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機構海外擴張***「內生性」增長

2020-12-11 廣西房地產信息網

來自中國主要金融機構的管理人員11日在北京表示,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步伐不會停止,而實現國際化應主要依靠「內生性」增長。

    在此間舉行的國際金融協會春季會員會議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上百位政要官員以及金融機構高層管理人員圍繞「中國金融機構的全球擴張」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對於自身發展,中國銀行目前主要關注的仍是『內生性』增長。」 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在會議中表示。

    作為中國最老牌國際化銀行,中國銀行的海外發展一直受到國內外關注。目前,中行在全球五個大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設有600多家海外分支機構,涉及商業銀行、投行、保險、投資、租賃等多個領域。

    肖鋼坦言,中資銀行海外擴張道路並非一片坦途。事實上,海外併購困難重重,找到理想的收購目標尚且不易,複雜後續程序更令人望而卻步。此外,管理規模較大的海外銀行也對目前中資銀行的管理能力提出很高要求。

    中國招商銀行行長兼執行長馬蔚華認為,銀行是否走出去取決於客戶的需求。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趨勢不可避免。去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12個國家的1500多個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金額超過500億元。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要求中國金融機構也要走出去,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而當前金融危機會為中資金融機構海外擴張帶來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機會。

    馬蔚華表示,招商銀行的海外發展戰略同樣不會違背「內生性」增長這一原則。就招商銀行目前發展情況而言,「內生性」增長的模式更合乎實際。

    2008年,招商銀行成功收購了具有75年歷史、在香港市場具有良好的業績基礎的永隆銀行,為招商銀行的國際化進程極大助力。對於未來是否繼續通過併購的方式進行海外擴張,馬蔚華說:「在香港100%收購一個條件較好的銀行非常不容易。招商銀行未來將總結經驗,但主要還是靠自身『內生』穩步推進國際化進程。」

    事實上,中資銀行海外擴張的步伐早已邁出。中國工商銀行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別完成對澳門誠興銀行、印尼哈尼母銀行和南非標準銀行的收購,並於2008年10月15日,在美國設立首家分行即紐約分行。中國銀行2008年在英國倫敦設立子銀行,招行2008年在紐約設立了分行。

    在當前金融危機下,中資銀行海外擴張的步伐也並未停止。今年6月1日,中國建設銀行在歐洲設立的第一家全資子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倫敦)有限公司在英國倫敦開業;幾天後,建行在美洲設立的第一家分行在美國紐約開業。6月4日,中國工商銀行與東亞銀行聯合宣布收購加拿大東亞銀行70%的股權。

    「我們已經看到,中資銀行已經通過不同方式邁出了海外擴張的步伐。」渣打銀行集團執行長冼博德說。他表示,中國的金融機構走出去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對中國金融機構來說,海外擴張方式要與自身的發展戰略和客觀條件相吻合。

    此外,冼博德表示,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應該重視國際金融市場的複雜性和風險性,出去之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應重視投資回報,並嚴格防控風險。此外,建立適應海外發展的管理機制和人才儲備也非常重要。

