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起草審判瑕疵追責辦法,法律界稱落實難

2020-12-18 澎湃新聞

       據《法制日報》今天報導,為解決審判瑕疵問題,最高法已經起草了《人民法院審判瑕疵處理辦法(試行)》,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出臺。今後,因審判瑕疵引發當事人上訪產生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將按照相關規定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但法律界人士對此《辦法》並不樂觀。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洪道德說,目前法院系統審判責任制尚未落實,在審判不獨立的情況下,「你追究某個具體人員,落實不下去」。

       另一方面,老百姓很少會因為純粹的瑕疵問題而上訪,一般都是因為實體存在問題老百姓才會上訪。

瑕疵只應是程序和證據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一庭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申訴信訪案件明顯錯誤需要再審改判和當事人純屬無理纏訪的都是少數,部分信訪案件都有這樣那樣的審判瑕疵。究其原因,主觀上部分法官預防意識不強,導致群眾不滿;客觀上目前案多人少現狀困擾法院工作,有的法官每年結案上百件,難以保證所有裁判質量。

       為解決審判瑕疵問題,最高法已經起草了《人民法院審判瑕疵處理辦法(試行)》,以在源頭上保證裁判質量。

        但法學家和律師對此並不看好。

       律師王鵬發微博,直接拋出一系列問題:瑕疵怎麼從法律上界定?法官獨立審判制度是否能夠建立,如果還是審委會代替審理法官決斷,該追究法官還是審委會?追究判決書上署名的法官是否有點冤?二、所謂的瑕疵是如何判定?事實不清還是程序違法?審判瑕疵法律上怎麼界定?誰有權界定瑕疵?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洪道德一聽聞《人民法院審判瑕疵處理辦法(試行)》,第一反應也是一系列疑問,「瑕疵指的是什麼?和冤假錯案什麼關係?一些案子,程序上不合法律,但結果各方滿意,這算不算瑕疵?

       在洪道德看來,瑕疵應該不包括實體問題,因為實體問題錯了就是錯了,不存在瑕疵之說。

       瑕疵只應是一些程序和證據問題,這些問題對實體問題和最終的裁決結果影響不大。程序上的瑕疵,如四川華鎣法院用通知代替法律裁定文書,又如一些案子該開庭的採取了書面審理;證據上的瑕疵,如訊問筆錄忘記讓當事人籤字。

       但洪道德強調,不是所有程序問題都能歸結為瑕疵,最典型的是法院久拖不辦的情況。

       他說,久拖不辦的案子都屬於牽涉面比較廣的複雜案件,一旦辦理了法官可能得罪人,有些人還會坐牢,正因為如此他才拖著不辦。

       俗話說,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久拖不辦,那就是錯誤,而不能定為瑕疵。如果把這種情況也定為瑕疵,等於給法官放水,「法官寧願走『瑕疵』這條路,最多背個處分」。

 巡迴督導合議庭可治法院久拖不辦

       《法制日報》還報導,最高法已設立兩個巡迴督導合議庭,開展巡迴接訪,各高級法院同樣設立督導機構。

        據介紹,巡迴督導合議庭主要督導辦理重點疑難案件,解決涉訴信訪案件終結移交工作,以及涉及到政策制定等多方因素,而需協調有關部門統一解決的案件。此外,還將通過暗訪接待窗口、走訪信訪群眾、約談相關領導等方式,查找涉訴信訪落後地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督促及時整改。

