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與日本人的生活

2021-02-06 一覽扶桑

今年是鼠年,關於鼠的話就多。

想起了蘇軾的《黠鼠賦》,寫一隻鼠落入袋子裡,弄出動靜讓人發現,待人打開袋子看,卻是只死鼠,把它倒出來,竟然像脫兔一樣跑掉了,死裡逃生。蘇軾把老鼠寫得好可愛,不次於現代美國的米奇。人自以為天地之間最聰明,卻上了鼠當,被它利用了。

又想起「鬍子夜臥,有鼠……」

這是明代胡儼的短文,題目叫《鼠說》,收在《胡祭酒集》裡,我卻是從日本高中生備考大學的輔導教材上讀來的。全文百餘字,曰:「鬍子夜臥,有鼠齧於案,其聲磔磔然。鬍子懼鼠之傷其書也,乃暗投以杖。杖不能中鼠。鼠暫止而復作,遂命童子起而逐之。鼠稍竄去。及童子就枕,鼠復齧不已。時狸奴乳別室。鬍子度鼠之不能去也,於是命童子取狸奴置臥內。由是向之磔磔者寂不聞矣。噫,人非不靈於鼠,制鼠不靈於人,而能於狸奴。狸奴非靈於人,鼠畏狸奴而不畏人。然則彼各有職也。君子居其職者,亦盡其職而已矣。」最後這兩句感慨,今年讀之似格外有戚戚焉。重要的話再讀一遍:君子居其職者,亦盡其職而已矣。

日本高中生很忙,課程多,甚至有書道(書法),還要談戀愛——高中生的純愛、大叔的婚外戀向來是日本影視的兩大看點。國語課包括國語綜合、國語表現、現代文(近代以來的白話文)、古典。古典裡不僅有古文,還有漢文,教學目的是「提高對我國傳統語言文化的理解與興趣」。「漢文」被歸為日本傳統的語言文化,奠定日本人的基礎教養。日本文化上接到古代中國,他們腦子裡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是兩碼事,漢文是古代的,現代的叫作中國語。

