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鵬程|讓我們也來庸俗地說說大學教育的錢路

2020-08-23 藝術文化生活


湖南女孩鍾某,以676分的高考成績考入北大。 但由於專業填報「考古」,很多網友對她選擇冷門專業表示不理解。 認為應該選擇金融、計算機等賺錢多的專業。


此事近日成為一樁熱議小新聞,其實令人無奈。因為大學本來不是為謀職設的,是為生命找出路。可是多年來,出路被簡化、庸俗化為財路。讀出來若不能找到一份賺錢的工作,大家就覺得完全是浪費。


這種心理是高教之癌。可是說也說不聽,社會心理及其認知堅硬如花崗巖,絕不聽你講道理、唱高調。


但這類只想在現實上耍聰明、找門路、蹭錢財的想法,之所以錯誤,並不是它違背了正道,而是現實立刻就要來打臉。


讓我們也來庸俗地說說大學教育的錢路。


社會大眾現實的想法,常不現實,是因為他們對現實並不了解。仍抱著一些老觀念、舊想像,不知今夕何夕。


例如他們大多不曉得教育部每年都會公布高校就業率最低的15個專業。這些被稱為&34;。不是說它紅火,乃是說已亮起紅燈,學生及家長可以消停消停了。


2019年3月公布的數據,食品衛生與營養、生物科學、電子商務、貿易經濟、公共事業管理、音樂表演、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市場營銷、旅遊管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智慧財產權、動畫、藝術設計學,才是真正的紅牌。


社會上也有各種調查和排行,例如2020年6月「排行榜123」公布的最難找工作十大專業:1. 生物工程、2. 環境工程、3. 市場營銷、4. 法學、5. 國際政治和外交學、6. 新聞學、7. 人力資源管理、8. 會計學、9. 數學、10. 心理學


最近,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本科高失業專業前五名為:繪畫、音樂表演、法學、應用心理學、化學。除了應用心理學2018年為黃牌專業(略好於紅牌)外,其它四個在2018-2020年均為紅牌,連年就業前景最糟。


看這些數據,可以知道:


一、考古專業都不在其中,顯然其就業狀況遠好於上述專業。可見社會一般人之無知。


二、許多社會上以為錢途大好的專業,其實失業率才真高。如生物科學、環境工程、電子商務、貿易經濟、市場營銷、旅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法學、國際政治和外交學、會計、數學、化學、心理學。 ⏤⏤這點,更顯示了社會一般人的無知。


三、十年前,2011年紅牌失業學科就是: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了。


可見就業結構這十年已大體穩定。2019看似發展好但極高的十大專業排名仍是:醫學、會計、計算機、國際經濟與貿易、語言類、物流、美術、教育、新聞、法律這些。


&34;或以為文史哲、考古讀出來沒飯吃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四、當然,這個結構還會波動。例如現在高職高失業專業為:法律事務、語文教育、烹調工藝與營養、小學教育、導遊。 其中,烹調工藝與營養、小學教育、導遊3個專業是2020年新增紅牌專業。而法律事務、語文教育在2018-2020年均為紅牌專業,英語尤其黯淡。


五、另有一些高失業排行榜,如口腔醫學、動物醫學、生物技術、物理學、應用物理、材料物理、繪畫、音樂表演、運動訓練、編輯出版學。大體跟教育部或《大學生就業報告》差不多。


所以不要相信自己過去的見聞或經驗,也不要被升學、培訓機構忽悠,被親戚朋友刺激或鼓吹,想像物流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體工程、人力資源管理、護理學、預防醫學、信息管理等等會是就業率高、出來錢途美的專業。


六、當然,你也不能參考我上面提供的失業率信息。因為,剛剛已經說了,市場是會變動的。你現在去讀時,該專業錢途正好,讀出來,卻已可能走下坡了。也可能錢途仍好,但擠這熱門專業的人太多,使你反而就業困難。或這產業持續繁榮,需要的是更高級更熟稔的人才,大學畢業的菜鳥更不容易找到工作,枉費了家長一片望子成財夢。