       洪道德認為,巡迴督導合議庭倒是可以治理一下法院久拖不辦的問題,「我來你法院,看看門口有多少上訪人,問問你法院怎麼解決,不解決我就要督導你。」

       但他認為,巡迴督導合議庭缺乏中央巡視組那樣的權威性,只能管法院系統,要協調政府其他部門,困難很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多「止步於國賠」、很難一查到底,冤假錯案追責為何這麼難?
    受訪的法律界人士稱,對這些當事人而言,追責之路甚至比平反之路更為曲折漫長。目前,追責在法律依據方面沒有障礙,之所以在實踐中困難重重,除了存在取證難、責任主體分散等因素,關鍵是司法機關的追責決心和態度。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對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姦婦女再審案公開宣判,宣告聶樹斌無罪。2017年3月30日,河北省高院就該案作出268萬餘元的國家賠償決定。聶母張煥枝表示接受這一結果,不再申訴。聶樹斌案代理律師李樹亭接受記者回訪時表示,2017年8月,他陪張煥枝到北京,分別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寄送了由馬雲龍(率先報導聶案的媒體人)起草的追責申請書。
  • 冤假錯案的追責困境:多「止步於國賠」,鮮有一查到底案例
    受訪的法律界人士稱,對這些當事人而言,追責之路甚至比平反之路更為曲折漫長。目前,追責在法律依據方面沒有障礙,之所以在實踐中困難重重,除了存在取證難、責任主體分散等因素,關鍵是司法機關的追責決心和態度。在過往的多起案件中,當事人獲得無罪之身後,追責之路難見實質性動作。聶樹斌案、曹紅彬案等案件都是這類例證。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對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姦婦女再審案公開宣判,宣告聶樹斌無罪。2017年3月30日,河北省高院就該案作出268萬餘元的國家賠償決定。聶母張煥枝表示接受這一結果,不再申訴。
  • 冤假錯案的追責困境:多「止步於國賠」,鮮有一查到底案例
    受訪的法律界人士稱,對這些當事人而言,追責之路甚至比平反之路更為曲折漫長。目前,追責在法律依據方面沒有障礙,之所以在實踐中困難重重,除了存在取證難、責任主體分散等因素,關鍵是司法機關的追責決心和態度。在過往的多起案件中,當事人獲得無罪之身後,追責之路難見實質性動作。聶樹斌案、曹紅彬案等案件都是這類例證。
  • 最高法:因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執行難的,應追究審判人員責任
    最高法:因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執行難的,應追究審判人員責任 澎湃新聞記者 林平 2018-06-07 10:34 來源:澎湃新聞
  • 張玉環案當年的審判人員是否該追責?法律對終身問責如何規定
    根據《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的規定,對於以下行為,是追責範圍:1.違反法律規定,擅自對應當受理的案件不予受理,或者對不應當受理的案件違法受理,或者私自受理案件的。 因過失致使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未予受理,或者對不應當受理的案件違法受理,造成嚴重後果的。
  • 反家暴法起草人:起草該法難點是公權力介入尺度
    蘇澤林參與了《反家庭暴力法》的起草。  如今,蘇澤林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而3年前,他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他負責起草了《反家庭暴力法》,這部法律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對當前司法體制改革這一熱點,他又有哪些期待?  3月8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對蘇澤林進行了專訪。  關於反家暴法公權力介入家庭糾紛 尺度如何把握是焦點  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蘇澤林參與了《反家庭暴力法》的起草。
  • 最高人民法院:五年來審判省部級以上"老虎"101人
    最高人民法院:五年來審判省部級以上"老虎"101人 原標題: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9日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
  • 最高法:把調解工作融入人民法庭審判活動全過程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指出,我國法院將進一步提升人民法庭司法水平,把調解工作融入人民法庭審判活動全過程。截至2020年9月,全國10759個人民法庭共有員額法官18969名。人民法庭切實解決基層群眾立案難問題,實行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各地法院設立一批金融、道交、家事、物業、旅遊、環境資源等專業法庭,有效提高辦案質效。
  • 那些法律法規為什麼難落實
    9月1日,《深圳市公共廁所管理辦法》正式實施。    這部《辦法》甫一示眾,就成了輿論的焦點。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一條罰則:有在便器外便溺行為的,將被處罰100元。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在法之必行」。那麼,那些法律法規為什麼難以落地?    道德入法    今年7月1日,在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首日,江蘇省無錫市一法院據此判決全國首例精神贍養案,作為被告的女兒、女婿被判「定期回家看看」。
  • 張玉環向三部委控告追責16人!多起錯案「止步於國賠」,這次,張玉環能追責成功嗎?
    9月17日,張玉環及家人和委託律師尚滿慶一同向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和國家監察委員會三部委寄出了關於控告、追究張玉環案16名當年的違法辦案人員案的材料。尚滿慶表示,張玉環平冤之後,國家賠償申請已在進行中,追責程序也應適時啟動。「強烈追責會對其它冤假案件的產生增加障礙,也有利於理清源頭,放棄追責只能讓制錯者心存僥倖」。
  • 最高法院法官闢謠
    2020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下發了《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度司法解釋立項計劃》,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95次會議討論決定,2020年度司法解釋立項計劃為49件,分為二類:第一類共38件,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第二類共11件,要求2021年上半年完成。
