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民法典|債務人去世,遺產管理人須承擔債務

2020-11-14 新湖南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何金燕

生活中,債務人去世,欠款誰來還?民法典明確規定,即使全體繼承人放棄對遺產繼承,遺產管理人仍可列為被執行人。

11月12日,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陳建華法官接受記者採訪,對此進行解讀。

【原文】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七條規定:遺產管理人應當履行下列職責:(一)清理遺產並製作遺產清單;(二)向繼承人報告遺產情況;(三)採取必要措施防止遺產毀損、滅失;(四)處理被繼承人的債權債務;(五)按照遺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分割遺產;(六)實施與管理遺產有關的其他必要行為。

【案例】

幾年前,郭某向陳某借款25萬元用於其夫妻倆開店,約期一年。借款到期後,陳某多次催郭某還錢遭拒,後將其訴至汝城縣人民法院。法院判決郭某償還陳某借款25萬元及利息。案件執行期間,不料郭某因車禍身亡。郭某留有個人住房一套,其妻齊某將住房賣掉得款32萬元,把其中10萬元給了兒子郭某某(已成年)。陳某向法院申請變更該遺產繼承人和管理人齊某、郭某某為被執行人。

法院結合本案案情,認定25萬元債務屬於郭某夫妻二人共同債務。根據限定繼承遺產原則,繼承人在清償死者債務時,僅以死者所遺留的遺產價值為限。被執行人郭某的32萬元遺產,被其妻齊某及兒子郭某某繼承,法院由此認定,陳某最多僅能申請執行郭某某10萬元份額,餘下份額由齊某負責償還。

【解讀】

破解「同案不同執」難題,

維護債權人勝訴權益

「在民法典繼承編中,遺產管理人制度被首次提出,明確了遺產管理人的職責,打破了原繼承法律實務中遺產管理人角色空缺的局面。」陳建華法官介紹,法定繼承人、民政部門、村民委員會等,均可擔任遺產管理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七條規定,遺產管理人應當履行清理遺產並製作遺產清單、處理被繼承人的債權債務等職責。這就意味著,在遺產分割前,如果申請執行人死亡,其遺產管理人可以向法院申請變更自己為申請執行人;如果被執行人死亡,申請執行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請變更對方的遺產管理人為被執行人。

「民法典將遺產管理人明確為被執行人,解決了當事人死亡時執行主體變更的問題,破解了『同案不同執』難題,不僅維護了債權人的勝訴權益,也捍衛了司法權威和公信力。」陳建華分析說,當事人死亡之後,執行主體是否發生變更,在過去的司法實踐中一直存在分歧。法院執行案件時,對遺產負有保管與清償義務的人主要有3種做法:一種是將其確定為協助執行人,對其下達協助執行通知書;另一種是將其直接確定為被執行人,對其直接採取強制措施;還有一種是不列其為執行主體,直接執行遺產。

陳建華說,債務人去世,所欠的合法債務並不會隨之消失,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分割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償還的債務。子女在繼承父母的遺產後,在所繼承遺產的限度內負有償債責任,債權人可要求其繼承人償還債務,但僅能以繼承人繼承的遺產價值為限,如上述案例中,遺產繼承人恰好都是遺產管理人,郭某某繼承了父親10萬元遺產,債權人陳某最多僅能申請執行郭某某10萬元份額,餘下份額由齊某負責償還。

「不過,很多人認為的『父債子還』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陳建華強調,如果子女沒有繼承父母遺產,就不用承擔父母的債務責任。

