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氣湯(張仲景方)

2020-12-13 福家味

【處方】大黃四兩(酒洗),芒硝三合,厚樸半斤,枳實五枚。

【適應】治傷寒陽明腑證,陽邪入裡,胃實不大便,發熱譫語,痞滿,燥實堅,亦治陽明剛痙。

【功效】瀉裡清熱。

【方義】腸中積滯不去,由於氣不能送,液不能滋,方中以大黃清其熱、芒硝潤其燥,厚樸行其氣,枳實攻其堅,宜於熱邪傳裡、痞滿燥實堅全見之證。

【禁忌】若表邪未解,或心下鞭滿,或面合赤色,或平素食少,或嘔多,或脈遲,或津液內竭,或小便少,皆不可用,所謂承氣八禁也。此外非大實大滿者,亦不可輕投。

【附方】

三一承氣湯:本方加甘草等分,治大承氣證、腹滿實痛;調胃證、譫證下利;小承氣證,內熱不便;一切傷寒難病、蓄熱內甚,燥實堅脹。三一順氣湯:本方加柴胡、黃芩、甘草,及鐵鏽水三匙,墜熱開結,治潮熱自汗,發渴譫語,狂妄斑黃,腹滿便實。黃龍湯:本方加人參、當歸、甘草、桔梗,治熱邪傳裡,胃有燥屎、心下鞭痛,身熱口渴譫語,下利純清水。

