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領導力字典199|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021-03-01 清晨領導力

原文: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學生,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說:「子路啊,告訴你對待知和不知的態度吧(即對待學問的態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

【清晨領導力字典365】

2021.2.22,清晨領導力365 | Day199

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天不生仲尼

萬古如長夜

正心誠意

每日清晨5問:不忘初心,刷新思維,聚焦目標,又快又好去行動

【每日清晨5問,喚醒你的領導力】

【清晨領導力字典365】

2021.2.21,清晨領導力365 | Day198

2021.2.20,清晨領導力365 | Day197

2021.2.19,清晨領導力365 | Day196

2021.2.18,清晨領導力365 | Day195

2021.2.17,清晨領導力365 | Day194

2021.2.16,清晨領導力365 | Day193

2021.2.15,清晨領導力365 | Day192

2021.2.14,清晨領導力365 | Day191

2021.2.7,清晨領導力365 | Day184

2021.2.6,清晨領導力365 | Day183

2021.2.5,清晨領導力365 | Day182

2021.2.4,清晨領導力365 | Day181

 

.

2020.8.8,清晨領導力365 | Day1

【文章】

清華楊斌:領導者永遠要有「清晨心態」——《清晨領導力》推薦序

《清晨領導力》50講大綱:「3L模型」助你實現領導力轉型——領導自我、領導團隊、領導業務

徐中博士:人生沒有地圖,但要有指南針——《清晨領導力》前言

西點軍校前首席領導力教授Larry對話徐中博士:西點品格領導力是什麼?如何培養?

智學明德十二載 刷新重啟「清晨態」—— 「共創、共鳴、共識、共振、共贏」

當之無愧的領導學奠基之作!想要晉升的人都不該錯過

沙因對談精彩實錄|我保持青春狀態的秘密有三:當下的謙遜、持續工作、充滿好奇心!

相關焦點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對一個事物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司法辦案更是這樣。法學家與普通人的區別之一是能把一個詞寫成一篇論文,比如記得朋友大靜的碩士畢業論文就是《論自首》,這樣的一個刑法概念,能寫三萬來字,也著實要下一番功夫。
  • 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論語義證》3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何晏《論語集解》云:「孔曰:「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何晏註解只解釋了子路的名字,對文句並無解釋,或為漢代時此章不難解。邢昺《論語註疏》疏「子曰」至「知也」云:此章明知也。「由,誨汝知之乎」者,孔子以子路性剛,好以不知為知,故此抑之。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如何理解「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如何理解「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2021國家公務員筆試已經結束,意味著面試準備已經開始。國家公務員面試形式主要為結構化和無領導。
  • 知之為知之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每天學點國學:知之為知之
    【原典】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春秋 《論語·為政》)【註譯】女,通「汝」,你知:通「智」。仲由,字子路。全句譯意為:孔子說:「仲由,我教給你求知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態度。」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孔子曾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也是在告誡人們要實事求是,不要不懂裝懂,否則永遠無法取得進步。所謂「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古今事業須成於實」,務實中有理想,理想中要務實,否則建築在海市蜃樓的理想就落為妄想了。    ——星雲大師務實是我國農耕文化較早形成的一種民族精神,王符在《潛夫論》說:「大人不華,君子務實。」王守仁在《傳習錄》中說:「名與實對,務實之心重一分,則務名之心輕一分。」意思都是在著重說明「務實」的重要性。
  • 面試解析 |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無知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無知。請你談談對兩位先哲這兩句話共同點的認識。
  • 《論語·學而篇》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裝,不了解自己。【譯文】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要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學而思】「不患人之不己知」,不被人了解,能過泰然處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這是一個君子內在的修養。「患不知人也」,「不知人」是自己缺乏識人的能力,不知道對方是正是邪,就不能做到親君子,遠小人,做不到見賢思齊。如果是一位君主不了解別人,就做不到知人善任。
  • 誠信考試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期末考試即將來臨,面對考試不及格的壓力,以及優異成績的誘惑,有許多人選擇「富貴險中求」——考試作弊。優異成績實力出考場規則心中記一、學校安排監考人員,管理考試事宜,維護考場秩序,考生應服從監考人員管理。
  • 【經典沐心】知之為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範思朦讀論語心得】第26期,知之為知之
    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孔子對他的學生仲由說的話,仲由也就是子路。孔子說:「子路啊,今天教給你對待知道與不知道的正確態度吧!」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不代表價值評判,也沒有高下之分。每個人的眼界和能力範圍是有限的,偉大如孔子,也不是全能全知的神。因為孔子告訴子路,也告訴了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一個最起碼的態度。另一方面,我們有時候又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明明知道的事情,假裝不知道;明明不知道的事情,又要冒充知道。這些行為的背後,一定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人就是在這些原因中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狡猾。
  • 《天道》知之為不知,不知更非知
    《道德經》中對於道和術關係的推演和延伸,體是本質,用是表現形式,是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更非知,就意思是不知道「用」「本來」皆不知。丁元英告訴芮小丹,靈魂拷問,你知道你,這個你是你以為的那個「你」,我知道的這個「我」是主觀上的我,而不是客觀的「我」,既然我「客觀」存在,那麼我在那裡,是意識,是本我,還是我執。
  • 未卜與不知也——知之謂不知
    中文名未卜拼音wèi bǔ類型漢語詞彙注音ㄨㄟˋ ㄅㄨˇ出處解釋沒有卜佔;引申為不知,難料。[1]出處《左傳·莊公二十二年》:「﹝ 敬仲 ﹞飲 桓公 酒,樂。公曰:『以火繼之。』後之 人將謂今之無物,可乎。」殷湯曰:「然則物無先後乎。」夏革曰:「物之終始, 初無極已。始或為終,終或為始,惡知其紀。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殷湯曰:「然則上下八方有極盡乎。」革曰:「不知也。」湯固問。革曰:「無則無極,有則有盡;朕何以知之。然無極之外復無無極,無盡之中復無無盡。無極復無無極,無盡復無無盡。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爭議分析)
    其能興能立能成,是由夫子教之,故大戴禮言其事云:「說之以義而視諸體也。」此則可使知之者也。自七十二人之外,凡未能通六藝者,夫子亦以詩書禮樂教之,則此所謂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民也。謂之民者,荀子王制篇:「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不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庶人。」庶人即民也。《論語集釋》:此說以民指弟子,終覺未安。愚謂孟子盡心篇:「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禘禮是大宗族聚會,是祭禮不是喪禮,不哀而有敬,「天子穆穆」,莊重怡然,心情是和悅的。「不知也」。孔曰:「答以不知者,為魯諱。」邢疏:「此章言諱國惡之禮也。孔子答言,不知禘禮之說。
  • 《莊子》:以不知為知,方為人生「大知」
    一、世人以知為不知,以不知為知,方為人生之大知。每個人都存在著主觀意識,我們判斷這個世界的角度與認知,都是從主觀意識出發而得出的結論,而這定然是不符合客觀的。可是問題就在於,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意見是偏見,還會以自己的認知為絕對的標準,並且還企圖評價別人的人生。
  • 12.7早讀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什麼是知其不可而為之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論語·憲問》再如,朱熹在《論語精義》中評價:「夫可不可在天,而為不為在己。聖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聽之天,未嘗遺天下。聖人亦不敢忘天下。雖知其不可,得不為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一句既悲且壯的話,可以說是孔子一生的真實寫照。
  • 知天之所為 知人之所為
    莊  子內篇     大宗師【原文】     知天之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