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機構:廚房生熟不分是致沙門氏菌食物中毒主因

2020-12-18 經濟網

廚房生熟不分是導致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提醒,選對雞肉、注意衛生

附:沙門氏菌交叉汙染示意圖:左圖為正常拍攝,右圖為紫外線下拍攝。螢光標記的沙門氏菌沾染雞肉,在紫外燈下發出螢光。雞肉上的沙門氏菌經案板、刀具和手汙染蔬菜沙拉。(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崔生輝博士提供)

經濟網訊(記者 宋明霞)致病菌是伴隨人類一生的敵人,其中之一叫沙門氏菌。據統計,它在美國每年造成超過一百萬人次患病,死亡近400人。而我國估計每年有九百多萬人次患病,死亡約800人。春節將至,為預防沙門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減少公眾患病,度過健康快樂的春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於2月3日舉辦主題開放日活動。

大多數沙門氏菌感染者表現為胃腸炎症狀,幾天後自行好轉,也沒有後遺症,所以它看上去並不可怕。但是老人、嬰幼兒和免疫力差的人有可能發生菌血症和全身性感染,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病死率甚至可以達到3.6%,因此它是不可忽視的健康威脅。

禽肉及其製品和雞蛋是沙門氏菌最喜歡汙染的食物,根據各國的研究,零售生雞肉中沙門氏菌的汙染一般在10%-80%。儘管我國居民大多會將雞肉做熟再吃,但由於廚房沒有做到生熟分開(比如兩套案板刀具)容易導致交叉汙染,這也是國際上公認的導致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發生的主要原因。

2011-2013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對我國6個省的市售生雞肉中沙門氏菌的汙染水平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零售生雞肉中大約40%存在沙門氏菌汙染,與其他國家水平接近。不同地區零售生雞肉沙門氏菌的汙染率差異很大(15%-65%),且夏季的汙染率更高;據測算,每年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發病人數可以達到300萬人次,其中近半數與生雞肉的交叉汙染有關。

在確保生雞肉的食品安全方面,政府和行業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和技術規範,如雞肉質量分級的農業行業標準(NY/T631-2002)規定:鮮雞肉在0℃~4℃貯存、凍雞肉在-18℃貯存,庫溫一晝夜升降幅度不超過1℃。肉雞屠宰操作規程(GB/T19478-2004)對肉雞屠宰階段可能導致沙門氏菌汙染擴大的環節進行了規定,例如要求「終冷卻水溫控制在0~2℃,勤換冷卻水,雞胴體在冷卻槽中逆水流方向移動」等。這些措施對於降低雞源性的沙門氏菌食物中毒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

調查發現,我國居民廚房內衛生操作的意識有待提高,如案板生熟分開的比例不足1/3,未生熟分開的居民僅有半數用洗滌劑來清洗案板。據測算,如果大家都做到案板生熟分開,我國每年的沙門氏菌食物中毒人數可以減少200萬人次。用洗滌劑清洗案板,發病人數也可以降低120萬人次。

專家建議,我國肉雞屠宰加工企業和零售商嚴格遵照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和技術規範要求,減少肉雞在零售前的交叉汙染。

建議消費者應儘量購買冷凍雞肉、包裝好的雞肉,同時要提高廚房內衛生操作的意識,確保廚具(案板、刀具)生熟分開,刀砧容器分類存放;要保持廚具和手的清潔,廚具要儘量用具有殺菌效果的洗滌劑進行清洗,處理生肉及其製品後要洗手等。

