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州美食薄煎餅
《平定網》薦讀
雞蛋炒煎餅
古州美食薄煎餅
整理;趙科文簡介薄煎餅、是美餐,男女老少都喜歡。勁道耐飢好口感,生津健胃食慾添。古州人的靠實飯,三天兩頭不間斷。尤其到了數伏天,薄薄煎餅切成片。菱形柳葉互不粘,加上韭菜炒雞蛋。黃綠白色相互間,一看就要口水咽。然後立馬噴上蒜,加點食醋味更鮮。香味能傳數裡遠,迷住老婆老漢漢。聞到香味難免站,忘了肩上擔著擔。雖然沒到嘴裡邊,聞聞香味也解饞。薄煎餅裡卷菑蒜,這種吃法是以前。菑蒜野生純天然,味道獨特賽大蒜。下熬煎餅薄又顫,可以先把菑蒜卷。卷上大蔥更可觀,還可以把辣椒蘸。一卷煎餅拿手間,圪筋圪筋真香甜。吃了一卷又一卷,不知那有多舒坦。難得這樣好美餐,不是神仙賽神仙。千萬不敢超極限,撐壞胃口俺不管。歷史淵源煎餅出 在哪年間,無從考究莫亂談。原始餅鏊很久遠,薄薄石板磨光面。形似鰲龜蓋一般,煎餅鏊名由此現。下面用火烤石板,上麵攤上面片片。烤熟以後能就餐,原始煎餅沒人見。距今至少五千年,古人確實不簡單。鐵器有了才好辦,平定鐵器有亮點。鑄造技術很超前,煎餅鏊子花樣全。三條腿腿不太短,圓鏊邊邊有沿沿。光光鏊面鼓中間,上面有蓋能蓋嚴。遠銷周邊省市縣,促進煎餅大發展。明清時期就普遍,城裡鄉下隨處見。康熙西巡過固關,慈禧西逃經我縣。聽說用過煎餅繕,兩人都把煎餅贊。這些秘聞民間傳,是真是假判斷難。起碼說明有一點,古州煎餅名聲遠。傳統做法要攤煎餅先和面,逐漸加水快攪拌。順著時針轉圈圈,打成糊糊莫等閒。不稠不稀才好攤,這個功夫需要練。稠了厚的不能攤,稀了煎餅要烤乾。技術含量在其間,廣大婦女有經驗。
鏊子放在火上邊,掌握火候是關鍵。使用炭火是以前,調節火候實在難。煤灰坷垃放上面,擋住火的正火煙。火苗就往四面散,煎餅鏊花能滿面。
現在氣火很方便,擰擰開關就能辦。鏊熱以後擦油棉,然後用勺舀稀面。稀面徐徐倒鏊面,順鏊流下很自然。
不到之處及時添,厚的地方用筷趕。
等到鏊面都糊遍,蓋上蓋子等一邊。蒸汽呵水落鏊沿,泣鈴泣鈴有聲傳。這個聲音很關鍵,必須立刻把蓋掀。一張煎餅在眼前,防止燙手用鏟鏟。
小心把它挑一邊,然後接著往下灘。
古州婦女很精幹,烹飪煎餅有經驗。不管用了什麼面,攤出煎餅薄又顫。用面最好多樣摻,營養搭配看著辦。
幹玉茭面是以前,因為以前沒白面。現在一切都好辦,想吃啥面有啥面。白面玉面莜麥麵,米麵豆面蕎麥麵。都要加點花椒麵,千萬不要忘加鹽。
北瓜絲絲加裡面,攤出煎餅軟又顫。老人小孩都喜歡,牙口不好也佔先。嫩花椒葉裡面添,香味獨特不一般。農村煎餅一亮點,想吃只有到春天。
韭菜切碎加裡面,一年四季都可辦。點綴煎餅好畫面,吃到嘴裡好口感。相互搭配由你選,只要大家都喜歡。後話平定古州薄煎餅,歷史悠久無疑問。現在踏上新徵程,煎餅出現新精品。煎餅鏊子帶智能,操作方便能自控。飯店麵店有煎餅,想吃多少隨便稱。
傳統煎餅鏊
雞蛋炒煎餅
雞蛋、蔥頭、青椒、紅蘿蔔炒煎餅、
準備好的配料
切成菱形的薄煎餅
剛攤下的煎餅
剛下鏊的薄煎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