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樣式傳統民居,這些特點你了解多少?

2021-01-08 中國民族建築

中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自然環境多種多樣,社會經濟環境不盡相同,因此各地住房的設計布局、構造及外觀式樣也不盡相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築形式,這種傳統的民居建築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環境的烙印,生動地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幹欄式房屋

幹欄式房屋,即從原始社會的巢居逐步演變而來。在浙江餘姚發現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遺址即幹欄式房屋。幹欄式住房一般都設計建造兩層,第一層為架空式,沒有牆壁,不做房間,只用柱架空。主要目的是進行防禦,防止地面有水,高低不平,同時防止狼蟲虎豹進入屋中,所在自古以來都做架空式。目前在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少數民族中還在運用。

幹欄式房屋的第一層有高有低,這是按居住者的要求而確定的。幹欄式建築防潮、防水最好。當今現代建築中如圖書館、博物館等亦仿照幹欄式而建造,也是非常別致又有傳統風格的。

中國早期宮殿建築有的也做幹欄式,例如,唐代的一些宮殿做幹欄式,後來將高度縮短,變成短樁臺基。這種做法流傳到日本,因此日本古建築中保存很多的幹欄式房屋。另外,幹欄式建築也傳到朝鮮,目前在韓國也都保存許多幹欄式建築,諸如佛寺及民間居住房屋都採用幹欄式,而且非常普遍。這樣的房屋還流傳到馬來西亞,這都是華人工匠建造的,在馬來西亞稱為「高腳屋」。中國除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有大批幹欄式建築外,其他地方也有幹欄式房屋,不過沒有雲貴川那樣普遍。

井幹式房屋

井幹式房屋,是用圓木做成的,兩頭、四角上下排列,十字相交,端部刻出榫卯,交接很緊密,屋頂做平頂或者做起脊式都是可行的。門窗做成普通式,這樣房屋造價低,施工特別快,冬日也很溫暖,因為木材是一種暖性材質,人們居住起來特別舒適。

這種房屋是我們祖先創造的。大概從漢代開始就建設這種房屋了,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井幹式房屋、井幹式與幹闌式相結合的房屋可為佐證。井幹式房屋歷代流傳,今天在全國各地的林區仍然建造與使用這類房屋,如新疆阿爾泰山南麓各地、雲南、吉林、黑龍江、江西等地,它們的構造風格別致,各有特色。

穹廬式房屋

穹廬式房屋,也就是圓頂房屋。自從西安半坡遺址發現後,我們從中觀察出半穴居式房屋有兩種形制:一是圓形,二是方形,這兩種形式同時向前發展。圓形的房屋到後期即以穹廬式為典型,因為穹廬式房屋多半用於沙漠、草原,可以隨時拆卸與安裝,用現代的話來說,它是一種活動房屋。

內蒙古用的所謂「蒙古包」即穹廬式房屋的代表,除此之外,新疆哈薩克族居住的圓房子也是蒙古包式房屋,即可以移動的活動房屋。但是在內蒙古一些地方的蒙古族人還做固定式蒙古包,即用泥土木結構建造起來的地面上的房屋,不過它的式樣和蒙古包是相同的。這種樣式在新疆也有。新疆的哈薩克族也用氈包,這也是穹廬式房屋的一種。在全國許多地方建造的糧倉、倉庫,也做成圓式倉房。以上這些房屋都是圓形半穴居發展的結果。

在福建省永定縣各村客家人建造住屋,也是固定式的圓形房屋,名曰「永定客家房」。這種房屋是集體住宅,一組住宅住70至80家,建3層樓。外形為防禦型,內為木裝修,人們活動即在內院。在這個縣內建造很多這種類型的住房,以圓形為主,其中也有方形,但這種圓形的房屋不屬於穹廬式。

