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軟」民族主義對中國有好處

2020-12-14 參考消息

2012年12月13日,南京舉行國際和平集會,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5周年,參加集會的小學生向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獻花。(資料圖片)

參考消息網2月6日報導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2月4日刊登題為《「軟」民族主義對中國有好處》一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志遠人文藝術講座教授丹尼爾·貝爾。文章認為,中國的民族主義是件壞事,或者說外界貌似是這麼看的。在20世紀的大多數時間裡,中國都將自己視為遭受外國欺凌的受害者,中國政府利用民眾的情緒把國家維繫在一起。現在,中國正變得愈發強大,其他國家自然要擔心。

文章稱,中國存在兩種模式的民族主義。外國媒體通常報導的「硬」模式往往是以北京的軍方和中共上層為核心。公平地講,硬民族主義未必是壞事。增強國力的意義在於確保政治穩定,這樣人們就能體面地生活。因此,當中國還貧窮並且經常受到外國列強欺侮時,增強國力是有意義的。

不過,問題是中國現在是一個經濟大國,它的領土邊界也比較安全。因此,現在更難找到理由宣揚硬民族主義了。

但還有另一種民族主義,姑且稱之為「軟」民族主義。這在當下中國很有道德說服力。文章指出,「軟」民族主義是以中國古都南京為中心的。最近,上海交大和美國埃默裡大學在南京聯合舉辦了一個中美媒體交流活動。活動上,一位南京學者對我們說,南京是一個交匯點,在信奉「儒家思想」的北方和更重視商業的南方之間的交匯點,也是更近時候的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的交匯點。

文章稱,中國式的「軟」民族主義以儒家價值觀為驕傲,包括人道主義觀點和學習別人的長處。這兩樣價值觀都在南京得到強調。南京有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還有一個紀念館是緬懷約翰·拉貝的,這個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曾敞開家門收容中國公民,從而救了幾百個中國人的命。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緬懷了2500名在與國民黨一道抵禦日本侵略者過程中犧牲的美國飛行員。

這些展覽旨在顯示,中國人以一種重視人性與同情的觀點為驕傲,這種觀點不分民族與國籍、一視同仁,孔子有一個重要的主張就是「仁」。而孔子的另一句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放到國家身上,意思就是說國家可以並且應當總是學習其他國家的優點,這就意味著與那些國家建立良好的關係。

文章認為,從道德角度講,「軟」民族主義無疑是未來的發展道路。那麼,它能從南京推及中國其他地方嗎?文章說,有理由對此感到樂觀。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和政治改革者都認識到,必須推行一種更溫和的民族主義。

