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在極盡拍馬屁之能事,用最謙遜的口氣、用最溢美的詞語在走廊裡與上司交流著,我全身起了雞皮。可還雞皮還沒抖完,突然看到他從門口進來,面無表情地對著他自己的辦公桌,來了一句:「什麼玩意!」
剛剛還那麼舌燦蓮花,上司才剛走,我手裡的茶還未涼了。。。
同一辦公室的我,著實驚呆了。心下猜想,這哥們,可能自己都覺得自己說的話有點噁心吧,又或許他只是不甘心活在別人的光環下吧。
某一天,我們一起出席一個活動。場面上,他跟大家介紹我說:「這個搭檔,年輕有為、瀟灑有風度。」
活動中途我出去接了一個電話,回來時,他可能沒有意識到我已經回來,彼時,他正在評價我是一個年輕桀驁、自由散漫、目中無人。
比較尷尬的是,因為我只聽到了後半段,並不了解前情,還十分友善並且八卦地問道:「在聊誰呢?」
他十分驚訝地回頭,那個合不上嘴的表情我能記下一輩子。再看看眾人尷尬的表情,我一子之間才明白過來。
他只好一個勁的表示,「開玩笑、開玩笑。」
看著他一陣紅一陣青的臉,我也只好無奈地笑笑:「開得挺認真的嘛。」
職場之上,我們兩個本是平起平坐。但那場活動的後半程,我鎮定自若,他如坐針氈。
「小人問」題似乎是辦公室裡永恆的話題,我一直的建議是,儘量少對身邊的「同事」做這樣的定義,下了這個結論,容易出偏見,彼此看不順眼。
但奈何不了一句老話,「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管是大單位還是小單位,由於普遍存在各種利益分配「僧多粥少」、競爭激烈的複雜情形,於是就開始有江湖,有了江湖就不免有人要扮「小人」。
一、小人當道——隨風潛入夜,像鬼一樣來到我們的身邊。
(一)、「小人」是一個很複雜的詞,你我身上都有小人的特質。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一個好同事本來行事光明磊落,不屑於使用雞鳴狗盜的手法,但是,如果有一天實在把他惹火了,他也會拍著桌子說:「你不仁,休怪我不義!」
所謂的不義,也就是用小人的手段來對付小人。
人有兩面性,既有魔鬼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你激活的是他惡的一面,他就會覺得,你有小人之心,就莫怪我用小人的手段了。
(二)、小人的腦袋上沒有標籤,好人與小人又會因時、因地而發生變化。所以,你就會感覺,小人時時存在,站在黑暗裡,隨風潛入夜,像鬼一樣來到我們的身邊。
1.他們有著吃軟怕硬,造謠生事的詭秘情懷。
當然,通常是另有陰謀目的,並不單純以此為樂;有時為了升遷,襯託自己優秀,也不惜醜化對手。他們唯恐天下不亂,慣用「聽說」造句,歪曲事實,無中生有。
2.他們有著驚人的嫉妒心和慘澹的素養,喜歡挑撥離間。
分化同事感情,製造紛爭和事端,鷸蚌相爭,結果漁翁得利。善於撇清責任,事後還要假扮和事佬,把戲做足。
3.他們的心眼極小,睚眥必報,暗箭傷人。
表裡不一兩面人,有時面前誇你套出你的秘密,背後就損你出賣你。你種樹,他乘涼。利用你替他開路,成功時,不會報答你,甚至翻臉無情抹煞你
4.他們喜歡找碴鬧事,趨炎附勢,對巴結拍馬有著專業的知識和素養。
舌燦蓮花有心機,熱情又嘴巴甜,誰得勢就依附誰,誰失勢就捨棄誰。他們更刻意親近上司,常伺機打小報告,備受寵愛。而沒有利用價值的人,他們不會想親近,頂多虛以委蛇,或者順便踩上一腳。
二、為什麼大家都知道的小人,領導卻「看不到」呢?
小人,眾人皆惡。而現實是,常常被大人公認的「小人」,在領導面前卻如魚得水,領導也十分信賴於他,領導「看不見」麼?
顯然,領導比你聰明多了。領導明明知道,卻為何還是要喜歡用小人呢?
