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飛機上撒幣:這屆90後的迷信鄙視鏈

2020-12-17 騰訊網

眾所周知,這屆90後在新時代的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從小看著「破除封建迷信」的標語貼滿大街小巷,按說這群人大概率不會陷入有違科學的旋渦。然而,現在的年輕人迷信起來,簡直比燒香、磕頭、求籤、畫符的大爺大媽還狂野。

近日,一位23歲的女醫學生王某某就做了一件全網皆知的迷信事兒。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媒體報導稱,因為表姐的小孩在飛機上出現了拉肚子,想著老家有扔硬幣可以避災祈福的說法,王某某便在下飛機時從艙門和廊橋之間縫隙拋下3枚硬幣。機場工作人員發現後向警方報了案,鑑於王某某的行為未對飛機造成影響,也未造成航班晚點起飛,違法情節輕微,警方對王某某做出了行政罰款200元的處理。

年紀輕輕就撒幣祈福,還破壞公共秩序,光是這兩點足以讓人恥笑譴責,但更加諷刺的是,今年23歲的王某某剛從某醫科大學畢業,正準備考研。當今先進醫學的發展中,很多地方都體現著科學技術的智慧結晶,作為一名已經完成本科學業並有能力繼續深造的醫學生,遇到孩子生病,不是用專業技能去解決問題,反而像村口老大娘一樣,把生命攸關的大事兒寄托在幾枚硬幣上。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此情此景,讓各位看客哭笑不得,有人懷疑她學的是中醫,有人擔心她的業務水平,試問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哪個患者敢放心的把自己性命交到這位崇尚迷信的醫生手中?

當第一位向飛機發動機拋撒硬幣祈福的老太太出現時,全網上下,一片嘲笑,感嘆世間怎有如此愚昧之人?如今這位小姐姐做出了跟老太太一樣的封建舉動,除了笑話她無知的行為,也引發了一陣反思,這屆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啥時候變得這麼迷信了?

不是八字不合 是星座不合

看來,教育水平的高低並不能成為是否迷信的決定性因素。

老年人喜歡求神拜佛,父母一代大多信奉風水,而年輕人,看到長輩們轉動佛珠,床頭朝南時,一定會嗤之以鼻,大呼「迷信」,別以為他們是在和封建思想作鬥爭,其實只是看不上老套的手法罷了,這代年輕人有自己的迷信方式。

沒錯,從小喜歡懟天懟地的90後,偏偏對玄學十分敬畏。

早晨叫醒他們的不是鬧鐘,而是每日新鮮出爐的星座運勢。當看到幸運顏色寫著「金」,便開始翻箱倒櫃,從服飾到文具,即便窮到家裡沒有一件金器,拿五毛錢硬幣充數也算是心理安慰,相信帶著它,便能趕走一整天的黴運。

星座運勢是很多年輕人的行為指南,星座、星盤等任何帶有星色彩的命運佔卜逐漸佔據他們的日常生活,每日運勢、每周運勢、星座年運、水逆期破解大法,年輕人研究星座的樣子,比制定學期計劃和寫工作總結都要上心。

無論是學業還是愛情,星座的位置在年輕人心裡越來越重要,如果你媽拿著你的生辰八字給你匹配了一位如意郎君,那你可能會斥責她包辦婚姻,鬧大了沒準還要誓死與這種老封建斷絕母女關係。但如果告訴你對方是天秤男,那大概率還有談一談的可能。

最新發布的《95後戀愛報告》顯示,95後的女生更在乎戀人的星座。12星座裡,處女座、天蠍座、射手座最不受歡迎,天秤座、巨蟹座、白羊座男生則最受95後女孩喜歡。

其實,見多識廣的90後們,並不是迷信缺心眼,他們心裡清楚的很,把60億人分為12類的星座,這種分法太粗糙太不走心,對獨一無二的年輕人來說,讓自己跟5億人都有同樣的人生,根本無法容忍。

可那又怎麼樣呢,你個天蠍男,就是配不上我。

老年人去算卦 年輕人玩轉發

看星盤、查星座運勢只是年輕人迷信日常中的晨練動作,相比父輩們佛前求籤、街邊卜卦,這種俗氣又老套的常規操作,年輕人的迷信大多靠手指完成,轉發錦鯉、掛柯南(掛科難)、拜楊超越和魏瓔珞、彈幕許願、AI算命,種類繁多且與時俱進,社交媒體是當下年輕人最方便快捷的迷信途徑。