[責編:姚茜瓊]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打開民法典|債務人去世,遺產管理人須承擔債務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何金燕 生活中,債務人去世,欠款誰來還?民法典明確規定,即使全體繼承人放棄對遺產繼承,遺產管理人仍可列為被執行人。 11月12日,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陳建華法官接受記者採訪,對此進行解讀。
  • 廣州離婚律師梁聰律師團隊:關於民法典遺產管理人制度
    一、什麼是遺產管理人?遺產管理人是如何確定產生的?《民法典》繼承編第四章新增了遺產管理人制度,簡單說,遺產管理人就是對去世之人的財產進行清理、保存、管理和分配的人,並在管理過程中防止遺產遭受轉移、隱藏、侵佔、變賣等侵害行為。
  • 遺產管理人是什麼?法官解讀《民法典》新增制度
    《民法典》繼承編,創設了「遺產管理人」這一重大制度,既使遺產得到妥善管理,又減少了遺產糾紛問題,也意味著今後個人財產將得到更好的保護。「遺產管理人」是什麼?「他」又能對遺產繼承起到何種作用呢?《民法典》規定,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方式有選任和法院指定兩種方式。
  • 聊民法典61:匯總《民法典》中可以適用提存的13種情形
    (三)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與《合同法》相關條文相對照,《民法典》在這個條款裡增加了「遺產管理人」的詞語。遺產管理人,是《民法典》新增的制度。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繼承開始後,遺囑執行人為遺產管理人;沒有遺囑執行人的,繼承人應當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繼承人未推選的,由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均放棄繼承的,由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遺產管理人。
  • 聊民法典61:匯總《民法典》中可以適用提存的13種情形
    (三)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與《合同法》相關條文相對照,《民法典》在這個條款裡增加了「遺產管理人」的詞語。遺產管理人,是《民法典》新增的制度。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繼承開始後,遺囑執行人為遺產管理人;沒有遺囑執行人的,繼承人應當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繼承人未推選的,由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均放棄繼承的,由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遺產管理人。
  • 睢寧法院執行裁決《民法典》適用後遺產管理人選任第一案
    睢寧法院執行裁決《民法典》適用後遺產管理人選任第一案 2021-01-07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中遺產管理人制度意義重大,為家族財富傳承保駕護航
    民法典繼承編則新增「遺產管理人制度」,並詳細規定了遺產管理人的選任、指定、職責、權利與義務、報酬等。民法典規定,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方式,可以由被繼承人指定,也可由繼承人擔任或者經利害關係人申請由法院指定。
  • 學好用好民法典 | 被執行人死亡,怎麼辦?法官:變更遺產管理人為被...
    學好用好民法典 | 被執行人死亡,怎麼辦?【法官說法】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後,遺囑執行人為遺產管理人;沒有遺囑執行人的,繼承人應當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繼承人未推選的,由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均放棄繼承的,由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遺產管理人。
  • 民法典背景下遺產管理人的產生及法律適用
    民法典第1145條至第1149條作為新增條款,在遺產管理人的選任、指定、職責、民事責任和報酬五個方面,構建了遺產管理人制度的框架,在立法層面上為遺產的處理提供了明確的法律途徑和法律保障。民法典第1145條和第1146條就遺產管理人的產生(選任和指定)做出了原則性的規定,但落實到實務中的應用尚需相關司法解釋的釋明才能切實服務於實踐。
  • 借款50萬未還意外去世,這筆欠款誰來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因故身亡後,所欠的花唄等債務會隨著人死燈滅、一筆勾銷嗎?18日,記者從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法院獲悉一起案例,債務人雖然死亡了,其所欠的合法債務依然要還,「人死債未消」才是常態。【案情】借款50萬未還意外去世,這筆欠款誰來還?馬某與秦某是同村鄰居。