相關焦點

  • 實現內生性增長的關鍵何在
    中國經濟在強有力的刺激政策下,已率先在全球復甦。那麼這種復甦的基礎是否穩固、可持續?政府強力投資刺激逐步減弱後增長動力從何而來?內生性增長如何形成?  使經濟形成可持續的內生性增長,這應當是我們的一個戰略目標。怎麼來形成內生性增長呢?從三大需求來說,關鍵是消費。消費率的提升是衡量經濟增長從外部刺激型到內生性增長的一個重要指標。
  • 暢通「雙循環」——中國外向型城市的內生性發展
    「疫情來襲,海外銷售壓力加大,但我們公司一季度營收不降反升。」兆馳TV事業部總經理何勝斌說,公司一季度內銷收入同比漲幅逾110%,出口轉內銷的貨值達2億多元人民幣,有效抵消了海外需求不振帶來的影響。兆馳是中國外向型城市發力內生性發展的縮影。作為中國典型的三大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的城市,深圳、東莞、蘇州進出口總額佔各自GDP的比重均超過100%。
  • 陳雨露:著力提升綠色金融內生性可持續發展水平
    (原標題:陳雨露:著力提升綠色金融內生性可持續發展水平)
  • 陳雨露:提升綠色金融內生性可持續發展水平
    陳雨露表示,中英兩國是全球綠色金融領域的先行者和領導者。在兩國共同推動下,全球綠色金融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雙邊綠色金融合作取得豐碩成果。中國政府先後發布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了較為系統、完善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綠色項目融資渠道不斷拓寬,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湧現,為綠色項目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 銀行業機構增至4588家 農村金融機構增長迅猛
    銀保監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業機構數量已增至4588家。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在過去三年裡,農村金融機構增長迅猛,民營銀行、貸款公司在過去兩年增長放緩,但外資法人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隊伍明顯擴容。
  • 興業物聯(09916):失去內生性增長,正走入營收增速下滑困局
    公司 興業物聯(09916):失去內生性增長,正走入營收增速下滑困局 2020年2月25日 23:13:14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地產K線」,作者:楊倩,原標題《興業物聯:「微量」困局》張敬國帶著他的興業物聯(09916),已經一隻腳踏進了香港的資本市場。
  • 一心堂:相比外延式擴張 更應注重內生性增長
    一、銷售增長分析在解讀歷年來的財報數據之前,先來看下8月20日一心堂公布的2019年中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6億元,同比增長17.90%;淨利潤3.37億元,同比增長15.31%;扣非後淨利潤3.35億元,同比增長15.09%。要說對中報的評價,粽哥認為是不達預期的,但是對比同行業來看,這個業績也不算差。
  • 金融機構逐鹿海外支付市場
    談到2014年中國金融「走出去」,就不得不提各大機構逐鹿海外支付市場。目前中國銀聯境外受理網絡已延伸到148個國家和地區,在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銀聯卡。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境外累計發行銀聯卡超過3300萬張,累計商戶數超過1300萬,累計ATM機超過112萬臺。除了傳統支付機構銀聯外,阿里、騰訊等IT大鱷也通過線上渠道,積極布局海外市場。
  • 解讀「中國模式」的制度內生性
    一個國家社會經濟制度的形成,是自己國家和民族特色長期演繹和變革的結果,即「內生性」,制度內生性不僅體現出「中國模式」的基本特點,也是「中國模式」的創新之所在  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不斷演進的歷程表明:一個國家社會經濟制度的形成,既是自己國家和民族特色長期演繹和變革的結果,即「內生性」;同時
  • 獨立戶口開戶數快速增長 海外機構加入投資A股隊伍
    MSCI中國區指數研究負責人魏震在騰訊理財通、騰訊金融科技智庫主辦的首屆「全球指數基金論壇」上透露。分析人士表示,特別獨立戶口開戶數快速增長,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海外機構加入投資A股隊伍。據悉,特別獨立戶口(SPSA)是港交所專為海外機構投資者投資A股而設。
  • 中國經濟增長動能還有哪些
    反觀中國,則恰恰是統一的區域市場制度和寬厚的消費需求相融合,強烈刺激供給階梯擴張,進而實現了經濟持續高增長。其突出表現是稅制、法律、商品流通等制度的相對統一,使資金、人力、技術等要素跨行政區域流動的制度性成本基本一致,進而推動了利潤導向型要素自由流動進入全國各個角落。
