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規定了十種受賄行為的定性處理問題

2020-12-17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意見》規定了十種受賄行為的定性處理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負責人就《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答記者問

  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各種新類型受賄刑事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具體意見。這是繼5月30日中央紀委下發《中共中央紀委關於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之後,為依法懲治受賄犯罪,推動反腐敗鬥爭深入開展的一個重要舉措。為幫助廣大讀者深入理解和掌握《意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內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意見》旨在推動反腐敗鬥爭的深入

  問:制定《意見》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化,受賄違紀犯罪案件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受賄手段不斷翻新,更具隱蔽性、複雜性,這給查辦受賄案件適用紀律、法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了有效地懲治受賄違紀犯罪行為,推動反腐敗鬥爭的深入,中央紀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就這些新形式的受賄違紀犯罪適用紀律、法律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中央紀委作出了《中共中央紀委關於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並已於5月30日下發。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於7月8日下發了《關於印發〈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

  《意見》規定的問題,都是案件查處中經常遇到、存在異議的問題,對這些問題提出明確處理意見,有利於及時查處、依法懲治各種新類型受賄犯罪活動。同時,《意見》對各種具體受賄行為的細化以及罪與非罪的界定,為國家工作人員的經濟生活和社會交往劃出了清楚的邊界,有利於國家工作人員統一認識,增強自律意識,提高防範類似行為發生的警惕性,因而具有重要的教育警示意義。

  《意見》規定了十種受賄行為的定性處理問題

  問:《意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意見》共規定了十種行為的定性處理問題:一是以交易形式收受賄賂問題;二是收受乾股問題;三是以開辦公司等合作投資名義收受賄賂問題;四是以委託請託人投資證券、期貨或者其他委託理財的名義收受賄賂問題;五是以賭博形式收受賄賂的認定問題;六是特定關係人「掛名」領取薪酬問題;七是由特定關係人收受賄賂問題;八是收受賄賂物品未辦理權屬變更問題;九是收受財物後退還或者上交問題;十是在職為請託人謀利,離職後收受財物問題。此外,《意見》最後一條還規定了關於正確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問題。

  問:以交易形式收受賄賂的具體界定,是當前辦理腐敗案件極為複雜的一個問題,《意見》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明確這一問題的處理意見的?

  答:第一,以交易形式收受財物,如以低於市場價格購買或者以高於市場價格出售的方式買賣房屋、汽車等物品,與直接收受財物相比只是手法上有所不同,性質上都屬於權錢交易,可以認定為受賄。第二,考慮到這類交易行為的對象多為房屋、汽車等大宗貴重物品,如簡單規定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購買或者高於市場的價格出售房屋、汽車等物品,達到受賄犯罪的定罪數額起點的,都將構成受賄犯罪,則有可能混淆正常交易與權錢交易的界限,也不利於控制打擊面。為此,《意見》規定了「明顯」低於或者高於市場價格的限制性條件。第三,受賄數額按照交易時當地市場價格與實際支付價格的差額計算。以交易形式收受財物,行為人實際獲取的好處是交易時當地市場價格與實際支付價格的差額,以此認定受賄數額符合刑法規定。第四,考慮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優惠讓利是一種正常而普遍的銷售方式,《意見》明確,根據商品經營者事先設定的、不針對特定人的各種優惠交易條件,以優惠價格購買商品的,不屬於受賄。

  問:實踐中對於國家工作人員收受請託人乾股應以受賄處理,應該分歧不大,《意見》第二條規定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哪些?

  答:主要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收受乾股是否需要經過登記才可以認定?刑事犯罪行為和民商事法律行為的認定上應當有所區分,刑事犯罪行為側重於客觀事實的認定,所以,沒有進行轉讓登記,但相關證據證明股份發生了事實轉讓的,也應當認定為受賄。二是乾股沒有實際轉讓的情況下應當如何處理?在股權沒有進行登記或者事實上轉讓的情況下,所謂的乾股,只是名義上的乾股,受賄人真實得到的是以贏利名義給付的紅利,故應當以實際得到的好處即分紅來計算受賄數額。

  問:如何理解以開辦公司等合作投資名義收受賄賂問題?

  答: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以合作開辦公司或者進行其他合作投資的名義收受請託人財物,是近幾年來出現的新情況。主要有兩種:一是由請託人出資,國家工作人員「合作」開辦公司或者進行其他「合作」投資的,這與直接收受賄賂財物沒有本質區別,應以受賄處理。二是以合作開辦公司或者進行其他合作投資的名義,既沒有實際出資也不參與管理、經營,這意味著行為人沒有任何正當理由獲取所謂「利潤」,屬於打著合作開辦公司或者其他合作投資的名義,行受賄之實的變相受賄行為。

  問:《意見》第四條明確了以委託請託人投資證券、期貨或者其他委託理財的名義收受賄賂問題的處理意見,實踐中應當如何正確理解和執行?

