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教育-傳經送寶]如何選擇幼兒閱讀教材
書籍是人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而早期閱讀可以引導幼兒早一些打開這個窗口,它能幫助幼兒學習,增加知識,適時的養成幼兒對書籍和閱讀的興趣和習慣,能為幼兒今後的文字閱讀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使書籍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成為他們一生取之不盡的財富。
-
[幼兒教育-傳經送寶]不要禁錮幼兒的思維,讓其成為活動的主體
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會學習、會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信息,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非常強的人,我們培養的孩子必須具備適應未來的基本素質目前,我們的家長習慣於「教」,但不注幼兒主動地「學」,強制性的灌輸,忽視孩子們的興趣需要,大人是主宰,幼兒被動的學習現象
-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與兒童知識觀偏差
幼兒教育避免「小學化」傾向,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要議題。國內學者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形式、產生原因、影響後果及解決方法等,均做了較為細緻的探討。然而,這些努力卻始終未能完全清理「小學化」傾向出現的思想土壤。在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中,研究者日益發現,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出現,與部分幼兒教育相關利益主體的兒童知識觀偏差有莫大關係。
-
[幼兒教育-傳經送寶]認識幼兒「自我中心」 提高育兒方法措施
」不僅表現在兒童的言語中,表象中、邏輯中,而且在兒童的外部行為中也比比皆是,年幼兒童和成人的思維之間存在著質的差別,幼兒不能區別自己和別人的觀點,不知道除了自己的觀點還存在著別人的觀點,他只能從自己的觀點看事物,以為事物就是他看到的樣子,不可能再有其他的看法,同樣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規律和特點來看問題。
-
媽咪寶貝愛 | 正確認識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問題
講課則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缺少生動的遊戲,乾巴巴的說教索然無味;課講完後則要求幼兒做作業,一個字母或一個字抄寫十遍甚至一頁,還有計算、英語、常識等等,作業一大堆,幼兒園裡做不完,回到家裡還要做。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完全違背了幼兒教育的規律和宗旨,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一)扼殺幼兒天性,嚴重損害幼兒身心健康。
-
[幼兒教育-傳經送寶]保護幼兒原始創造力 有效開發創新潛力
例如:泥土隨處可見,而孩子們往往會在泥土裡發現「寶貝」,他們會用不同的小工具或替代品挖土,從而發現什麼工具最好使用,獲得新的知識經驗,這些發自發的觀察探索活動,會有成人意想不到的教育價值,會有幼兒自己的創新舉措,如果成人能支持引導這種原始的探究活動,挖掘出更大的教育價值,那麼就是一種創新精神的培養,就意味著創新潛力的開發,是一種創新教育,不少成人缺乏對創新教育的了解或不以為然,或乾脆扼殺孩子的探究活動
-
「幼兒獎學金」褻瀆了幼兒教育
然而,對並不承擔學習知識任務的幼兒而言,設立「幼兒獎學金」,並依據考核成績分出「好中差」三個等級,顯然名不副實,更是違背了幼兒教育的初衷,值得反思。而各種良好習慣的養成,各種興趣愛好的培育,則主要靠通過教師的榜樣示範、表揚強化等直觀教育手段,讓幼兒在優良的溝通與遊戲環境中,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寓教於樂的師生互動中,在潛移默化中明曉道理、明辨是非、接受薰陶。而這些良好的習慣,往往會成為孩子們受益終身的寶貴財富。 可見,依考核成績對幼兒進行排座次,只會讓幼兒教育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
[幼兒教育-傳經送寶],對待任性的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與態度
所謂孩子任性,就是孩子不聽大人的話,即孩子的意見與家長不一致,這很正常,家長也不必過分擔憂。孩子在2~4歲前一般會有一個「叛逆期」,心理學上稱之為「第一叛逆期」,這時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人了,一些孩子會出現反抗行為
-
媒體:青少年犯罪緣於社會適應不良 可適當懲戒
其他:衝動、膽大妄為、是非不分、不顧後果 處方:剛柔並濟 對於其他一些原因和動機不明朗的青少年犯罪行為,人們在對犯罪行為的驚訝和譴責的同時,也總會提出相應的關愛、嚴懲的幹預意見。 探因生理結構或可誘發暴力生活經歷為導火索 預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對青少年犯罪原因有科學的認識。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暴力傾向與其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大腦結構有一定的關係。加州大學的神經學家詹姆斯·法隆發現,人的MAO-A基因通過調節腦中的5-羥色胺而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
-
[幼兒教育-傳經送寶]培養幼兒自信心 預防長大懦弱自卑
自信是人心理健康的主要標誌,要讓孩子今後有所作為首先要讓他們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幼兒一般很少有自認為不行的,這是因為他們在自我評價時,往往帶有主觀的情緒色彩,以自我為中心,有自信心的孩子常常表現為做事有勁頭,有動力,在公共場合愛表現自己,愛使用成人,看來有點不言不慚的語言,「我行」「我最好」「我知道」,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孩子所標註的過分自信的形象是正常的,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和保護