  • 首席對策|彭文生:警惕明年「內生性」緊縮
    中金公司對2021年的經濟增長展望報告顯示,從經濟周期來看,乘數效應顯現,需求加速追趕供給。從金融周期來看,2021年企業還本付息負擔上升,或現內生性「緊信用」,2021年尤其是下半年,金融周期或有調整壓力,不利於需求擴張,不過經濟持續復甦的一系列積極因素或將一定程度上緩解部分債務風險。
  • 世茂服務IPO:內生性增長質量高 未來發展可期
    世茂服務在管物業項目數量為184個,世茂服務業務覆蓋中國25個省91個城市。位居行業前列 財務數據表現靚麗根據世茂服務在管面積、世茂服務收入和世茂服務利潤排名,世茂服務2019年被中指院認定為"中國物業服務百強成長性領先企業"之一。
  • 積極開展金融創新 支持外貿穩定增長
    作為支持我國外經貿發展的重要金融機構,中國進出口銀行在穩定外貿和出口市場份額、確保今年國民經濟穩定增長上又將怎樣發揮更大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行長李若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記者:去年進出口銀行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支持外貿穩定增長?您對今年中國進出口的整體形勢有何判斷?
  • 遊戲業務內生性增長驅動 凱撒文化一季度淨利潤預增80%-120%
    3月17日晚間,凱撒文化(002425)發布公告,公司預計2019年第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5億元-1.28億元,同比增長80%-120%,根據公司公告,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為公司國內外遊戲業務收入的增加。  作為目前A股市場上率先公布一季度業績預告的遊戲公司之一,在經歷年初諸多遊戲公司業績暴雷後,無疑給這個版塊帶來一劑強心針。
  • 美國精品百貨店Saks Inc.的海外擴張路
    Saks Inc.在上海的門店這一項目的推遲也凸顯了奢侈品百貨商店逐步擴張海外時所遭遇的諸多困難。其中一個最主要的挑戰是:如何在諸多獨立時尚設計商熱衷於自建海外銷售體系之際,說服這些品牌籤約加盟自己的海外門店。  雖然進軍海外之路並不平坦,但面臨著美國市場的疲軟銷售與激烈競爭,精品零售商們仍把全球擴張計劃視為首要任務。
  • 【深度】35億元收購新加坡學校,楓葉教育海外擴張為何這麼猛?
    國內另一家於美股上市的博實樂教育集團(NYSE:BEDU),也曾在2019年收購海外私校。當年7月,博實樂收購英國教育集團CATS Colleges Holdings Limited(又稱劍橋文理學院,下稱CATS)的全部股權,總對價為1.50億英鎊(約合1.92億美元)。CATS旗下有7個校區,分別位於英國、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
  • 恆立液壓:國內液壓龍頭 國產替代+強內生性驅動增長!
    原標題:恆立液壓:國內液壓龍頭,國產替代+強內生性驅動增長!中長期內,依託液壓件的強大內生性,看好公司持續國產替代與下遊開拓的成長之路。預計2019-2021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2.5億、16億和20億,持續重點推薦,維持「買入」評級!
  • 高西慶:見證中國金融財富的增長
    高西慶:見證中國金融財富的增長  文/本刊記者 劉曉蕾 徐妍 白瑜  1990年,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整個籌辦過程高西慶幾乎全程參與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高西慶任發行部主任兼首席律師。2000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成立,2年後,高西慶成為理事會副理事長。2007年,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高西慶又轉戰中投公司,成為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從襄渝鐵路建設工地的一名普通民工一路走來的高西慶,親歷了中國金融史上的很多歷史性時刻,他不但是中國金融業發展道路的探路者,更是中國金融財富增長曆程的見證人。
  • 美國海外追稅全球埋單 內地金融機構未做準備
    事情緣於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0年3月28日籤署的《海外帳戶納稅法案》(FATCA),為防止美國人濫用離岸地避稅,法案將對拒絕披露海外帳戶的持有美國人士身份的外國實體徵收30%的預扣稅。隨著法案正式生效日期(2013年1月1日)的逼近,美國國稅局(IRS)將於聖誕節前後公布更多細節。「一些歐美金融機構已經在全球層面建立起特別工作組來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