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學問:象、數、辭,哪一個更要緊

2020-12-13 文化遊天下

《易經》的學問,有象、數、辭三派。唐代以前重視象,宋代分為兩派,邵康節重視數,並把數推向了極致,直到今天他的《梅花易數》和《皇極經世》還在流傳;程頤程顥以及他們的傳人朱熹,重視辭,對卦辭和爻辭的解讀,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今天,許多人理解易經,著重在辭上下功夫,不能說不對,只能說沒有把握易的真諦。為什麼這麼說呢?歷史記載明確說,伏羲之時,並沒有卦辭和爻辭。周文王之時,才給配上了卦辭和爻辭。問題來了,那周文王憑什麼給寫出的卦辭和爻辭。按照傳統文化的思維倒推的話,中國人從很少從形式邏輯的角度去推論一個理論體系,中國人更擅長的體悟性的感性思維,所以我們大膽推測的話,周文王是靠「悟」的。接下來的問題,「悟」不是憑空想像,周文王以什麼為線索的呢,那就是卦象,就是我們看到八純卦和它的陰爻陽爻變化所構成的64象變化。由此,我們可以斷言,看易經最重要的是悟「象」。卦辭和爻辭,是幫助我們悟象的。到了孔子時代,對易經依然十分重視,孔子做了進一步解讀。唐(包括唐)以前的人,遵循了這一傳統。

到了宋代,重視辭,不是不對,問題在於我們著意在文字含義上,容易形成「文字障」,什麼意思呢,就是很容易形成一種印象,那就是易經真意藏在文字中,是要我們熟悉卦辭和爻辭,就把握了易經的真意。至於數,除了抽象性的推演,也需要依賴對對象的體悟,梅花易數之中諸多事物與卦象的對應,就是把事物推斷成卦象,然後再抽象成數。

