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哥」這類「缺德梗」是如何泛濫的?

2020-12-15 遊研社

*文內配圖可能引發心理不適,請酌情閱讀。

事情還要從最近一個遊戲的活動說起。

《神魔之塔》是一款由香港公司製作的轉珠類手遊,在港臺地區已運營七年,還算是小有人氣。不過內地版本就經營慘澹了,僅僅由騰訊代理一年就停服歇業 。

但前幾天,這個遊戲卻因為與《鋼之鍊金術師》(簡稱《鋼煉》)的聯動活動躍入了人們視野。因為遊戲的官方號在公布活動時,使用了這樣一張封面圖:

圖片中的人物是《鋼煉》中的角色妮娜與她的寵物狗亞歷山大。

距離《鋼煉》完結畢竟已有十年,新一代的讀者或許並不太了解妮娜的故事與其地位,因此這裡儘可能簡單地做一個解釋。

作為最經典的少年漫畫之一,荒川弘的《鋼之鍊金術師》曾在2003年和2009年兩度被改編為長篇動畫,可見其分量。故事講述的是一對年輕的鍊金術士兄弟為了復活過勞去世的母親而進行了人體煉成,結果卻遭到反噬,哥哥愛德華失去了一隻手和一條腿,弟弟阿爾方斯更是失去了全部肉體,只能將靈魂固定在一具鎧甲上行動。為了尋找恢復身體的方法,兄弟二人踏上了旅程。

故事開始不久,兄弟二人拜訪了一名專注於將不同動物合成新物種的鍊金術師,他曾經成功做出了能說人類語言的合成獸,獲得了名譽地位。期間,兄弟二人還和他的年幼女兒妮娜以及寵物狗亞歷山大成為了好朋友。

就在這時,這名許久沒能成功的鍊金術師面對考核壓力,終於再次製造出了會說人話的合成獸。然而,當這隻合成獸輕輕喊出「大哥哥」的時候,愛德華意識到了真相:眼前的生物根本不是什麼獲得了知性的合成獸,而是被煉為了一體的妮娜和亞歷山大。

在漫畫原作中,這還只是一個單元故事。而在03版動畫,製作組更是把妮娜與亞歷山大的出場提前數集增加戲份,讓她們與愛德華兄弟倆有了更多互動,天真爛漫的妮娜給苦大仇深的兄弟二人帶來了久違的陽光,一切美好卻在妮娜父親的毒手下戛然而止。

在一部整體基調積極向上的少年向作品裡,這個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實屬給了眾多讀者觀眾劈頭一悶棍,想必有許多人和筆者一樣,至今依然記得在看到這一幕時頭皮發麻、胸悶氣結的感受。

故事的後續,即便被改造成了合成獸,妮娜依然試圖保護她那可恨的父親,愛德華兄弟則嘗試去尋找將她變回原狀的辦法。但就在不久後,妮娜遭遇了另一名角色斯卡,出於讓可憐的妮娜與亞歷山大解脫的想法,斯卡殺死了他們。

相對於全篇,妮娜的戲份並不多,但是歷經近十年的連載,直到漫畫結尾,愛德華依然忘懷不了這個自己沒能拯救的小女孩,避免這樣的悲劇再度發生也成為了兄弟二人餘生的理想。可以說妮娜的故事篇幅雖短,卻貫穿了整部作品的核心。

而現實裡也有許多觀眾和愛德華兄弟一樣,始終難以磨滅這個悲劇所留下的深刻印象,甚至大有發展為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傾向,一旦回憶起這段劇情就會精神緊張心情鬱悶。

那麼講到這裡,即便你沒有看過鋼煉,想必也已能理解為什麼那張封面圖會引起爭議——原作中作為人體合成受害者的妮娜,卻被拿來作為合成用的消耗素材。

和《鋼煉》聯動過的遊戲有過很多,但有這麼幹的還是頭一遭。作為對比,玩法和系統都和《神魔之塔》相似的《智龍迷城》也曾經與鋼煉聯動,但後者就非常普通地拿角色關係密切的道具來當作練級素材。

在公告的評論區裡,不少玩家對這種刺激粉絲的做法頗有微詞,更質疑這種設定究竟有沒有經過日本版權方審核;但也有人表示官方真會玩並樂在其中。總體而言,雙方的態度都還不算太激烈。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幾天後,神魔之塔官方宣布將取消把妮娜作為素材的設定,理由是照顧部分粉絲的情緒。

