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
12月6日,「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正式啟動。自即日起至2021年1月10日,成都博物館(以下稱成博)將面向致力於文化創意設計的個人或者單位,徵集融合成博館藏文物元素以及天府文化元素的平面設計、海報設計、產品設計、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作品。
成都博物館藝術總監範犁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這已是成博第二次舉辦文創設計大賽。這一屆最大的不同在於成博可供開發設計的文物增加了珍寶級的館藏品,另外與成都歷史文化相關的創意這次也都可以參賽,此外還增加當下最熱門的短視頻創作。
範犁表示,這屆設計大賽著重於生活美學,希望參賽者設計的作品可以更接地氣,「現在博物館也希望能更接地氣,而不是僅是高高在上的文化殿堂。希望(參賽者)在文化、藝術、歷史方面有所表達以外,也能設計出大家都感興趣的作品,而不只是一小部分人感興趣的。(我們這樣做)也是希望大家能把『文化』帶回家,讓大家感覺到文化就在自己身邊。」
1
打開博物館的寶庫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新博物館學運動」浪潮影響下,歐美博物館開啟了由文物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的理念變革,在強調參觀者感受的同時,開始為參觀者研發與藝術品相關聯的衍生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歐美博物館在文創產品的創意設計、生產銷售等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中國的博物館文創產業也在千禧年後,趕追上歐美同行的腳步。
2010年,中國最知名的博物館之一、北京故宮博物院首先將自產的「旅遊紀念品」搬上了網絡銷售平臺,此後銜接網際網路文化的故宮「爆款」接踵而至,如「剪刀手雍正帝」、「朝珠耳機」、「國寶色口紅」等等。
2018年,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收入首次超過15億元,令「故宮文創」成為現象級產品,與此同時,「讓文物活起來」也成為近年來中國各地方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和創收最大的課題之一。
此次成博文創設計大賽海報設計這殷九龍表示,在一般人的概念裡,文物是死掉的過去的物件,要讓它們活起來就需要設計師把當下的審美和當下的理念注入到文物中,「(文創)設計師做的其實是轉換和翻譯的工作。」
45歲的成都設計師殷九龍投身設計20餘年,參與了成都幾乎所有大型文化藝術活動的設計推廣。由他設計的瓷器曾被荷蘭皇室收藏。
殷九龍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文物是理解當地文化脈絡的一個通道,但過去對文物類文創產品的設計總是停留在「貼圖」的層面,這種做法其實和文物本身沒多大關係。殷九龍覺得博物館文創設計其實是一個傳統文化再生的過程,「(博物館文創)要讓文物走進我們的生活中,並且是有效地走入進來。」
據了解,當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主要有5種模式,第一種就是自行開發,這種模式投入大風險高;第二種是外包;第三種是與廠商合作開發;第四種是直接從市場採購;第五種就是授權開發,即開放藏品IP,鼓勵市場進行二次創作。這種方式投入小,收益大,目前歐美主要博物館最常使用的就是第五種模式。
本次大賽開幕式嘉賓,四川大學美術館館長熊宇教授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過去博物館的旅遊紀念品式的設計,主要是由於設計團隊由博物館內部人員為主,比較固化。而舉辦文創大賽,也就是打開博物館的寶庫,以更開放的心態來面對文物,讓更新鮮的理念與傳統文物互動撞擊,設計出更貼合現代精神的產品。
2
博物館是未來公共創意的中心
有學者認為,在當今社會中博物館早已不是文物和歷史的倉庫,而是文化領域最具創新潛質的公共機構,「未來公共創意的中心」。
本屆文創設計大賽評委、資深媒體人趙曉夢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博物館內的文物也是人設計的,只不過設計者是「過去的人」。既然「過去的人」能設計出流傳千年的作品,那麼當代的設計者們站在巨人肩上更有機會設計出好產品。
成博藝術顧問孫凱表示,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是傳承和傳播,博物館文創產品也是一種傳承,但是要變化成現代社會能夠接受的形式。
孫凱的父親是張大千的閉門弟子孫雲生,孫凱幼年曾與父親、張大千一起在巴西生活了8年,他曾向成都市政府捐贈了645幅張大千的作品和繪畫。
成博藝術顧問孫凱
孫凱說,「傳承並不是把所有的東西一成不變的傳承下去,而是必須要把它們變換成這個時代人們所喜歡的東西,要把它轉化成這個時代所要的東西。」
殷九龍也認為,博物館文創產品就是要將將時代精神融入傳統文物中。「你看故宮的文創產品,無論是賣萌也好,卡哇伊也好,它做的都是當代文化精神的植入。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時代精神,這個時代精神影響著我們對文物的看法。」
殷九龍說,舉辦博物館文創大賽的意義就在於,向公眾普及「文化的意義和文化在今天這樣的現實生活中的立場是什麼。」
2019成博文創設計大賽部分獲獎作品
成博藝術總監範犁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這次大賽與上屆相比,著重點從文化產品的落地,轉向了生活美學創意,能讓大眾不在高高仰望博物館這座歷史藝術的宮殿,而是將文化歷史帶回家中,「希望大家能有文化在身邊的感受。」
據悉,本次大賽面向群體廣泛,致力於文化創意設計和研發的企業、設計機構、院校、設計公司和設計師、發明人、專利持有人、工藝美術師、手工藝製作者、藝術從業者、院校師生等均可免費參賽,也可以共同創作、聯名參賽。大賽設置了文創設計和文創短視頻兩大參賽版塊,鼓勵選手提交包括平面設計、海報設計、產品設計、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參賽者可通過成都博物館官方網站,進入大賽主頁面,下載相關參賽資料,並在官方網頁上提交設計作品與附件中的《作品申報表》。
本屆大賽正式啟動後,成都博物館還將走進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高校進行校園巡講。作品徵集期間,成都博物館將邀請部分大賽評委在線下舉行「大咖分享會」,讓參賽選手零距離接觸文化、設計等領域的大咖,進行面對面的思想交流與靈感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