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這門學問,博大精深浩瀚如海,其中包含了萬事萬物,沒有人能真正說他能把《易》這門學問學得通透。但也因為如此,接觸《周易》之人,更會覺得人生奧妙無窮,未知、疑惑、神秘,最是能夠激發人的求知慾和探索欲。倘若一切變得可知,可改,可規避,那樣的人生恐怕也是索然無味。
那麼,就《易經》來說,它是教我們要如何去看待世間的萬事萬物的呢?
在《易》裡,宇宙的萬事萬物,包括人生、情緒、思想等等,它們所有的原則和道理,都包含在三個法則之中:「理、象、數」。
什麼是「理」、「象」、「數」?它們之間關係是相互關聯的,萬事萬物存在即是理,有理必有象。因而,每個現象之所以發生也必有其理,發生的過程以及幅度的變化,這就是它的數。好比一個時鐘,它能指示時間,這就是它的理;時鐘的形狀、類型,不管是電子的、機械的,風格古典的,長款幾何等等,都是它的象;而時鐘每時每刻的變化,秒針每一次跳動多少幅度,角度有多少,多少下分針挪動,這就是它的數。以現代的觀念去闡釋,它是屬於可辨證的哲學。
電視劇、電影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高深莫測之人,掐指一算,世間萬物便皆瞭然於胸。不可否認,其中必然有誇大的成分,但通過「測算」、「卜算」能預測一些事物之人,卻是真實存在的。他們便是了解了「易數」的緣故。
宇宙事物發展,都有可以遵循的「數」,這是一個必然的存在,數的發生會產生象,而產生象的原因以及結果,就是它的理。我們也可以管這叫做「規律」,但這是一種片面又通俗的說法。就像一個杯子,我們輕輕地將它放在桌子上,它便完好無損,若我們用一定的力將它摔下,它就會破碎。用多大的力,這就是數;用多大的力產生不同的結果,這就是象;為什麼不好好放在桌子上而要摔它,這就是其中一個理——是為了讓大家了解「理、象、數」所舉的一個例子。
所以,《易經》中的「卜卦」、「爻算」等等,都是包含了理、象、數在其中。人生於世,我們和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的關係都在不停地產生變化,每一個變化都有理、象、數包含其中。人的智慧也是無窮無盡,我們通過觀察世間萬物的變化,就會明白,事物總是在變,而且不得不變一定會變,但他們的變化是有跡可循的,是有其中道理的,我們通過理、象、數可以看清這些。就像人們知曉四季的更替,而通過四季更替的規律,我們掌握的二十四節氣,我們知道什麼時候布穀,什麼時候收成。而有些年紀大或者有經驗的人,抬頭看看天空,便知道什麼時候下雨什麼時候放晴。這是真實存在的事情,並非無中生有,也並非玄奇術法,這就是一個人對一些事物理、象、數的了解。
理、象、數通了,自然做到知變通達,萬事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