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期《奧運來了》
播出日期:2006年11月11日
王小節:「觀眾朋友周末好,歡迎收看《奧運來了》,我是小節。」
「前不久,我們欄目組採訪奧運會開幕式藝術大師、澳大利亞人阿特金斯的時候,曾經請他試著用中文說出我們欄目的名字『奧運來了』。
他學得挺快,我現在請您聽聽。」「畢竟是大藝術家啊,有語言天賦,說得還真是不錯。這外國人說中文,首先遇到的困難是發音,要想再把語法都弄清楚就更難了。而我們中國人學外語又何嘗不是如此,按照中文的語法習慣一個字一個字生翻成英文,就會鬧笑話,像我們非常熟悉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被翻成了「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還有大家開玩笑經常會說的「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給你點顏色看看」, 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一句「Know is know,no know is no know」,(停)居然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意思。您別笑,現在離北京奧運會開幕只有一年多了,而這種「Chinese- English中國式英語」還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前幾天,我們派出了記者珊珊專門上街轉了轉,這一轉啊,收穫多了去了。」
一、聚焦2008--中國式英語
珊珊:「小節今天給我出了個難題,要我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找有錯誤。我的英語水平還可以,不過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我專門請了一個外國的專家。我們倆就約好在國貿地鐵站這個地方見面,他來了。」
老杜:「你好。」
這位酷似聖誕老人的美國朋友名叫老杜,英文名叫David Tool,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一名英語教師。他的一大愛好是旅遊,旅遊的時候還有一大習慣,就是特別留意各種英語標識,一旦發現翻譯有誤,就會記錄下來。換句話說,這是個愛給英語標識挑錯的主兒,日積月累,他在北京已經先後發現了上千處有問題的英語標識,都快成「挑錯專家」了。
珊珊:「你今天還準備給北京找錯嗎?」
老杜:「要看一下。我想我已經找到了別的錯誤。「國貿」怎麼說?「
珊珊:「國貿,我想應該是China World Trade Center,這裡有翻譯呀。」
老杜:「我想也許他們說錯了。我要給你看看。」
珊珊:「是嗎,好啊」
老杜帶我進了國貿地鐵站,要我留心聽地鐵的報站聲音。地鐵快到國貿時,廣播開始報站。(國貿就要到了。The next station is GUOMAO.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特技:兩個詞對比
老杜:「你看,他們說的是International,可是在那個牌子上說的World,對不對啊,他們說錯了」
一個單詞的中文意思是世界,一個是國際,在我看來這兩個詞意思差別並不大,會帶來麻煩嗎?不過老杜說,他剛來北京的時候一點中文都不認識,只能靠英文路標認路,曾經就因為這一個詞的差別在地鐵裡多坐了好幾站,不知道應該在哪下車(動畫)。老杜還舉例說,中華世紀壇是個有名的景點,西客站前的天橋上指的是這樣一個英文名,但距離不到五十米的路標上標的卻是另外一個名稱,這種情況經常讓外國人無所適從。還有些街道的指示牌一會兒是英語一會兒是拼音,也給他們帶來了麻煩。
珊珊:「雖然只有一個字的錯誤,不過如果是真的不懂中文的話,還真的有可能弄錯了。真的不知道到底是在哪個站下,是吧,david?」
老杜:「對的,是的。」
不過,最讓老杜哭笑不得的是,有的英語單詞,連他這個從小說英語的英語教師都不知道什麼意思。這個「空駛計程車」的翻譯,老杜就是第一次見到。
