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14歲男孩為圖書死咬親媽不鬆口,寵溺過度!體罰教育該不該

2020-09-05 動漫小李子

7月12日下午3點半,十四歲男孩和媽媽來到三樓寧波書城,因沒有滿足孩子要求,男孩無法控制情緒,大哭大鬧半個多小時,甚至用嘴使勁咬住他媽媽的手腕不鬆口。此時,寧波書城三個工作人員趕忙與男孩溝通勸阻,結果男孩變本加厲,反而咬得更緊;在場的書城讀者朋友和清潔工阿姨,都在勸說孩子有事可協商先鬆口,不要使勁咬住媽媽,但都無濟於事。最後,經書城工作人員勸阻,大家束手無策也幫不上忙,各自做自己事,讓他們母子倆情緒平復下來,後來男孩情緒稍微有點平靜,這才鬆口讓媽媽解除皮肉之痛。


男孩死咬母親不放


回顧整個事件過程,這母子間的糾葛看似是一本圖書導致,其背後的卻是男孩的天生叛逆和大人時常對孩子的有求必應。十四歲的男孩並非幾歲的小孩子,按照一般而言最起碼能夠懂得最基本的是非區直,然而面對圖書的誘惑,不分黑白敢對母親下死口,說句老實話這樣的孩子確實該好好教育教育了!


農村小孩自己帶飯去學校


古人云黃金棍下出好人,現今仍需適量「黃金棍」

孩子的教育雖非一朝一夕之事,但仍需時時刻刻的引導和批評教育。現在雖不提倡體罰教育,但仍然需要「教訓」來使孩子銘記。過度打罵雖有害,但不打不罵卻是對孩子的不負責。小孩的成長需要安逸和諧的生活環境,但一旦生活沒有的曲折,孩子的成長便不會完美。若不經歷風雨,又拿什麼迎接彩虹?


你會怎麼選擇


世事非常事,古人之語也並非完全錯誤。「黃金棍下出好人」雖非提倡體罰教育,但是適當的體罰卻能夠有效的改正孩子身上的一些壞毛病。眾所周知,其實每一位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都會適量使用一些體罰性教育,所謂的和諧教育其實並不存在,對於孩子的教育如果一味的只靠引導和溝通,其成效是相當低的,適度的體罰性教育無論是對孩子的成長和性格的培養是有利的,但過度的體罰其弊病是相當大的,體罰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孩子做錯事情,一味讓家長承擔,那麼孩子長大成人以後,所犯的過錯又該由誰承擔呢?


