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博珍品文物IP開放啦 爆款文創等你來設計

2020-12-22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

12月6日,「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正式啟動。自即日起至2021年1月10日,成都博物館(以下稱成博)將面向致力於文化創意設計的個人或者單位,徵集融合成博館藏文物元素以及天府文化元素的平面設計、海報設計、產品設計、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作品。

成都博物館藝術總監範犁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這已是成博第二次舉辦文創設計大賽。這一屆最大的不同在於成博可供開發設計的文物增加了珍寶級的館藏品,另外與成都歷史文化相關的創意這次也都可以參賽,此外還增加當下最熱門的短視頻創作。

範犁表示,這屆設計大賽著重於生活美學,希望參賽者設計的作品可以更接地氣,「現在博物館也希望能更接地氣,而不是僅是高高在上的文化殿堂。希望(參賽者)在文化、藝術、歷史方面有所表達以外,也能設計出大家都感興趣的作品,而不只是一小部分人感興趣的。(我們這樣做)也是希望大家能把『文化』帶回家,讓大家感覺到文化就在自己身邊。」

1

打開博物館的寶庫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新博物館學運動」浪潮影響下,歐美博物館開啟了由文物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的理念變革,在強調參觀者感受的同時,開始為參觀者研發與藝術品相關聯的衍生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歐美博物館在文創產品的創意設計、生產銷售等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中國的博物館文創產業也在千禧年後,趕追上歐美同行的腳步。

2010年,中國最知名的博物館之一、北京故宮博物院首先將自產的「旅遊紀念品」搬上了網絡銷售平臺,此後銜接網際網路文化的故宮「爆款」接踵而至,如「剪刀手雍正帝」、「朝珠耳機」、「國寶色口紅」等等。

2018年,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收入首次超過15億元,令「故宮文創」成為現象級產品,與此同時,「讓文物活起來」也成為近年來中國各地方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和創收最大的課題之一。

此次成博文創設計大賽海報設計這殷九龍表示,在一般人的概念裡,文物是死掉的過去的物件,要讓它們活起來就需要設計師把當下的審美和當下的理念注入到文物中,「(文創)設計師做的其實是轉換和翻譯的工作。」

45歲的成都設計師殷九龍投身設計20餘年,參與了成都幾乎所有大型文化藝術活動的設計推廣。由他設計的瓷器曾被荷蘭皇室收藏。

殷九龍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文物是理解當地文化脈絡的一個通道,但過去對文物類文創產品的設計總是停留在「貼圖」的層面,這種做法其實和文物本身沒多大關係。殷九龍覺得博物館文創設計其實是一個傳統文化再生的過程,「(博物館文創)要讓文物走進我們的生活中,並且是有效地走入進來。」

據了解,當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主要有5種模式,第一種就是自行開發,這種模式投入大風險高;第二種是外包;第三種是與廠商合作開發;第四種是直接從市場採購;第五種就是授權開發,即開放藏品IP,鼓勵市場進行二次創作。這種方式投入小,收益大,目前歐美主要博物館最常使用的就是第五種模式。

本次大賽開幕式嘉賓,四川大學美術館館長熊宇教授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過去博物館的旅遊紀念品式的設計,主要是由於設計團隊由博物館內部人員為主,比較固化。而舉辦文創大賽,也就是打開博物館的寶庫,以更開放的心態來面對文物,讓更新鮮的理念與傳統文物互動撞擊,設計出更貼合現代精神的產品。

2

博物館是未來公共創意的中心

有學者認為,在當今社會中博物館早已不是文物和歷史的倉庫,而是文化領域最具創新潛質的公共機構,「未來公共創意的中心」。

本屆文創設計大賽評委、資深媒體人趙曉夢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博物館內的文物也是人設計的,只不過設計者是「過去的人」。既然「過去的人」能設計出流傳千年的作品,那麼當代的設計者們站在巨人肩上更有機會設計出好產品。

成博藝術顧問孫凱表示,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是傳承和傳播,博物館文創產品也是一種傳承,但是要變化成現代社會能夠接受的形式。

孫凱的父親是張大千的閉門弟子孫雲生,孫凱幼年曾與父親、張大千一起在巴西生活了8年,他曾向成都市政府捐贈了645幅張大千的作品和繪畫。

成博藝術顧問孫凱

孫凱說,「傳承並不是把所有的東西一成不變的傳承下去,而是必須要把它們變換成這個時代人們所喜歡的東西,要把它轉化成這個時代所要的東西。」

殷九龍也認為,博物館文創產品就是要將將時代精神融入傳統文物中。「你看故宮的文創產品,無論是賣萌也好,卡哇伊也好,它做的都是當代文化精神的植入。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時代精神,這個時代精神影響著我們對文物的看法。」

