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六)——教學模式

2020-09-03 全職寶媽愛學習

一、教學模式的內涵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

教學模式的內容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

①步驟安排;

②師生交往;

③反饋方式;

④支持系統。


二、常見的教學模式

(一)範例教學模式

1、代表人物:瓦根舍因(德國)

2、教育目的:克服教材內容的繁瑣,要求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蘊含著本質因素、根本因素、基礎因素的典型事例和範例,使學生透過這種範例掌握學科知識和科學方法,並把科學的系統性與學習者的主動性統一起來。

3、基本過程:

①闡明個案 ;

②範例性闡明類案;

③範例性地掌握規律原理;

④掌握規律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⑤規律原理運用訓練。

4、基本內容:範例教學模式側重於教學內容的優化組合,使學生通過範例性材料,舉一反三地理解和接受基本性、基礎性的知識,訓練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二)程序教學模式

1、理論基礎: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2、基本內容:程序教學是一種使用程序教材並以個人自學形式進行的教學。學生獨立學習經過特別編制的程序化的教材,主動積極地去獲取知識、掌握技能,並使自己的自學能力得到發展。

(三)發現教學模式

1、代表人物:布魯納(美國)

2、基本內容: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動手動腦,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創造性地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認識能力。注重學習過程的探究性、學習者的內部動機、信息的靈活提取等。

(四)掌握學習教學模式

1、代表人物:布魯姆(美國)

2、基本內容: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的指導下,以集體教學為基礎,輔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個別化幫助以及所需的額外學習時間,從而使大多數學生達到課程目標所規定的掌握標準。


(五)暗示教學模式

1、代表人物:洛扎諾夫(保加利亞)

2、基本內容:主要用於語言教學。讓學生處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運用暗示、聯想、練習和音樂等綜合手段、方式,誘發學生學習需要和興趣,使大腦兩半球協調活動,有意識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相結合,形成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從而發揮學習潛力,提高教學效果。

3、實施條件:

①寬敞的、布置雅致的教室;

②較好的音響設備;

③學生人數要少,一個班只能有十多人左右;

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而且能運用心理學知識,運用音樂、戲劇、舞蹈等綜合藝術形式。

(六)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1、代表人物:羅傑斯

2、理論基礎:人本主義心理學

3、基本內容:非操縱教學,教師不直接地教學生,而僅僅是促進他們學習。學生通過自我反省與情感體驗,在融洽的心理氛圍中自由地表現自我、認識自我,最後達到改變自我、實現自我。

(七)直接教學模式

1、理論基礎: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理論基礎。

2、基本內容:為5~8歲兒童設計的課程方案,核心內容是讀、寫、算。教學環節以教師的直接講授為主,按照「講一遍學習內容——幼兒重複——提一些問題——作一次小結」順序進行。

3、評價:可以提高效率,教學效果在學習後就有明顯顯現,教師更容易掌握活動過程,減少突發事件,在事實性知識的講授中應用較多。但是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兒童個性、自主性、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因此採用直接教學模式時應該結合其他教學模式加以運用。

三、新興的教學模式

(一)新教育

1、代表人物:朱永新教授發起的民間教育改革行動。

2、核心理念:「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3、基本方法:六大行動

①營造書香校園;

②師生共寫隨筆;

③培養卓越口才;

④聆聽窗外聲音;

⑤構築理性課堂;

⑥建設數碼社區。

(二)翻轉課堂

1、基本內容:在信息化環境中,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新學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

2、基本步驟:

①創建教學視頻;

②組織課堂活動。

(三)微課

1、含義: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的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2、特點:

①教學時間短;

②教學內容較少;

③資源容量小;

④資源組成「情景化」;

⑤主體突出,內容具體;

⑥草根研究、趣味創作;

⑦成果簡單,多樣傳播;

⑧反饋及時,針對性強。

(四)微格教學

1、含義:微格教學是一個有控制的時間系統,它是師範生和在職教師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或有控制的條件下學習,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論、試聽技術的基礎上,系統訓練教師教學技能的方法。