窯洞式房屋

窯洞式房屋,中國各地,特別是大西北地區,土質為黃土,質密而純,土質堅硬而不塌落,所以在這些地區挖築窯洞,用窯洞作為居住房屋。窯洞都是向橫向發展的,因為橫向為山,挖入後可以有一定長度。如果在平地上挖洞,必然先向下挖,挖出一個地坑來,然後再橫向挖,道理是相同的。而原始社會的穴居則不然,穴居是進入地下的,它不是橫向挖入,這是兩個方向的。

用窯洞來作為居住房屋,主要是節省有效的耕地面積,節省大量的建築材料。例如甘肅隴東地區,縣縣做窯洞,每到一個村或一個地方,看不到人家,看不到村落,好像沒有人,其實人們都居住在窯洞裡。窯洞的特點是冬暖夏涼,正如當地人們的諺語:「風雨不向窗中入,車馬人在屋上行。」這是窯洞的真實寫照。

中國有6個大的窯洞區:甘肅隴東窯洞區,陝西陝北窯洞區,內蒙古察哈爾窯洞區豫西窯洞區,山西晉中窯洞區,河北張北窯洞區。它們的窯洞式住宅式樣不盡相同,各具特色。

洞房本指深邃的內室。古代民居建築具有明確的方位。戶內「前堂後室」,室的左右兩旁還有居室,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房」;戶外,中上正室為一家之「堂」,其左下、右下的位置是合院的廂房,亦稱東房、西房、偏房、耳房。可見,房不論在戶內還是戶外,都處於邊緣位置,相對隱蔽,因而成為較為私密的空間,「洞房」之說也由此而來。「房」衍生出與子女妻室相關的意思來,比如稱子嗣兄弟中的長兄為大房,依次為二房、三房,等等;稱正妻以外的妻妾為填房、偏房等。

合院住宅

合院住宅,即人們常說的四合院或者三合院,實際上從一棟房屋到四合、六合甚至更多,都叫合院住宅。合院住宅是我們祖先最先建造的,到西周時代已經成熟,並做出一些建築規制,這種規定後人稱為沿用制度。中國的宮廷、廟宇、佛寺、書院、會館等公共建築,都是在合院住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一個院子擴為幾個院子,由一進升為幾進院子,實際上就是合院住宅的擴大與發展。合院建築是中華民族居住形式的一個基本體。在歷史上各時期,都以合院住宅為藍本進行改良建設,但不論如何改,不論各地氣候如何不一樣,基本上也都是以合院住宅為原則來進行建設的。全國各地各城鎮的房屋,仔細觀察,沒有一處不用四合院的。這是住宅的基本原則,所以三千年來在全國各地建造房屋,沒有不用合院建築的。就是在海外,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的住宅大都離不開合院建築。因此說中國的合院建築是一項重大的成就與貢獻。

至於合院建築的名稱就更多了,如雲南一顆印、新疆土圍子、東北大響窯、北京四合院、青海土掌房、山西一面坡、吉林虎頭房、山西太谷磚樓院、靈石王家大院、舟山防風院、蒙古大王府、海南折面頂、福建疊落頂、四川吊腳樓等,都是不同形式的合院建築,其花樣之多不勝枚舉。

中國傳統民居建築是我國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庫,凝聚了中華先民的生存智慧和創造才能,形象地傳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深厚意蘊,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系統、民族心理、思維方式和審美理想,記錄並表徵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價值系統、哲理思想、宗法觀念、環境意識、思維特徵。立足新時代,挖掘、展示和傳承傳統民居建築智慧,推進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人居環境的嚮往,是本文的中心立意。不知道您對此有何看法?