相關焦點

  • 醫聖張仲景這個經典良方,被列為中醫十大名方之一,可調理便秘
    醫聖張仲景在受《黃帝內經》之理論影響下,從外感和內傷兩種病因出發,撰寫了名著《傷寒雜病論》,同時也開創了六經辨證之先河。雖其主要以病症治療為中心,但書中所載之方堪稱經典,被後人稱之為「方書之祖」,可見其中所載之方的重要性。
  • 醫聖張仲景的50個基礎方(滿滿乾貨,值得收藏)
    在門診還遇到這樣一個病人,慢性盆腔炎,帶下色白,經常感到小腹疼痛像針刺一樣,開甘姜苓術湯與桂枝茯苓丸,這是我們學習基礎方的重要性。益氣補血基礎方,張仲景有一個方叫芍藥甘草湯,芍藥是補血的,甘草是補氣的。所謂基礎方就是說在臨床中有很多病,只要它出現了,既有血虛又有氣虛,都可以加上芍藥甘草湯。補血溫陽基礎方是當歸四逆湯。溫陽壯陽基礎方是四逆湯。
  • 349、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堅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350、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352……
    不可輕視,利不是要止的樣子,「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351、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       這一段(脈反滑)與上面那一段(脈遲而滑)就差一個遲,脈也滑。「下利」,脈不應該滑,「反滑者」是裡頭實。「當有所去,下乃愈",一攻就好,「宜大承氣湯」。       為什麼不說急下呢?
  • 用大承氣湯急下、四逆湯急溫的「少陰病」
    方證是六經八綱辨證的繼續,亦即辨證的尖端,中醫治病有無療效,其主要關鍵就是在於方證是否辨的正確。方藥的適應證,即簡稱之為方證,某方的適應證,即稱之為某方證,如桂枝湯證、麻黃湯證、葛根湯證、大青龍湯證、柴胡湯證、白虎湯證等等。下圖來自馮世綸馮老課件,特此說明讀仲景書,在陽明病篇,為了慎重應用下法,在應用大承氣湯以前進行反覆的辨識。
  •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瀉下能力到底誰最強?
    據此認為攻下能力為大承氣湯最強,調胃承氣湯最弱,小承氣湯居於前二方之間。然而,果真如此麼? 大家知道,方劑的作用取決於藥物的組成及配伍。本文試圖通過對《傷寒論》三承氣湯的藥物組成、劑量、煎服法等幾個方面,做一個簡要的分析。
  • 傷寒論類方【承氣湯類方】
    1、大承氣湯208、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也,可攻裡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洩下。
  • 大承氣湯治療腦病心得
    中風閉證較多,大承氣湯適用於伴有陽明腑實證的患者。閉責邪實,治療應祛邪開竅,凡屬熱證,皆可於對證方中加大黃。若肝陽暴張,陽升風動,氣血上逆,挾痰上蒙清竅,於涼肝熄風潛陽藥中加大黃。陽明腑實兼痰熱閉竅,可仿《溫病條辨》牛黃承氣湯。
  • 總結仲景的50個基礎方
    益氣補血基礎方,張仲景有一個方叫芍藥甘草湯,芍藥是補血的,甘草是補氣的。所謂基礎方就是說在臨床中有很多病,只要它出現了,既有血虛又有氣虛,都可以加上芍藥甘草湯。 補血溫陽基礎方是當歸四逆湯。溫陽壯陽基礎方是四逆湯。
  • 大承氣湯全方只有四味藥,卻有兩組君臣藥,治療這種便秘效果不錯
    大承氣湯被歸為瀉下劑,屬於中醫十大名方之一。它也能治療「便秘」,但它治療的便秘可不是普通的便秘。一旦需要用大承氣湯才能治療的便秘,那麼一定會滿足四個條件,即「痞、滿、燥、實」。「痞」就是患者自己感覺前胸部和胃脘部常常有悶塞壓重感,有時還會覺得喘不過氣來。
  • 總結仲景的50個基礎方,幫你輕鬆學好經方
    益氣補血基礎方,張仲景有一個方叫芍藥甘草湯,芍藥是補血的,甘草是補氣的。所謂基礎方就是說在臨床中有很多病,只要它出現了,既有血虛又有氣虛,都可以加上芍藥甘草湯。瀉熱通下基礎方是大承氣湯。我經常開大承氣湯治療痤瘡,用大承氣湯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但是這裡必須是熱結。溫陽通下基礎方是大黃附子湯。
  • 黃龍湯:直搗黃龍,攻補兼施;大承氣湯加六味中藥
    沒錯,是傷寒論裡的大承氣湯,陶氏是學傷寒的嘛,肯定是用傷寒的方。這個黃龍湯是大承氣湯加甘草、人參、當歸、生薑、大棗、桔梗而來的。生薑、甘草、大棗護胃、人參補氣、當歸補血。當歸【功用】攻下熱結,補氣養血。
  • 張仲景是怎樣寫成的《傷寒雜病論》
    承繼經方精華 整理方證經驗若稱張仲景為方劑之祖,認為《傷寒》中諸方(《傷寒論》113方,《金匱要略》145方)是其首創、發明,是有違常識。
  • 【辨方證】半夏厚樸湯方證考辨
    在跟診的師兄弟中,印象裡李想師兄說話不多,但是他思考很深入,本文即是他一篇系統的心得的體會:【半夏厚樸湯方證考辨】(吉林省松原市中醫院    李想)半夏厚樸湯一方,來源於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一書,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篇,「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
  • 《張仲景方證化裁全解》之小建中湯加減
    根據漢傳中醫研究院安排,我和大家學習《張仲景方證化裁全解》的小建中湯加減和桂枝附子湯加減兩個部分。
  • 張仲景群方之魁,治吹空調不舒服!妨賊風、邪風、虛風
    這篇文說,我給你聊聊張仲景的群方之魁。   群方之魁,好大的口氣啊!它是誰呢?是桂枝湯。配伍如下——   桂枝9克,芍藥9克,炙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3枚。水煎服。   它是治什麼呢?你記住,是風寒表虛證。
  • 學術爭鳴:正確解讀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
    一、漢唐之際的醫經家與經方家    根據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方技略》記載:西漢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侍醫李國柱校方技,將醫書校為醫經七家、經方十一家;其中「醫經者,原人血脈、經絡、陰陽、表裡,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針石湯火之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至劑之得,猶磁石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為劇,以生為死」;而「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
  • 張仲景的一個兩味藥的方子,卻是治療咽痛喉痺的特效藥
    眾所周知,雖然中醫界先賢們一步一步將中醫藥發展到了今天,但我們至今也依舊延續著張仲景的理法方藥,這當然是與《傷寒雜病論》當中的方藥實用有效有關。《傷寒雜病論》被稱為為「活人之書」、「方書之祖」,讚譽張仲景為「醫聖」。
  • 張仲景兩味中藥治小腿抽筋
    對於這個病,漢代醫聖張仲景早就在《傷寒論》中指出,用芍藥甘草湯就能有效治療。由於用芍藥甘草湯治療腳攣急在千百年來的不斷臨床中得到驗證,所以,小腿抽筋這個病,堪稱中醫最好治的小病之一了。  用白芍為什麼能治療小腿抽筋?  中醫認為,白芍能平肝止痛,斂陰柔血。肝主筋。肝血虛,筋易攣縮。所以入肝經的白芍是十分對症的。而且,現代醫藥學也發現,白芍確實具有陣痛、解痙攣的作用。
  • 醫聖張仲景的這個經典名方,表裡雙解,既可以止痢,又可以平喘
    但是,知道方子仍然不夠,還需要知道張仲景在創製這個方劑的時候,都講到了哪些前提條件,也就是方子是治什麼用的。張仲景的葛根黃芩黃連湯方,為仲景治療太陽陽明合病當中的一支方藥團隊。讀經方用經方,得自己先順讀、去理解,有了自己的見解以及疑問之後,再去看看我們的前輩們都是怎麼去解答這些疑惑的,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仲景經方的用意。
  • 張仲景留下的「千古奇方」,養肝加降酶,保護肝臟,家人收好
    故事的主人公是張仲景老前輩,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據古書記載,有一次張仲景老前輩出去問診,途中遇到這樣一位男子,什麼原因呢?該男子說道,我啊就是整日裡感覺不舒服,總感覺哪裡不得勁,說不出來。張仲景老前輩說道,這哪是什麼病啊,這就是心病,我沒辦法。眼看張仲景老前輩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