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孩鍾某,以676分的高考成績考入北大。 但由於專業填報「考古」,很多網友對她選擇冷門專業表示不理解。 認為應該選擇金融、計算機等賺錢多的專業。
此事近日成為一樁熱議小新聞,其實令人無奈。因為大學本來不是為謀職設的,是為生命找出路。可是多年來,出路被簡化、庸俗化為財路。讀出來若不能找到一份賺錢的工作,大家就覺得完全是浪費。
這種心理是高教之癌。可是說也說不聽,社會心理及其認知堅硬如花崗巖,絕不聽你講道理、唱高調。
但這類只想在現實上耍聰明、找門路、蹭錢財的想法,之所以錯誤,並不是它違背了正道,而是現實立刻就要來打臉。
讓我們也來庸俗地說說大學教育的錢路。
社會大眾現實的想法,常不現實,是因為他們對現實並不了解。仍抱著一些老觀念、舊想像,不知今夕何夕。
例如他們大多不曉得教育部每年都會公布高校就業率最低的15個專業。這些被稱為&34;。不是說它紅火,乃是說已亮起紅燈,學生及家長可以消停消停了。
2019年3月公布的數據,食品衛生與營養、生物科學、電子商務、貿易經濟、公共事業管理、音樂表演、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市場營銷、旅遊管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智慧財產權、動畫、藝術設計學,才是真正的紅牌。
社會上也有各種調查和排行,例如2020年6月「排行榜123」公布的最難找工作十大專業:1. 生物工程、2. 環境工程、3. 市場營銷、4. 法學、5. 國際政治和外交學、6. 新聞學、7. 人力資源管理、8. 會計學、9. 數學、10. 心理學
最近,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本科高失業專業前五名為:繪畫、音樂表演、法學、應用心理學、化學。除了應用心理學2018年為黃牌專業(略好於紅牌)外,其它四個在2018-2020年均為紅牌,連年就業前景最糟。
看這些數據,可以知道:
一、考古專業都不在其中,顯然其就業狀況遠好於上述專業。可見社會一般人之無知。
二、許多社會上以為錢途大好的專業,其實失業率才真高。如生物科學、環境工程、電子商務、貿易經濟、市場營銷、旅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法學、國際政治和外交學、會計、數學、化學、心理學。 ⏤⏤這點,更顯示了社會一般人的無知。
三、十年前,2011年紅牌失業學科就是: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了。
可見就業結構這十年已大體穩定。2019看似發展好但極高的十大專業排名仍是:醫學、會計、計算機、國際經濟與貿易、語言類、物流、美術、教育、新聞、法律這些。
&34;或以為文史哲、考古讀出來沒飯吃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四、當然,這個結構還會波動。例如現在高職高失業專業為:法律事務、語文教育、烹調工藝與營養、小學教育、導遊。 其中,烹調工藝與營養、小學教育、導遊3個專業是2020年新增紅牌專業。而法律事務、語文教育在2018-2020年均為紅牌專業,英語尤其黯淡。
五、另有一些高失業排行榜,如口腔醫學、動物醫學、生物技術、物理學、應用物理、材料物理、繪畫、音樂表演、運動訓練、編輯出版學。大體跟教育部或《大學生就業報告》差不多。
所以不要相信自己過去的見聞或經驗,也不要被升學、培訓機構忽悠,被親戚朋友刺激或鼓吹,想像物流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體工程、人力資源管理、護理學、預防醫學、信息管理等等會是就業率高、出來錢途美的專業。
六、當然,你也不能參考我上面提供的失業率信息。因為,剛剛已經說了,市場是會變動的。你現在去讀時,該專業錢途正好,讀出來,卻已可能走下坡了。也可能錢途仍好,但擠這熱門專業的人太多,使你反而就業困難。或這產業持續繁榮,需要的是更高級更熟稔的人才,大學畢業的菜鳥更不容易找到工作,枉費了家長一片望子成財夢。
反之,你現在讀的專業雖很冷門,未來社會卻不可能不需要,現在競爭的人又少,以致將來需要時,人才奇缺,你遂不能不脫穎而出。
這個規律,屢見不鮮,可惜人情短視,往往見不及此。
臺灣當年只有一個考古系,也冷門,後來乾脆把它廢了。誰知數十年後,社會發展,成了經濟小龍。可是新時代開發就需要注意環境因素,所以凡有機場、公園、學校、醫院、商場、大型建設等等,都需要先做古蹟探勘、環境影響評估。然而全臺灣每年進行的工程數以千計,可以從事這種工作、寫評估報告的考古專家卻有多少呢?十二人!
這十二人就是堅持讀完考古,沒轉系走的。他們後面也沒有學弟妹,因為考古系已經廢了。結果上千家廠商每天來求爺爺告奶奶,拜託他們無論如何撥冗去他們現場看一眼。
臺灣的教育,失敗處就在於這類教育規劃失當,並因此帶來產業困難。大陸同樣,所以會出現前面那樣的高失業專業。
我這篇短文,不能深入分析其中問題。老百姓非教育專家,也不需要知道其問題,只要知道他們對此無知,別亂指手畫腳就好。
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主張,即使是父母,也應禁聲。何況,讀什麼科系才有錢途這類想像,根本錯誤,永遠抓不準社會變遷的腳步、抓不住學術發展的脈絡、也抓不住學子自我追求的心,從來沒成功過,也絕不可能成功。大家還是省省心,了解了解自己為好。
龔鵬程
龔鵬程,1956年生於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
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等,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多處。講學於世界各地。並在北京、上海、杭州、臺北、巴黎、澳門等地舉辦過書法展。現為美國龔鵬程基金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