相關焦點

  • 各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民居,你了解多少?
    歡迎關注中規設計~中國疆域遼闊,不同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再加上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影響,造成各地居住房屋樣式以及風格的不同。按區域分,中國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建築包括江南民居、西北民居、北京民居、華南民居、以及少數民族民居等。
  • 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解析
    在中國有五種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被統稱為中國五大傳統民居,它們分別是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客家「圍龍屋」和雲南的「一顆印」還有我們今天的主角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
  • 那仲良與中國傳統民居
    那仲良先生對於研究中國民居的特殊貢獻的具體突出點,就是他把區域環境與傳統民居結合在一起,用英語向全世界介紹,使世界上更多的讀者和學者了解了中國傳統民居建築和華夏居住文化與環境的融合互生形態。福建土樓徽州民居皖南民居他的這本專著具有一個極重要的特點就是,擯棄了高深難懂的寫作方式,從普通讀者的角度,尤其是對於中國歷史文化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讀者的角度出發,從中國民居的基礎知識講起,並從淺顯易懂的角度講述了中國民居的構成形式、材料選用、結構模式、功能考量、建造過程。
  • 成都傳統民居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今天我們了解下成都的傳統建築特色。成都傳統建築特點成都的氣候特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都民居「外封閉,內開敞,大出簷,小天井,高勒腳,冷攤瓦」的基本建築特徵。「外封閉」是四周建圍牆,牆上不開窗,周有竹林。其功能主要是安全和阻擋北風。
  • 潮汕傳統老民居
    潮汕傳統老民居 在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有多種多樣,雖然潮汕地區出現了許多的高樓大廈,但是在農村裡,仍然保存著一些傳統的老式民居,而且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動的名字來命名的,如「四馬拖車」、
  • 民居和氣候的關係,我國七大傳統民居,看高考地理如何考查中國傳統民居?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民居文化也許最能反映地理環境特徵。在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由於南北緯度跨度廣,南北熱量差異明顯,體現了從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到寒溫帶的過渡;東西經度範圍廣,從東部沿海到西北內陸,降水差異十分顯著,體現了從溼潤、半溼潤、半乾旱到乾旱地區的過渡。
  •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一些特點
    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儒家思想影響下,中國古代建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特點,作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之一,它與西方建築藝術和伊斯蘭建築藝術並列,自豪地立足於世界建築文化之林。
  • 震驚世界的中國七大民居建築,外國人都羨慕死了
    中國華夏歷史五千年,有著數不盡的瑰寶和奇人,古人在建築上的造詣可以說是登峰造極,就在前幾日,我國受到了洪水災害的侵襲,但是有一古建築名為觀音閣卻是在洪水中屹立不倒!這不禁讓人再次感嘆古代建築的質量!今天唐樂帶你看看古色古香的中國民居建築,個個都有著上百年的歷史!
  • 中國民居:我們能保存的只是一個外殼
    他並不絕望,也並不灰心,數十年的經驗讓他相信,一定會有善良的中國鄉親告訴他,翻過這座山,你就會找到你要找的東西。一直希望把關於中國民居的研究寫成一個故事Q:是什麼讓您對中國傳統民居產生興趣?那仲良:我的研究始於個人興趣。對美國讀者來說,我們之前讀到的關於中國的著作裡通常都說「中國民居大同小異」。在很長一段時間,西方人對於中國民居的理解是非常局限的。
  • 楚雄彝族傳統民居裝飾圖案的象徵寓意
    雕刻自古以來在民居建築中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國傳統民居的裝飾藝術中,雕刻是最早的建築裝飾形式。我國的三大傳統雕飾工藝是木雕、石雕和磚雕,彝族是一個重視建築及建築裝飾和造型的民族,同時,在建築裝飾中,也十分的重視雕刻藝術,雕刻的內容和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彝族的建築裝飾雕刻主要是木雕和石雕兩類。中國的建築石雕藝術分兩類,一類是功能優先,裝飾次之的建築石材構建裝飾,一類是裝飾優先、功能次之的建築陳設品石雕裝飾。楚雄彝族的民居裝飾中主要是屬於第一類,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符合人們的審美情趣。
  • 瓊北傳統民居曾有四類型:火山石民居簡單樸素(圖)