殷九龍說,舉辦博物館文創大賽的意義就在於,向公眾普及「文化的意義和文化在今天這樣的現實生活中的立場是什麼。」

2019成博文創設計大賽部分獲獎作品

成博藝術總監範犁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這次大賽與上屆相比,著重點從文化產品的落地,轉向了生活美學創意,能讓大眾不在高高仰望博物館這座歷史藝術的宮殿,而是將文化歷史帶回家中,「希望大家能有文化在身邊的感受。」

據悉,本次大賽面向群體廣泛,致力於文化創意設計和研發的企業、設計機構、院校、設計公司和設計師、發明人、專利持有人、工藝美術師、手工藝製作者、藝術從業者、院校師生等均可免費參賽,也可以共同創作、聯名參賽。大賽設置了文創設計和文創短視頻兩大參賽版塊,鼓勵選手提交包括平面設計、海報設計、產品設計、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參賽者可通過成都博物館官方網站,進入大賽主頁面,下載相關參賽資料,並在官方網頁上提交設計作品與附件中的《作品申報表》。

本屆大賽正式啟動後,成都博物館還將走進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高校進行校園巡講。作品徵集期間,成都博物館將邀請部分大賽評委在線下舉行「大咖分享會」,讓參賽選手零距離接觸文化、設計等領域的大咖,進行面對面的思想交流與靈感碰撞。

