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這屆90後在新時代的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從小看著「破除封建迷信」的標語貼滿大街小巷,按說這群人大概率不會陷入有違科學的旋渦。然而,現在的年輕人迷信起來,簡直比燒香、磕頭、求籤、畫符的大爺大媽還狂野。
近日,一位23歲的女醫學生王某某就做了一件全網皆知的迷信事兒。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媒體報導稱,因為表姐的小孩在飛機上出現了拉肚子,想著老家有扔硬幣可以避災祈福的說法,王某某便在下飛機時從艙門和廊橋之間縫隙拋下3枚硬幣。機場工作人員發現後向警方報了案,鑑於王某某的行為未對飛機造成影響,也未造成航班晚點起飛,違法情節輕微,警方對王某某做出了行政罰款200元的處理。
年紀輕輕就撒幣祈福,還破壞公共秩序,光是這兩點足以讓人恥笑譴責,但更加諷刺的是,今年23歲的王某某剛從某醫科大學畢業,正準備考研。當今先進醫學的發展中,很多地方都體現著科學技術的智慧結晶,作為一名已經完成本科學業並有能力繼續深造的醫學生,遇到孩子生病,不是用專業技能去解決問題,反而像村口老大娘一樣,把生命攸關的大事兒寄托在幾枚硬幣上。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此情此景,讓各位看客哭笑不得,有人懷疑她學的是中醫,有人擔心她的業務水平,試問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哪個患者敢放心的把自己性命交到這位崇尚迷信的醫生手中?
當第一位向飛機發動機拋撒硬幣祈福的老太太出現時,全網上下,一片嘲笑,感嘆世間怎有如此愚昧之人?如今這位小姐姐做出了跟老太太一樣的封建舉動,除了笑話她無知的行為,也引發了一陣反思,這屆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啥時候變得這麼迷信了?
不是八字不合 是星座不合
看來,教育水平的高低並不能成為是否迷信的決定性因素。
老年人喜歡求神拜佛,父母一代大多信奉風水,而年輕人,看到長輩們轉動佛珠,床頭朝南時,一定會嗤之以鼻,大呼「迷信」,別以為他們是在和封建思想作鬥爭,其實只是看不上老套的手法罷了,這代年輕人有自己的迷信方式。
沒錯,從小喜歡懟天懟地的90後,偏偏對玄學十分敬畏。
早晨叫醒他們的不是鬧鐘,而是每日新鮮出爐的星座運勢。當看到幸運顏色寫著「金」,便開始翻箱倒櫃,從服飾到文具,即便窮到家裡沒有一件金器,拿五毛錢硬幣充數也算是心理安慰,相信帶著它,便能趕走一整天的黴運。
星座運勢是很多年輕人的行為指南,星座、星盤等任何帶有星色彩的命運佔卜逐漸佔據他們的日常生活,每日運勢、每周運勢、星座年運、水逆期破解大法,年輕人研究星座的樣子,比制定學期計劃和寫工作總結都要上心。
無論是學業還是愛情,星座的位置在年輕人心裡越來越重要,如果你媽拿著你的生辰八字給你匹配了一位如意郎君,那你可能會斥責她包辦婚姻,鬧大了沒準還要誓死與這種老封建斷絕母女關係。但如果告訴你對方是天秤男,那大概率還有談一談的可能。
最新發布的《95後戀愛報告》顯示,95後的女生更在乎戀人的星座。12星座裡,處女座、天蠍座、射手座最不受歡迎,天秤座、巨蟹座、白羊座男生則最受95後女孩喜歡。
其實,見多識廣的90後們,並不是迷信缺心眼,他們心裡清楚的很,把60億人分為12類的星座,這種分法太粗糙太不走心,對獨一無二的年輕人來說,讓自己跟5億人都有同樣的人生,根本無法容忍。
可那又怎麼樣呢,你個天蠍男,就是配不上我。
老年人去算卦 年輕人玩轉發
看星盤、查星座運勢只是年輕人迷信日常中的晨練動作,相比父輩們佛前求籤、街邊卜卦,這種俗氣又老套的常規操作,年輕人的迷信大多靠手指完成,轉發錦鯉、掛柯南(掛科難)、拜楊超越和魏瓔珞、彈幕許願、AI算命,種類繁多且與時俱進,社交媒體是當下年輕人最方便快捷的迷信途徑。
去年國慶假期結束前夕,普通網友信小呆一下子變成無數網民羨慕憧憬的對象,她是支付寶國慶抽獎活動中集全球獨寵於一身的「中國錦鯉」。
根據概率學,一個人一生需要被雷劈七次才能成為支付寶錦鯉,如此幸運的「天選之子」立馬成為年輕人膜拜的真人錦鯉,連她的愛豆演員李現都來吸「歐氣」了,不知道今年現男友大火,是不是因為當初轉發了錦鯉信小呆呢。
「錦鯉」能成為2018熱詞,不光是因為信小呆的出現,轉發錦的集體迷信現象,早在信小呆這件事情出現之前很久就開始了。轉發錦鯉操作簡單但功能齊全,考試前可以轉,心情不好可以轉,面試前可以轉,失戀後可以轉,反正在錦鯉信徒的眼裡,錦鯉有求必應。
年輕人迷信純看心情,除了錦鯉,什么九色鹿、藍天晚霞、動漫人物都能成為轉發對象,但凡自己看著美好又能契合當時心願的東西都能拿來轉一發。