版權作品,未經《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解讀
    一、背景信息   據《光明日報》報導,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2015年2月3日舉辦的開放日上,有專家指出,按照測算結果我國每年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發病人數達300萬人次,其中近半數與生雞肉交叉汙染有關。
  • 食品安全標準中沙門氏菌解讀
    1888年,Caertner首次從引起57人食物中毒的肉食中分離出腸炎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能夠在大多數培養基中生長,不能發酵乳糖、蔗糖和水楊苷,可利用葡萄糖並產酸產氣。沙門氏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5℃~37℃,最適生長pH值為6.6~8.2,最低生長水分活度為0.94,不耐高鹽環境、不耐熱,55℃×1h或60℃× 15~30min即被殺死(殺滅時間隨溫度升高呈指數下降)。
  • 食品安全風險解析:解讀沙門氏菌食物中毒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5年第12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解讀沙門氏菌食物中毒事件。  一、沙門氏菌是最常見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之一  沙門氏菌歸屬於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是一群在形態結構、培養特性、生化特性和抗原構造等方面極為相似的革蘭氏陰性桿菌。
  • 造成48人食物中毒,嚴重時可致死的沙門氏菌感染該如何預防?
    造成48人食物中毒,嚴重時可致死的沙門氏菌感染該如何預防?在我國,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年來一直位居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過去幾年,我國各地通報了多起沙門氏菌感染事件。● 2020年9月6日,四川成都一幼兒園部分幼兒和教師相繼出現發熱腹瀉等症狀,疾控中心對幼兒園9月1日、9月2日的所有食品留樣進行檢測,發現9月1日留樣的外購生日蛋糕中沙門氏菌呈陽性。
  • 廣東通報一起食物中毒事件,48人中招!
    民以食為天享受一頓美味後連人的心情都變好不少但是想要吃得開心食品安全一定要保證尤其是與「吃」有關的傳染病日前,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公布10月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10月1日零時至10月31日24時,廣東全省21個地市除新冠肺炎疫情外,報告1起一般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珠海報告的一起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發病48例,無死亡。
  • 冰箱裡的東西還在隨便放嗎,每年超1億人感染它,小心沙門氏菌
    下班回到家,走進廚房打開冰箱做飯吧白切雞配西蘭花,感覺還是不夠呀蒸排骨加蔬菜沙拉,好像沒啥不對的只是再看冰箱真是沒眼看了冰箱裡的食物要生熟分開啊不然可能會食物中毒非傷寒沙門氏菌感染可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據統計在世界各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而在我國,有70%-80%是由沙門氏菌引起。沙門氏菌是怎麼引起的1、因沙門氏菌病經糞口途徑傳播,故攝入汙染了沙門氏菌的食物或飲料是唯一的感染方式。
  • 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嚴重會致死 如何預防很重要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邀請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部主任李鳳琴研究員、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侯紅漫教授對沙門氏菌進行了解析。沙門氏菌歸屬於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是一群在形態結構、培養特性、生化特性和抗原構造等方面極為相似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沙門氏菌中毒是因為攝食了一定量活菌,這些活菌又在人體內生長繁殖所引起。此次金槍魚壽司沙門氏菌汙染事件的元兇為乙型副傷寒L(+)酒石酸鹽陽性沙門氏菌變種(亦稱爪哇變種)。
  • 一幼兒園師生感染沙門氏菌,保護孩子要這樣做
    隨著新學期的開始,學校師生都已經陸續返校,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又成為各位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幼兒園師生感染沙門氏菌 9月6日,成都一幼稚園部分幼兒和教師相繼出現發熱腹瀉等症狀,疾控中心對9月1日、9月2日幼稚園兩日所有食品留樣進行檢測,發現9月1日留樣的外購生日蛋糕中沙門氏菌呈陽性。
  • 沙門氏菌導致吉爾吉斯斯坦250人食物中毒
    新華社比什凱克4月5日電(記者關建武)吉爾吉斯斯坦衛生部新聞辦5日通報說,首都比什凱克一家餐廳近日發生的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由沙門氏菌引起。3月30日,多人在一家名叫阿拉套的餐廳參加婚禮宴會後感到身體不適而就醫。
  • 常見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處罰案例分析