去年國慶假期結束前夕,普通網友信小呆一下子變成無數網民羨慕憧憬的對象,她是支付寶國慶抽獎活動中集全球獨寵於一身的「中國錦鯉」。

根據概率學,一個人一生需要被雷劈七次才能成為支付寶錦鯉,如此幸運的「天選之子」立馬成為年輕人膜拜的真人錦鯉,連她的愛豆演員李現都來吸「歐氣」了,不知道今年現男友大火,是不是因為當初轉發了錦鯉信小呆呢。

「錦鯉」能成為2018熱詞,不光是因為信小呆的出現,轉發錦的集體迷信現象,早在信小呆這件事情出現之前很久就開始了。轉發錦鯉操作簡單但功能齊全,考試前可以轉,心情不好可以轉,面試前可以轉,失戀後可以轉,反正在錦鯉信徒的眼裡,錦鯉有求必應。

年輕人迷信純看心情,除了錦鯉,什么九色鹿、藍天晚霞、動漫人物都能成為轉發對象,但凡自己看著美好又能契合當時心願的東西都能拿來轉一發。

錦鯉滿足了年輕人迷信的日常需求,而楊超越的出現則是將這種迷信推向了巔峰。楊超越的幸運指數在肉眼可見的範圍內一路飆升,誰不想成為那個躺贏的C位女孩?微博上很多人在轉發了楊超越好運表情包後,還發出還願信息,這讓更多人深信不疑。

楊超越出道時,他們轉發楊超越;《延禧攻略》熱播時,魏瓔珞又成了小人散退的護身符;考試前,大家又紛紛轉發學霸九宮格,只要是頭腦好的,就拿出來拜,也不管人家考不考《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先轉為敬。

比起中老年人見到池子就扔硬幣,年輕人開創了彈幕許願模式。網紅視頻博主「鐵鍋燉兄弟」被稱之為全B站許願最靈的地方,每次視頻結束前都會有大量許願彈幕佔滿屏幕,做的菜好不好吃沒人關心,先許個願再走,有人為學業奔走,有人為愛情迷茫,還有人是來還願的。

年輕人看到街邊支掛攤的瞎子,恨不能上去揭穿他,可背地裡,又對AI算命情有獨鍾。掃描微信二維碼,進入充滿科技感的界面,上傳一張面部照片,智能軟體解碼後就能生成一份號稱「看透你一生」的分析報告。披上人工智慧的外衣,再加上馬雲、李誕等「神準」的算命結果,讓人篤信不疑。

這年頭,要是沒點網際網路理念、科技含量在裡面那可俘獲不了年輕人這顆迷信的心。不過,新的迷信途徑也為騙子提供了犯罪的空間,大家在選擇平臺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畢竟,被騙比交智商稅打擊更大。

總之,年輕人寧可相信一條五彩斑斕的大鯉魚,也不會信牛鬼蛇神,佛祖觀音,這是他們一邊崇尚科學一邊迷信的底線。其實,當他們躺在床上用手機許願時,大爺大媽都十分嫌棄——這屆年輕人,不虔誠。

一邊封建迷信 一邊努力前行

從「鐵鍋燉兄弟」的彈幕可以看出,每一條許願背後,都有一份無處安放的焦慮。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方式,但現在的年輕人和老一輩人迷信的初衷都是一樣的,對未知的命運,希望有個好彩頭是人之常情。

有人斥責擁抱科技的90後日常迷信是「愚昧無知」、「封建迷信」,明顯是杞人憂天了,如果帶入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會發現其實轉一轉錦鯉,拜一拜楊超越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有人說,迷信是90後的初老症狀的體現,雖然很扎心,但事實如此。關於人為什麼越老越迷信這個問題,知乎的幾位網友意見一致的認為,人在經歷過很多是是非非,看過很多潮起潮落之後,就會發現個人的力量很渺小,在偶然因素麵前,經常沒有可發揮的空間,這種不可控導致了迷信。

