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1500年前的丹陽南朝石刻上拓印學習卻違法了?

2021-01-09 陸衣的歷史空間

這幾天,因為有關上海某大學的學生非法拓印丹陽南朝石刻的新聞,又一次引起了人們對古代文物保護問題的關注。

拓印是把碑刻、銅器等的形狀和上面的文字圖形印下來的一種方法,通常是現在物體上蒙一層薄紙,先輕輕拍打使其凹凸分明,然後上墨,顯示出文字、圖像來。

這種方法由來已久,據《隋書·經籍志》記載,隋朝時期的皇家圖書館就專門藏有拓石文字,以卷為單位,其中有秦始皇東巡會稽時的石刻文一卷,熹平石經殘文34卷,曹魏三體石經17卷等等。

人們所說的拓印,通常指的是在石碑上拓印碑文,實際上,拓印並非專指碑拓。拓印在中國也被廣泛用於複製各個時期的多種浮雕、石刻圖案,在歐洲拓印被用來複製中世紀教堂裡的紀念性黃銅雕刻品;美國用拓印來複製美國建國以前的墓碑;在日本人們甚至用來摹印魚。

既然拓印的方法在各國各地被廣泛使用,那為什麼這次上海的學生在丹陽的拓印學習卻違法了呢?

其一、南朝時期,因為社會動蕩,戰火紛繁,天下凋敝,民不聊生。不說普通百姓,即便是所謂的上層貴族,也並不十分富裕。再加上當時在社會上佔統治地位的是玄學、道家和佛家,它們都是提倡薄葬的。而政府也下達了禁碑令,對於民間的厚葬風俗嚴格禁止。像南朝齊的竟陵王蕭子良去世後,立碑的請求都沒有被政府批准,其他官員百姓就更加不可能例外了。也因為這個原因,南朝時期的墓碑、石刻和石獸非常稀少。物以稀為貴,丹陽南朝石刻當然也就特別珍貴了。

其二、丹陽南朝石刻的材質為當地的石灰巖,這種巖體的質地較為脆弱,在長達1500多年的露天環境下,風華的情況比較嚴重。如果,在拓印的過程中用力過大或者使用了能對巖體造成損害的材料,就可能對丹陽南朝石刻造成嚴重的破壞。

其三、我國為了保護古代文物,加強對文物拓印的管理。在2011年,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和國務院有關行政審批的決定,制定了《文物複製拓印管理辦法》。

其中,《文物複製拓印管理辦法》中

第五條規定:複製、拓印文物,不得對文物造成損害。未依法區分等級的文物不得複製、拓印。因文物保存狀況和文物本體特點不適宜複製、拓印的,不得複製、拓印。為科學研究、陳列展覽需要拓印文物的,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應當翻刻副版拓印。

第七條規定:從事文物複製、拓印的單位,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

第八條規定:複製、拓印文物,應當依法履行審批手續。

在這次事件中,非專業人士未經審批的盜拓,極有可能因操作不當而對丹陽南朝石刻造成汙染和損壞。這也給大家敲響了警鐘,我們要多多學習與文物保護相關的法律,才能真正的愛護文物和科學的保護文物。