相關焦點

  • 單霽翔來廈博開直播啦!帶你雲賞「鎮館之寶」和精品文創!
    兩位大咖在「逛廈博·聊文創」直播中,向網友推介廈博「鎮館之寶」和廈博文創。單霽翔還在廈門市博物館為廈門文博IP應用大賽(2020)獲獎作品頒獎,現場開講《故宮博物院的守正創新》。  雲逛廈博賞《國寶檔案》文物  雲逛廈博,三件登上央視《國寶檔案》的文物成為主播推薦對象。第一件文物是清德化窯素三彩達摩坐像。
  • 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該怎麼讓文物「出圈」?
    通過「文物IP」與「設計」嫁接,希望讓文物真正「出圈」,將成都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這禮是成都」,大賽想要呈現出的,是代表成都的城市獻禮。在文創產品的井噴式發展中,文創設計的戲路越來越寬。以成都博物館館藏和四川天府文化為元素的設計,如何既能保留傳統文化,又能融入當下時代?
  • 冬天的第一杯文創咖啡,上博請你喝!
    「幼韻軒」冬季新品已上線, 等你來品嘗。轉眼間,「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已進入閉幕倒計時,還沒來打卡的小夥伴們抓緊了!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是上海博物館今年舉辦的最後一個特別展覽,為配合展覽推廣,上海博物館開發了一系列精美的文創產品,當「寶曆風物」遇上中西美食,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 來設計你的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即將啟幕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無論你想用創意設計致敬歷史,還是想讓文物「活起來」賦能生活,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都能滿足你的設計「腦洞」。12月6日,由成都博物館主辦、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將正式啟幕。
  •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如何進行IP文創開發的?
    「花舞大唐」IP也通過多元運營與打造,通過數百款文創產品,聯合文創展演、文化活動、機場主題店等項目實現了IP的推廣與增值。Q: 能否介紹近年來,陝歷博開展的授權案例中,您最為滿意的幾個嗎?並分析案例成功的原因。李博雅: 第一:2019年,陝西歷史博物館以館藏珍貴文物為原型,相繼開發出系列文創公交卡。
  • 爆款作品日趨多元,文創 IP 能否成下一個爆款載體?
    在內容領域,文創 IP 可以說是一匹黑馬,像曾經逢出品必爆款的故宮文創、被奉為 IP 樣本的熊本熊、小黃人、專注創意營銷的網易文創等等,因鮮明的認知與突出的情緒感知,探索出了獨有的爆款邏輯。文創 IP 的爆款是如何打造的?文創IP 帶來的爆款有什麼樣的特殊價值?
  • 你來了嗎?
    「館藏精品」——博大精深 「館藏文物精品陳列」展出廈博歷年收藏的德化白瓷珍品、精美絕倫的清宮舊藏玉器、著名閩籍書畫家的藝術作品等,充分展示閩南文化的瑰麗風採,突顯中華藝術的博大精深。
  • 華佗老爺爺變身頸枕,中醫文創產品成了「爆款」
    既有實用功能,還有藝術性,更承載著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傳播的文創產品剛一亮相,就吸引了市民的關注。目前本市多家中醫醫療機構已經開始嘗試在文創產品上發力,希望通過文創產品來更好地傳播中醫藥文化。 精緻 中醫藥文創產品成「爆款」 「太可愛了!」鼓樓中醫醫院的文創產品剛一亮相,立刻就成了「爆款」。
  • 含山首家文創商店開業啦!
    記憶含山首家文創商店開業啦!迎國慶,慶中秋,含山首家文創商店在縣博物館開業啦。據介紹,含山博物館文創商店是按照「注重社會效益、引導文化傳播」的理念,全新打造的「凌家灘+生活美學」沉浸式文創展示銷售體驗館。文創商店展示面積150平方米,展示各類凌家灘文創產品200多件(套)。
  • 兵馬俑文創融入科技開發手遊
    如何結合文博機構的實際情況產出爆款文創產品?對此,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工作人員認為,爆款必然是真正能從消費者角度出發,並富有文化內涵、特色、創意以及實用性等方面滿足消費者需求。一個產品在市場上打開銷路,除了產品本身需要有好的設計、好的質量等因素之外,還需要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做好文創產品等營銷推廣。好的文化創意需要講出來,好的文創產品也是需要大力宣傳。
  • 國博正與阿里巴巴聯手 打造文創產品「國家隊」
    今年1月,國博天貓旗艦店悄然上線,與「故宮淘寶」組成「國字號」的文創產品新媒體陣列,將760萬觀眾變成了上億網民。而在國家博物館副館長李六三看來,「國博天貓」僅是試水,國博正與阿里巴巴聯手打造「文創中國」平臺,將國博及其他文博機構的館藏資源IP向專業設計師、投資者開放,構建一個涵蓋設計、生產、運營、全球銷售的文創產品網絡交易平臺。  「如何讓文物活起來,讓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
  • 博物館文創相繼爆紅
    「國博衍藝」 品中國故事網紅去處:國家博物館文創看點: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館」)積極響應讓收藏在博物館裡面的文物「活」起來的號召,推出多樣的展覽,包括文物展、藝術展、引進的交流展、考古發掘展等。
  • 杜虎符「變身」小餅乾 陝歷博繼續打造「舌尖上的文創」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的秦杜虎符,曾登上央視欄目《國家寶藏》,成為網紅文物「吸粉」無數。虎符餅乾以文創的方式,在造型上巧妙地還原了國寶原貌。 據陝西歷史博物館文化產業部副部長李博雅介紹,陝歷博基於豐富的藏品,以及「陝西古代文明」、「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與「唐代壁畫珍品展」常設陳列體系為基礎,並結合社會熱點事件與文化亮點活動
  • 舉著雪糕去打卡——文物、文化景區趣味文創食品花樣百出
    (圖片來源:西安大明宮遺址區微博)文旅融合中,「文物與旅遊融合」是一個獨特的領域。好文創,不一定非得是紀念品;但常常要與生活細節相關。經過幾年來的探索,有些文創實踐既受到文物保護領域的好評,也能被觀眾和消費者所喜聞樂見,容易被接受。一些「好貨」已經「開花結果」了。
  • 遼博「珍品館」開放
    匯集遼寧省博物館珍藏古代工藝精品的「珍品館」於近日正式對外開放。這些精美獨特的文物已經在遼寧省博物館「珍品館」內亮相。在欣賞遼博重磅展覽「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的同時,也不妨來「珍品館」一探究竟。12月5日,記者為您探館,看看遼博新館內都有啥寶貝。
  • 石犀如何做成文創?成博文創大賽期待您大開腦洞
    其實,川版文創也別具特色,當石犀變成茶寵、 張大千名畫變成絲巾、太陽神鳥變成耳環和吊墜,四川各大博物館根據館藏文物精心設計的文創產品,讓人忍不住秒變李佳琦,驚呼「OMG,買它」。11月27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成都博物館獲悉,由成博主辦、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 將於12月6日啟幕。
  • 當「西安城牆」遇上「國際大牌」……西安文創的「跨界」之路,就是...
    「過去遊客到碑林來,拓片、佛造像複製品是主要的旅遊商品。從去年開始我們和華夏文創合作,改變了經營模式。我們提供資源、創意源和場地,對方提供資金、設計、生產和銷售。」同時文創是需要百花齊放的行業,希望有更多企業參與到產品設計和產業發展中來。線上線下「跨界」陝歷博的2.0時代作為綜合性歷史博物館,陝歷博的館藏文物種類豐富、精品薈萃,歷史跨度達到100多萬年,業內認為它具有文創的先天優勢。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而它那精緻的文創商品,更令人驚豔陶醉,「富春山居圖」餐墊、印有《蘭亭序》的手機殼、「冰山一腳」潮襪、靈感源自戰國貴族玉龍佩的龍爪開瓶器……每每讓遊客錢包大失血。  1983年,時任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
  •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成了爆款,讓人們體驗到考古...
    把土塊層層挖開,你才會知道「考古盲盒」裡會出現什麼「寶物」開盲盒過了把考古的癮盲盒開出的「兔首印章」網友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鄭超受訪者供圖手握洛陽鏟,小心翼翼地「挖土」,隨機挖掘出寶物的瞬間,成就感油然而生。這樣的體驗,可不是考古學家的專屬,擁有一個「考古盲盒」,你也能過一把考古的癮。
  • 100Audio產品案例-為上博「黑石號珍品展」提供音樂版權
    100Audio產品案例-為上海博物館「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提供音樂版權本項目所涉商用音樂來自100Audio獨家製作人DubinskySound的作品《激勵 鋼琴 背景》100Audio版權音樂授權平臺為上海博物館「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音樂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