郭德綱在相聲中也提到過一句老話「倒黴上掛攤」,意思就是人在順境中很少會去相信算卦的,但在出事之後,靠自己力量無法解決的時候,就願意去這兒算算那兒算算,看看冥冥之中是否有神秘力量助自己一臂之力。

這套理論在年輕人當中同樣適用,想要知道對方過的好不好,看他轉發了多少錦鯉就知道了,也有說法是,一個人轉發楊超越的次數與他的幸福指數成反比。個人的渺小與生命的無常,再加上源源不斷的焦慮,面對生活中的小確喪,轉錦鯉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種抵抗。

去年,香港《南華早報》在報導《風水,算命先生和星座:年輕的香港人在迷信中尋求安慰》中稱,香港的年輕人也有越來越迷信的趨勢。

一位算命26年的黃大仙表示,這幾年,前來找他算命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數量激增,與他剛開始算命時的情形大不相同——那時,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通常拒絕算命,還把算命先生當成騙子。他的年輕客戶們經常向他抱怨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或是很難找到工作。

黃大仙廟的求籤處擠滿了人 圖自網易《看客》

心理學家格雷厄姆·泰森,早在1982年就研究發現,迷信的人,通常是為了應對生活的壓力,壓力越大,越迷信,因為科學和理性實在無法讓我們獲得對生活的控制感。

沒有誰是不希望生活能夠朝正面的方向發展的,人的內心總是渴望能儘可能地消除未知,因為未知可能是意味著危險,有點小迷信在心理層面起到點兒作用,又不會有什麼害處。上班遲到、考試掛科、偶遇前任,諸事不順利,全都怪水逆,也好過死磕一件事,鑽牛角尖與自己為敵強。

迷信,不過是年輕人生活中的一個儀式感,比如多年搖號不中,當然知道燒香無用,錦鯉無效,但是,這麼多年的分母不能白當,轉發「搖號必中」給自己一個身份證明未嘗不是一種解壓方式。