如果你以為玩家們的態度會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如果說活動公布時的局面還只是「有所爭議」,那麼這一回評論區裡的反應則激烈得多:數千條留言近乎是一邊倒的反對修改。眾多玩家紛紛表示就是要把妮娜拿來做合成素材才是對原作的還原,怒噴遊戲官方朝三暮四,並且嘲諷不能接受這種做法的人們是分不清現實與虛擬的玻璃心動漫迷。

然而當修改通告傳播到其他社交網站,大多非玩家們的態度卻完全是另一幅光景,面對遊戲官方的所謂致歉,人們的憤怒情緒爆發,不乏對於遊戲運營的直球辱罵。

雖說兩邊都是在罵運營方,但顯然表達的內容卻可說是天差地別,仿若兩個世界。

比起對號入座去站哪一個隊,我們更關心的是,事情究竟怎麼變成了這樣。

其實在過去的大部分時間裡,妮娜的故事也和其他悲劇一樣,通常只有在談論具體作品的時候才會被提起。事情的變化發生在幾年前。

2017年時,有人在日本推特上發起了給自家狗狗戴假髮的活動,原本田園風的甲斐犬們戴上假髮也變得洋氣起來。

然而,一位網友的回帖卻讓整個活動畫風突變:

「提醒一下,請不要對白色的狗做這樣的事,否則會引發心理陰影。」

這張照片其實最早出現在2013年,一位po主發推說自己隨手把女裝用的假髮披在了自家狗狗的身上,結果狗狗完全變成了「鋼煉裡的那個」,這裡指的自然就是妮娜與亞歷山大的合成獸。但當時影響較小,只在鋼煉的粉絲範圍內流傳。

而這一回,雖然這次的發圖者沒有直言「心理陰影」指的究竟是什麼,但是借著原本活動的東風,這張照片卻迅速「出圈」,成為熱點。

看過鋼煉的觀眾們當然是不言自明,默契地點讚分享,被觸及傷心回憶的人們在評論區裡抱團取暖互相安慰。但這張圖也被推送到了許多並沒看過的《鋼煉》的人們面前,不明就裡的他們也參與到轉發和評論的隊伍中來,詢問這張圖究竟有什麼講究。也有人自作聰明,拿這張圖會讓人想起《午夜兇鈴》裡的貞子來解釋,這樣的謬誤傳播開來,便又有鋼煉的觀眾去糾正和解釋……

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妮娜的故事開始脫離原作,被更廣泛地知曉,成了都市傳說一般的存在。

打這時候起,這張圖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一次,而且時不時就是十萬贊幾萬轉發。

顯然,有人開始對這種刻奇感到厭煩,悲劇故事原本的嚴肅感因被過度消費而消解,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惡搞圖。

有借用《龍珠Z》裡的合體梗的:

有用其他作品裡的人物來復現名場景的:

有編排成冷笑話的:

在C93展會上甚至出現了這樣的的Cosplay:

事到如今,妮娜與亞歷山大的悲劇已經徹底被解構為「小女孩」「大哥哥」「假髮」「狗」這些元素的排列組合,化作了一個網絡MEME被用在各種場合下,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大哥哥」梗。

實際上,這次《神魔之塔》的官方在公布合作內容之前,就玩了一把大哥哥梗,之後又把妮娜與亞歷山大用作官方封面,可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擺明了就是要借這梗來造熱度。

這種拿他人的悲慘經歷來惡搞的梗一般被叫作缺德梗或是沒品笑話,在港臺地區還被稱為「地獄哏」,意指講這種笑話的人是要下地獄的。

缺德梗與傳統的「黑色幽默」有些相似,但又有著本質性的不同。曾經有這麼一個通俗的比方被拿來解釋「黑色幽默」:某個被判絞刑的人,在臨上絞架前,指著絞刑架詢問劊子手:「你肯定這玩意兒結實嗎?」 所以黑色幽默又被稱為「絞刑架下的幽默」。那麼缺德笑話就好比換成劊子手來問:「你猜這玩意兒結實嗎?」從而引發圍觀者的哄堂大笑。

打破禁忌去嘲諷和編排弱勢群體所產生的背德感是缺德梗的笑點所在,也因此,這類笑話大多是不上檯面、不為主流大眾所接受的。

但是針對虛構人物的缺德笑話卻情況特殊。既然並沒有真實具體的人受到傷害和遭到取笑,那麼便很難構成道德問題,也就沒有理由去禁止,反倒是反對的人會被質疑缺乏幽默感。這或許是這類缺德梗愈發泛濫的原因。