錦鯉滿足了年輕人迷信的日常需求,而楊超越的出現則是將這種迷信推向了巔峰。楊超越的幸運指數在肉眼可見的範圍內一路飆升,誰不想成為那個躺贏的C位女孩?微博上很多人在轉發了楊超越好運表情包後,還發出還願信息,這讓更多人深信不疑。
楊超越出道時,他們轉發楊超越;《延禧攻略》熱播時,魏瓔珞又成了小人散退的護身符;考試前,大家又紛紛轉發學霸九宮格,只要是頭腦好的,就拿出來拜,也不管人家考不考《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先轉為敬。
比起中老年人見到池子就扔硬幣,年輕人開創了彈幕許願模式。網紅視頻博主「鐵鍋燉兄弟」被稱之為全B站許願最靈的地方,每次視頻結束前都會有大量許願彈幕佔滿屏幕,做的菜好不好吃沒人關心,先許個願再走,有人為學業奔走,有人為愛情迷茫,還有人是來還願的。
年輕人看到街邊支掛攤的瞎子,恨不能上去揭穿他,可背地裡,又對AI算命情有獨鍾。掃描微信二維碼,進入充滿科技感的界面,上傳一張面部照片,智能軟體解碼後就能生成一份號稱「看透你一生」的分析報告。披上人工智慧的外衣,再加上馬雲、李誕等「神準」的算命結果,讓人篤信不疑。
這年頭,要是沒點網際網路理念、科技含量在裡面那可俘獲不了年輕人這顆迷信的心。不過,新的迷信途徑也為騙子提供了犯罪的空間,大家在選擇平臺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畢竟,被騙比交智商稅打擊更大。
總之,年輕人寧可相信一條五彩斑斕的大鯉魚,也不會信牛鬼蛇神,佛祖觀音,這是他們一邊崇尚科學一邊迷信的底線。其實,當他們躺在床上用手機許願時,大爺大媽都十分嫌棄——這屆年輕人,不虔誠。
一邊封建迷信 一邊努力前行
從「鐵鍋燉兄弟」的彈幕可以看出,每一條許願背後,都有一份無處安放的焦慮。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方式,但現在的年輕人和老一輩人迷信的初衷都是一樣的,對未知的命運,希望有個好彩頭是人之常情。
有人斥責擁抱科技的90後日常迷信是「愚昧無知」、「封建迷信」,明顯是杞人憂天了,如果帶入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會發現其實轉一轉錦鯉,拜一拜楊超越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有人說,迷信是90後的初老症狀的體現,雖然很扎心,但事實如此。關於人為什麼越老越迷信這個問題,知乎的幾位網友意見一致的認為,人在經歷過很多是是非非,看過很多潮起潮落之後,就會發現個人的力量很渺小,在偶然因素麵前,經常沒有可發揮的空間,這種不可控導致了迷信。
郭德綱在相聲中也提到過一句老話「倒黴上掛攤」,意思就是人在順境中很少會去相信算卦的,但在出事之後,靠自己力量無法解決的時候,就願意去這兒算算那兒算算,看看冥冥之中是否有神秘力量助自己一臂之力。
這套理論在年輕人當中同樣適用,想要知道對方過的好不好,看他轉發了多少錦鯉就知道了,也有說法是,一個人轉發楊超越的次數與他的幸福指數成反比。個人的渺小與生命的無常,再加上源源不斷的焦慮,面對生活中的小確喪,轉錦鯉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種抵抗。
去年,香港《南華早報》在報導《風水,算命先生和星座:年輕的香港人在迷信中尋求安慰》中稱,香港的年輕人也有越來越迷信的趨勢。
一位算命26年的黃大仙表示,這幾年,前來找他算命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數量激增,與他剛開始算命時的情形大不相同——那時,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通常拒絕算命,還把算命先生當成騙子。他的年輕客戶們經常向他抱怨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或是很難找到工作。
黃大仙廟的求籤處擠滿了人 圖自網易《看客》
心理學家格雷厄姆·泰森,早在1982年就研究發現,迷信的人,通常是為了應對生活的壓力,壓力越大,越迷信,因為科學和理性實在無法讓我們獲得對生活的控制感。
沒有誰是不希望生活能夠朝正面的方向發展的,人的內心總是渴望能儘可能地消除未知,因為未知可能是意味著危險,有點小迷信在心理層面起到點兒作用,又不會有什麼害處。上班遲到、考試掛科、偶遇前任,諸事不順利,全都怪水逆,也好過死磕一件事,鑽牛角尖與自己為敵強。
迷信,不過是年輕人生活中的一個儀式感,比如多年搖號不中,當然知道燒香無用,錦鯉無效,但是,這麼多年的分母不能白當,轉發「搖號必中」給自己一個身份證明未嘗不是一種解壓方式。
看似無法理解的迷信行為,是在年輕人心裡撐起了一把傘,生活如此艱難,歇一歇何妨?就讓那些「求不得、想不開」在小迷信中難得糊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