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Matt,提倡體驗式家庭教育,倡導科學育兒、理性育兒。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孩子身上有這四個特點,是好事。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全身上下都是優點,又懂事又聽話、有禮貌高情商、既聰明又好學,可以這些優點都是通過後天培養出來的,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也不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周末,三五好友全家一起去郊區聚會,朋友家有一個5歲的男孩,看到什麼都覺得有意思,不停地在問問題。
「為什麼蘋果會長在樹上,而不是像蘿蔔一樣在地下呢?」
「為什麼要把辣椒掛在房門口?」
「為什麼向日葵會一直衝著太陽的方向?」
有些問題還能回答,可有些連這些大人們都不知道,還得在網上查,查完之後再解釋,但是這個小男孩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弄得朋友也是無可奈何。
男孩母親就說,「你這孩子怎麼那麼問題,不能老實玩會啊。」
孩子聽了媽媽的話,不再說話,自己跑去玩了。
孩子喜歡問問題是件好事,可有些父母就覺得這孩子總是在想一些沒用的,這麼大點兒的孩子有可問的。
據研究表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有些表現,恰恰說明大腦這時正在快速發育,如果這個時候能夠正確引導,那麼對孩子智力、觀察力、想像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孩子有這四個特點是好事
有些小朋友特別喜歡說話,見到什麼都會說上一大通,也特別會和別人聊天,哪怕是比自己的都能聊上一陣。
就像現在視頻有些小朋友一樣,年紀沒多大,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大人有時候就會覺得,這孩子在煩人了,怎麼老在說。
這可不是什麼缺點,孩子善於表達,而且表達能力很強,這說明頭腦清晰,能夠在觀察的同時,馬上就講述出來,反應也很靈敏。
這時候,父母千萬別不耐煩,更不要去敷衍,應該注意聽孩子講的內容是什麼,然後給予引導,引發孩子繼續思考,從而鍛鍊提升觀察力與表達能力。
剛買回來的玩具,可能就會被玩壞了,然後自己還琢磨著怎麼復原。這樣的孩子還特別喜歡玩積木和拼插類玩具。
一個人坐在玩具堆裡,把玩具拆來拆去,就像個工程師一樣。父母看到這個場景可不一定喜歡,剛收拾好的屋子就又被折騰亂了。
這樣孩子動手能力強,喜歡琢磨,對一些機械的原理會特別感興趣,家長可別把未來的發明家耽誤了。
越喜歡玩積木的孩子,說明善於思考,因為孩子總是想著把積木搭出各種形狀來,然後邊搭邊想,不僅鍛鍊了大腦,還促進了動手能力。
就像朋友的孩子一樣,喜歡問問題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說明孩子在思考,沒有問題才是個大問題。
當孩子從問你的第一個問題開始,父母就要做好引導的準備,不斷引發孩子提問,直到孩子對所問的問題都搞明白。
如果家長不知道,也不要因為面子而拒絕回答,應該實事求是回答,然後帶著孩子一起去找答案,這樣做是對孩子的尊重,也能夠在過程中加深孩子的記憶。
如果家長回答了幾個問題之就不耐煩了,這相當於是對孩子說,你別問了,太煩人了。
孩子也是能夠感受到家長的情緒的,長期下去,孩子就失去了提問的興趣,也就不會再去思考了。
有些孩子非常調皮,被家長說了,也不會有生氣、發脾氣,反而是嘻皮笑臉的哄你,這樣的孩子心態好,而且情商高。
心態好表現在樂觀的性格上,有些孩子被說了幾句,就悶頭不說話,自己生悶氣,這反而會有造成抑鬱的機率。而那些還在說笑的孩子,根本沒把這事放心裡,也就不會產生陰影。
另外,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孩子情商高。高情商的表現是對方感覺到舒適,雖然父母因為孩子的淘氣而惱火,但看著孩子一副調皮的樣子,想氣也氣不起來了。
對待這類的孩子,也要正確引導,既不能過於調侃,那就是貧嘴了,顯得幼稚,也不能過度嚴厲,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引導孩子正確表現自己,可以讓孩子在集體中更加鮮明。
作為家長,要學會觀察孩子的表現,更要懂得孩子表現背後代表的含義,然後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有缺點可不一定是壞事,趕緊看看,你的孩子中了幾條?
我是Matt老師,感謝大家關注,歡迎留言評論。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