反之,你現在讀的專業雖很冷門,未來社會卻不可能不需要,現在競爭的人又少,以致將來需要時,人才奇缺,你遂不能不脫穎而出。


這個規律,屢見不鮮,可惜人情短視,往往見不及此。


臺灣當年只有一個考古系,也冷門,後來乾脆把它廢了。誰知數十年後,社會發展,成了經濟小龍。可是新時代開發就需要注意環境因素,所以凡有機場、公園、學校、醫院、商場、大型建設等等,都需要先做古蹟探勘、環境影響評估。然而全臺灣每年進行的工程數以千計,可以從事這種工作、寫評估報告的考古專家卻有多少呢?十二人!


這十二人就是堅持讀完考古,沒轉系走的。他們後面也沒有學弟妹,因為考古系已經廢了。結果上千家廠商每天來求爺爺告奶奶,拜託他們無論如何撥冗去他們現場看一眼。


臺灣的教育,失敗處就在於這類教育規劃失當,並因此帶來產業困難。大陸同樣,所以會出現前面那樣的高失業專業。


我這篇短文,不能深入分析其中問題。老百姓非教育專家,也不需要知道其問題,只要知道他們對此無知,別亂指手畫腳就好。


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主張,即使是父母,也應禁聲。何況,讀什麼科系才有錢途這類想像,根本錯誤,永遠抓不準社會變遷的腳步、抓不住學術發展的脈絡、也抓不住學子自我追求的心,從來沒成功過,也絕不可能成功。大家還是省省心,了解了解自己為好。



龔鵬程


龔鵬程,1956年生於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


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等,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多處。講學於世界各地。並在北京、上海、杭州、臺北、巴黎、澳門等地舉辦過書法展。現為美國龔鵬程基金會主席。