其中的尺度需要自己衡量

相關焦點

  • 14歲兒子死咬媽媽手腕:攤上毫無原則的爸媽,是孩子最大的不幸
    突然之間就傳來一個小男孩大哭的聲音,在老人的嚷嚷中,我們大概明白了孩子想要買東西,可是老人覺得沒有必要買,所以發生了衝突。孩子看上去只有三四歲,他不依不饒,一會兒使勁把老人往反方向拽,一會兒抱住老人的大腿不肯離開,一會兒甚至死死咬住老人的手臂。老人命令孩子趕緊鬆口,可孩子說什麼也不願意,甚至把自己手裡原本拿著的風車玩具也扔掉了。
  • 過度寵溺孩子,會導致孩子變得自私,這該怎麼辦?
    父母在每一個階段表現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小時候爸爸和媽媽總是害怕我們受傷,總是把我們小心翼翼的抱在懷裡。而長大以後,爸爸媽媽又會用成年人的方式來教會我們道理。但是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的愛的方式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他們對孩子過度的寵溺常常導致孩子變得特別的自私,只知道考慮自己的感受。
  • 12歲孩子拿菜刀砍死親媽,20多刀啊!就因為媽媽管教他不該做這事
    導讀血淋淋的案例在拷問孩子怎麼了這麼小的孩子冷血、暴躁、殘忍、扭曲……鴉知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僅僅為了管教他不該吸菸這個只有12歲的孩子竟然拿起刀砍向了母親▼其母親死亡後,吳某康一直帶著2歲的弟弟在家住宿未外出,還接聽其母親若干電話,回復其母微信。且吳某康拿其母親手機借母親名義在12月2日星期日晚上10:49,給其班主任發了請假信息,原信息是:「胡老師吳某康明天請假行不他感冒了」。
  • 「體罰」制度究竟該不該存在?
    在國內,一向嚴禁老師體罰學生,以教育聞名世界,極度重視兒童保護的坡坡怎麼會出現這種事呢?被鞭打的學生是新加坡男校的一名男生,鞭打的老師是該學校的訓導主任,男孩的父母趕到學校和老師溝通的時候,卻被告知沒有鞭打孩子……
  • 不厭其煩說寵溺
    (今天早上的天空)關於寵溺問題已經寫過多篇文章,最近親子教育諮詢中孩子由於極度寵溺而帶來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情況也越來越嚴重
  • 犯錯的孩子,到底該不該「打」?
    成績不好請家長、不寫作業不聽話……很多人都已記不清小時候曾經挨過多少次打罵。輕微的懲戒或許容易遺忘,但是上升到暴力的「體罰」,卻總是那麼令人刻骨銘心。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錯,當面對犯錯的孩子時,罰還是不罰?如果要罰,又該如何把握尺度?
  • 從小的過度寵溺,16歲吃飯都要媽媽餵,現在的她變成什麼樣了呢?
    從小的過度寵溺,16歲吃飯都要媽媽喂,現在的她變成什麼樣了呢?《變形記》裡面來的都是一些富家子弟,不知道大家對其中的一位叫做劉思琪的女生是否還有印象。而大家關注的不僅僅是她的家庭,更多的是她家人給她帶來的教育。
  • 中國台州網丨犯錯的孩子,到底該不該「打」?
    成績不好請家長、不寫作業不聽話……很多人都已記不清小時候曾經挨過多少次打罵。輕微的懲戒或許容易遺忘,但是上升到暴力的「體罰」,卻總是那麼令人刻骨銘心。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錯,當面對犯錯的孩子時,罰還是不罰?如果要罰,又該如何把握尺度?懲罰也是門藝術「今天我打了女兒幾下,這是我第一次打她,因為她總是聽不進去長輩說的話。」
  • 老師能不能體罰學生?又該如何體罰?(家長更要看)
    「教師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條文被過度解讀,比方說,教師對嚴重違紀學生罰站被稱之為「體罰」,讓嚴重違紀學生參與勞動如打掃衛生則被稱為「變相體罰」,批評教育幾句也會被扣上「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的帽子。
  • 遼寧撫順6歲女童親媽及男友該當何罪?
    文 | 貢小娟 中銀(深圳)律師事務所遼寧撫順6歲女童被親媽及其男友虐待3個月:熱水澆頭、鉗子拔牙、打火機燒嘴、鋼針扎腿、拳腳和洗衣板毆打、餵貓糧、睡地板、吞菸頭……全身數十處骨折,送醫後曾被下病危通知書。
  • 12歲逆子20多刀砍死親媽,未成年人該如何教育
    未成年人犯罪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前媒體報導陝西神木15歲女孩被數名未成年人強迫賣淫後,毆打致死的新聞剛剛過去半個月,緊接著又爆出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鎮12歲少年20多刀砍死親媽的消息。之前,在15歲神木女孩被殺後,大多輿論基本圍繞法律展開討論,不錯,未成年人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確實令公眾擔憂,這種擔憂來自於現行的法律對未成年犯罪的量刑上,據我國刑法規定,14至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只對法律所規定的八種犯罪承擔刑事責任;16至18周歲的未成年人,對所實施的犯罪行為,雖然要承擔全部刑事責任,但對於未成年人,享有「在量刑時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適用死刑」的立法寬宥。