妮娜並不是唯一受害的虛擬角色。《魔法少女小圓》裡的巴麻美學姐,《惡魔人》中的美樹,《來自深淵》裡的普魯修卡,《JOJO的奇妙冒險》中的西撒……這些角色在劇中命運悲慘,卻成為了被調侃的對象,衍生出了各種缺德梗。至於拿來嘲諷多角戀劇情中失戀者的「敗犬梗」那就更是家常便飯。

而這也不是第一次有官方拿缺德梗來開涮。

《龍珠Z》中的餃子曾經為了保護天津飯而與自爆敵人同歸於盡。在格鬥遊戲《龍珠鬥士Z》裡,這生離死別的場景卻被做成了天津飯的招式——「再見了天津飯」,讓餃子成了消耗道具。

在《泰羅奧特曼》中出場的佐菲被怪獸巴頓點燃了頭部,並且力竭戰死,反而因此被取笑為「炎頭隊長」。在多年後的新劇《奧特格鬥歐布》中,製作組卻在佐菲登場時刻意重現了「炎頭」的場面。

有人對這些缺德梗喜聞樂見,但也有很多人難以接受。如今在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我們時常能見到反感這些梗的人們和喜歡刷這些梗的群體爆發衝突,通常前者會譴責對方是缺乏同情心的惡俗小鬼,而後者則取笑對方是分不清虛構與現實的粉圈玻璃心。正如這一次《神魔之塔》所引起的風波。

只是這樣的論戰註定不會有結果。

在這一次的鬧劇裡,也有人翻出了《鋼煉》原作者牛姨繪製的四格搞笑漫畫:

這張圖原本是被拿來論證「連作者自己都玩梗,你們普通讀者還有什麼好在意的。」

但我們並不難從中感受到,牛姨並不是為了刺激讀者而惡搞妮娜,更多是為了緩解原作中陰暗壓抑的氛圍。刺痛人心的刀與撫慰人心的糖並不難區分。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當初超級皇冠梗(《新超級馬力歐兄弟U》中出現的疑似任何生物戴上就會變成公主的道具)盛行時,也有網友繪製了那麼一張同人圖:

儘管同樣是源自於大哥哥梗的創作,但相信沒有人會覺得被刺激或冒犯,反而可能從中得到安慰與救贖。

即便角色是虛擬的,但他們給玩家觀眾留下的情感依然可以是真實的。

相關焦點

  • 「梗研究社」「下次一定」是什麼梗?
    「梗」梗作為一項網絡產物,在網絡社會與現實之間的一種交流工具,在交流中形成一種共識,用梗拉進感情,正是因為梗的存在,現代人的興趣愛好以及三觀都和梗密切相關,使人們因梗發笑。「梗研究社」是一個梗科普的研究社,我們觀察到,年輕人在交流中頻繁使用梗(流行語),其中這些梗都來自幾大造梗平臺,分別是嗶哩嗶哩,抖音等幾個視頻平臺,用音樂、文字、動作和聲音的方式,給觀眾傳播廣為流傳的梗。喜劇表演也中大量使用梗,有些作為笑點的鋪墊,有些直接作為笑點。而「梗研究社」就是為梗而存在。
  • 「日本雜學」「すき焼き」的「すき」是什麼?
    茶梗立起是吉利的象徵?日本人常說,「茶柱が立つと、今日は縁起が良い(茶梗立起,今天一定會有好運)」。這是為什麼呢?茶梗指的是茶葉的莖部。茶梗能夠「逃」過茶壺的過濾,留在茶水裡,原本就不多見,如果還能立起來,那確實是稀奇的現象。關於為什麼日本人會認為茶梗立起有好運,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茶梗立起,會令人聯想到「大柱が立つ(立起頂梁柱)」,因此人們認為其寓意了好兆頭。還有一種說法是,過去販賣茶葉的商人會出售一種摻入較多茶梗的「二番茶」,為了幫助二番茶打開銷路,於是有了「茶梗立起有好運」的說法。
  • 對話小雞詞典:一個「人均 95 後」的網絡熱梗解答手冊,是如何從小...
    一個主打年輕人的內容類服務,能不能在小程序上獨立成長起來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但不太好回答的問題。「小雞詞典」提供了一種可能,這個專注於網絡流行語的收錄和解釋的小程序,目前已經收錄了 2 萬多個由用戶創建的詞條,有超過 10 萬的日活躍用戶,並在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最近,小雞詞典完成了來自新進創投的 100 萬元天使投資。
  • 「爬山」這個詞已經過氣了,為什麼「有 1 嗎」「呵呵」還在流行
    其中有不少和社會事件相關的「我爸是李剛」和「一百塊都不給我」;充滿中二氣息的「在下葉良辰」和「你若折我姐妹翅膀,我必毀你整個天堂」;在網絡變為梗,二次發酵的「元芳,你怎麼看?」「藍瘦,香菇!」「你媽喊你回家吃飯」。
  • 日語:「大きな」和「大きい」的用法一樣嗎?
    《現代形容詞用法辭典》裡面提到,這兩個詞在修飾【哥哥、姐姐】的時候,意思就完全不一樣。「大きな兄さん」= 身形高大的哥哥「大きい兄さん」= 年長的哥哥明明兩個單詞都有巨大的意思,為什麼偏偏一個的意思是身材高大,一個是年紀大,而且似乎是擬訂了,雖然「大きい」也有體型巨大的意思,可是日本人卻不會把「大きい兄さん」翻譯成體型高大
  • 「早安打工人」這個梗,為什麼能刷屏朋友圈?
    熱愛上網衝浪的你,一定也聽說過這句話了,無論是在朋友圈還是微博等社交平臺,都能看見它的身影,甚至還有各種改編版的打工人語錄。人們早起打招呼的方式突然就從「早上好」變成了「早安打工人」。 簡單的「打工人」三個字,精準地概括了打工群體的生存環境與認清現實後的無奈自嘲情緒,處處都透露著一股喪。 打工人成為流行梗的原因,和此前社畜、內卷等詞彙被一代又一代網上衝浪學者應用的原因一樣,都是戳中了時代情緒,引發了共鳴,大眾對於競爭越來越劇烈,社會變遷越來越穩定的環境的無奈。這也是諸如佛系、喪情緒在網際網路大為流行的原因。
  • 【日本雜學】「すき焼き」的「すき」是什麼?
    茶梗立起是吉利的象徵? 日本人常說,「茶柱が立つと、今日は縁起が良い(茶梗立起,今天一定會有好運)」。這是為什麼呢? 茶梗指的是茶葉的莖部。茶梗能夠「逃」過茶壺的過濾,留在茶水裡,原本就不多見,如果還能立起來,那確實是稀奇的現象。關於為什麼日本人會認為茶梗立起有好運,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茶梗立起,會令人聯想到「大黒柱が立つ(立起頂梁柱)」,因此人們認為其寓意了好兆頭。還有一種說法是,過去販賣茶葉的商人會出售一種摻入較多茶梗的「二番茶」,為了幫助二番茶打開銷路,於是有了「茶梗立起有好運」的說法。
  • 英語怎麼說「妯娌」和「連襟」?
    」這個詞,是因為「妯娌老鴨粉絲湯」……所謂「妯娌」關係,就是「丈夫兄弟的妻子」;而「連襟」關係,就是「老婆姐妹的丈夫」。如果用英語描述,「妯娌」和「連襟」分別是:your husband's brother's wifeyour wife's sister's husband很明顯,這種描述太過複雜。
  • 「孩子還小」,並不代表不懂事!面對「缺德」,TA們會有反應