老杜:「那個意思是空的計程車,是不是?」
珊珊:「對,應該就空的。」
老杜:「空的是Empty,英語是一樣的,是Empty Taxi。」
珊珊:「你們有Unpassengered這個詞嗎?」
老杜:「不能說,不可以說。」
按照英語習慣,大多數單詞前面加Un-就表示否定的意思。但對於「乘客」這個詞卻不能想當然的按照習慣加un-表示沒有乘客的意思。
珊珊:「像這種Unpassengered,可能是中國式的英語,自己創造出來的。是吧,David?」
大衛:「對。」
到了該吃飯的時間,當然要帶老杜去嘗嘗地道的中國美食。在一家面食飯館門口,一個招牌把老杜嚇了一跳。
珊珊:「咱們就到這邊吃飯吧」
老杜:「哇,我看到這個就不是那麼餓了。」
珊珊:「為什麼?」
老杜:「這個是臉上用的面或是吃的面?」
原來,這家麵食館在翻譯招牌時,把 「麵粉」的面,譯成了 「面子」的面,結果這吃的面就成了臉上抹的粉了。麵館老闆見我們對著招牌指指點點,坐不住了。
珊珊:「您知道這個face Powder是什麼意思嗎?」
老闆:「不是很清楚。」
珊珊:「我不知道你這個翻譯是找哪些地方進行翻譯的?」
老闆:「我們的英語,好像是……具體的我們也不是很清楚。」
珊珊:「就是隨便找了一個做牌子的地方做的。也不知道他翻譯的對不對。」
老闆:「對,因為我們對英語也缺乏一定的認識。」
珊珊:「看見這樣的東西你還敢進去吃飯嗎?」
老杜:「我怕。」
往臉上抹的粉當然是不能吃的,又不是賈寶玉。於是我們換了家飯館。可是剛翻開菜單,又遇上了麻煩。
老杜: 「Day Style Fried Black Winter」,這是什麼?」
珊珊:「那不就是以白天的方式炒黑色的冬天,這是什麼東西?不知道,我看一看。」
原來,老杜考我的是「日式炒烏冬」這道麵食,很多日本餐館裡都有。但是如果把中文名生硬地直譯成英文,可不就是「以白天的方式炒黑色的冬天」嗎。細一看,這家餐館菜單上共列出十九道菜,每道菜名的翻譯居然都是漏洞百出。比如,「上湯」成了「最上面的湯」;「三絲湯意粉」變成了「三碗蠶絲湯和想法的粉末」。「幹炒牛河」是美味的炒米粉,可是按照它的譯法,竟然成了「和母牛之河做愛」的意思。草草扒拉幾口飯,我們趕緊逃之夭夭。
老杜:「珊珊,過幾天我要去看我的朋友,可是我給他買點吃的什麼東西,商店在什麼地方?」
珊珊:「那我們可以一起去超市來買。」
老杜:「好的好的,可以。」
老杜:「你看,又有一個錯誤。」
珊珊:「什麼錯誤呢?」
老杜:「那是P,應該是R,Supermarket。」
櫥窗玻璃上,「超市」這個英語單詞中的R少了一筆,變成了P。
珊珊:「如果說我們剛才找的那些錯誤都屬於別字的話,這個就明顯的是錯字了。」
老杜:「我想這個不太要緊,但是也許是not professional。」
珊珊:「不是很專業。對,其實這個並不會對你們來說造成一定的困難,但是可能這樣的錯誤會顯得十分的滑稽可笑,讓外國人覺得我們不是很專業。」
老杜:「對。」
像這些影響市容的英語錯別字,現在已經引起了更多的重視。北京幾家報紙前不久組織了一次「給身邊英語挑錯兒」的活動,很多居民拿起手中的相機,把錯誤標語標識拍下來,一個月就收到糾錯照片一千多張,涉及餐飲、旅遊、交通、購物等各個方面,錯誤也是五花八門。就說公共衛生間,大多數國家都把衛生間叫做toilet,但是咱們這有著近十種不同的譯法,最普遍的是w.c,可是w.c指的是water closet,水房。顧客止步也是很常見的標牌,但在北京,它的翻譯也是千奇百怪。其實很簡單,「staff only」就是通用的標誌,意思是只有工作人員才能進入。在一家超市,「一次性用品」竟然被翻譯成「一次性生活的東西」。
珊珊:「真是不看不知道,經過這一周的體驗我真是發現了北京的英語標識存在了不少的錯誤,看來真的需要規範規範了。其實,不光是我個人想法,北京市政府從今年年初就已經開始革新了一系列的地方標準,作為今後英文標識翻譯的一個參考,為此他們還專門聘請了一大批的專家對這些地方標準進行逐一的討論審核,這會兒他們就正在裡面開會,我先去探聽一下。」
近30個來自美國、香港、新加坡和國內權威的語言專家匯集到了一起,為規範北京的英文標識出謀劃策。他們把北京的公共場所劃分成了道路交通、景點景區、商業服務業、體育場館和醫療衛生等五大類,並將每個類別中的公共標識都收集上來,制定統一的英文譯法。《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地方標準在今年內將公布實施。
