古代傳統有著較深的淵源關係。

我國古代尊崇陰陽之說以及對四神方位的敬重,對東北鬼門的信仰,古代人們還有五行相剋的說法。歷史上隨著術士們推廣,也進入皇家與民間。特別是《易經》及陰陽五行說在我國風行,使日本也受到很深影響,被日本所吸收借鑑。

我國風俗中有「東北鬼門」的信仰 ,一般認為東方面是「鬼門」,容易起災難。古人迷信的認為,為了避免東北方面的災難,就會想法「鎮住」。日本也有這種說法和忌諱。

兩個受中國影響的城市

從日本建築風格看,受我國傳統習俗影響很深的城市有兩個,一個是奈良,一個是京都,再一個是東京。

1.奈良與京都

日本奈良前身叫平京,這是一個最先用中國風水習俗建立的一個城市,該城市的布局模擬中國唐朝的長安城。不過後來該城毀於戰火。日本後來又把都城遷到平安京。而京都建築規劃仍然按照中國唐朝的長安城為範本,運用了中國四神方位理念,在京都四個方位都體現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方位習俗理念。

我國古代城市建築都選擇有山有水的地方而建房屋,同樣京都北面也有山,東西還有一條溪水,與我國古代建築習俗十分貼切。

我國「東北鬼門」信仰同樣對平安京有影響。比如平安京東北方向的比睿山頂上就建有天台宗僧院,建立這處僧院就是為了「鎮住」東北門。

2.東京

東京古代稱為江戶。據專家考證,江戶的市區街道都按照環繞山體而規劃,比如東京周圍有富士山、筑波山、高尾山等。這些街道朝向既有朝富士山的,也有朝筑波山的,但都按照我國傳統習俗所規劃。

同樣,我國「東北鬼門」的信仰在江戶也運用了,比如上野忍岡的東睿山的寬永寺,就是為東戶城的東北門而建。還仿照京都的比睿山,把筑波山當成祈願所。可見我國古代傳統習俗對日本建築影響很大。

祭祀與民俗所受的影響

我國對《周易》等陰陽五行研究很多,同樣日本也受《易經》及陰陽五行的影響。吉野裕子在她的《易經與祭祀》中認為,日本的祭祀活動受我國的《易經》思想影響。

1.灶神的祭祀

「灶」是指我國古代用土做的燒火做飯用的物品,被我國奉為「灶神」。我國從古至今都有很多祭祀灶神的風俗,日本受我國影響也祭祀灶神,比如日本古代皇家的內膳司主要祭祀忌火、庭火、平野三個灶神。

日本祭祀灶神時還設立「戶座」,也就是讓一個7歲童男侍奉灶神。而祭祀的方位與戶座的方位,嚴格按照我國陰陽五行八卦推算出來。比如灶神的祭祀方位在西北。因此日本皇家的內膳司也設在西北方位,皇帝退位了,也要搬遷灶神。吉野裕子認為日本祭祀灶神與中國有著相同之處。

2.伊勢神宮

日本還設有祭神的宮殿,有名就是伊勢神殿,這是用於祭祀天皇天照大神的,也稱太陽神。伊勢神宮分內宮與外宮。內宮又分正宮和祭宮,外宮則由正宮和多賀宮組成。這個宮殿也同樣按我國陰陽五行之說。有分別象徵陰陽水火的宮殿。內宮為陽,外宮為陰。並按不同方位給各宮殿編成數字。比如連接內宮正宮與荒祭宮的有五十五級臺階。而正宮與荒祭宮之間的臺階則相差40級。這些數字都經過嚴格推算,並不是隨意設置的。

日本伊勢神殿在構造上採取中國「三合之理」,也叫「三合構相」,內宮是「午」、外宮是「子」。

3.日本住房及墓地

日本古代墓地也受中國風俗影響,比如大宰府墓地等,就體現了中國風水。另外,在衝繩的住宅與墓地受中國影響更深,因為衝繩古代就是中國附屬國,在營造上除了按中國風俗來,而且還用魯班尺的尺法丈量設計。