看似無法理解的迷信行為,是在年輕人心裡撐起了一把傘,生活如此艱難,歇一歇何妨?就讓那些「求不得、想不開」在小迷信中難得糊塗吧。

相關焦點

  • 撒幣祈福什麼意思什麼梗? 無腦/迷信的祈福行為了解一下
    撒幣祈福什麼意思什麼梗? 無腦/迷信的祈福行為了解一下時間:2020-03-27 18:4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撒幣祈福什麼意思什麼梗?無腦/迷信的祈福行為了解一下 最開始指「往飛機發動機投幣祈福」的行為 後擴展成「無腦/迷信的祈福行為」 起因是2017年6月27日上海浦東飛往廣州的南航CZ380航班,一80歲老太太登機行至客梯中部時向祈福箱飛機發動機扔了9枚硬幣,被發   原標題:撒幣祈福什麼意思什麼梗?
  • 穿上過萬的羽絨服,也不等於站在鄙視鏈頂端
    「北面」是個專業戶外品牌,早年以各種老法師風格的衝鋒衣而聞名,這幾年搭著 urban outdoor 的流行風格越變越時髦,俘獲了不少年輕人的心。一度「升級」為大學生校服。雪中飛、千仞崗在大鵝們之前就搶佔市場的雪中飛、千仞崗等國產羽絨服品牌,曾經是 80、90 後童年的時髦選擇。
  • 車庫咖啡的「冰與火」:區塊鏈最大的公鏈是鄙視鏈
    這是我跟大四女同事的對話,從對話裡面不難看出,學習好壞是衡量同學是否致富的有效指標,哪怕男同學再多金,也只能算偏財運好,學霸看不上學渣,因而一切的致富,都可以歸根到運氣。2017年年底,區塊鏈的熱浪席捲而來,「網際網路」被稱之為「古典網際網路」,區塊鏈仿佛到了下一個次元世界,褒貶不一,我以前會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新鮮事物,並且這個事物還曾攤上「騙局」。
  • 《網際網路青年鄙視鏈圖鑑》
    世上本來沒有鄙視鏈的,沒有安全感的人多了,也便有了鄙視鏈。當代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鄙視鏈,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只要你一旦在意,就會落到鄙視鏈的某一環節當中。也不怪你,大家都在鄙視鏈中尋找著歸屬感和定位,然後建立起自己的不安和安全感。
  • 出來混,一不小心就掉進了鄙視鏈
    看泰劇的日常:這個婆婆也太惡毒了,女主快逆襲啊;這兩個人的cp我好磕!看國產劇的日常:男一愛女主,男二為女主犧牲,男三暗戀女主多年,男四……英劇作為鄙視鏈上遊自是不用愁,可是看國產劇的你肯定收到過這樣的鄙視:「你居然喜歡看無腦國產劇?」
  • 中國蹦迪圈鄙視鏈
    很久之前我寫過一篇《中國富二代鄙視鏈》,感覺大家好像蠻愛看這種「鄙視鏈」系列的,畢竟寫一篇「鄙視鏈」總能讓人由淺入深的去了解這個圈子。 雖然是鄙視鏈的一個階梯,但中產階級家庭的在校大學生和他們叫來的女學生,在經濟實力上還是比其他人差了一頭。其中自制力差一點的人,男生會淪為蹭卡的髮菜小弟,女生則為沉淪到老男人的局裡張腿要錢。 這是一個城市的主流蹦迪圈。
  • 馬佳佳殺入幣圈,90後創業者的歸宿似乎只剩下發幣了
    在這其中,高考狀元更是百萬分之一的存在。同樣,區塊鏈行業也是如此,我們每天在各種新聞中都能看到諸如「比特幣騙局」之類的詞,全世界真正能從數字貨幣中賺錢的人,可能不到百萬分之一。這兩個百萬分之一的交集,就是馬佳佳。2008年,雲南省高考語文狀元張孟寧考入中國傳媒大學,4年後,藝名改為「馬佳佳」的她畢業就創辦了一家情趣用品店——Powerful(泡否)。
  • 高校鄙視鏈大曝光!你可能在最底層……
    別怕,除了學校鄙視鏈、專業鄙視鏈地域鄙視鏈北上廣深>東南部發達城市>沿海大城市>中部發達城市>西北部城市>農村>偏遠山區看完以上你以為結束了?Too young,too naive!
  • 在HR圈流行的學歷鄙視鏈:邏輯粗暴,卻普遍適用
    最近,安徽衛視一檔叫《學霸是怎樣煉成》節目,因為一位前人事經理拋出的「會對非985大學生區別對待」的觀點而火了。   這位叫小米的前人事經理表示,他們參加招聘會時,會把985和非985的大學生簡歷分開放,然後離開時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非985大學生的簡歷就丟在桌子上等著被清理。
  • 朋友圈鄙視鏈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鄙視鏈等級劃分與鄙視表情包
    鄙視鏈是什麼意思?朋友圈裡的鄙視鏈突然火了,誰位於鄙視鏈的底端,誰又位於鄙視鏈的最頂端,鄙視鏈劃分為7個等級,你在鄙視鏈的哪一級?  鄙視鏈是什麼意思?  是當今網絡社會反映出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現象。在鄙視的怪圈中,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