總而言之,真正理解易經,需要的是對「象」的體悟

相關焦點

  • 《易經》的基本觀念___象、數、辭、義
    分享易經智慧,傳播國學文化《易經》中含有許多特定的觀念,象、數、辭、義。首先說象。什麼是「象」呢?易傳《繫辭》裡說:「象也者,像此者也。」「象」即是《易經》中的八卦、六十四卦的卦形、卦象。如乾卦,乾為天、為父,乾卦代表事業,代表父親,代表首領等等;坤卦,坤為地、為母親代表包容,有容乃大,代表承載等等。象是一切事物的象徵,有一套專屬符號體系。而「像」是指事物的類象,通過易經理論的推導,得出事物發展的趨勢與結果。說到底,「象」與「像」他們是一種對應關係。
  • 《易經》中的「數,理,象」是什麼意思,明白這個就算入門了
    這裡是「說易解道」前面我們講了易經中的三個原則【變易,簡易,不易】當我們懂了這三個原則之後便可以開始學習三個內涵【數,理,象】這些基本的原則內涵理解之後,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易經入門,才能去研究易經。根據我們現在的科學科學觀點來分析,易經中理代表的是哲學,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有它道理的同時也必然有它的相,反過來說世間萬物任何一種現象,也一定會有它的道理,但每個出現的現象又含有它一定的數。
  • 易經裡的蘋果,象數理究竟是什麼意思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易經》,心中多少有一些疑惑,難道這就是那些給人指點前程街頭擺卦攤搞的學問?我開始以為這是一本講迷信的書,專門給迷信的人打發時間的。讀了《易經》之後,有點頭昏腦脹,我曾自信我的數學天賦很強,結果還是敗在《易經》上。但我終於把《易經》從迷信的漩渦中打撈出來,在思想中清洗晾乾,發現《易經》的核心概念:象、數、理。
  • 用《易經》的象、數、理來靜觀人生
    《易經》有三個內涵就是:象、數、理。對此歷朝歷代研究者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最常見的是:象,指卦象,如乾、坤、屯、蒙等。數,指八卦對應的數。先天八卦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後天八卦是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理,指象數裡所蘊藏著規律。
  • 易經中象數和義理指的什麼?
    「象」指卦象、爻象、形狀;「數」指筮數、計算。「義」指卦名、卦爻辭的含義;「理」指原理、道理。「象」體現《周易》符號能象徵的事物及時位關係,含有現象、法象等含義,是宇宙萬物理論模式,除此之外,還用太極圖、八卦圖、六十四卦圖等表示;「數」為《周易》佔筮求卦的基礎,是《周易》的數理表達,是對「象」的定量計算研究,除此之外,還有陰陽數、大衍數、天地數、卦數、河圖數、洛書數等;「義
  • 明白《周易》的「理」「象」「數」,你將更加高深莫測
    「易」這門學問,博大精深浩瀚如海,其中包含了萬事萬物,沒有人能真正說他能把《易》這門學問學得通透。但也因為如此,接觸《周易》之人,更會覺得人生奧妙無窮,未知、疑惑、神秘,最是能夠激發人的求知慾和探索欲。倘若一切變得可知,可改,可規避,那樣的人生恐怕也是索然無味。
  • 《易經》的核心就是象,必須依靠《繫辭》才能理解象的含義
    象,是《易經》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可以說是整部《易經》的核心,《易經》自秦漢以後之所以分成兩派六宗,或者加上丹道、堪輿、星相、醫藥共為十宗,乃至後世又有理、象、數之說,可全是《易經》的象所惹出來的事。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人學者對於《易經》的象,提出過各種各樣的觀點,綜其內容真可謂浩如煙海。
  • 易經中的「彖」「象」指的是什麼呢?
    易經中常見《彖》或《彖傳》《象傳》字樣,那麼「彖」「象」指的是什麼呢?把易經的一個卦的全文羅列出來,我們會看到什麼呢?第一是,卦的符號和卦名,如䷀和乾。其二是,題和辭句,如「乾:元亨利貞」。其三是「彖傳」或稱「彖曰」之類。其四是,彖傳下面的「象傳」。其五是,爻名和爻辭,如「初九」「潛龍勿用」。六爻各自分列於下。
  • 《易經》的象,是整句卦爻辭的象,要用整句話的意思來理解
    《易經》為什麼能夠把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給相及了呢?靠的就是《易經》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象。象,又是個什麼東西呢?在《易經》的傳文《繫辭》中,有很多關於象的講述,《繫辭下》第一章:象也者,像此者也。第三章: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帛書《繫辭》作:馬也者,馬此者也。
  • 重磅消息:小學開始學中醫和《易經》象數走進高考試卷
    全國的數易家人們好。今天播報一個重大消息,小學五年級起開始學中醫啦!先在浙江省試點,然後在全國範圍展開。真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情!我們看到了國家領導人振興中醫的決心與勇氣,看到了中醫前景一片光明!如果中國要再次崛起,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靠的必然是古老而智慧的中國傳統文化。下面就來看一看,小學生學中醫到底學什麼?
  • 《易經》的象數理與它的變化
    《易經》的文化有三個原則,理、象、數。理就是哲學的道理,佛學把理叫做性,明心見性就是體;象,就是宇宙萬有的現象,佛法叫做法相;佛法不大提數,可是很多都牽涉到數,理象數三位一體。任何一個東西,一有現象,中間一定有個數字。
  • 《易經參詳》繫辭釋義第十篇聖人之道
    聖人之道《易經》這一門學問的法則,有聖人之道四點,就是尚言辭、變動、制器、佔卜。【原文】《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 佔卜取象是應對不確定性與探索未知的利器
    但社會分工是多方面的,有人研究大數法則,研究大概率及其鐘形曲線,但有人研究小概率事件,研究不確實性與突發事件,《黑天鵝》系列的作者塔勒布先生就是研究小數事件與不確定性的人。中國古代有一本叫《易經》的書,這本書非常神秘,流傳數千年而常盛不衰。
  • 從《易經》到《梅花易數》,每個數字都有秘密!
    比如這個乾卦,其卦象就很有指引職業生涯規劃,啟迪人生的意義作為易經部落的大酋長,有責任向大家普及下《易經》的實用技術。學問是用來用的,否則研究的再透徹也沒有價值。榮格極為珍視的是《易經》的思維模式,因為其展現出了兩個特點:第一,有意義的偶然;第二,共時性聯想。偶然是有意義的嗎?同時發生的事是偶然的嗎?它們之間的關聯也許比過去對現在的影響更直接也更深刻。易經佔卦正是這種觀點的典型代表。
  • 炎黃老師易經卦象佔例及梅花易數特色介紹
    易經卦象佔對學習六爻和奇門本身也有幫助。當然六爻和奇門對學習梅花易數也有補益——在都向炎黃老師學習的前提下,可以融會貫通於一體。易經卦象佔又秉《易經》之宗,對學習易經卦象爻辭又諸多幫助。故易經卦象佔為炎黃推薦學習之易學科目。
  • 理數|智慧之源的《易經》為什麼有人卻視其為迷信、糟粕
    伏羲畫像大儒孔子說「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大醫學家孫思邈說「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易經》並不單單是卜筮的,更是古人關於世界通觀中國易學的發展史,《易經》一般粗分為象數與義理兩大流派。象數易學以探究《易經》文本的象數內涵為主題,在象數模式中構建易學天人之學。義理易學則以探究《易經》文本的義理內涵為主題,重在直接揭示《易經》文本的天、地、人三才之道,而是不將其寄托在象數模式上。
  • 易經:人過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順其自然,最要緊的是活好自己
    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更要守住自己人生的方向,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啊。《易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老話常說「易乃群經之首」,《易經》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後人在著書立說的時候經常引用和擴展,以此為依據又衍生出很多智慧箴言。《易經》上說,潛龍勿用。
  • 《易經》究竟預言了什麼?為何到第60象再也推不下去了?
    當然也有人問到,《易經》既然是「中華預言第一奇書」,那為什麼會到60象就終止了?難道說未來到第60象所說的時間就結束了?今天逸世君就來對這個問題做一個解答,如果有不妥,歡迎評論區交流探討。從唐代以後,《易經》就完整地預測了兩千多年的大事兒,堅信只需看過我文章的也都有一定的掌握,準確到以「神奇」著稱。
  • 河洛理數中一種純正的易經論命方式
    點擊上方「纏中說禪plus」,選擇「設置為星標」置頂公眾號,第一時間送達  易經是一門"象·數·
  • 易經:「易」一直在變化,把握住規律變化,就是抓住易經的核心
    一直到孔子作十翼,把《易經》推崇為群經之首,《易經》才從佔卜書,提升到經書的地位,後來的學者才有機會廣泛學習。《文心雕龍》說:「人文之元,肇自太極,幽贊神明,《易.象》惟先。庖牲畫其始,仲尼翼其終。」上古時代,伏羲一畫開天,創立八卦,經過漫長的演變歲月,最後是孔子作十翼,大大完善和豐富《易經》,形成我們現在讀到的易學體系。我讀一些古書版《易經》,書上記載孔子對《易經》的解讀,他評價《易經》的3個觀點,很精闢,學易的人要記住,才能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