相關焦點

  • 南朝石刻遭拓印事件始末 拓印是什麼意思對南朝石刻有何影響
    印刷術出現之前,古代留存下來的很多文字都刻在石頭上。後來,拓印技術出現,讓石刻碑文得以流傳。不過最近,在江蘇丹陽,多名大學師生卻因盜拓文物引起爭議。什麼是盜拓?盜拓又會對文物造成什麼影響?回顧:南朝陵墓石刻遭盜拓在江蘇丹陽,坐落著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朝陵墓石刻,這些石刻造型生動,氣勢雄偉,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但今年國慶期間,一位網友在尋訪南朝陵墓石刻時卻發現,一群人正在三處石刻前拓印。
  • 千年石刻遭美術學院師生拓印,警方介入
    國慶假期期間,位於江蘇丹陽、矗立1500餘年的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南朝石刻,遭到多名外地大學生非法拓印,這一行為所幸被制止,但消息傳開後仍引發公眾熱議。10月8日下午,丹陽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文物科科長張益告訴澎湃新聞,8日,涉事的某大學帶隊老師已經來到丹陽,其解釋稱是課堂結合野外進行「遊學」,將南朝石刻拓片用於學習研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違法」,對此感到抱歉。張益表示,經過專家鑑定,涉事大學師生的拓印行為未對文物本體造成損害,僅對三隻「神獸」的外觀有少許影響,將聘請有相關資質的單位和專業人員處理殘存的墨痕、墨跡。
  • 南朝石刻遭大學師生非法拓印:文物部門報警,涉案教師道歉
    據工作人員觀察,共有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梁武帝蕭衍修陵石刻和梁簡文帝蕭綱莊陵石刻的三處石獸被擅自拓印,被拓印的石刻本體及附近,留有少許黑色汙點,疑似盜拓時留下的痕跡。江蘇省考古研究所所長 林留根:為什麼不準私自拓、隨意拓、任意拓?這就是對文物一個保護的需要,因為拓片,特別是對石刻文物是損害,它的這個墨跡上去,滲到石刻的縫隙裡面去,對它是一種破壞。
  • 中國石刻文物歷代風貌及拓印的注意事項
    為什麼非法拓印會對石刻文物造成損壞?石刻文物的價值究竟有多大?這就要從中國古代石刻技藝的發展說起…… ,逐步吸收了古印度地區受到古希臘影響的犍陀羅、馬圖拉、薩爾納特等地的造像風格,醞釀出了南北朝時期以石窟寺佛造像、南朝帝陵石刻、北朝墓葬石刻等文物類型為代表的飄逸靈動且兼具絲路、佛教影響的全新風貌。
  • 「國寶級」石刻遭盜拓,拓印文物的正確姿勢?
    國寶遭盜拓 近日,「某大學師生盜拓千年國寶」一事引發廣泛關注,事情起因:該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一老師組織學生到江蘇丹陽,對南朝陵墓石刻進行人類藝術史多樣化課程教學,過程中,他們直接在文物古蹟上進行拓印。
  • 6天內南京2處南朝石刻遭墨汙 專家:有人違法拓片
    讓人揪心的是:這種南朝石刻被汙染的事情近期已經發生多次了。此前的9月20日,同樣是在棲霞區,另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蕭憺墓的石刻也有遭遇類似汙染。蕭景、蕭憺這對歷史上的著名堂兄弟,可謂「同病相憐」。
  • 法國人與英國人眼中的丹陽古文化:偉大的中國雕塑!
    謝謝那些為丹陽南朝石刻留下珍貴老照片的人們丹陽南朝陵墓石刻在我國南朝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是六朝雕塑史上的巔峰之作。宋代大詩人陸遊、清代著名金石學家莫友芝等,他們或留詩或題刻,無不描述丹陽南朝石刻的華美與莊重。丹陽南朝陵墓石刻的老照片相對較少,因而尤為珍貴。
  • 濟南石秀山宋代紀年石刻首次拓印
    近日,濟南市長清區文物保護管理中心在崮雲湖街道陸家莊石秀山南麓發現一處有明確紀年的大型北宋石刻畫像,整個畫像通高2.75米,寬2.35米,距今已有933年歷史。據悉,該石刻畫像坐東面西,為首次發現。畫像為兩位道家人物,人物神情平靜而深邃。
  • 花錢就能給你機會拓印城牆磚 研學機構「童樂學丫」被指違反「城牆...
    最近,接連發生了鎮江丹陽南朝陵墓石刻遭大學生私自拓印、南京紫金山明孝陵下馬坊神烈山碑被人塗汙描紅的事件,為戶外文物的保護敲響了警鐘。然而,近日又有南京文物愛好者反映,一家名為「童樂學丫」的幼教機構組織孩子活動,私自對南京明城牆的城磚製作拓片。
  • 南京破獲非法拓印「國寶」案 當事人被罰500元
    通訊員 棲文軒 現代快報記者 王瑞  案情回顧  兩處南朝石刻遭汙染,盜拓人跑了  今年9月20日下午,南京市文物保護志願者前往棲霞區甘家巷附近蕭憺墓碑亭石刻進行巡查時,發現一名男子在附近鬼鬼祟祟,形跡十分可疑。
  • 嶗山風景區「拓印嶗山」工程:獨創吊索拓印絕技
    而前兩天他們剛剛完成的拓印石刻是嶗山風景區現存已知石刻當中唯一一處也是最大的一處丘處機道長真跡,是當時丘處機道長寫下的描寫嶗山的20首詩,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非常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   拓印團隊隊長李繼偉介紹道,拓印通常有上紙、上墨、揭紙三個步驟,而嶗山拓印的團隊,在每一個步驟上都很講究。