相關焦點

  • 龔鵬程先生吉林書法展將於2020年10月25日舉辦
    歷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臺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美國歐亞大學校長等職。自2004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特聘教授,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在教育界聲譽卓著,被評為世界華人教育名家。龔鵬程在文化事業上卓有建樹,不但講學於世界各地,而且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等,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多處,對聯合國所提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著墨尤深。
  • 專訪龔鵬程先生:書院的教育
    現在我們創辦書院,就是因為體制教育有很多頑疾,所以我們要繼承古代書院精神,改造現代學校教育,在國家教育之外真正走出一條學術之路,這才是書院值得我們今天發揚的地方!如果都像清朝那樣培養科舉考試人才,那又何必要辦書院呢?有人說,書院教育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這種觀點根本就是錯誤的!學校的教育體系已經很完備、很詳細了。所以,我們要用書院教育來反對學校教育,改造學校教育。
  • 龔鵬程:文化經典離我們並不遠
    這其中,臺灣著名學者、教育家龔鵬程先生所著的《向古人借智慧――如何閱讀中國文化經典》則系統地推薦了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叢書,並分別從思想、文學、宗教、生活、人生哲學、藝術六個方面來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他的書突破了國內現有同類圖書中,選題多半集中在思想方面的單一局面,也一反常規圖書推薦的教條面孔,而是用一種深入淺出的生動文本向讀者推薦了31本中國古代的經典讀本。
  • 龔鵬程|宗教與大學
    一九二二年二月,中國最重要的教育家蔡元培發表了一篇《教育獨立議》,批評「教會學校同青年會用種種暗示,來誘惑未成年的學生,去信仰他們的基督教」,並提出「教育事業不可不超然於各教育以外的理由」。認為大學應嚴格地與宣教事業分開。不料,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隨即在清華大學舉行第十一屆大會,以「如何向現代學生宣傳基督教」「學校生活之基督化」 等為主題。
  • 論龔鵬程之經學思想
    這樣,等於我們從內在重新經驗了一位大學者大思想家或文學家的經歷,借著他們,提升了我們自己的生命內涵,發掘了自我的感性探索與知性反省,並蘊涵了超越他們的可能。且說只有最根本的才要背,那是要真正刻在心板上,種一棵苗子植在你心田上,將來讓你這個人可以撐得住的。我想在許多時候,能陪伴龔先生左右、知者惜者,莫過於孔子吧!
  • 一個人身上的庸俗氣是怎麼來的?
    一個人身上的庸俗氣是怎麼來的?文|孫晴悅 出處|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兒(ID:dearqingyue)01前幾天,和琳達聊天。我們在說,對於姑娘們來說,到底有沒有一種人生,可以讓我們什麼都得到。 很多時候,我們的記憶裡會有這些味道,一種味道,就讓我們回憶起一段過往。 這些奇妙的味道夾雜在一起,讓我們的內心是多麼地篤定和豐盈,它們都是我們這麼多年,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和愛過的人。
  • 龔鵬程 出版座談答問
    在這方面,我主張做較細緻的分項比較,甫出版的《華人社會學筆記》及即將出版的《文化人類學筆記》都在提倡這種分區分項、注意內部多元異質性的研究。我覺得這是學術化的重要步驟,過去我們大概括做得太多了,頗見膚廓籠統之病。例如講歷史,就是找幾個階段地套;講社會,就是用幾個階級地分;講文化,不是大批判就是大擁抱;講人物,則有典型有反面。
  • 龔鵬程:國學是讓人聰明的,而不是變傻
    這「六藝」只是孔子君子教育的 「表」,而「裡」在於一個人的文化修養。二者互為表裡,形成了孔子教育觀的完整體系。  這「道」 就是孔子君子教育的「裡」,即一個人的文化修養。 人的文化修養能夠助人尋找到心靈長久的喜樂。人若沒有修養,快樂只是本能的滿足;有了修養之後,快樂則是心靈的安頓,坦坦蕩蕩。 文化不僅存在於孔子的那個時代,也存在於我們現代人的衣食住行中。
  • 龔鵬程 │ 陰陽交泰 大吉大利
  • 薦讀 || 學問大家龔鵬程,是學術圈裡的漏網之魚還是吞舟之魚?
    龔鵬程與湯先生第一次見面,就是在北京香山臥佛寺及北大校園裡開會,討論十分熱切。那是龔先生為兩岸文化交流打開格局的破冰之作。  後來他從政去主持臺灣政府的兩岸交流業務,建樹甚多,可說即是由此開始的。  十多年後,時局變化,龔鵬程先生卸去在臺灣的官職,也辭掉佛光大學大學校長,又回到北京時。舊時慷慨激昂的朋友,許多都沉默了。湯先生則依舊堅持邀他去講學。