  答: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以委託請託人投資證券、期貨或者其他委託理財的名義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未實際出資,借委託他人投資證券、期貨或者其他委託理財的名義變相收受他人財物的;二是他人雖然將國家工作人員出資實際用於投資活動,但國家工作人員所獲「收益」與實際贏利明顯不符。對於第一種情形,既然沒有出資,也就談不上委託理財,更談不上理財「收益」,應當以受賄處理。對於第二種情形,其實質就是變相受賄。

  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賭博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中對以賭博形式收受賄賂問題的處理已有明確規定,《意見》第五條再次規定是出於什麼考慮?

  答:司法實踐中反映,《解釋》雖然明確了此類行為的定性處理意見,但在具體查證和認定中存在一定困難。為此,《意見》第五條列舉了一些可資區分賄賂與賭博活動、娛樂活動的界限的參考因素。應當注意到,這些因素本身不一定具有獨立的判斷意義,這裡更多的是提供一個查證方向和認定思路。

  問:如何理解特定關係人「掛名」領取薪酬問題的處理意見?

  答:國家工作人員要求或者接受他人給特定關係人安排工作的情況較為複雜,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特定關係人「掛名」領取薪酬的,這與直接接受財物沒有實質區別,應以受賄論處;二是特定關係人雖然參與工作但領取的薪酬明顯高於該職位正常薪酬水平的,其性質屬於變相受賄,但考慮到當前一些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薪酬發放不規範,如何認定實際領取的薪酬與正常薪酬是否相當以及如何認定受賄數額,均存在困難,故《意見》對這種情況暫沒作規定;三是特定關係人正常工作和領取薪酬的,不存在非法收受財物問題,不能以犯罪處理。

  問:如何理解由特定關係人收受賄賂問題?

  答:實踐中,一些國家工作人員,尤其是一些職務較高的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往往不是其本人親自收受請託人財物,而是授意請託人與特定關係人以買賣房屋、汽車等物品的方式進行交易,有關財物也由特定關係人收取。這類行為,雖然表面上國家工作人員本人沒有獲得財物,但實質上行賄人的指向是很明確的,最後送給特定關係人完全是根據國家工作人員的意思,是國家工作人員對於財物的處置行為所致,同樣可以認定國家工作人員獲得了財物,故應以受賄論處。

  關於特定關係人的範圍,《意見》予以明確,即「是指與國家工作人員有近親屬、情婦(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關係的人」。

  問:《意見》第八條規定,「收受請託人房屋、汽車等物品,未變更權屬登記或者借用他人名義辦理權屬變更登記的,不影響受賄的認定」,這與《物權法》關於不動產等物品實行登記變更的規定是否相悖?

  答:刑法上非法佔有的認定標準與物權法上的合法所有的認定標準不完全一樣,非法佔有目的的實現並不以得到法律上的確認為條件,是否在法律上取得對房屋、汽車等的所有權,並不能對事實上佔有房屋、汽車等的認定構成障礙。只要雙方有明確的送、收的意思表示,受賄方實際佔有房屋、汽車等即可認定為受賄。同時,考慮到未辦理權屬登記情形下受賄犯罪容易與合法借用混淆,《意見》特別強調要準確區分以借為名的受賄與真實借用的界限,並為此列舉了幾種主要的判斷參照因素。

  問:《意見》對於收受財物後退還或者上交的,區分兩種情形規定了不同的處理意見,這種區分的依據何在?

  答:對於國家工作人員收受請託人財物後,及時退還或者上交的,說明其主觀上沒有受賄故意,因此,不是受賄。收受財物後,因自身或與其受賄有關聯的人、事被查處,為掩飾犯罪而退還或者上交的,從法律上講受賄犯罪已經實施完畢,而且主觀上也沒有悔罪的意思,依法依理均應定罪處罰。

  問:對於在職時為請託人謀利、離職後收受賄賂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出過一個批覆,《意見》第十條規定在這方面有突破嗎?