2、操作方式: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課堂教學,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攝製成錄像,課後再進行分析,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重要途徑。

(五)慕課


(六)跨越式教學

1、代表人物:何克抗教授

2、主要內容: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水平、需要與可能、超越知識的某些固定的程序,跳過某些知識序列,打破某些知識的順序,大跨步式地引導學生學習那些對於他們來說比較重要和較新的知識。

3、分類:

①壓縮式跨越——三步並作兩步走,每個階段都經過,但快速完成,提前進入新知識領域;

②跳過式跨越——學習序列出現中斷,留下一段未曾問津的空白。

4、跨越式教學比較適合語文學科。教師先用二分之一的時間完成基礎知識教學,再用四分之一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最後用四分之一的時間進行寫話訓練,就是通常說的211教學模式。

相關焦點

  • 六模塊「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 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作用
    六模塊「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產生,是新課程改革十多年來全區優秀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改進和內化的結果;是先進教育理論的種子在安定教育改革發展的沃土中慢慢長成的參天大樹。六模塊「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中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1.推廣優化作用。
  • 教學(四)——教學評價
    3、教學評價的功能(1)診斷教學問題;(2)提供反饋信息;(3)調控教學方向;(4)檢驗教學效果。2、絕對評價(1)含義:又叫標準參照物,是將教學評價的基準建立在被評價對象的群體之外(通常是以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為依據來制定基準),再把該群體中每一成員的某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與基準進行比較,從而判斷其優劣的評價。(2)優點:可以衡量學生的實際水平,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宜用於升級考試、畢業考試和合格考試。
  • 教學(一)——教學概述、教學過程、教學原則
    2、教學的特點:(1)教學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目的;(2)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組成,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3)學生的認識活動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4)教學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 教學(三)——教學組織形式
    一、教學組織形式(一)概念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5)班級授課制的常見形式①全班上課;②班內分組教學;③班內個別教學。(6)班級授課制的優點①有利於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②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③有利於發揮班集體的教育 作用。
  • 主體課堂教學模式(五)
    上頁:教學模式概述續本頁:教學模式概述續怎樣讓學生參與並適應「主體課堂教學模式」?「主體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讓每一位學生全面、全過程地主動參與學習。教師要通過三個步驟來促使和保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即幫助學生參與、學生嘗試參與、學生主動爭取參與。
  • 【教學指導】教師如何提煉構想自己的教學模式?
    一般說來,一個老師要總結自己的教學模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命名(給教學模式起個好名字:簡練、新穎、概括)給教學模式起個名字.過去有的老師教了幾十年學,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教學套路,但因為沒有名字所以推廣不出去。總結自己的教學法首先要有個名字,名正才能言順。名字不要太複雜,複雜了不容易記住,不便於推廣。
  • 翟正河和他的課堂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一)構建以理論知識為主導的中學化學教材體系和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系統強化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二)構建有利於掌握化學知識的規律和記憶效果的課堂教學方案與教學模式。(三)構建有利於提高學生化學知識應用能力和應用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應變能力。
  • 凱洛夫的「六段教學法」與英語課堂「5P教學模式」
    據傳,赫爾巴特學派的「五段教授法」最初(20世紀初)通過翻譯介紹日本教育學而在中國發生影響,爾後(20世紀50年代)又經過翻譯和介紹前蘇聯「凱洛夫教育學」而再度影響中國教育界。後一次影響甚至更大更久遠。
  • 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   導讀:在傳統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是高於一切的,它既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
  • 彭州市濛陽鎮中心幼兒園舉行數學集體教學活動(模式)比賽
    為深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精神,全面提升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彭州市濛陽鎮中心幼兒園於2020年11月10日起,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數學集體教學活動(模式)比賽。