    將所有房子的屋簷連接起來的迴廊,是瓊北民居的一大特點。  瓊北傳統民居是海南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因為這些建築的邏輯和智慧,不僅反映了人與地理、自然環境的關係,也體現了當地民俗與家園觀念的維繫。一方面,與國內大趨勢一樣,隨著傳統建築的破壞越來越嚴重,瓊北民居正大片大片地消亡;另一方面,近年海南省及瓊北部分市縣相關行業部門不遺餘力地推廣特色民居建築設計圖集,以及家園文化、鄉村旅遊的日漸強盛,瓊北傳統民居的新生勢不可當。
  • 大江南北那些獨具特色的傳統民居
    放眼幾千年來,中國傳統詩詞中最不缺少的就是描寫建築的詩句,有的讚美黃鶴樓的高聳巍峨,有的獨愛醉翁亭的清淨嫻雅,有的歌頌紫禁城的莊嚴輝煌。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建築文化佔著相當大的比例,今天皮夏帶大家一起領略中國傳統建築之美。
  • 傳統民居營造文化的變遷與創新
    【摘要】傳統民居營造文化創新需要秉持「根在傳承、本在創新」的原則,在認識創新是傳統民居本體文化發展本義前提下,發現束縛傳統民居營造文化創新的三大問題,分別來自物質文化層、非物質文化層和制度文化層,而核心隱性問題則是大眾忽視了傳統營造技藝與當代社會變遷之間的關係。
  • 中國古代室內設計風格特點
    內外一體的整體風貌內外一體的整體風貌包含有兩方面的內容和特點:一是指傳統民居室內環境具有室外環境和空間形態的意象和特徵,或者說兩者間的界定具有模糊、含混和某些不明確的因素。上述兩點也可以理解為內外一體整體風貌中的兩個側面,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整體相對和聯繫等思維特徵在住宅建築中的具體形式和體現,展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獨出機杼的人居觀及具體的設計手法的運用在崇尚「天人合「人地和諧」自然文化觀的中國古人的心目中,無時不在選擇,構築與大自然直面接觸、溝通交流乃至融為一體的人居環境。住宅作為人類的棲居場所,是人與自然契合的首要場所,是人契合於大自然的介質。
  •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土樓
    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土樓以生土為主要建築材料、生土與木結構相結合,並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築。它們是幾次中國乃至東亞歷史動蕩和民眾大遷徙的產物。其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品類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樓。
  • 專家呼籲:加強保護利用特色傳統民居
    科技日報訊 (記者俞慧友 通訊員鄒平輝)「現在,許多城市在快速開發建設中漸失個性,能表現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傳統建築群或區域越來越少。亟須加強對特色傳統民居的保護與利用。」11月11日,在湘潭召開的第21屆中國民居建築學術年會暨民居建築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湖南科技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餘翰武稱。
  • 福建傳統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福建傳統建築特點在古代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情況下,眾多的山嶺、自成一統的水系使福建成為一個自成體系的社會經濟區域。中原建築文化傳入福建就被阻隔,從而積澱下來。因此,中原傳統建築文化的某些觀念,如今在北方已十分淡薄,在福建卻穩固地留存至今。許多明清建築在風格、作法上仍常常留下北方唐宋時期的特徵。
  • 中國五大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建築,除了北京四合院,其他都沒見過
    中國五大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建築,除了北京四合院,其他都沒見過!中國華夏文化傳承了五千多年,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流產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國。也因此,很多地方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古蹟,紛紛申遺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建築。第一個是福建的土樓。福建土樓因為大多數是客家人建造的,又稱為「客家土樓」。
  • 大理白族民居的魅力:在夕陽下,就像一幅精美的中國水彩畫
    大理,幾乎是每一個中國遊客嚮往的旅遊目的地。說到大理,位於喜洲鎮的周城村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東臨洱海,背靠蒼山第一峰雲弄峰,村的西北方還是著名的蝴蝶泉景區,可見,周城村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周城村的居民以少數民族白族為主,是全國最大的白族村,人口僅有一萬多人。
  • 潮汕民居「老厝」,還能存在多久?
    世界之大,每個地區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文化特色;比如潮汕地區,有著許多不一樣的文化特色;潮汕人的家鄉,自古以來,有著獨特的語言及習俗文化,更有著不同風格的建築文化——潮汕民居; 潮汕民居,也就是「潮汕厝」,是廣東省潮汕地區傳統民居建築,其特點鮮明,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