  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離退休後收受財物行為如何處理問題的批覆》(以下簡稱《批覆》)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在其離退休後收受請託人財物的,須以在職時有事先約定為定罪條件。如果沒有「事先約定」的限制要件,很有可能造成客觀歸罪,將離職後不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收受他人財物的行為一概作為受賄罪追究,與受賄罪的構成要件不符。同時,有必要對該《批覆》精神進一步具體化,以滿足辦案實踐的需要。出於這一考慮,《意見》規定了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離職前後連續收受請託人財物的,離職前後收受部分均應計入受賄數額。離職前後連續收受財物,在客觀上足以表明國家工作人員在離職前與請託人有約定,與《批覆》規定的原則是一致的。

  寬嚴相濟是《意見》的靈魂所在

  問:正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問題應該不是一個具體問題,《意見》最後一條對此予以特別強調,主要是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

  答:《意見》起草之初,我們即確立了三項原則:一是立足實際、急用為先,重點解決當前受賄案件查辦當中實際遇到、亟須明確的法律政策界限問題。二是依法、穩妥,根據刑法規定和受賄罪權錢交易的本質特徵,對當前查辦受賄案件各方面認識比較一致的相關法律界限予以明確,爭議較大,拿不準的問題,暫時擱置。三是寬嚴相濟。既要從嚴打擊腐敗犯罪,不讓腐敗分子逃漏法網;又要區別對待,統籌法律、政策、社會等因素,確保打擊面的合理性。

  該三項原則貫穿《意見》起草始終,在每一條規定中都有具體體現,其核心要求就是寬嚴相濟,做到嚴之有據,寬之有度。這集中體現在,以交易形式收受賄賂須以「明顯」低於或者高於市場價格為前提;由第三人收受財物的受賄認定須以特定關係人為條件;對於案發前退還或上交所收財物的需區分情形分別定性處理等。寬嚴相濟,既是《意見》的起草原則,也是《意見》的靈魂所在,應當成為正確理解和適用《意見》規定的指針。同時,《意見》不可能窮盡現實生活中所有形式的賄賂行為,而且可以預見新的賄賂手段還會不斷出現,準確適用法律懲治各類受賄行為,關鍵在於把握兩點,一是受賄的權錢交易本質,二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本條規定的意義即在於此。(張立)