相關焦點

  • 美媒:中國的民族主義不危險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1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民族主義危險嗎?它經常出現在有關中國走向的談話中,它也常常讓人聯想到正在崛起的偉大的全球力量。這就是中國民族主義。誠然,中國民族主義者的語言可能是激烈的和好戰的。
  • 美媒:歷史和民族主義是中國的兩種終極武器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7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兩種終極武器:歷史和民族主義中國國家主席最近訪問韓國,這一重大事件卻沒得到(國際)應有的關注。此行有兩個明顯主要動機。一是向平壤發出信息,繼續違抗中國對飛彈和核試驗的反對將付出代價。
  • 中國的「民族主義」是反應性的
    西方應對新冠疫情失利後,頻頻甩鍋中國,從隱瞞疫情到數據作假,直至高舉民族主義大旗,不僅在網絡上掀起輿論熱潮,也引發了外交部門的強硬回應。面對西方來勢洶洶,中國該如何回應?當民族主義在西方走向民粹主義時,我們該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 美學者長期研究:中國民族主義並未抬頭
    【觀察者網編譯】據美國《芝加哥論壇報》2月8日報導,近日哈佛大學教授阿拉斯黛爾·伊恩·約翰斯頓(Alastair Iain Johnston)在2月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國際安全》雜誌上發表題為《中國的民族主義在崛起嗎?
  • 中國的民族主義是如何產生的
    但是前一段我聽秦暉老師講,中國的那些士大夫對西方的認識,最早就是從制度開始的。比如郭嵩燾,甚至包括劉錫鴻,留歐的時候,劉錫鴻自己在日記裡面都說英國的制度好,當然他在朝堂說的又是另外一碼事,中國駐美的副使容閎,也很推崇美國自由民主的制度。郭嵩燾等人用儒家的話語來評論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認為這就是我們理想的三代之治。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 中國應重建什麼樣的民族主義
    中新網4月22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22日發表題為《在壓力下重建中國民族主義》的文章說,無疑,在外在壓力下,中國需要民族主義。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沒有任何民族主義的反應,那麼中華民族的確很難被人所尊敬。作為大國,中國需要的是一種類似於傳統儒家那樣的具有很強包容性和普世主義性質的國家精神。
  • 叢日雲:為什麼當代中國激進民族主義愈演愈烈?
    第三,極端的或激進的民族主義思想。其特點在於:(1)以對本民族、西方民族(包括日本)、中西民族關係的歷史和現實的片面認識、虛假信息和由此而產生的根深蒂固的偏見為其判斷、情感和態度的基礎;(2)以過時的、僵化的理論來理解當代國際關係;(3)以排外仇外(主要針對日、美)的方式表達對本民族的忠誠;(4)極端的、非理性的、好鬥的態度和行為方式。
  • 民族主義的雙刃劍
    (註:我在整篇文章的行文當中,民族主義這個概念使用的都是較為廣義的,即也包含了國家主義與種族主義等與民族主義有一定區別的概念,對於民族主義內部的種類為了文章的簡單易懂則儘量不予區分)   從好的方面來講,首先,民族主義可以推動一個國家的飛速發展。
  • 鄭永年:中國要構建理性民族主義
    再者,中國周邊一些國家包括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因為和中國存在著各種糾紛,其針對中國的民族主義也處於高漲階段。同樣重要的是,中國周邊其他一些新興國家如印度也往往隨著國家的崛起,其民族主義經常高漲起來,並且也往往是針對中國的。類似的外在環境的變化無疑為中國新一波民族主義的崛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 兩種民族主義的碰撞
    後世學者在研究二戰中日本在華操縱當地人建立自治政權方面,驚訝地發現居然有無數的當地要人願意與之合作,「遍地漢奸」,不得不承認日本在精神建構和政權合法性營造方面的成功之處。驅除韃虜與五族共和  相比日本作為單一民族國家,中國的民族主義在呱呱落地的時候,就面臨一個先天的難題:滿漢之分。
  • 狹隘民族主義可能會阻礙中國發展
    上學期中國和日本之間發生釣魚島紛爭的時候,一些中國人向日本餐廳投石頭,燒掉日本國旗,破壞日本公司的汽車。兩國之間的領土糾紛,在民間演變為一場民族主義的衝突。  中國人正在實現自己的「中國夢」的概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中國成為富強的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是,在釣魚島領土糾紛中出現的激烈的民族主義,可能會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障礙。