    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導致食物中毒案時間:某年某月某日地址:某地方 處罰單位:某局案件提要:某幼兒園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導致食物中毒案案件介紹:某年某月某日,某幼兒園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的蛋糕導致27人食物中毒)導致食物中毒,涉案貨值為112元。
  • 上海食藥部門提醒:37-42℃食品「最危險溫度」 黃梅天小心食物中毒
    此前,各級食藥部門已對防範細菌性食物中毒發出提醒。「食品安全五要點」是世界衛生組織對消費者和食品從業人員的建議,含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注意存放、材料安全五點。做到這五點,「黃梅天」食品安全也有保障。   這些細菌可引發中毒   可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細菌首先是沙門氏菌,易受汙染的食品有肉、禽、蛋、魚等。
  • 東莞鳳崗蒙田幼兒園被列入食品藥品安全黑名單,曾致百名兒童食物中毒
    12月10日,東莞市場監管局公示了2019年1-11月食品藥品安全黑名單信息表,其中包括東莞市鳳崗大運城邦蒙田幼兒園與其合作餐飲公司。據悉,在今年9月20日,蒙田幼兒園曾因當值廚師午點製作過程不規範,導致園內百名兒童食物中毒。
  • 沙門氏菌:繞不過的食品安全隱患
    疾病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宿主因素和沙門氏菌血清型。xk9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是一個全球公共衛生問題,沙門氏菌是某些血清型已經出現耐藥的微生物之一,可對食品鏈產生影響。xk9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建議將「徹底做熟」等食品衛生基本做法作為沙門氏菌病的預防措施。
  • 網紅店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怎麼破?
    他強調,公司對食品安全有很嚴格要求,而品牌方亦一直強調及重視此問題。例如旗下門店在裝修前,必須要做好防鼠網及有關工程,即是店鋪與店鋪之間,做好隔絕工作。另外,也有定期的蟲鼠消殺。「但因為老鼠會被食物所吸引,加上周圍的環境不衛生,會有風險,若門店晚上不留任何食物,清潔做得越好,風險會減少。」
  • 漲知識丨讓一籠小確幸「全軍覆沒」的沙門氏菌,如何避免感染
    陳敏告訴記者,沙門氏菌屬腸桿菌科,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感染沙門氏菌後的典型症狀包括發熱、腹瀉、嘔吐等。「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在夏秋季節最常見,35℃-37℃是這類細菌最適合生產繁殖的溫度,它通常由動物性食品引起,特別是畜肉類及其製品,其次為禽類、蛋類、乳類及其製品,而穀類、水果和蔬菜等也可能攜帶這種病菌。」
  • 生熟混放餐具不潔野菜不淨 農家樂成餐飲監管重點
    原標題:農家樂成今夏餐飲監管重點  5月13日,國家食藥監總局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夏秋季食品經營領域食品安全監管做好食物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著力強化對重點區域、重點單位、重點環節、重點品種的食物中毒隱患的排查和問題整改。
  • 豬肉和鯇魚檢出氯黴素 雞蛋腸粉檢出沙門氏菌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告17批次不合格食品金羊網訊 記者馬燦報導:豬肉、鯇魚檢出氯黴素,燒鴨、雞蛋腸粉檢出沙門氏菌……10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17批次不合格食品的通告,其中,餐飲食品不合格5批次。目前,不合格食品,已採取召回和下架處理,並依法予以查處。
  • 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調查釜山蓮堤幼兒園發生食物中毒的原因
    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是幼兒園從6月26日開始出現了36名有高燒、腹瀉等症狀的食物中毒疑似患者,為了查明食物中毒原因,目前正在進行現場調查和儲存食品檢查等。   36名食物中毒疑似患者中有10人在體檢中檢測出了沙門氏菌,在原因調查過程中提取的24件儲存食品中2件(西瓜花菜、什錦炒菜)中檢測出了沙門氏菌,正在調查兩者的關聯性。   與此同時,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為了應對食物中毒高發的夏天,在食物中毒發生時能夠迅速採取措施,在從去年7月1日起,開始運營「食物中毒緊急工作組」。
  • 美國爆發沙門氏菌感染 國家食藥局提示風險
    人民網北京9月9日電 (聶叢笑郭雪吟)9月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5年第12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特別強調沙門氏菌的危害與其可能引起的食品安全隱患。稍早以前,美國剛剛發生了一起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
  • 生蠔美味小心汙染風險臺灣地區通報越南生蠔驗出腸炎弧菌及沙門氏菌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於生蠔的食品安全風險解析。驗出的細菌會引起腸胃炎腸炎弧菌,亦稱副溶血性弧菌。該菌在環境中的分布呈明顯的季節性,與溫度直接相關,夏秋季為該菌的高發季節。副溶血性弧菌有侵襲作用,可導致腸胃腫脹、充血和腸液瀦留,引起腹瀉。患者體質、免疫力不同,臨床表現輕重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