  • 教學(五)——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一)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專研教材(備教材)2、了解學生(備學生)3、設計教法(備教法)(二)備課要寫好三個計劃1、學年(學期)教學進度計劃2、課題(單元)計劃3、課時計劃(一)課的結構1、組織教學2、檢查複習3、講授新教材——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部分4、鞏固新教材5、布置課外作業(二)課的類型1、單一課:在一節課內主要完成一種任務,可分為新授課、鞏固課、練習課和檢查課。
  • 教育碩士專業分析——學科教學(語文)與學科教學(數學)
    介紹學科教學(語文)與學科教學(數學)專業。學科教學(語文)【學科門類:04教育學;一級學科:0451教育;專業名稱:045103學科教學(語文)】【專業培養目標】學科教學(語文>(華中)華中師範大學、河南大學、黃岡師範學院、江漢大學【考研科目】不同學校學科教學(語文)的考試科目有所差別,主要體現在專業課和複試科目上。
  • 教學設計的模式和教學策略的分類
    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則是在教學設計的實踐當中逐漸形成的,運用系統方法進行教學開發、設計的理論的簡化形式。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是適合於多種設計類型的教學模式,需要找到教學設計的基本組成部分。教學設計者在教學設計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如圖1-1所示。通過對教學設計模式的基本構成要素的分析,以及教學設計的實踐,我們得出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如圖1-2所示。
  • 主體課堂教學模式(四)
    上頁:教學模式篇之概述本頁:教學模式篇之概述續教案中怎樣體現教學模式?根據不同的課型、教學內容、班級、學情、師情選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將模式名稱和模式流程的每一步術語寫人「教學模式」項目後,再在「教學模式操作過程」或「教學步驟」中對應模式流程的每一步逐一展開,即每節課都能把教學模式流程的每步術語書寫在教學過程下的某段開頭位置,統領所學的每一段(節)內容,並照此操作。
  • 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反思:突破「教材中心」,拓展教學內容(原創)
    突破&34;桎梏,應是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課堂轉型的當務之急。&34;,是探索教學模式,促進課堂轉型中不可迴避的問題。二、適當調整教材(課文)內容。可以說,在稱得上是真正的語文教學中,沒有一篇課文是無須加工調整直接拿來講的。對課文適當調整,不僅是應該的,有時是必須的。翻譯文言文有&34;六字訣,據此,我們也可概括出調整教材內容的四字法:即&34;。補,指補充說明相關的內容。
  • 廣州市六區2021屆高三9月教學質量檢測(一)答案
    廣州市六區2021屆高三9月教學質量檢測(一)答案,《試卷答案》分享的廣州市六區2021屆高三9月教學質量檢測(一)答案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試卷答案將廣州市六區2021屆高三9月教學質量檢測(一)考試結束後,第一時間提供廣州市六區2021屆高三9月教學質量檢測(一)答案的下載,希望能夠幫助考生在2021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 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模式三者的區別與聯繫
    一、聯繫從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階段或順序看,是從教學理論到教學模式,再到教學策略,再到教學方法,再到教學實踐,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具體化,教學模式包含教學策略。教學模式規定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屬於較高層次。教學策略比教學模式更詳細、更具體,受教學模式的制約。
  • 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辨析
    首先教學方式、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是聯繫極為緊密的三個概念。教學方式又稱為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的研究離不開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參與。換句話來說,教學模式的研究同時也是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研究。這三個概念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同時也極易混淆。這三者都是教學原則、教學規律的具體化。
  • 六步驟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奧蘇貝爾等人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模式,而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時也有可借鑑的教學模式。儘管模式不是固定的,卻也希望能讓教師在實際基礎上有所參考,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融入課堂。而當將目光轉移到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約翰·杜威認為教學的過程與思維的過程是相同的。「學思維」活動課程圍繞教授思維方法、提高思維能力,提出了不同的教學模式,包括問題解決能力訓練的教學模式。
  • 【教】教學設計的模式和教學策略的分類
    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則是在教學設計的實踐當中逐漸形成的,運用系統方法進行教學開發、設計的理論的簡化形式。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是適合於多種設計類型的教學模式,需要找到教學設計的基本組成部分。教學設計者在教學設計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如圖1-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