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王衛在廣東順德創辦了順豐,忙碌著,奔波在香港與珠三角兩處,送急件,幫帶信函。
那時候,順豐共有 6 名員工,每天開著摩託車走街串巷去攬件、去談生意。
20 多年時間,順豐速運成長為中國物流行業的老大,建立了龐大的信息採集、市場開發、物流配送、快件收派等業務機構及服務網絡。
(順豐創始人王衛,圖自:)觀察者網
據,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順豐控股擁有 110 家直屬分公司、5 間分撥中心、1.5 萬多臺營運車輛、200 個中轉場、近 30000 個基層營業網點,自營全貨機 30 架,外包全貨機 15 架。公開資料顯示
此外,順豐在香港、澳門、臺灣、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及美國都設立網點,或者開通收派業務。
2017 年,藉助 A 股市場的估值體系,順豐創始人王衛的身價按照目前股價計算已超過千億,順豐速運也將於 2 月 24 日借殼鼎泰新材正式上市,估值約 443 億元。
沉默的王衛,低調的順豐,「真的快」的快遞
如果你上網翻查關於順豐的資料,會發現這家公司很低調,媒體直接採訪獲得的信息少之又少,不少事情和故事都是由旁人講出。有個趣事是有記者為了採訪順豐創始人王衛,在順豐深圳總部的寫字樓蹲點數日,甚至最後還去了香港總部做快遞員,收派了幾百個包裹後,才拍到了王衛的照片。
王衛低調,不愛接受採訪,他一手創辦的順豐也是,旗下的快遞員衣服都是統一的大幅黑色,再添幾根紅色線條,快遞車外觀也是嚴肅的黑色,在路上遇見都覺得有些神秘感。
沉默低調地發展著,順豐跑得卻快。這種快,不僅體現在快遞送達速度上,還在於順豐總領跑著中國快遞行業的發展。
快遞公司成立之初,多數都是加盟制,由當地加盟商負責業務,總部不過多幹涉,雖然這一辦法方便迅速擴張,但權利都給了當地的加盟商,總部難以做統一管理,特別是在服務質量管控上。
於是,2000 年初,順豐開始改革,取消加盟制,變成直營快遞公司。當時,順豐是民營快遞企業裡唯一一家採用直營制的。
直營制讓順豐的經營壓力一下子增加不少,順豐就讓快遞員來「分地」:這片區生意都歸你,沒人和你搶,但快遞由你送,送不好了,服務被投訴,你就得走。而且,順丰采用計件算工資,快遞員送得多就掙得多。
這一做法不僅刺激快遞員多送貨,還讓他們願意加快速度送,擠出時間多送一件就能掙多點錢。對於用戶來說,收到快遞的時間也更短。於是,順豐用這一辦法,送出了真的快的快遞。現在,即使順豐寄件次日達價格稍貴於同行,不少人仍願意為此掏錢。
(圖自:同花順)
不過分地說,中國服務質量最好的本土快遞企業前三,肯定有順豐的位置。
今年 2 月發布的中,順豐在快遞企業中位列第 4 名( 前三為蘇寧易購、京東、DHL)。《國家郵政局關於 2017 年 1 月郵政業消費者申訴情況的通告》
另外,1 月份當月的有效申訴率,順豐、申通、圓通、EMS、韻達分對應的數值為 2.43%、30.57%、13.01%、10.65%、6.04%( 全國快遞服務有效申訴率平均為 12.65%)。這一定程度已經反映了順豐在快遞市場中的服務口碑。
1 月份公布的顯示,2016 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時限準時率(包含運輸時限、寄達地處理時限、投遞時限、72 小時準時率),順豐每項都排名第一。2016 年裡,順豐速運排名第一,郵政 EMS 第二。《國家郵政局關於 2016 年快遞服務時限準時率測試結果的通告》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
除了先於別人做改革,順豐在業務拓展上,也跑得快。
提到順豐,不少人直接反應是「順豐快遞」,但其實,順豐全稱為「順豐速運」,業務範圍遠不止送快遞這麼簡單。
2009 年底,順豐趁著經濟危機,低價購買兩架貨運飛機,並創立順豐航空,當時這是中國唯一擁有自己飛機的民營快遞,到 14 年 9 月底順豐航空機隊共買進了 16 架自有貨機,加上租賃飛機,機隊總數已經達到 36 架。2016 年 6 月,順豐自有全貨機數量已達 31 架。
(圖自:)現代物流報
據順豐介紹,2014 年,整個快遞業的航空發運量佔航空貨運總量的 40% 以上,其中,順豐的航空發運量就佔國內航空總體貨量的 20%。
順豐還建了機場,到 2020 年,這個位於湖北鄂州的機場也將正式投入使用。有了機場,順豐的角色便不只是承接貨運業務,更多的是運營整個航運工作。
對比之下,圓通於 14 年才成立了貨運航空公司。EMS 雖於 2001 年開通郵政航線,但旗下的全貨機基本是融資性租賃和經營性租賃而來。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零散地看到一些,看到順豐在馬不停蹄地的嘗試新業務,如測試無人機送貨、做跨界電商、開便利店、嘗試金融支付等。新聞
(圖自:)財經頭條- 新浪
莊康大道上,順豐也摔過跤
不過,順豐的發展不全是一帆風順。