 相關專題
 相關新聞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相關焦點

  • 案例分析 | 貪汙和濫用職權行為交織時如何定性
    分歧意見本案中對周某的行為如何定性產生了分歧。第一種意見:周某的行為構成濫用職權罪與受賄罪,應數罪併罰。第二種意見:周某的行為構成貪汙罪與受賄罪,應數罪併罰。第三種意見:周某的行為構成貪汙罪、濫用職權罪、受賄罪,應數罪併罰。
  • 公職人員收受他人房產及貴金屬、字畫等物品行為如何定性處理?
    從已公布的犯罪公職人員受賄犯罪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受賄的方式多種多樣,除直接收受錢款外,還有收受房產、貴金屬及玉石字畫等物品的,收受以上物品的行為應該如何定性,司法實踐中又是如何處理的,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 行為人涉嫌瀆職犯罪且有受賄行為如何處理
    行為人涉嫌瀆職犯罪且有受賄行為如何處理【典型案例】案例一:黃某,某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中共黨員。【分歧意見】上述兩個案例,行為人均實施了受賄和瀆職兩個犯罪行為。具體來講,案例一中,黃某實施了受賄和徇私枉法兩個犯罪行為;案例二中,王某實施了受賄和徇私舞弊減刑兩個犯罪行為。但在具體認定中,對上述黃某和王某的行為如何定罪處罰,卻有爭議。
  • 招投標監管人受賄並幫助行賄怎樣定性處罰
    【分歧意見】本案中,王某幫助張某向5名評委會成員送好處費共計10萬元,構成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沒有異議。但對王某本人收受張某10萬元好處費如何定性,以及怎樣處罰存在分歧。第一種意見認為:王某利用職權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評委會成員的職務行為,為張某謀取不正當利益,其行為構成斡旋型受賄罪。
  • 對官員嫖娼、賭博等涉嫌違法行為如何定性處理 中紀委雜誌發布案例...
    案例解析對陳某行為如何定性處理,存在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雖公安機關未就陳某行為是否構成嫖娼和賭博作出認定和行政處罰,但其行為與黨員標準完全不符,應由紀檢機關獨立認定其行為構成嫖娼和賭博,並按規定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 中紀委:對黨員幹部嫖賭等涉嫌違法行為這樣定性處理
    案例解析 對陳某行為如何定性處理,存在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雖公安機關未就陳某行為是否構成嫖娼和賭博作出認定和行政處罰案例中,陳某的行為發生在2016年2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的有關規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六個月內沒有被公安機關發現的,不再處罰」,已超過追究時效期限,公安機關不能再對其嫖娼、賭博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故紀檢監察機關也不能對其行為作出處分決定。 在上述兩種意見中,我們同意第一種意見。
  • 教育部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
    ,努力建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校教師隊伍,現就教師違反《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和《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規定,發生師德失範行為的處理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 【實務】如何辨析介紹賄賂和斡旋受賄?|84
    【分歧意見】 對於該案中張某的行為該如何定性,主要存在兩種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張某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李某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劉某謀取不正當利益,收受請託人劉某財物,其行為應當認定為斡旋受賄,構成受賄罪。
  • 通過「假離婚」方式買賣房產以少繳納稅款行為應如何定性處理
    原標題:通過「假離婚」方式買賣房產以少繳納稅款行為應如何定性處理 【基本案情】 2016年,某省某局正處級幹部張某(中共黨員)打算出售名下住房併購買其他住房。為在換購住房過程中少繳納稅款,張某與其妻商定先辦理離婚手續,待換購完成後再辦理復婚手續。同年,張某與其妻辦理了離婚手續。
  • 不合規發票審計的定性及處理
    定性依據、處理處罰依據有的表述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拒收」的規定。可以處兩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的規定,處以罰款XXX元。   姑且不論究竟依據哪個法律法規定性及處理處罰更準確。據筆者調查發現。這些「入帳發票不合規」問題的背後。並非單純的「入帳發票不合規」問題。
  • 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駕駛員行賄如何定性
    二、分歧意見  對於劉某某向國家工作人員趙某某以乾股分紅的方式行賄28萬元構成行賄罪無異議,但對於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劉某的駕駛員張某某賄送28萬元的行為的定性主要存在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構成行賄罪。
  • 準確定性行為 正確適用法律
    經查,2014年8月,當事人安裝載重500kg的一部提升機並立即投入使用,但因安裝方無特種設備製造和安裝資質,一直未按照提升機的使用要求,及時辦理檢驗和使用登記等手續,違反了《特種設備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安裝方無資質製造安裝行為另案處理)。
  • 對以借款為名受賄行為的認定
    由於黨員幹部的公權力行使者身份,這種借款行為可能是黨員幹部為規避被查處,以借為名掩蓋受賄行為,也可能是純粹的民事借款行為。準確區分款項性質是借款還是受賄款極其重要,對於準確打擊犯罪和保護行為人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定性,既要正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解,更要圍繞案件事實與證據,深入剖析「借款」的來龍去脈,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準確認定行為的性質。
  • 受賄犯罪的實行行為
    刑法第388條之一  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國家工作人員關係密切的人,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或者利用該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出臺「碰瓷」處理指導意見,是法治進步的必然要求
    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指導意見》主要規定了「碰瓷」行為的定性處理、公檢法辦案部門分工配合、加強宣傳教育等內容。會上介紹,《指導意見》突出了針對性和操作性,體現了公檢法機關對「碰瓷」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懲治、絕不姑息的決心和態度。
  • 妻子領工資,黨員幹部為什麼算受賄?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文峰報導 2020年9月,湖南省嶽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嶽陽市中醫醫院原副院長鍾利明受賄案進行二審宣判,判決書中提到,鍾利明妻子符某在該醫院體檢中心領取3.3萬元工資,這筆款項被法庭認定為受賄款。親屬領取工資,為什麼歸為黨員幹部的受賄款?黨員幹部身邊人掛名取酬行為如何認定?為了對上述案例形成準確的定性,首先來釐清它的法律依據。
  • 受賄犯罪的幾種表現形式
    從近幾年公布的職務犯罪案例來看,幾乎每個案例中都會提到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在什麼方面謀取利益,涉嫌受賄犯罪字樣。從中我們也會看出,受賄犯罪是職務犯罪案件中的一種常發犯罪行為,儘管都涉嫌受賄犯罪,但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又不一致,到底受賄犯罪都有哪些常見的表現形式,具體法律又是如何規定的哪?一是直接索要或收受錢款。
  • 如何區分普通受賄、斡旋受賄和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本案中對張某的行為如何定性產生了分歧,有三種意見:意見一,張某的行為行為屬於普通受賄行為,應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的規定,以涉嫌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意見二,張某的行為屬於斡旋受賄行為,應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的規定,以涉嫌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意
  • 案例評析 | 虛列開支發放生活用品行為該如何定性?
    【分歧意見】對該事件如何定性,主要存在三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發放「勞保用品」行為合規,但是列支多項科目屬於違反法律法規行為,應追究紀法責任。第二種意見認為發放「勞保用品」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反廉潔紀律,應當追究黨紀責任;虛假列支行為屬違法行為,可追究責任,但在追責問責層面不應均給予黨紀處分。第三種意見認為發放「勞保用品」和虛假列支行為均應給予黨紀處分,同時對虛假列支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斡旋受賄若干問題探析
    學理上將該條規定稱之為「斡旋受賄」,但在對斡旋受賄的主體、行為等方面的認定,理論界和實務界的理解卻有著很大的分歧,嚴重影響了該條法律的適用和侵害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本文擬對斡旋受賄的主體、行為以及「不正當利益」等爭議性問題進行分析論證,進而明晰該條文的內在含義,以便在實務中更好的運用,以維護法律的尊嚴、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