  • 環球社評:中國的民族主義真比周邊厲害嗎
    實際上,較為積極參與全球或區域競爭的社會裡都會不同程度存在民族主義的情緒,或者有這樣的人群。中國不能自我標榜完全沒有民族主義,問題是那些經常這樣批評我們的國家,又有誰是「乾淨的」?   西方輿論如今談論民族主義,大多針對的是中國。西方一些人認為,民族主義是中國意識形態中比共產主義更實質的東西,當他們這樣說時,實際上是再造了民族主義的含義,幾乎把它作為專有形容詞使用,同中國掛起鉤來。
  • 約瑟夫·奈: 日本的民族主義走向
    雙方對島嶼主權聲索的矛盾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但最近爭執加劇並導致中國的大規模反日遊行卻始於9月。當時,日本政府從私人所有者手中購買了三座小島。首相野田佳彥表示,他決定由日本中央政府購島的初衷,是防止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利用市屬資金購島。之後辭去公職並籌劃組織新政黨的石原的民族主義挑釁行為廣為人知,野田擔心他會試圖佔據小島,或尋找其他方法刺激中國以激發日本民眾的支持。
  • 民族主義的起源及其在日本與中國跨文明的傳播
    結果是,即使這一民族不能排除他族,也想在自己受辱的同時要讓他族有同樣的切膚之痛。如本文第一作者在《民族主義:走向現代的五條道路》和《資本主義精神:民族主義和經濟發展》等書的論證,「羨恨交織」是十八世紀以來西方世界裡許多民族主義形成的主要心理因素。然而,歷史上,它卻沒有成為在一神論文明以外的國家的民族主義的特點。日本和中國就是明顯的例子。
  • 中國年輕人沒有那麼民族主義?美國擔憂或被誇大
    美國《外交政策》2月7日文章,原題:令人驚訝的發現:中國年輕人變得不再那麼民族主義了長期關注西方媒體對華報導的人都熟知一種觀念:為迎合不斷加劇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國領導人得要表現得比較強硬。太多報導都是關於展現民族主義的憤青和小粉紅等。
  • 民族主義並非一天建成
    三、甲午戰爭後:民族主義被引入中國既然古代中國沒有類似的民族主義,那麼民族主義何時被引入中國呢?是將天朝打醒的鴉片戰爭嗎?答案並非如此。關於建立民族國家必要性這一點,革命黨人在刊物中多有論述。1902年8月《新民業報》的文章《論世界經濟競爭之大勢》,「吾國之不振,非歐族使之然,自族不能建國家之故也。歐人不於十九世紀中,大振民族國家之勢力,則二十世紀中經濟競爭,必不能強橫至此。」
  • 民族主義思潮的理性與非理性
    2017年以來,朝鮮半島局勢一有新態勢,中國民眾就會在網絡上作出回應。絕大多數國內民眾站在國家安全利益的角度,對朝鮮、韓國和美國的有關行為表達了強烈譴責和不滿。在民族主義情緒的湧現下,赴韓遊客明顯減少,一些民眾發表「國家面前無偶像」等類似言論。中國外交部在回應國家限制中國民眾前往韓國旅遊的指責時就指出,中韓交流合作要有相應的民意基礎和輿論氛圍。印度成為2017年國內民族主義者的主要指責對象。中印洞朗對峙事件引燃了中印兩國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印度國防部長發表所謂「2017年的印度和1962年的印度已經完全不同了」的言論。
  • 美媒:疫苗「民族主義」將威脅全球抗疫努力
    文章強調,疫苗研發上的「民族主義」將威脅全球抗疫努力,只有所有人都安全了,才是真正的安全。   疫苗研發出現「民族主義」跡象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發文指出,目前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在疫苗研發方面出現了「民族主義」跡象,他們一方面為境內的研發工作提供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提出讓本國公民優先獲取疫苗的要求。
  • 民族主義釋義
    現代民族國家有兩種類型:一是單一民族國家,二是多民族國家。   關於民族主義的類型,有多種分類方法。根據民族主義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方面的表現形式,民族主義可以分成四種:政治民族主義、經濟民族主義、文化民族主義、宗教民族主義。   政治民族主義是表現在政治方面的民族思想、態度和行為。
  • 「喚醒中國民族主義的不是中國政府,而是美國政客」
    每年訪問美國的中國人有300萬人次。其中有多少是共產黨員及其家屬?相信美國政府對此是一無所知的。中國共產黨員到底在中國的政治體制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們有著什麼樣的意識形態和行為?他們和社會的關係到底如何?美國人對此一無所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兩個大國在博弈與競爭。如果你對另一國完全無知,那如何與他們博弈與競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