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把英語看得過重?
學英語本末倒置 學生深受其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表示,重視和學習英語只是一種手段,一些教育部門和機構卻本末倒置,將它當作了唯一的目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其害,荒廢正常的學業,使整個中國的教育質量遭到毀滅性打擊。
敲門磚式英語教育該降溫了
日前,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表示,中國教育把英語看得過重了。他呼籲,讓英語考試的分數和難度下降,把150分變成100分甚至80分。俞敏洪,一個靠英語考試發家、靠英語考試掙錢的人,說出這樣的話的確是很清醒和有責任心的。
國際大都市與英語學習
西安擬建成國際化大都市 要半數西安人會說英語
從今年(2010年)起,西安計劃用10年時間初步建成國際化大都市,城市人口達1000萬以上。國際化大都市應有什麼樣的市民素質?西安市文明辦、市社科院近日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快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養培育對策研究》(下文簡稱「對策」)提出了基本標準。
國際大都市和500繁體字英語900句有何關係?
據報導,從今年起,西安計劃用10年時間初步建成國際化大都市。西安市文明辦、市社科院近日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快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養培育對策研究》(以下簡稱「對策」),對市民素質提出了基本標準。其中包括:到2015年,一半市民能認500個繁體漢字和會說900句英語,既要誦讀唐詩、宋詞,也要誦讀歌德、普希金。
北京市規劃五年內公務員須掌握百句以上英語對話
未來五年內,北京各幼兒園,將普設外語課;北京市屬外語電視臺、電臺和報紙,也將在五年內開播、發行。至少掌握1000句英語對話,將成為對本科以上學歷、40歲以下公務員的基本要求。
全民學英語帶不來國際化都市
近日,北京市政府出臺了《首都國際語言環境建設工作規劃(2011—2015)》,並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規劃中寫到:建設優良的國際語言環境,提高市民整體外語水平、文化素質,是打造一個面向世界的崛起中大國的首都形象,提升城市現代文明程度、國際化水平和綜合宜居水平的有效途徑。因此,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外語培訓,提高普通市民的日常外語交流能力,並建立獎懲制度。到2015年,要使市民學外語活動實現規範化,市民對外交流能力和綜合交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原標題:中式雷人」英語「 在寬容與嘲諷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