    「人們的心中肯定會有桿秤,認為某些規則比另一些規則重要得多,這是毋庸置疑的。」——一個播放人們在撕毀他人的藝術作品,違反了「道德規範」;另一個視頻則播放人們在破壞遊戲規則,違反了「行為規範」。當人們的情緒被喚醒時,瞳孔就會變大。實驗發現,成年人在看到不道德的行為後,會立即表現出更大的瞳孔擴張。而這種情況在孩子中也有體現——3、4 歲的孩子在面對違反「道德規範」和其他規範的行為時,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生理喚醒,瞳孔擴張存在差異。
  • 「と」「ば」「たら」「なら」用法總結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再複習一遍這四個表示假定的表達。這一篇也結合《大家的日本語》初級50課中出現過的假定表現,不熟悉的同學請再回到課文中複習。先看下最簡單的「と」。「と」的用法出現在《大家的日本語》第23課。也是《大家的日本語》出現最早的表示假定的表達。相當於中文的「...的話,就...」。
  • 如何區分「とする」和「にする」?
    在做語法題的時候,好多同學會分不清「とする」與「にする」這兩個語法,導致分數的丟失。那麼這兩個語法都是什麼含義,又怎樣用呢?
  • 說過了「類肉毒素」,「類A醇」也了解一下?
    ,Matrixyl 的 3000 和 Synthe'6 都是抗皺類成分,都是讓你的皮膚表面更均勻、更少一些溝溝壑壑的作用,但是作用方式上會有一些區別。3000 是通過信號肽的方式,可以「告訴」皮膚這裡都有皺紋了趕緊修補一下啊,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皮膚紋理更好,起到緩解皺紋的效果。
  • 7月新番「下流梗不存在的灰暗世界」主要STAFF、CV公開!
    7月新番「下流梗不存在的灰暗世界」主要STAFF、CV公開!   由日本輕小說家赤城大空原作,霜月八日負責插畫的輕小說「下流梗不存在的灰暗世界」(下ネタという概念が存在しない退屈な)自去年十月宣布動畫、並定檔於今年夏季新番後,於近日終於公開了動畫的主要製作班底及聲優陣容
  • 春季如何「耕耘」頭部?做好「生發」「護髮」「固發」這三步
    再過幾天就要立春了,正所謂「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作為人體的「草木」,我們的頭髮也感應到大自然的號召,想要在春天「發芽」,因此春天是頭發生長的絕佳時機。圖源:攝圖網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對於中國人而言是耕耘土地,播種希望的開始。
  • 元氣森林,「見風使舵」
    搜索「B站晚會」的關鍵詞,令人玩味的是,除了預熱信息,顯要位置還夾雜著元氣森林的合作通稿。冷眼看,B站用戶與元氣森林用戶人群畫像重合度極高,這是次匹配的冠名,但「發起挑戰」、「動了誰的蛋糕」,這樣的宣傳詞藻很有攻擊性,元氣森林這次的目標可不僅僅是年輕人。這故事,顯然是想講給資本聽的。
  • 展望未來的「暗黑」類遊戲
    過去十年中,《暗黑破壞神》類遊戲的核心機制,也就是戰利品系統,已經被眾多友商反覆鑽研,從原本簡單的掉落機制迭代擴展成了一套複雜的遊戲內容。曾經普普通通的刷圖刷掉落,到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精雕細琢、機制叢雜的一系列玩法。刷圖已不再是核心,行至遊戲終局,「暗黑」類作品往往是特效 Buff 橫生,內容極為豐富。
  • MEXPO2017「穿」金「戴」銀的「知識營銷」好在哪裡?
    「知識營銷」被知乎正式標籤化的半年時間裡,知乎商業 Live 獲得「第五屆梅花網營銷創新獎」最佳營銷產品創新金獎;另外,知乎梅賽德斯奔馳「致敬人類首次登月」、知乎天貓「玩物立志,玩出理想生活」分別獲得最佳事件營銷創新銀獎和最佳電商營銷創新銀獎。  那麼,收穫一金兩銀的「知識營銷」究竟好在哪?
  • 「綠茶」已經out了,你知道什麼是「紅茶女生」嗎?
    自從如萍、凌玲、林有有等經典影視人物,讓「綠茶」這個詞變得人盡皆知之後,又有一個新時代的新名詞在今天登上熱搜,那就是「紅茶女生」!詞條的起源來自某微博大V放出和堂弟的聊天記錄,堂弟聲稱自己有女朋友了,但有個女生和他表白,自己無法抉擇,到底該選哪個女孩。
  • 從「奧數」、「費馬最後定理」到「數學之美」
    「奧數」的出題範圍不超出公認的中學數學課程,一般分為代數、幾何、數論和組合數學四大類。「奧數」不要求參賽者具備大學才教的數學知識,和大學生比較,高中生掌握的解題工具並不多,大家才認為「奧數」是全世界最困難的數學競賽。
  • 細說珍珠奶茶 早期的「珍奶」與今天的「珍奶」
    珍珠奶茶,簡稱「珍奶」,即把用木薯粉或地瓜粉造成的粉圓(珍珠)加入奶茶之中,製造茶香以外的煙韌口感。它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末,臺南市的「翰林茶館」及臺中市「春水堂」都宣稱是「珍奶」的始創人,兩家店甚至互告到法院,不過至今仍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