相關焦點

  • 日本漢詩的水平
    一 帶著兩重鐐銬起舞 日本漢詩源遠流長,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奈良時代,就有了漢詩集《懷風藻》。創作漢詩的風氣經久不衰,留下了大量作品。然而,對日本人來說,寫漢詩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末國學大師俞樾編過一本《東瀛詩選》,對日本漢詩欣賞有加,卻也不得不承認:「東國之詩,於音律多有不協」(「很多日本詩不合律」)。他甚至幫日本人修改不合律的詩:「……間或以佳句可愛,未忍遺棄,輒私易其一二字,以期協律。代斫傷手,所弗辭矣」(「看到不合律的詩中有好句子,不忍遺棄,就偷偷幫它改一兩個字,改得不好是我的錯」)。
  • 連毛主席都引用日本人的詩,日本人為啥能寫出那麼好的漢詩?
    但對於唐詩宋詞,我們就有不少人弄不明白了:同為一個漢字,日語發音與漢語迥異,他們是怎麼做出漢詩的?一、日本人的漢字漢詩首先說明,日本人管自己模仿唐詩做的古詩,叫漢詩。除了漢詩,他們還有和歌、俳句,狀如唐詩,但沒有漢詩正統、有品、高大尚。
  • 田中角榮的漢詩
    日本人作漢詩,跟中國人一樣用漢語,依循格律。語言學家金田一春彥指出:「日語的語法、日語的發音,根底是古昔日語的原生態,從漢語大受的影響是大量拿來了詞彙,而發音、語法只受了一小點兒。」漢詩的規則及特色主要表現在語音語法上,所以對於日本人來說,掌握並創作可不是易事。幡谷祐一年已古稀開始寫漢詩,出版詩集好幾本,想來是自費,還結成茨城縣漢詩聯盟。莫非自知寫不來中規中矩的漢詩,自稱「平成自由詩」。
  • 漢詩在日本的「譯」與「不譯」
    在文學翻譯中,詩的翻譯往往被認為是最難甚至是不可能的。這當然是由於詩歌在語言上的高度濃縮、詩意上的複雜多變等性質所決定的。然而長久以來,東亞漢字文化圈國家在學習、吸收中國文化的過程中,創造出了多種譯解漢文(主要是文言文)、漢詩(主要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方法,其中尤以日本的訓讀法最為著名,並且沿用至今。
  • 永井荷風的漢詩
    永井荷風這麼說,是因為他這麼說的時候,中國本土正流行著王次回,他受了影響,也喜歡上了王次回,想要給自己一個喜歡的理由;也因為他生活在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文學的權衡已經從中國移往西洋,再說王次回像玉溪生、韓冬郎,怎麼也顯得老土,不如說像波德萊爾來得時尚,儘管輩分上有點不倫不類。
  • 古詩不是「古詩」,應該叫「漢詩」,日韓都在傳承漢詩
    我們中華有非常了不起的詩詞文化,現在我們都把他們叫「古詩詞」,但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不應該叫古詩詞,在韓國和日本,他們把我們中國的詩詞「漢詩」。古詩詞應叫漢詩詞在韓國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漢詩大賽,我們來欣賞一下2019年韓國漢詩大賽冠軍的這首詩:漢字元來意仔詳,
  • 賞析小野湖山日本漢詩《朱舜水先生墓》,並認識朱舜水先生
    他不願剃髮易服,生活在清人統治之下,為了保全自己氣節,毅然辭國別土,東渡扶桑,最終終老並埋骨日本。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首日本明治時期的詩人小野長願的悼亡朱先生的漢詩,同時看看日本人的漢詩水平如何。朱舜水先生墓(日本)小野湖山成敗安危亦唯天,絕海求援豈偶然?一片丹心空白骨,兩行哀淚灑黃泉。豐碑尚記明徵士,優待曾逢國大賢。
  • 十論:正本清源,漢詩復興
    漢詩背叛了漢文化,漢文化(中國文化)也逐漸拋棄了漢語新詩這「五四」以來曾經的驕子;而漢詩全盤學習西方(外國)詩歌的結果,不過是永遠的邯鄲學步、東施效顰!新詩詩人們主動投懷送抱,可人家西方詩界根本不屑於與咱們為伍。中不中、西不西、洋不洋、土不土,漢語新詩也許真的成了爺爺不疼、姥姥不愛的私生子、孤兒和棄兒。
  • 誤傳李白詩百年(續7):日本漢詩泰鬥如何評《靜夜思》的詩眼?
    從隋唐時代開始,日本文人閱讀和創作漢詩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漢文已經與日文融為一體,而且,夏目漱石等日本大文豪,同時也都具有深厚的漢詩造詣。漢詩的意境大多體現在一個字或詞裡面,即詩的「眼目」(圖1):也被稱為「詩眼」(圖2-圖3):由於李白《靜夜思》被改動,所以,詩眼有些曖昧,不夠清晰。
  • 日媒: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舉辦「日本漢詩在中國」講座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日前,由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主辦的「日本漢詩在中國」講座以網絡在線方式舉行。主講人日本南山大學蔡毅教授在講座中表示,漢詩一道,能面向海外,博採眾長,正說明了中國文學與生俱來的包容性、開放性,顯示了中華文化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匯納百川的強大生命力。上海師範大學楊劍龍教授說,蔡毅在前人未發現的地方挖掘史料,以資料為本,具有重要價值。
