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兩億年前昆蟲的真實顏色

2020-12-20 光明網新聞中心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記者 鄭晉鳴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薇

  兩億年前的昆蟲是什麼顏色?近日,中、德、英三國的科學家通過對昆蟲化石結構色的研究,成功還原一種兩億年前飛蛾的真實色彩。相關的研究成果於4月12日在《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上發表,在學界引起轟動。

飛蛾復原圖 資料圖片  

  三年攻關  還原古昆蟲顏色

  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展窗裡,一張通體金黃的飛蛾圖片吸引了眾多目光。圖片上的飛蛾就是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領銜的科研團隊根據兩塊遠古化石復原出的蛾類「老祖宗」。

  昆蟲是地球上物種數量最多的生物,展現了極其豐富的顏色。長期以來,以蛾類和蝴蝶為代表的鱗翅目昆蟲,其翅膀上的鱗片結構精巧而複雜,學界對其的光學結構知之甚少,導致人類對鱗翅目和結構色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了解甚少。

  為了攻克難題,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等研究人員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對500多塊來自英國、德國、哈薩克斯坦的侏羅紀蛾類標本進行了系統調查。「我們利用顯微鏡、三維光學建模等一系列技術手段,終於在德國和英國兩塊迄今為止最早的蛾類化石中,觀察分析出了可以還原其色彩的微觀鱗片結構,還原出飛蛾的真實顏色。」研究團隊成員張青青說。

  光學軟體模擬結果顯示,這兩塊產生於1.95億年前和1.8億年前的鱗翅目飛蛾化石與現存最原始的鱗翅目昆蟲小翅蛾非常類似,已經具有較複雜的光學結構,可以產生金黃色的結構色。這一發現不僅是已知最早的昆蟲真實顏色,也是最古老的昆蟲結構色,並將該記錄提前了至少1.3億年。

  融合型鱗片是最原始蛾類翅膀鱗片結構

  在研究中,該團隊不但從歐亞大陸中生代蛾類標本中發現了結構色的確切證據,還為昆蟲鱗片和顏色的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觀點。

  「經過研究發現,飄翅目昆蟲具有單層的融合型鱗片,外形為窄葉性,其形態比已知鱗翅目鱗片所有類型都原始。而侏羅紀的蛾類標本的翅膀鱗片在形狀、超微結構以及排列方式上與現生最原始的鱗翅目(小翅蛾科)非常相似。」張青青介紹,它們的鱗片都是融合型,即鱗片上下層均被表皮填充,不成網格狀。鱗片排列方式為一型雙層鱗片,即一層大的融合型鱗片(覆鱗)覆蓋一層小的融合型鱗片(基鱗),排列成覆瓦狀。現生的鱗翅目高等類群多具有鏤空型鱗片:上、下分為兩層,中間有複雜的三維結構,而呈扁囊狀。「也就是說,侏羅紀的蛾類鱗片已經演化出魚骨狀的納米級光學結構,類似的精細結構只見於現生小翅蛾科部分種類。」

  「先前經典的發育生物學理論認為,鏤空型鱗片是最原始的狀態,但此次研究表明融合型鱗片才是最原始的類型,並且一型雙層鱗片應為鱗翅目的基本構型特徵。另外,昆蟲的翅膀鱗片與羽毛的演化或許有一些共性。」王博稱,此次研究表明具有結構色的翅膀鱗片在鱗翅目出現之前就已經在一些原始類群廣泛存在。

  古生物研究將從黑白世界進入彩色世界

  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還證實了納米級的光學結構可以保存在中生代的琥珀、壓痕以及印模化石標本中,為復原遠古動物和植物的結構色打開了新的窗口。

  「一般來說,我們通過研究化石復原古生物的形態,但大多只是復原骨骼結構,色彩都是科學家們想像出來的。」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姜寶玉認為,復原生物結構色是一項能讓遠古世界從黑白走向彩色的開拓性研究,以後回答古生物世界是什麼顏色,也許不需要靠猜,科學家就能給出準確答案。

  「色彩在昆蟲的求偶、防禦、捕食等與其生存密切相關的行為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於化石材料的局限性,我們對於古昆蟲的顏色知之甚少。王博團隊的最新研究通過豐富的鱗翅類昆蟲化石材料,充分利用昆蟲結構色的產生原理,基於先進的現代形態學研究技術,重建了中生代昆蟲的顏色。」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劉星月認為,該研究增進了人類對古昆蟲色彩的科學認識,未來基於這一技術將有望揭示更多不同類群古昆蟲的色彩,進而可以對遠古時期昆蟲的生態行為有更深入的理解。