珊珊:「趁著他們討論的間隙,我看到北京外事辦的劉主任正在那邊整理資料,我們過去問問他會議情況。」
「劉主任您好。」
北京外事辦主任劉洋:「你好。」
珊珊:「今天會議討論什麼呢?」
北京外事辦主任劉洋:「今天主要討論這個北京市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的標準。那麼今天呢,我手裡也拿著這麼一個譯法的今天正在討論的一個標準。我們儘量採用的一種方式就是比較短一點,比較精練一些,準確達到這麼一個目的。那麼這兩年的工作,我們06年首先要完成這些標準的制定和發布工作,那麼從06年底開始就要進行這種標識標牌的更換。我們想通過明年一年的更換,年底的時候應該能達到這種規範統一了。」
珊珊:「您覺得錯誤的主要原因都有什麼呢?」
北京外事辦主任劉洋:「每個不同的部門用的翻譯公司或者翻譯個人是不同的,那麼會造成翻譯方法不一樣,語言習慣不同,包括有些偏美式英語,或者英式英語。那麼這是一種原因。第二種原因就是在施工當中,有些時候施工工人他不懂英文,在斷詞斷句上也形成了一些錯誤。」
珊珊:「在一些商業旅遊區,比如一些飯店,他們也想把菜單翻譯成英文,這個他們要參照什麼標準?」
北京外事辦主任劉洋:「這個菜單現在確實有很多部門反映上來,我們現在也在組織力量在進行翻譯。」
1988年奧運會前,韓國也曾意識到,到處都是的錯誤英語標識將影響國家形象,於是在國內掀起了修改英語標識的熱潮。經過十幾年努力,到2002年世界盃,韓國就不用再為這種低級錯誤犯愁了。
王小節:「從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規範英語翻譯這件事是既簡單,又很複雜。這不光因為工作量很大,還因為咱們漢語中有些詞語確實不太好翻譯成英文。比如一道家常菜「魚香肉絲」,連許多頭一次吃的中國人都會奇怪,這「魚香肉絲」裡怎麼沒有魚呢?而「水煮魚」這道菜裡也沒看見水啊。這要準確又優美地翻譯成英文、介紹給外國朋友確實有難度。不過還是要通過專家和市民們共同努力,使北京各種公共場所的英語翻譯規範準確起來,讓咱們這個具有博大精深文化傳統的民族,實現和外國朋友的溝通零距離。」
二、奧運記憶--溝通零距離
一個多世紀以來,奧運會已經成為跨越國界、規模最大的人類合作,不同種族和膚色的人聚集在五環旗下,追逐著更高、更快、更強的夢想。如果說體育無國界、奧運無國界,那麼剩下的最大一個溝通障礙,就是不同地區人們之間的語言交流。
1914年巴黎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國際奧委會對官方使用語言作出了規定。奧運會創始人、法國人顧拜旦賦予了法語在國際奧委會中與英語相同的地位,後來的《奧林匹克憲章》第24條也明確規定:國際奧委會的正式語言是法文和英文,國際奧委會委員必須能說英語或法語。近年來,西班牙語、俄語和德語又先後增加進來,這5種語言作為公用語,在各類國際奧林匹克會議上同聲傳譯。
一次奧運會柔道比賽中,獲得66公斤級金牌的選手激動地說:「我太渴望這塊金牌了,甚至不管這是不是我最後一次比賽。」然而,由於翻譯的錯誤,這句話卻被報導成了本屆奧運將是他最後一次比賽。面對眾多的參賽選手,奧運會翻譯人手不足、質量欠佳曾經鬧出不少笑話,因此對於每一屆奧運會的東道主,都必須有專門措施來消除「語言障礙」。
雪梨奧運會高水平的語言服務一直為人稱道,它設有語言服務項目經理和首席翻譯等職位。擔任雪梨奧運會首席翻譯的比爾•韋伯先生,還曾擔任過洛杉磯、亞特蘭大以及鹽湖城冬奧會的首席翻譯。而大量的語言志願者也被安置在急救、安保、媒體服務等環節,努力實現奧運會的溝通零距離。
王小節:「想真正做到溝通零距離,除了語言方面要過關,在禮儀方面也一定不能有紕漏。08年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共有28個大項302個小項,很多觀眾朋友都反映對其中的許多項目和它們的觀賽禮儀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從這期節目開始,我們特別開設了一個小板塊,讓我的卡通形象帶大家去系統地了解一些賽場禮儀。」
三、一起來奧運--奧運禮儀---跆拳道
小節動畫形象:「大家好,我是小小節,今天第一課,我要講講跆拳道比賽的禮儀。現在就出發吧!」