  • 日本老翁寫的漢詩行不行?日本網友首先不服
    比如,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就贈送給中國人民一首漢詩,名字叫《北京空港》(日本「老乾體」詩人似乎都很中意飛機場這個題材): 國交途絕幾星霜,修好再開秋將到。鄰人眼溫吾人迎,北京空晴秋氣深。儘管此詩被日本輿論批評為沒文化,但畢竟是中日友好的一個見證。
  • 曾寫下1300多首漢詩 日本公布大正天皇史料(圖)
    曾寫下1300多首漢詩 日本公布大正天皇史料(圖)    日本宮內廳周五公開日皇明仁的爺爺前日皇大正的97卷日誌中的八卷,儘管史家對新資料表示歡迎,但他們不滿所公布文件扣起大量大正的個人資料。
  • 從西鄉隆盛到乃木希典,明治時代軍政巨子的漢詩
    在沒有日本自己的文字假名之前,日本人只能以漢字為書面語,而日常生活剛用日語交流。如此可知,學習並熟練地掌握漢語,實在不易。東京國立博物館裡收藏的江戶時期書法大家市河米庵祖傳的「真書」(正楷)授課遺卷。自公元7世紀始,即中國王朝的隋代始,日本開始派遣「遣隋使」率團到中國學習宗教與文化。
  • 〔讀城〕隈研吾:在成都感受到「一種漢詩的韻律」
    在成都感受到「一種漢詩的韻律」成都,乃天府之國。山水環抱的地域環境,千年傳承的歷史文脈,造就了它獨特包容、開放的城市氣質。隈研吾,從小對漢詩感興趣。他喜歡成都,不僅還了解成都事「杜甫曾生活在這裡,他和李白都寫過許多有關成都的詩篇」,了解「漢詩講究平仄,講究節奏的變化,講究起承轉合,這種有規則的變化,也是整個亞洲文化的特徵」。在他說,建築與漢詩是相通的,「都是先有一定規則,在規則中又有一種感發人的力量。」
  • 日本漢詩選讀 | 菅原道真《​晨起望山》
    注釋[1]  「避人」二句:意思是不聞鳥啼猿嘯,只有雨後飛泉琤琮作響。王維《送梓州李使君》:「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字三,少而好學,博涉經史,平安時期傑出的漢學家。官至右大臣兼右近衛大將。後遭讒降為駐九州的太宰權帥。有《菅家文草》、《後草》。
  • 黃裔教授解讀琉球漢詩:琉球文化蘊含福建元素
    福建師大黃裔教授解讀琉球漢詩——  琉球文化蘊含福建元素    拿到這本琉球漢詩集《唐歌唐躍集》,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黃裔十分激動,不僅因為這是一本難得的研究素材,更因為這本詩集是以福州方言創作的。「琉球文化一直帶有福建文化的印記。」他說。  琉球漢詩,指琉球王國時代琉球詩人用古漢語創作的詩篇。
  • 日本人從隋唐帶回去了什麼?李白、王維以詩與日本人交朋友
    但我若告訴你,這首詩的作者是個日本人,估計誰都會大吃一驚!這首唐詩的作者叫晁衡,是個日本人,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呂。晁衡是他的中國名字,他還有字,巨卿。他受日本王聖武的遣派,來大唐學識儒學經典——「請從諸儒授經」。結果,一學之下,仰慕中華,絕不回去,易姓名曰晁衡,還當過唐代左補闕的官,唐高宗李治上元年間,擢為散騎常侍。
  • 從「風月同天」到「與子同裳」:漢詩文在古今日本
    日本救援物資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和「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那麼,實際上的日本人,其漢學修養,或者說,今天日本學生的漢文教育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狀況呢?我們知道,差不多一直到十世紀之前,居住在日本列島上的人,雖有日語,卻是沒有自己文字的。
  • 日本竟將漢字寫成歌?「漢漢漢漢漢漢字黨,我等日本之漢字黨」!
    作為一個與中國一樣愛好考試的國度,自1992年起,為了普及漢字文化,日本公益財團法人之一、日本漢字能力鑑定協會組織起了「日本漢字能力檢定」考試,規定只要熱愛漢字,3歲以上101歲以下(這是官網給出的歷史上最小和最大的考生年齡)的人都可以參加。
  • 【新漢詩】|| 海靈草的詩
    海靈草的詩 ※  在漢字裡生活吃家常飯,穿平常衣和布底鞋用方言和熟悉的人打招呼有時步履匆匆偶爾怠慢光陰我呆在茶杯內外不介意被人輕視一次。或盛讚一次我要在年到來之前,把生活這團面揉到韌勁十足 這一天如此簡單。有人離去。有人獲得新生舊的東西在慢慢拆除我依舊著迷於溫暖的陽光不想回到冬天 這一天。有人玩物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