  《光明日報》( 2018年04月14日 09版)

[責任編輯:白麗克孜·帕哈丁]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還原2億年前昆蟲真實顏色
    新華社南京4月12日電(記者王珏玢)你知道化石除了保存生物結構,還能「保存」顏色嗎?最近,中、德、英三國的科學家通過對昆蟲化石結構色的研究,成功還原一種2億年前飛蛾的真實色彩。相關研究成果12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
  • 中國科學家發現已知最早的昆蟲顏色
    據新華社華盛頓4月11日電  (記者周舟)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從歐亞大陸中生代蛾類標本中發現了兩億年前昆蟲結構色的確切證據,這是已知最早的昆蟲顏色,為昆蟲鱗片和顏色演化提供了新證據。  結構色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顏色,包括鳥類身上的羽毛、甲蟲等。
  • 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
    原標題: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自帶光芒」青蜂化石身體表面結構色變化前後的對比圖 受訪者供圖此前有學者曾在距今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印痕化石中,發現過與顏色有關的昆蟲納米結構,但一億年前的昆蟲是否已經演化出結構色一直成謎。
  • 還原昆蟲真實顏色 2億年前飛蛾長著金色翅膀
    本報訊(記者毛慶)通常化石只能保存生物的結構,對其顏色幾乎都是靠想像。然而,南京古生物專家聯手德國和英國同行,通過對昆蟲化石中結構色的研究,揭示了2億年前昆蟲的「真實顏色」。該研究成果於12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古生物的顏色在化石中難覓蹤跡 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自帶...
    此前有學者曾在距今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印痕化石中,發現過與顏色有關的昆蟲納米結構,但一億年前的昆蟲是否已經演化出結構色一直成謎。從孔雀羽毛的豔光四射,到毒箭蛙的明亮警告色,再到北極熊的白色偽裝。動物王國裡,生龍活虎的動物們用各種體色,掩飾各種「心機」。昆蟲是地球上物種數量最多的生物,展現了極其豐富的顏色。
  • 昆蟲屠夫PC中英文版 免安裝破解版下載
    遊戲名稱:昆蟲屠夫   英文名稱:The Bug Butcher   遊戲類型:動作冒險類(ACT)遊戲
  • 吃貨的下場:兩億年前貪吃古蛙 吞整隻蠑螈被噎死
    化石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地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在距今1.2億年的早白堊世龍江盆地光華組地層中,此處含有豐富的熱河生物群化石,主要類型有魚類、龜類、兩棲類等脊椎動物、以及豐富的無脊椎動物化石,如昆蟲類、葉肢介類等。由於特殊的地質條件,化石門類繁多、賦存條件完好,是目前已知遼寧西部熱河生物群又一處重要化石產地。
  • 昆蟲數量是全球人口2億倍 臺灣博館揭秘昆蟲與植物愛戀
    昆蟲數量是全球人口2億倍 臺灣博館揭秘昆蟲與植物愛戀 2019年01月08日 11:0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可近距觀察素食昆蟲進食情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月8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從「蟲蟲危機」到「蟻人」,在好萊塢電影中,可愛又勇敢的昆蟲備受大小朋友喜愛。
  • 5種兩億年前的遠古生物,只有第3種存活至今,瀕臨滅絕
    麝足獸,一種獸孔目似哺乳遠古爬行動物,並非哺乳動物,生存於兩億多年前的中二疊紀時期,麝足獸生存於南非地區,可能是當時當地最大的一種動物,體長甚至可達到五米,麝足獸擁有厚重的頭顱,短而類似豬的牙齒,身軀像是現代的蜥蜴。
  • 動物琥珀十大最珍貴盤點 1億年前蝸牛舉世罕見
    兩億年前的蟎蟲黃金小蟲子新發現的兩隻兩億三千萬年前的小蟲子以及一種已經滅絕的蝨子和蚊子類的昆蟲,是現今在琥珀中發現的最為古老的昆蟲。人們在義大利東北部發現了七萬個琥珀,其中一些含有的節肢昆蟲看上去就像是外星生物。
  • 同學兩億歲第1~24集全集分集劇情 同學兩億歲劇情簡介
    同學兩億歲簡介兩億年前,天蠍星系第三十二代女元帥阿部多瑞,帶領遠徵軍絞殺敵軍,因意外而降落地球。阿部多瑞心懷家鄉,在漫長等待後,她的精神力進入了十六歲的地球女孩宣墨身上。
  • 這種一億年前遠古昆蟲竟然也會欺騙術
