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女士的女兒今年三歲。在家的時候精神頭非常好,基本都是活動一天沒有停的,今年在年紀上合適,就將女兒送到了幼兒園,這樣大人也可以輕鬆很多。但幼兒園有一個習慣,就是到中午都會讓孩子午睡,但是廖女士非常清楚,她的女兒在家的時候,並沒有午睡的習慣。
所以非常擔心,孩子午睡的時候是否會搗亂。於是就到幼兒園去要求看一下視頻,看午睡中的女兒是否真的有在睡覺?當看到監控視頻裡的女兒時,廖女士瞬間落淚,要求跟學校溝通。
幼兒園有規定,就是讓小朋友午睡2小時,視頻中廖女士的女兒也照常跟其他的孩子蓋上被睡覺,閉上了眼睛,兩隻小手放在被子外面,看起來是睡著了,但廖女士卻發現孩子的手一直在動。她知道女兒並沒有睡著。仔細一看,發現女兒的手經常摸她的腿或者拉扯被子。而且眼睛看著是閉了,其實留著縫隙,在左右觀看。
就這樣女兒要一動不動的在被子裡躺了2個小時,看得廖女士非常的心疼,於是廖老師建議幼兒園可以為一些不午睡的孩子提供教室。讓她們可以自由活動。但是幼兒園表示,這是集體行為,家長與小孩子應該配合學樣的規定。
對於此事,在網絡上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爭議。
一方網友表示:當孩子進入學樣,就應該融入到集體生活裡去,也要遵守學樣的規章制定。
另一方網友則表示:學校也有不合理的安排,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讓一個不睡覺的孩子在那裡躺2個小時不動,不能說話,也著實讓人心疼。所以也建議幼兒園採取廖女士的建議,讓失眠的孩子可以去教室,讓她們自由活動。
網絡上正反不一的意見引起了強烈的討論。。。!
最近網絡上有個萌娃被老師&34;的視頻在網上火了,老師為了看看孩子們都睡覺了沒有,就特別輕聲的問:「睡著了的寶貝請舉手」。一個小男孩子真的伸出了小手。
研究表明,睡午覺和睡午覺的寶寶,差異很大!
睡午覺的孩子一般都擁有更好的記憶力
年幼的孩子大腦中儲存的碎片化記憶比較多,午睡的時間不僅可以讓他們的身體得到休息,也能給大腦整合記憶的時間,把短期記憶固化為長期記憶,使寶寶擁有更好的記憶力。
睡午覺的孩子可能會長得更高
孩子在睡覺時會比清醒時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
睡午覺可以讓孩子情緒更穩定、更積極
俗話說勞逸結合,睡午覺可以幫助寶寶緩解疲憊,下午更加集中注意力。也不會因過於疲憊而產生憤怒、傷心等消極情緒。
第一步:幫助寶寶調整好作息
從寶寶能夠自己睡覺開始,良好的作息習慣就應該著手養成了。
寶寶的早起、睡覺和午睡時間,爸爸媽媽都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在特定的時間入睡、起床。
早起:七點半到八點
儘量適應幼兒園的上學節奏——一般都是九點入園,空出來吃早餐和收拾東西的時間,就是寶寶的起床時間。
午睡:一到三點
通常午睡時間都是兩個小時左右,提前在家讓寶寶適應。
睡覺:九點
寶寶需要充足的睡眠保證發育,美國睡眠基金會發布的資料顯示,三到五歲的寶寶每天應該有10-13個小時的睡眠,因為儘量讓寶寶在九點左右入睡。
家長要注意的是,儘量不要讓孩子補覺,作息調整儘量從早上開始,不要強行逼迫孩子入睡。
第二步:幫助寶寶適應幼兒園的睡眠環境
和寶寶溝通
提前通知寶寶要面臨&34;——在幼兒園獨立入睡,給他們打好預防針,讓他們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可以適當&34;,讓孩子對和小朋友們一起入睡變的期待。
準備寶寶熟悉的睡眠用品
被褥、睡衣、枕頭、玩具,寶寶平常用的床上用品最好能準備兩份,一份在家裡用,一份在幼兒園用,讓寶寶在熟悉的環境中入睡.
準備尿不溼
在家爸爸媽媽都會及時幫寶寶更換尿布,但是在幼兒園,老師要照顧那麼多孩子可能忙不過來,孩子在陌生的環境尿床就會加劇他對午睡和幼兒園的牴觸情緒,因此準備好尿不溼,可以讓寶寶睡得更踏實。
及時關注寶寶的午睡情況
一方面是和老師溝通,看老師的反映,或者是經過老師允許查看午睡監控自己觀察;另一方面是和寶寶溝通,詢問寶寶自己的感受。
然後家長再判斷孩子的午睡情況,出現問題如何解決等等。
上幼兒園,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步,在幼兒園午睡,是孩子獨立的第一步。爸爸媽媽們擔心寶寶適應不了環境是正常的,但是只有放開手,學會信任孩子,你才能看到他變得自立又勇敢,大家說對嗎?
你是如何幫自家寶寶適應幼兒園午睡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