一組跆拳道比賽鏡頭
1988年首爾奧運會時,跆拳道作為示範賽項目進入奧運會殿堂。雪梨奧運會中作為正式比賽項目。
跆拳道雖然是搏擊項目,但最注重的不是格鬥,而是磨練人的品質,讓人受到禮儀的教育和薰陶。
雙方運動員以互相尊重的心態較量,比賽前後,雙方選手要相互鞠躬敬禮,表示友好、尊重和謙讓。
小節動畫形象:「接下來我們來聽聽跆拳道世界冠軍羅薇小姐,是怎麼理解跆拳道所詮釋的禮儀的吧!」
跆拳道世界冠軍羅薇:「雙方如果有一方踢到對方頭的時候,我們的想法可能是被踢的一方可能會想:我的水平不如對方,我要向他好好學習。踢到對方頭的這一方可能會想:我的腿沒有收住,打到對方非常抱歉。所以說這是一種很特別的項目,它對於禮儀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跆拳道倡導的是「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我們觀眾在觀看跆拳道比賽的時候當然也應該遵守其中的禮儀。當然也應該為選手的精彩表現適時的喝彩。
跆拳道世界冠軍羅薇:「在我打奧運會決賽的時候,是對東道主希臘的選手。他們當時場長有六千個觀眾,他們當然希望希臘的選手會贏。但是當我真正憑我自己的實力獲得金牌的時候,我揮著國旗繞場地跑的時候,他們還是會給我熱烈的掌聲,我感到非常感動。」
幾張跆拳道比賽的精彩照片。
王小節:「您看,雖然比賽場上雙方拳來腿去,其實在運動員心裡,還有觀眾都是非常溫文爾雅的,這就叫做體育文明。」
「接下來我要公布我們上期觀眾互動問題的答案。上期我提的問題是:唐代的女子能否參加馬球運動?答案當然是能了,唐朝是一個風氣開化的時期,有很多女子體育項目,除了馬球,蹴鞠、舞劍都非常盛行。據說武則天在作妃子的時候還組建過宮廷馬球隊呢。您答對了麼?下面我們就來抽取本期節目的幸運觀眾。」
唐代的女子能否參加馬球運動?
能
「這期十名幸運觀眾就產生了,您將獲得的就是這套奧組委推出的標槍運動徽章,前三名的幸運觀眾還將獲得一款swatch時尚手錶。多多參與我們欄目的互動吧,不過有一點我得說明一下,最近我們在打電話通知獲獎觀眾的時候,有不少人都是一聽說「您中獎了」,就立刻把電話掛了。看來這手機垃圾簡訊真是危害不淺,不過您如果參與過我們節目的有獎互動,還是請您耐心地聽我們把話說清楚。我們的獎品全部都是免費送出,不會收取任何費用,您可以放心。「
上期獎品《奧運會比賽項目》系列之標槍比賽運動徽章一套。
Swatch手錶一塊
簡訊互動 9999 066 (信息費0.5元/條)
「好了,現在我就給您提本期節目的問題:想問問您知不知道,國際奧委會的正式語言是什麼?您可以發送簡訊到9999066,參與答題和抽獎。節目最後,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本周有哪些應該知道的奧運資訊。」
國際奧委會的正式語言是什麼?
簡訊互動 9999 066(信息費0.5元/條)
四、動態掃描
1.國家遊泳中心外牆體貼膜完成
經過三個月緊張施工,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外牆面貼膜於4日全部完成,一個藍色的、充滿氣泡的立方體出現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按計劃,水立方頂部膜安裝將於年底完成,隨後將進行內牆膜結構安裝和館內環境裝修。
2.北京奧組委推出奧運電子地圖
北京奧組委最近在官方網站推出奧運電子地圖,目前這套地圖已經整合了奧運場館、北京4A景點、奧運特許專賣店和奧運新聞地圖四大類專題數據,將來還要推出英文版和北京之外的六個奧運協辦城市的地圖服務。
3.第四屆北京2008奧運歌曲徵集評選活動即將啟動
第四屆北京2008奧運歌曲徵集評選活動將於2007年1月中旬正式啟動。這次活動將有針對性的組織團隊對北京奧運會、帕運會和火炬接力等主題作品進行創作。歌曲徵集活動還將涉及開閉幕式、頒獎儀式、電視轉播等相關音樂作品的創作。
王小節:「好了,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期待2008,關注奧運來了。我們下周六再見。」
(責任編輯: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