1、因為他們是私事、雜事小能手。
領導是人,不是神。當職位越高,責任越多,要負責、要考慮的事情也越多。而一個人的體力和精力卻是有限。這時候,很多工作能力不強,卻越別會來事的人,就會很樂意來幫領導處理一些不大不小的私事和非工作雜事。而很多有本事的人是不屑於為領導辦私事,幹私活。
2、更因為小人物是打擊異己力量的一塊好磚
領導也有自己討厭很不爽的人,但是通過正規手段或是規則打擊,不方便。因為顧及各種影響,這時候就需要有這些小人物出面打擊異己力量,成為領導維護權威的刀。而很多所謂有能力,正直的人,並不屑於做這種小人的做的事情。
3、領導的耳目
領導也怕被人架空,也被怕人蒙蔽。而時候,就需要有人為自己輸送一些情報,這樣能夠清晰的知道手下人在幹什麼,在議論什麼。而,小人物其他能力沒有,打探信息、打小報告正是長處。
為了維護私人權威的,而那些正直有本事的人討厭做的。而領導愛用「小人」的核心用途就在這。
三、如何懂得與人小「和諧」相處
古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而職場的生態鏈上又必然存在這種「生物」時,那麼,懂得與人小「和諧」相處,就是一門大學問了。
(一)、對於「無公害」的小人
單位有一些所謂的「小人」,無非就是領導面前阿諛奉承、滿臉堆笑的溜須拍馬,山呼萬歲把領導的轎子抬得高高的,用甜言蜜語把領導灌得暈乎所以的。
這種小人是無「公害」的,雖然其嘴臉難看,旁人側目不屑,但井水不犯河水,只要遠離他們,劃清界限,老死不相往來,倒也相安無事。
比如工作上儘量不發生交集,出差不湊到一起,項目不分在一組,以免小人臨事推脫栽贓,從而減少發生齟齬的概率。
《周易》有云:「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說有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二)、識別小人,化敵為己用
明朝時期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揮軍北上時,需要找一個人來接管朱宸濠。但有一個問題是:朱宸濠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因為朝廷中還有朱宸濠的餘黨,誰接手,誰就有餘黨的嫌疑,一時找不上人選?
王陽明想到了司禮監掌印太監張永。但是深知皇上脾氣的張永直接閉門不見王陽明。
於是王陽明在張永住處外高喊:「張公公,我為天下蒼生而來,請開門見我。」
張永曾是劉瑾八虎集團的一員,名聲也是不一般的「臭」。但王陽明還是先給他戴了頂「深明大義」的高帽子。
自然張公公無法拒絕這樣的理由,開門見了王陽明,最後張永同意接納叛賊朱宸濠。
接管了寧王的張永,被王陽明在皇帝面前一頓宣傳,受了功,對王陽明越看越滿意。
張永本來和王陽明也不和,但是通過此事,他卻成為視王陽明為貴人。張彬與張永都是小人,但兩個小人之間也是有矛盾的,於是在張彬等人誣陷王陽明的時候,張永也費盡心力保住王陽明。
發現小人,像用君子一樣用小人。利用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道理,用小人對付小人,化敵為己用,確實屬上策。
(三)、小人無錯,君子常過
村子裡有兩戶人家,一戶姓王,一戶姓李。
王家家裡,經常吵架,雞飛狗跳,生活得十分痛苦;李家這裡,妻賢子孝,一團和氣,生活得快樂無比。
王家向李家請教。
老王問:「為什麼你們家裡能一直和睦友愛呢?」
老李回答:「因為我們常做錯事。」
老王正感疑惑時,忽見老李的媳婦匆匆由外歸來,走進大廳時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立刻跑了過去,扶起她說:「都是我的錯,把地擦得太溼了!」
站在大門口的兒子,也跟著進來懊惱地說:「都是我的錯,沒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害你跌倒!」
被扶起的媳婦則愧疚自責地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來請教的老王看了這一幕,心領神會,他已經知道答案了。
如果,這情景換一下,比如,媳婦摔倒,責問:「誰把地拖的這麼溼。」 那麼,拖地的婆婆就必然責問:「自己走路不長眼睛,怪誰!」那麼,情況就會發生180度的轉變。換在職場上看。 正如,前文所講,很多人是有兩面性,有善良和醜惡,如果你不仁,人家也可以不義。
「小人物」有兩個身份,一個身份是「小人」,說明職位很低;一個身份是「人物」,說明具備了執行的權利。你如果不尊敬他們,不把他們當回事,真把他們當小人,他們就用小人的方式對你;如果你捧捧他們,把他們當人物,他們就會用人物的方式對你了。
歡迎關注【五穩職場】:幾十年風雨沉浮,輾轉體制內外,專注職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