  • 龔鵬程 * 李明濱 中俄文化共辯「禮義」
    如在上一講中,來自東南大學的 40多名外國留學生就慕名前來聽課。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對這場純粹的國學講座很感興趣,全程認真聆聽。來自俄羅斯的美女留學生索非亞來中國時間不算長,完全聽說這樣的國學講座對她來說還有點困難,不過她認為,在一堂課上能見到兩位東西方文化大師,已然很榮幸。而第三講,邀請了來自北京大學的著名學者李明濱先生。
  • 黃維樑讀龔鵬程《文心雕龍講記》:仿佛上了一堂小型中國文史哲通識課
    《文心雕龍講記》,作者:龔鵬程,版本:大學問|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1年1月教人讀書、讀人、讀世、讀理孟子有「知人論世」說,我們論文也應該「知文論世」;知文論世,與西人論文時所說「內在研究」和「外延研究」結合,有相通之處。
  • 龔鵬程丨人文大學之建設
    當時有兩位伊斯蘭哲學家在西歐影響頗大,一個是伊本·辛那(Ibn Sinna,980-1037),在西歐常被用拉丁文稱為阿偉森那(Avicenna);另一個是伊本·路許德(Ibn Rushd,1126-1198),在西歐常被稱為阿維洛斯(Averroes)。伊本·辛那把希臘和印度的醫學理論結合起來,並有許多實踐得來的經驗。
  • 克裡希納穆提:庸俗謀劃了我們的卑賤
    ——羅素克裡希納穆提:庸俗謀劃了我們的卑賤我們最難的一個問題,就是弄清楚什麼東西使人庸俗。你們知道庸俗是什麼意思嗎?仔細看看自己的心,你會發現其中佔滿的都是一些小事情——考試及格、不及格、別人怎麼想我們、害怕某一個人、怎樣才會成功。你想找工作,有了工作,你又想更好的工作,就是這樣。你搜尋自己的心,就會發現裡面都是這種渺小的、瑣碎的、事關切身利益的事情。因為佔滿了這種事情,所以就製造出很多問題,不是嗎?我們的心想用卑賤解決問題,但是,因為解決不了,就更加卑賤。依我所見,教育的作用就是打破這種思考習慣。
  • 專訪龔鵬程: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究竟來自哪裡?
    龔鵬程: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一般人的個性也是這樣。在他不發達、沒辦法的時候,老是怨天、恨地、罵爹娘。怪東怪西,老天對我不公啦,這社會對我不好啦,爹媽沒給我高資質、大財產、好資源啦。發達了,才會開始建宗祠、修族譜,彰顯自己的家世。近百年的民族反應,不也是如此嗎?
  • 北大教授龔鵬程:易經不是算卦用的
    乾是天,坤是地,其德(屬性)不應一樣。而屯卦、無妄卦等又不像乾卦那麼好,乃是象徵人碰上了屯難或無妄之災等的卦。或部份不好,如臨卦卦辭說:「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兇」;革卦彖辭說:「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變革總是可能好也可能壞的,其卦並不純善,為何也都說是元亨利貞呢?還有,提到元亨利貞四德中三個字的也不少,如離、鹹、萃、兌、渙、小過六卦就是。
  • 克裡希那穆提:庸俗謀劃了我們的卑賤
    [摘要]你們知道,庸俗的心永遠不會叛變。庸俗的心順從政府,順從父母,什麼事都容忍。我很擔心,像這個國家,人多,生活困難,這種壓力使我們聽話,使我們順從,反叛的精神毀了,不滿的精神毀了。我們最難的一個問題,就是弄清楚什麼東西使人庸俗。
  • 環球網對話龔鵬程談端午節:歷史上未必有屈原這個人?
    環球網: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最常見的誤區是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這個您能不能跟我們細講講?龔鵬程:包粽子、划龍舟是祭奠屈原,這是後來附會到這個節日裡來的,是從南朝梁代《荊楚歲時記》以後開始的。而愛國詩人屈原這個稱謂和形象,其實都是後來形成的。環球網:對,您可以展開講講屈原這個人,因為大家對於屈原和端午有關這個誤區實在是非常根深蒂固。
  • 溫儒敏為何說:當今的大學,正在變得越來越庸俗
    內卷越來越嚴重,競爭逐利已經漸漸地取代了曾經的大學生活中那質樸的浪漫了。 越來越多的精緻利己主義者適者生存般地應運而生了,然而正如溫儒敏所說的那樣:當今的大學,正在變得越來越庸俗。
  • 龔鵬程|與未來者言
    我在讀大學時期,因不契此二說,故都避開,僅由哲學思想一面去討論文化。    可是這個問題乃至方向是避不過的,我的生活機緣也使我愈來愈緊密地接觸到這方面。1978年碩士畢業後,追隨淡江大學校長張建邦先生學習「後工業社會」理論,探討未來學,更深刻影響到了我的歷史文化研究。    張先生是華人世界最早提倡後工業社會研究的,六十年代末就開始了,與美國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