  • 齊梁故裡,中國眼鏡之鄉,江蘇丹陽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丹陽古稱曲阿,位於江蘇省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屬太湖流域片區,是由鎮江市代管的省轄縣級市,素有「中國眼鏡之鄉」之美譽。丹陽境內河流縱橫交錯,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丹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6000年的文明史,為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齊梁故裡。境內名勝古蹟頗多,還曾發掘出大量的歷史文物。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江蘇丹陽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 敦煌遺書驚現第二件南朝寫經,1500年前它如何從南方抵達藏經洞
    為什麼題記如此重要?南北朝時期的楷書,上接漢隸遺韻,下開隋唐先河,是書法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但在風格上,南、北朝卻也表現出顯著差異。當時,《成實論》受到帝王公卿、文人學士、僧侶道俗的大力推崇,成實的勢力,彌滿南朝。據記載,當時光宅寺法雲、莊嚴寺僧旻、開善寺智藏,一時名宿,均研修《成實》。成實論師一度被梁武帝奉為「家僧」,待為上賓,竭力弘揚成實思想。直到隋代,成實學派才開始趨於衰退,直至逐漸消失。《成實論》因流傳廣泛,故古來傳本,分卷常有不同。
  • 樹葉拓印藝術 傳承傳統文化
    拓印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公元前兩千年,重要大事記載便已被鐫刻於骨板或青銅,亦有刻於磚瓦、陶瓷、木料、玉石以保存文字及圖像者,唯用於長篇碑文最多之質材當推石料。古代的拓印就是把一張堅韌的薄紙事先浸溼,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輕輕敲打,使紙入字口,待紙張乾燥後用刷子蘸墨,輕輕地、均勻地拍刷,使墨均勻地塗布紙上,然後把紙揭下來,一張黑地白字的拓片就複製完成了,這種複製文字的方法,稱之為"拓印"。它是將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紙、墨拍印出來,以便保存和傳播的工藝方法。
  • 江蘇丹陽——最美的故鄉
    也沒有什麼,不過就是1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大丹陽人有錢但是不高調,富有但是不愛炫,踏踏實實做實業,和和美美做善事。這就是牛逼的大丹陽!【天地石刻園】在丹陽,鳳凰湖畔的千年石刻【通泰橋】在丹陽,有一座橫跨內城河的明朝建的橋【萬善塔】在丹陽,有一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380年古塔
  • 綦江農民版畫 拓印城市的文藝範與煙火氣
    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綦江農民版畫,正是在這片土地上,歷經上千年生活與藝術的交融,拓印出不同時期這座城市的文藝範與煙火氣。李成芝在版畫院教學生學習版畫。兩千多年前,秦朝時代的巴國還是奴隸社會,這時綦江地區古代先民中的匠師們,在堅硬的石壁上用工具創作藝術,形成了反映巴、僰、濮、獠等少數民族生活的寫實與誇張的石刻文化藝術。隨著歷史的發展,綦江的石刻藝術,慢慢從巖石逐步轉移到木板上。
  • 傳印長老為「紀念房山石經開洞拓印55周年」發來賀電
    僅就歷史文化價值,便可略述以下幾點:一、石經閟藏在石洞和地宮先後一千多年,在歷史上第一次拓印出來與世人見面,為學術界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二、石經刊刻所依據的經典,是我國最早的寫本,因此最正確,可以校勘後世所刻《藏經》中的脫誤和錯字;    .
  • 重慶市第一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專項法規——《重慶市大足石刻...
    從6月1日起,我市第一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專項法規——《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  今後,在大足石刻保護範圍內吸菸、刻畫「到此一遊」、爬上石刻拍照、隨意燃放煙花爆竹和香蠟紙燭等違規行為,都將被依法處理。
  • 一個藏族英語老師,投身石刻研究,成就了西藏唯一的石刻博物館
    去日喀則的交通很方便,從拉薩火車站坐上一列火車,40元車費,不到三個小時,便可以到達。很喜歡那一列火車,名叫「唐竺古道號」,內部是濃濃的藏式風格。冬日的日喀則,陽光燦爛萬裡無雲,並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寒冷。
  • 日光巖上的鬱郁乎文:廈門鼓浪嶼摩崖石刻欣賞
    日光巖上的鬱郁乎文廈門鼓浪嶼摩崖石刻欣賞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別名"晃巖",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裡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鼓浪嶼的摩崖石刻約90處,其中80餘處在日光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