2014 年,順豐首批「物流+電商」的綜合平臺「嘿客」線下門店開業,順豐當時高調揚言稱一年要開 4000 家,但沒過過久,由於商業模式不清晰,嘿客一年就燒掉 10 億元,卻沒有多大成績,後來便改名為「順豐家」,劃歸順豐優選。
而相對發展較好的順豐優選,2012 年創立後已經換了多名 CEO。此後,在 O2O 的探索上,順豐變得低調不少,也做出了調整。2016 年 8 月順豐開始做針對 2B 的生鮮電商「大物圖」。
(圖自:)財經頭條- 新浪
從順豐的官網了解到,目前順豐的業務可以分為物流、金融和商業三個方向。物流即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快遞、貨運、冷鏈運輸相關業務,金融業務則是在順豐在物流基礎上所拓展的供應鏈金融和理財支付等服務。除此之外,順豐還有自建的網上商城和線下門店,主營生鮮食品等。
順豐一家 2016 年的業績等於「三通一達」的總和
20 幾年前,香港製造工廠後遷到珠三角,兩地信息與物件溝通缺少一輛「直通車」,作為一個在廣東的香港人,王衛常常往返兩地,也幫別人帶一些信函。當他幫忙帶的物件越來越多時,王衛看到了商機,成立了順豐。
順豐在快遞業裡高效發展,登陸資本市場也非常快。成立後一直對外稱「不上市」的順豐,看著不少同行紛紛上市後,終於也於 2016 年 2 月宣布擬在國內證券市場 IPO。
如果按照常規路徑,順豐還需要 2 到 3 年時間才能完成最終掛牌上市。於是,順豐選擇了和圓通等快遞公司相同的做法,借殼上市。
2016 年 5 月,停牌 1 個多月的安徽上市公司鼎泰新材發公告表示,順豐控股擬借殼上市。
2017 年 2 月 24 日,順豐控股將舉行重組更名儀式,公司證券簡稱將由「鼎泰新材」變更為「順豐控股」。這意味著待到明日鐘響,中國速遞物流業「一哥」順豐控股將正式登陸 A 股市場。
財新網
如果說,環境需求催生了一種新商業模式帶有偶然性,現在即將借殼完成上市工作的順豐速運能發展至今,僅靠著幸運是不可能的。1993 年同年還有申通和宅急送成立,如今成為行業絕對標杆的,卻還是順豐。
我們可以看下順豐和各家快遞公司近兩年公布的盈利情況。
2016 年,順豐控股殼公司鼎泰新材全年營業利潤 36.93 億元,較上年持續經營業務同期增長 44.2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41.80 億元,接近「三通一達」(即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的業績總和。
另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 26.43 億元,超額完成了業績承諾(根據公告,順豐控股 2016 年業績承諾為扣非後淨利潤 21.8 億元)。
2015 年,順豐、中通、圓通、韻達、順豐的淨利潤分別為 16.2 億、7.67 億、 7.17 億、5.33 億元。
而從包裹量來看,2015 年中通、申通、圓通、韻達、順豐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4.3%、12.4%、14.7%、10.5% 和 8.2%。
在包裹量方面,「三通一達」市場份額要比順豐大,但淨利潤方面,順豐則是領先不少。
順豐的對手不是快遞公司,而是菜鳥網絡與京東
2016 年 11 月,京東物流宣布全面開放,從只服務京東自有業務,到向第三方開放。此後,其他電商公司同樣可以使用京東物流,用戶叫快遞的時候同樣可使用京東快遞。
京東物流經過 10 幾年的發展已十分成熟,京東自營物流速度快,用戶體驗也好(2017 年 1 月京東的有效申訴率為 1.11,低於順豐的 2.43),且消費用戶與順豐用戶也有一定的重合度。京東物流的全面開放,對順豐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
(圖自:億歐網)
而除了京東,順豐還有阿里菜鳥網絡這一對手。菜鳥網絡定位做開放平臺,加之全國多家快遞公司的業務量多依賴淘寶,不少都選擇加入菜鳥網絡平臺對接信息系統,根據菜鳥的要求來改進快遞服務體系。
相當於,菜鳥網絡想統一快遞行業。
此前,順豐曾聯合其他快遞公司成立「豐巢科技」與之抗衡,通過運營「豐巢」智能快遞櫃來提供平臺化的快遞收寄交互業務,同時加深布局「最後一公裡」。不過,菜鳥網絡也擁有上萬個菜鳥驛站合作站點,而且,「豐巢」智能櫃發展至今,還在虧損。
不過,順豐也不僅是一家送快遞的公司,我們從它的業務發展情況便可看出,從物流、到金融服務和電商,順豐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閉環。而從盈利情況和估值情況來看,順豐速運都稱得上是快遞業的領頭企業。
1993 年,順豐將第一個快遞交到了用戶手裡,2017 年,順豐送出的快遞件已經以十億起計。1993 年,順豐依靠 6 個人走街串巷攬生意,如今,順豐有上萬名員工,還買了飛機、建了機場。
即將上市的順豐速運花 20 多年成為快遞業的龍頭企業,如今創始人王衛身價估值千億,你寄出的快遞,為順豐的成功貢獻了多少?
題圖自:順豐速運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