近些年,日本風俗研究興起,但與我國《易經》等陰陽五行之說有很大的關聯。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韓國、日本、越南也過中秋節?細數漢文化圈內的中秋節習俗
    漢文化圈——是以漢族文化為文化載體的區域的統稱,漢文化圈包括中國、越南、日本、朝鮮、韓國、東南亞部分地區。 中國文化傳播的途徑有以下幾種:一、中國歷史文化空前繁榮時期,各國派遣使者來中國,學習了解相應的習俗,回國後,再大力宣傳發揚;二、移民,華人自己把文化習俗帶去國外,例如新加坡,總人口的80%都是華人,不難猜到這些移民者會將中國文化帶到新加坡的本土文化之中, 中秋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唐朝開始就隨之傳播到日本、朝鮮半島
  • 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新民俗 內核是傳統文化
    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新民俗  【語言論壇】  又到了評選年度漢字的歲末時節,這項活動久已成為漢字文化圈的一項文化盛事。我們可藉此來觀察年度漢字評選,挖掘其民俗特徵。  關注度高,參與性強。年度漢字評選有比較固定的舉辦時間,大體在每年11月啟動,12月中下旬揭曉,同時覆蓋漢字文化圈的多個國家、地區、行業,參與人數眾多,是一種全民性文化現象,社會認同度非常高。2019年國內「漢語盤點」共收到網友推薦字詞數千條,總關注量超過3.5億。  傳統深厚,多年傳承。
  • 漢字文化圈主要國家漢化現狀,一窺中國歷史的強大
    中國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中國無論經濟還是文化的影響力都非常強大,盛唐、大漢,雖那時的名稱並不叫中國,但血脈上卻是一脈相承,一直延續到現在。古代中國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周邊的附屬國和小國的身上,即使到了現在,在這些國家的身上還或多或少的保留有中華文化的影子,也就形成了如今的「漢字文化圈」!
  • 漢文化圈和亞漢文化圈對關公的信仰與崇拜
    然而,在漢文化圈和亞漢文化圈內,人們對關公的信仰與崇拜,竟是歷千載而不衰。1986年,我曾兩度赴香港與當地文化界人士進行學術交流。閒暇時,我在友人的陪同下穿街走巷,發現所有的商店、貨棧、賓館幾乎都供奉著關公像。九十年代初,我曾到廣州、深圳、福州、溫州等地出遊,發現一股關公熱正在東南沿海的城鄉潛滋暗『長,其香火之鼎盛,崇拜者之眾多,並不亞於香江。
  • 中國藏式傳統建築有哪些基本的特點?
    藏式傳統建築是西藏人民的偉大創造,是雪域高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建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藏漢團結和文化交流的見證。藏式傳統建築有著十分獨特和優美的建築形式和風格,給人以古樸、神奇、粗獷之美感,形成自己獨有的和鮮明的基本特點。
  • 民族同化過程中,民俗滲透出現衝突,這個問題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民俗在演變和發展過程中,民族同化過程中的風俗滲透表現出嚴重的衝突。有論者把同化問題考慮得極為簡單,認為這是一個原有差異的民俗在流播過程中,因互相影響,逐漸消除差異而趨一致的過程。其實,這個過程是一個複雜而又漫長的過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地理環境及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生活方式的相似性。
  • 漢詩在日本的「譯」與「不譯」
    然而長久以來,東亞漢字文化圈國家在學習、吸收中國文化的過程中,創造出了多種譯解漢文(主要是文言文)、漢詩(主要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方法,其中尤以日本的訓讀法最為著名,並且沿用至今。一般認為訓讀法產生於八世紀,雖然早期存在著各家各派的差異,但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為一種統一的規範譯解方法。直到現在,日本的中學「國語」課上學習漢詩也仍然使用此法。
  • 越南青年:我曾因為越南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
    漢字在東方國家中的影響十分深遠,不止是中國,日本,越南,韓國這些漢字文化圈的國家集群,甚至是對哈薩克斯坦、蒙古這些游離在漢字文化圈之外的國家也產生了長足的影響。一、垂之久遠:漢字文化圈的歷史積澱1.日本人定義漢字文化圈漢字文化圈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因而至今也積澱了上千年的歷史內涵,漢字文化圈的核心在於漢字本體,自然就是圍繞著古代中國傳統漢字和文化形成的。
  • 南京學者行走喜馬拉雅文化圈
    阿里傳統建築與村落  新書薦讀  《喜馬拉雅城市與建築文化遺產叢書》是用雙腳走出來的。南京工業大學教授汪永平帶著歷屆博士和碩士近100人,花了19年時間,遊歷西藏、印度、尼泊爾、斯裡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雲南等地區,沿喜馬拉雅文化圈「轉山」,把建築當作文化的載體,把中國的藏學視野擴大到「喜馬拉雅學」,這套15本叢書今年5月正式出版,而早在去年,該書就獲得了省文化產業引導資金文化藝術精品項目和省「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 看唐建築還得去日本?為啥日本的傳統文化保留的這麼好?