  • 如何守護我們的財富——淺析遺產管理人制度
    背景: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每個公民從出生到死亡均要接受這部法典的約束,這部涵蓋著社會方方面面的法典,在繼承編第四章中新增了遺產管理人制度,規定了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方式、職責和權利等內容。近年來隨著經濟糾紛不斷攀升,遺產糾紛問題亦是愈演愈烈。
  • 民法典這樣說
    根據我國擔保法的規定,當第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這裡的第三人即擔保人,包括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對債權人享有「先訴抗辯權」,即主合同未經審判、仲裁併就債務人的財產依法強制執行用於清償債務前,債權人要求保證人履行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有權拒絕。連帶責任保證則相反,一旦主債務人到期不償還債務,債權人可單獨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單獨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還可以一併要求債務人、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保證。
  • 欠債人去世 家屬竟放棄繼承財產 能找誰要債?民法典這樣說
    在實務過程中,我們常常會接到網友諮詢,「債務人去世了,還欠著的錢可以找誰還?」這時其他人可能會跳出來回敬,「父債子還,天經地義」。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人死是否就債消?父債是不是該由子還?最新法律《民法典》又是如何規定的?
  • 誰可擔任遺產管理人?
    在這種背景下,平衡各繼承人之間的繼承利益以及保護債權人利益等正是新增遺產管理制度的現實需要。案例尚某與賈某系夫妻,婚後育有5個子女。後夫妻二人因病相繼去世,生前均未留有遺囑。5個子女聽說需要有遺產管理人,但對於如何操作犯了難。
  • 債務人去世,第一順位繼承人必須承擔債務,但 「一類情況」除外
    如果發生逾期的話,債務人的徵信就會受損,影響以後的貸款業務等等,嚴重者還會影響到乘坐公共運輸出行。那麼,如果持卡人去世的話,他的債務應該由誰承擔呢?難道真的是「人死債消」?一般來說,如果債務人離世的話,他的債務還是存在的,他的家人需要幫他償還這筆債務的,通常情況下的,需要承擔償還義務的是債務人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包括去世債務人的父母、子女、配偶。
  • 聊民法典57:新增「債務加入」,第三人與原債務人一起承擔債務
    這第2款內容是《民法典》新增的立法內容,是對第1款內容中的第(二)項「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的補充規則。之所以《民法典》規定無論第三人是否善意,當事人約定的金錢債權轉讓都不得對抗第三人,那是因為,金錢債權沒有任何的特定性,金錢債權的轉讓,對於債務人而言,沒有任何法益上的損害。
  • 聊民法典57:新增「債務加入」,第三人與原債務人一起承擔債務
    《民法典》新增立法內容:債務人的債權與轉讓的債權是基於同一合同產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對於債權是否到期沒有限制,這增加了債務人主張抵銷的適用範圍,對於債務人是增加了儘快消滅債務的機會和方法。第五百五十條 因債權轉讓增加的履行費用,由讓與人負擔。《民法典》新增條款。
  • 《民法典》新規則——債務加入制度淺析
    即將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二條新確立了債務加入制度。《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二條規定:「第三人與債務人約定加入債務並通知債權人,或者第三人向債權人表示願意加入債務,債權人未在合理期限內明確拒絕的,債權人可以請求第三人在其願意承擔的債務範圍內和債務人承擔連帶債務。」
  • 民法典學習心得 | 合同編(通則部分)下篇
    連帶債務對外不分份額,只有對內才分份額,連帶債務人在內部對自己的份額承擔最終責任。連帶債務人對外負有履行全部債務的義務,此時連帶債務人承擔的清償責任,是連帶債務的中間性清償責任。如果實際承擔債務的連帶債務人承擔債務超過了自己的份額,有權就超出部分在其他連帶債務人未履行的份額範圍內向其追償。此時實際承擔債務的連帶債務人實際上相應地享有了債權人的權利。
  • 男子去世留債權債務超千萬,家屬選擇律所擔任「遺產管理人」
    現行《繼承法》主要重視的是繼承人權益,而債權人、債務人以及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合法權益則沒有合適的救濟途徑。」萬淼焱認為,這和當下的實際生活已經不相適應。其實這些年,不斷有專家學者呼籲增加遺產管理人制度,國外也有相應的制度設計。經過近兩個月的考慮和學習查閱,萬淼焱決定在律所內組建律師團隊,以「遺產管理人」的身份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