  • 浙江高院出臺《審判業務部門與綜合部門人員交流辦法》
    改革案例第158號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打破跨類別人員交流壁壘 拓寬複合型人才培養渠道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積極探索建立「雙向平衡發展」的跨類別人員交流機制,制定出臺《審判業務部門與綜合部門人員交流辦法》(以下簡稱《交流辦法》),明確規範不同序列人員交流後定職定級、入額、辦案等問題,同步建立「短期雙向借用
  • 最高法:群眾最關心什麼,司法解釋就回應什麼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在司法解釋中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規劃(2018-2023)》。今天,就規劃的起草背景、意義和主要內容等,《法制日報》記者採訪了最高法研究室負責人姜啟波。2012年到2017年9月,最高法又陸續發布了136件司法解釋。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年5月7日,中共中央正式向全社會印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要求「司法解釋,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及時進行修訂完善」。為落實上述要求,最高法經過認真調研,起草了規劃。
  • 涉黑涉惡案件進入審判高峰期 最高法:既不降格放縱也不拔高湊數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隨著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推進,涉黑涉惡案件進入審判高峰期。今天(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全國掃黑辦副主任姜偉在全國掃黑辦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涉黑涉惡案件審判既不降格放縱,也不拔高湊數。他透露,截至7月底,各級法院在一審審結以黑起訴的案件中,有4.22%未認定涉黑犯罪;在一審審結以惡起訴的案件中,有14.87%未認定涉惡犯罪。
  • 評論稱佔中「法外求法」無異於緣木求魚
    「民主」被標榜為此次抗命運動的最高教義,「公民提名」被作為與基本法第45條規定之「機構提名」分庭抗禮的提名模式。這表明,運動一方從2013年初提出「公民抗命」目標開始即循著一條「違法」路徑展開,其對基本法與人大決定的否定性評價與試圖修正的訴求是一以貫之的。正是由於在合法與違法之間存在嚴重的規範依據和政治價值衝突,雙方各種形式的「對話」從一開始就缺乏最起碼的相互信任和法治基礎。
  • 追責案例屈指可數 專家:國家賠償不應完全由財政買單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稱,自2019年5月15日起,賠償金標準提升為每日315.94元。這一公告再次引發了公眾對於國家賠償金的熱議,而對國家賠償後引發的追償與追責,似乎並沒有太多人關注。對於國家賠償追償追責,國家賠償法有相關規定。
  • 每周法治熱點:最高法修正並發布民間借貸案件司解·龔道安接受審查調查
    ■核心提示:  ·上海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龔道安接受審查調查  ·最高法發文為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提供司法保障  ·中方決定香港特區暫停履行港美刑事司法互助協定  ■最高法發文為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提供司法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18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為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審判職能作用,保障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推進,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 ...人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通過網際網路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
    201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推進司法公開三大平臺建設的若干意見》(法發〔2013〕13號,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平臺建設」的工作任務。此後,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全面開始了這一領域的探索與實踐。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相關負責人就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兩周年工作...
    兩年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認真貫徹落實人民陪審員法和《陪審選任辦法》,積極會同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嚴格落實選任工作新機制,擴大人民陪審員選任範圍,規範人民陪審員選任程序,採取有效措施,認真落實隨機抽選規定,嚴格開展資格審查,組織好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更多社會閱歷豐富、熟悉社情民意的普通群眾加入到了人民陪審員隊伍,有效擴大了司法領域的人民民主。
  • 最高法發布意見 全面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要求
    人民網北京8月18日電 (薄晨棣)為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審判職能作用,保障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推進,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為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於今日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