-
[幼兒教育-傳經送寶]掌握「去自我中心」方法,促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去自我中心」非常重要,他將給幼兒構建後續學習及終身發展提供前提,為培養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各位家長不可大意嘍。前面講了正確認識「自我中心「問題,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希望給大家在育兒過程中有所幫助。
-
孩子出現暴力傾向,可能是這些原因導致的
近年來,兒童暴力傾向逐漸低齡化[1],很多人都很困惑,這種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其實,導致孩子暴力的原因除了家庭教育、外界環境和不良遭遇等,還有可能是「天生」的。只有遠離這些先天的暴力因素,才能真正讓孩子停止暴力。至於如何讓孩子遠離天生暴力,就要從孕期開始規避。
-
[幼兒教育-傳經送寶]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語言起跑線上
語言是人際交往的工具,而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在語言方面的每一點進步,都對幼兒的其他方面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非常的重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語言也一樣,嬰兒先天都有一副發音器官,但後天發展卻各有差異,這種差異與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有密切的關係。
-
幼兒教育現象,幼兒園「小學化」教育體現,對社會及幼兒成長影響
幼兒"小學化"教育體現1、教學組織實施上,取代遊戲以課堂教學,幼兒教育法律規定幼兒園要以遊戲為基礎活動,幼兒隨著遊戲過程進行自主"學習"。現在幼兒園效仿小學管制、說教、強制與限制的培養模式,忽視「師幼關係」、「遊戲化」教學方式,忽略「規則意識」、幼兒主體性培養。
-
孩子出現暴力傾向咋辦?盲目打罵不可取,父母要正確引導
小明是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的孩子,最近還出現了暴力傾向,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總是會把其他的小朋友打哭,他的爸爸媽媽只好去其他小朋友家裡道歉。對此小明的爸爸媽媽也感到非常苦惱。如果一個班級裡面有幾個孩子具有非常明顯的暴力傾向,那麼在這幾個孩子的影響之下其他的孩子也會慢慢的變得喜歡暴力,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具有暴力傾向。
-
[幼兒教育-傳經送寶] 重智力開發知識積累,輕心理素質培養不可取
,其中誠懇、正直是首要的,這關係到一個人的成長以及發展的前程,在當今培養幼兒的自力也十分重要,嬌生慣養,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會影響幼兒以後的前途,儘管我們經常督促孩子,但大部分是失敗的,我們應通過培養幼兒的自立能力來解決這一問題,自力就是要讓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如果孩子們做的失敗了,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們從中找出失敗的原因,讓他們吸取失敗的教訓,這樣在失敗的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磨練的機會。
-
還老師適當的懲戒權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老師對頑劣的學生做適當的懲戒,是對家長負責,也是盡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怕父母怕老師,曾是我們這代人的回憶,嚴師出高徒的觀念也深入人心,懲戒學生也是天經地義的。
-
加大懲戒力度!教育部:對實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學生必須予以懲戒
答覆中提到,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發生是中小學校德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事關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事關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教育部將加強與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在保護學生合法權益、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形成合力,切實提高中小學生欺凌防治的針對性實效性。 一是積極推動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修訂工作,將「加強對學生欺凌問題的治理」納入有關修法項目。
-
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是幼兒教育的重要途徑
生活是幼兒教育的內容,也是幼兒教育的途徑。從生活中學習,學習的途徑和方式必定是生活的,在生活中學習,學習就是生活。如果說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所提出的「教育是生活所必需的」是有價值的話,那麼,應該說:「生活是幼兒教育所必需的」同樣是有價值的。因為,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幼兒的學習目標、內容關係到幼兒的生活,幼兒的學習過程本身也離不開幼兒的生活。
-
吳遵民:幼兒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而如果不遵循育人的規律, 則教育就可能會遭遇失敗, 其後果也必然會很嚴重, 如揠苗助長、高分低能等。因此, 對幼兒教育本質的探討, 亦需要從三個層面予以綜合考察, 既要著眼於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與政治環境, 又要順應一定社會的發展需要, 並深入體察幼兒本身生命成長的規律與認知建構的獨特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