  • 11歲裴佳欣洗頭,爸爸的做法盡顯寵溺,看到媽媽:真是親生的?
    很多女孩子在11歲的時候就已經能獨立照顧自己了,但是11歲的裴佳欣還是父母手心裡的寶貝,她不僅是一個學生還是一個演員,平時工作又那麼累,日常起居大多都被家裡人照顧著,最近裴佳欣的媽媽就曬出了給女兒洗頭時的視頻。
  • 臨沂男孩被女子脫褲綁樹捏大腿,知情人:親媽體罰,他天天逃課
    但現實是有些父母自己都不明白「如何做人」,讓他們教育孩子,他們只會用野蠻的手段體罰孩子,還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才」。事件經過2020年6月24日,山東臨沂。有網友爆料稱:費縣東蒙鎮一小學門口,一名小男孩被一名女子五花大綁在樹上,並扒掉褲子捏大腿。
  • 從13歲男孩7刀殺女童案件看刑事年齡,該不該寬恕?
    13歲的孩子殺一個小女童,連捅7刀!還鎮定拋屍!這哪像是13歲的孩子幹出來的事情?更像是電視中殺人狂魔的寫照! 因為中國的刑事年齡為14歲,13歲的蔡某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不承擔刑事責任。一審法院判決,13歲男孩父母賠禮道歉,賠償128萬餘元。
  • 懲罰與體罰的界限要明確,讓教師的懲戒權「有法可依」
    「沒有懲罰,就沒有教育」。哪怕是三歲小孩子,都要明白,犯錯,就要負責,就必須要受到懲罰,就是我們社會上不懂教育的人亂噴,使孩子目無尊長,浪蕩成性,對行為極不負責。這是社會家庭和噴子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和寬容造成的!
  • 15歲男孩脾氣暴躁打罵父母,不孝順的孩子往往都有這種父母
    15歲男孩脾氣暴躁打罵父母,為什麼父母會養出這種孩子呢?有的孩子在叛逆期無比聽話上進,而有的孩子問題百出,叛逆問題嚴重的孩子,還會有打罵父母的現象,那麼在家庭教育中,什麼類型的父母容易養出不孝子呢?第一:父母對孩子無限寵溺這類型父母對孩子總是滿眼心疼,把最好吃的留給孩子,把最貴的買給孩子,什麼事都不用孩子幹,從小到大,只要是孩子開口要的,父母都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也正是因為這一份寵溺,讓孩子任意妄為,可以指揮、打罵父母。
  • 李玫瑾教授:棍棒教育適用於這4種時刻,孩子該打就得打,莫心軟
    很多舊時的家長會選擇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在如今卻不被我們所推崇。可是當孩子出現一些行為時,李玫瑾教授則表示,該打就打,不要讓孩子在將來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小男孩在四五歲的時候,有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可以和父母鬧,那麼當這個男孩長到13 14歲時,又會選擇什麼方式和父母鬧呢?自殺或者是離家出走。
  • 因不聽話遭父親體罰 小男孩寒夜穿內褲站屋外
    得知他是因為不聽話被父親體罰,同一小區的業主將情況告知民警,民警迅速趕到現場,對孩子父親進行了批評教育。當晚9時50分,該小區業主發現,在小區內一個垃圾桶旁邊,有一名小男孩只穿著內褲站在寒風中。當時,南寧市公安局青秀分局特巡警大隊雙擁警務站警務人員正好巡邏至這個小區周邊,業主馬上將情況反映給民警。
  • 「話題互動」教師該不該舉起戒尺?老師體罰學生,你怎麼看?
    近年來,教師體罰學生的現象屢禁不止,農村中小學和私立學校尤甚,原因既與學校的管理運作有關、與學生有關,還與教師的法制意識、心理健康和傳統教育觀念等有關。古語云:「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不打不成オ」、「教不嚴師之惰」是中國幾千年封建教育所總結的成功之道。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就明令禁止體罰學生,並上升在法律的高度。
  • 「沒有一邊寵溺無度,一邊健康成長」啟蒙教育箴言不止這一條
    一.關於尋求「特殊照顧」「研究證明:過度寵溺造成身心的全面退化沒有一邊寵溺無度,一邊健康成長……」那些總想讓自己孩子得到「特殊照顧」的,基本是這三類人:1.不明白,不理解、不重視正常成長之重要;2.當寵物繼續嬌寵——也希望幼兒園、學校如此;3.土鱉、暴發戶搞特殊心理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