    這個鮮為人知的寺廟被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因為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日本人之所以敢這麼剛,來源於他們對於唐代木結構建築的全方面保護。正式因為擁有了相對完整的文化體系的傳承,才有了類似於 " 日本才是傳承了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 "、" 這些傳統文化,在中國消失了,在日本卻被發揚光大了 " 這樣不太負責任的文章和說法。
  • 為何漢字文化圈裡無弱國?學者:這就是中華文明的底蘊!
    近代社會以來,中華文明陷入低潮,由此帶來的是文化不自信,甚至連「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和「中華文明西來說」等極端不自信的觀點,也都大行其道。然而,縱觀傳統的漢字文化圈,卻又令人費解,原因很簡單,漢字文化圈裡的五個國家,為何無一弱國,甚至可以說全是強國?
  • 日本文化中的四大中國元素
    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一衣帶水,同屬儒家文化圈。  與中國儒家思想逐漸走向成熟相應,日本開始了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傳統文化的形成過程。公元三世紀,接受儒家思想之前,日本存在著上百個小國,政治、經濟皆處於國家的初創階段,尚無文字,信奉萬物有靈、崇神敬祖的神道。「及孔教傳入,因能適合於日本國體與民俗,故日人之祖先,取之而為國教。」這是日本接受儒家文化的開始。
  • 這項源自中國的文化,卻成了日本的代名詞
    而這種禮儀不過是中國傳統禮儀中的滄海一粟。中國傳統的禮儀,包含在儒家思想中,既包括典章制度,比如夏禮、周禮等;又有人們的行為規範、禮節。因此接近現實生活、順應世情民俗、參以時宜,接近庶民百姓生活的「禮」就呼之欲出了。如韓琦在編撰《韓氏參用古今家祭式》時,所遵循的原則便是「採前說之可行,酌今俗之難廢者,以人情斷之」,即採用前人家祭禮中仍可行之於今時的儀制,並吸納世俗祭禮中難以輕易廢除的內容。
  • 不枯燥的「漢字文化圈」
    從前我只知道漢字所承載的是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化與傳統,現在覺得漢字更是聯繫了東亞各民族先祖共有的審美、習俗、禮樂等的紐帶;歷史雖然滾滾向前,以漢字為代表的東亞文化卻熠熠生輝,在各地區人民的交流中,漢字日漸形成所謂東亞地區的通用文字,直到今日仍有域外影響力。這兩句回答,使小編記憶猶新。關於漢字文化,在歷史及語言學界,有個名詞叫「漢字文化圈」。
  • 中國的端午民俗與菖蒲文化傳入日本後,被日本人賦予了獨特的意義
    菖蒲被用於驅邪散毒的傳統,可以追溯到秦代文獻《呂氏春秋》的敘述:「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菖蒲,水草也。冬至後五十七日而挺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古人認為菖蒲的生長集中體現了一年中由蔭蔽到陽發的起承轉合,菖蒲葉片形態有脊似劍,被視為斬舊迎新、祛邪闢晦的象徵。同時,《楚辭》以香草喻人的文學傳統中,菖蒲也被賦予了高潔的人格喻義。
  • 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新民俗-光明日報-光明網
    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的活動有聲有色,我國國內的評選更是如火如荼,並且隨著活動以比較固定的形式向不同行業、地區擴散,漢字評選也逐漸演化為一種文化新民俗,帶有濃重的總結過去、展望來年、自我激勵的象徵意義。年度漢字評選可追溯到1995年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組織的「今年的漢字」評選,2020年日本選出的字是「密」,與「密閉空間、密集人群、密切接觸」相關。我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於2006年起推出年度「漢語盤點」,今年入選的前五位候選字分別是「抗、民、雲、疫、安」。此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以及我國臺灣、香港、澳門地區也陸續開始舉辦年度漢字評選。
  • 日本留學生迷中國古詩詞 曾因讀書太過進醫院(圖)
    據早川太基的老師蔡毅介紹,精通中國古典文化的他是老師們眼中的「怪才」、「奇才」,又因為對古詩詞太過痴迷,被同學們稱作「瘋早川」。  南京籍漢語老師印象殊深  早川初中時起就酷愛中國古典詩文,成了日本著名漢學家石川忠久先生門下最年輕的弟子。
  • 日媒:日本飲用水滲透中國市場
    日本共同社7月31日文章,原題:日本飲用水滲透中國市場日本九州和衝繩地區的食品商正緊盯著富裕階層日益增多的13億中國人的胃,加快當地特產的對華出口和在華生產。這些日本食品商認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無疑將使中國經濟獲得中長期的發展。
  • 〔讀城〕隈研吾:在成都感受到「一種漢詩的韻律」
    獨闢蹊徑的選址,是它對中國藝術環境構建提出的樣本:你必須離開市區,走到自然當中才能接觸到美術館。疫情緣故,美術館還沒有對外開放,所以是一種「清零」狀態,正好讓我有機會,去親近建築本身。深灰色的建築,在靜水中生長,青瓦相接,如鳥兒從中飛過。
  • 王晴佳:筷子的起源和「筷子文化圈」的形成
    在周潤發主演的電影《孔子》中,季桓子(陳建斌飾)以刀割肉吃,孔子流落荒野喝馬肉湯時只用一根竹節撥湯喝,而電影中有列席吃飯的場景中人以手直接食飯而未出現筷子。參考諸多史料記載,王晴佳提出,孔子的時代的確用手進餐,而從戰國開始中國古人才逐漸用餐具(包括筷子)替代手指取食。在之後的兩千年中,筷子成為了多數中國人首選的餐具,演化成一種獨特的飲食習俗,並影響了周邊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