    琥珀化石證實這種行為特徵與身體適應性密切相關,廣泛存在於1.45-0.66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昆蟲物種。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昆蟲具有獨特的偽裝能力,一些昆蟲會偽裝成掠食者,一些昆蟲則會擬態成其它物種,昆蟲的偽裝能力在它們的進化歷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考古學家發現一種最古老的昆蟲,會巧妙地攜帶雜物來隱藏自己,現今一些幼蟲也採用這種聰明的方法。
  • 兩個男人的昆蟲記:1.65億年前的跳蚤敢偷襲恐龍
    突眼隱翅蟲化石與現生突眼隱翅蟲《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的傳世佳作,這本書不僅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人類社會。別看它們個頭小,但藝高膽大,1.65億年前的跳蚤,敢偷襲霸主恐龍,吸它們的血;4000多萬年前的「突眼隱翅蟲」生活在水邊,絕技是「水上漂」……一對師徒,兩位「蟲迷」黃迪穎辦公室裡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這裡幾乎被化石「侵佔」了所有地盤。辦公室靠牆壁,放著兩排書架,中間一溜桌子。
  • 世界上最珍貴琥珀大搜索 1億年前的蝸牛琥珀成舉世罕見珍品
    兩億年前的蟎蟲黃金小蟲子新發現的兩隻兩億三千萬年前的小蟲子以及一種已經滅絕的蝨子和蚊子類的昆蟲,是現今在琥珀中發現的最為古老的昆蟲。人們在義大利東北部發現了七萬個琥珀,其中一些含有的節肢昆蟲看上去就像是外星生物。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正式通車;琥珀化石揭秘1億年前昆蟲真實色彩丨...
    (來源:中國民航網)●生殖內分泌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碧蓮,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肖碧蓮,1923年10月31日出生,上海市人。1949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她長期從事婦產科、生殖內分泌等研究工作,致力於維護女性生殖健康。
  • 研究發現1.65億年前擬態地衣的昆蟲
    昆蟲作為地球上種類最豐富的生物,演化出豐富而多樣的擬態類群,如模擬枯葉的枯葉蝶、模擬蘭花的蘭花螳螂、模擬枝幹的竹節蟲等。但對於昆蟲擬態的起源和演化仍然不清楚,擬態研究成為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目前學術界仍缺少對昆蟲擬態地衣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找到更為古老地層中的地衣以及與之相似的昆蟲。以往報導的最早疑似地衣化石發現於距今約4億年前的早泥盆世地層中,但其分類位置一直存疑。研究現生地衣的學者認為,真正的大型地衣出現時間不早於6500萬年。
  • 北京首屆昆蟲藝術科普展 昆蟲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據了解,本次北京首屆昆蟲藝術科普展由中國兒童中心對外交流中心和北京思享匯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將從2018年9月30日至2018年10月7日持續開展8天。  囊括了甲蟲、螳螂、螽斯、蛛形綱、蝴蝶生態及兩爬類六大科目內容,超過1000種35000隻昆蟲和標本,以及數十幅以昆蟲為主題的書法同時展出,堪稱一場昆蟲與藝術的盛會。零距離與昆蟲親密接觸  此次展會設置了眾多讓遊客尤其是孩子們與昆蟲的互動環節,有機會與上千種昆蟲親密接觸。
  • 昆蟲的史詩—《昆蟲記》
    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的錢購得一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法布爾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一座百蟲樂園建成了。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中。直到1907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 《昆蟲記》:謳歌生命的「昆蟲的史詩」
    1847年,法布爾來到阿雅克修中學,在那裡遇到了影響了他人生選擇的兩位學者,他從此打定主意,教學之餘潛心研究昆蟲。1857年,他發表了處女作《節腹泥蜂習性觀察記》,這篇論文修正了當時的昆蟲學祖師列翁·杜福爾的錯誤觀點,由此贏得了法蘭西研究院的讚譽,被授予實驗生理學獎。1879年,《昆蟲記》第一卷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