  • 如何擺脫被「興趣班鄙視鏈」支配的恐懼?
    最近,「興趣班鄙視鏈」這個詞火出了圈。2020版「興趣班鄙視鏈」yo妹兒表示這屆中產家長真是太難了,喝最烈的酒,養最貴的娃,連興趣班都要分個高低貴賤……其他鄙視鏈不存在。費用差別不大。如果有人覺得有鄙視鏈,我只能說人自己強行加戲。鄙視鏈從來都是牛娃——普娃——學渣。而不是項目怎麼樣。
  • 光明時評:別讓興趣班「鄙視鏈」毀了興趣
    如果興趣班脫離了興趣這一出發點,興趣培養也就變了味。興趣班有了「鄙視鏈」,源於家長的攀比心理。成年人的世界中充滿了攀比,現實生活中圍繞職業、收入、生活條件等也產生了各種「鄙視鏈」。但與這些「鄙視鏈」相比,興趣班「鄙視鏈」顯然是最為荒誕的——興趣班的主體應該是兒童,而不是家長,興趣班「鄙視鏈」卻是家長反客為主,這悖逆了興趣班的本義。
  • 金融人鄙視鏈
    看似逼格滿滿的金融圈,其實暗潮洶湧,多數人都是互相看不起對方,比如做對衝的鄙視做私募的,做私募的鄙視做投行的……這條鄙視鏈能從畢業院校到行業到所在城市乃至交通工具……無所不有。鄙視鏈是啥?(簡單地說:現實之中,分層級重傷),據說金融圈也有這條所謂的「鄙視鏈」清北本 > 清北碩 > 藤校碩 > 人大碩 > 央財外經貿碩 >< 社科院碩/南開碩 > 外地985碩 > 其他碩 > 博士 > 其他海龜碩 > 其他本支線1(清北本):光華 > 清華經管 > 其他商科專業 > 其他無關專業支線2(其他商科專業
  • 這屆大學生,最喜歡期末考試搞迷信|神仙|孫思邈|柯南|高考_網易新聞
    相比於埋頭讀書,這屆大學生開始思考更為宏大的命題:我們的學科從哪來,我們的命運往哪去,我們的成功靠實力還是運氣。在這樣的宏大思考下,大學生早已不再滿足於考前還只是掛掛柯南轉轉錦鯉,他們為了應對變幻莫測的期末成績,想到了更多種迷信的方式。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 當「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的狂放達人嵇康用「文人相輕,先輕後重」探討學術爭論之道的時候,他沒有想過,這個詞日後會成為文人之間爭風吃醋、相互「踐踏」與傾軋的託辭,更沒想到,這場遊戲會擴撒到生活的各個層次,成為一條條「相輕」的「食物鏈」。
  • 火幣集團COO朱嘉偉:選擇比努力重要,區塊鏈是80、90、00後為數不多...
    在演講中,他回顧了區塊鏈的發展歷程,介紹了了火幣在產業區塊鏈方面的建樹、提到了對於DeFi的觀點,總結了區塊鏈的五個大的趨勢和機遇,講了多年參與行業建設的體悟,指出區塊鏈是80、90、00後為數不多的一次機會。「(區塊鏈)創建全新的規則,引領時代的變革,所以你如果還在猶豫,我建議你不要猶豫了,區塊鏈是不二的選擇,選擇永遠比努力重要。」朱嘉偉說。
  • 學歷鄙視鏈:不想承認,卻真實存在
    相信很多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都感受到這條「鄙視鏈」的存在,雖然不想承認,但是這就是現實,是真實存在的,能力先不看,先看學歷,學歷越高,差距也是越大,你值多少錢,學歷就是起點。而每所在排行榜上廝殺的大學
  • 對興趣班「鄙視鏈」不妨一笑置之
    據媒體報導,最近,一份「教育培訓班鄙視鏈」的名單在網上熱傳。馬術班、豎琴班、西洋棋班等相對冷門的課程,處於「鄙視鏈」的頂端,而常見的桌球班、鋼琴班、書法班則被認為是「俗氣」的低層次課程。上興趣班重在培養孩子的課外興趣愛好,只要所選項目健康有益,並且孩子感興趣就行,何來高低貴賤之分?
  • 對興趣班「鄙視鏈」不妨一笑置之
    據媒體報導,最近,一份「教育培訓班鄙視鏈」的名單在網上熱傳。馬術班、豎琴班、西洋棋班等相對冷門的課程,處於「鄙視鏈」的頂端,而常見的桌球班、鋼琴班、書法班則被認為是「俗氣」的低層次課程。不應人為排列出所謂的雅俗貴賤順序,炮製出所謂的「鄙視鏈」。興趣班「鄙視鏈」上,越冷門越「燒錢」的項目被認為越「高貴」,越大眾、越實惠的項目被認為越「俗氣」。於是乎,一些家長不惜大費周章把孩子送去學聽起來「高大上」的項目,並且以此作為驕傲乃至鄙視他人的資本,這不是虛榮是什麼?為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把孩子參加的昂貴興趣班當成滿足虛榮心的工具,就走偏了。
  • 中國「方便麵」鄙視鏈:口味超200種,香菇燉雞卻在鄙視鏈底部?
    方便麵的口味確實是奇珍百態的,但百態的同時也必然會帶來所謂的派別林立的局面,而這就是所謂的「鄙視鏈」形成的原因所在---所以,這期內容我將帶大家好好了解國民的方便麵鄙視鏈。01中國方面便鄙視鏈版圖首先站在方便麵鄙視鏈最頂端的當屬兩款全宇宙通殺的口味:紅燒牛肉麵和老壇酸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