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兌,閉其門;
挫其銳,解其紛;
和其光,同其塵。
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故為天下貴。
【白話】
明於道者不立言,立言的不明於道。堵塞授受承接的接口,關閉出離混沌無名的門徑,消磨過分突出的鋒角,排解紛撓的矛盾糾結,收斂過於耀眼的光芒,同一切存在渾為一體。這就叫做達成了渾融一體的「玄同」境地。所以,有所得於道就超越了親、疏、利、害、貴、賤的捕獲。這樣可以得到整個天下的共同推重。
【深入解讀】
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面。知道得,不說也知道,不知道的,說得天花亂墜,也還是不知道。
那麼肯定就會有人要問,那到底是該說不該說?
這個問題先放下,我們先說說玄同。玄,其色黑,深淵幽暗。兌者,牝也,門者,關也。一謂玄牝,一謂玄關。堵住玄牝不使其生,閉住玄關不使其出,不生不出,即為不生不死。
同者,合也。銳者為陽,紛者為陰;光者為陽,塵者為陰,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此謂之不為陽不為陰,和其陽,同其陰,如此陰陽和合,可以得一也。此謂之玄同也!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其實這計劃,都是一個意思,不可有親疏、利害、貴賤之分,既然得一,則不可再次生陰陽分別之心,而落下乘。
天下貴,天下貴,什麼是天下貴?得一守一為天下貴!
好了,然後我們開始談一談該不該說的問題。
其實,說與不說全在一心,心上若起分別,則必然不得塞其兌,閉其門,如此其言必出,言既出,那麼就請言出必行,行之有果,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之心而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此時自然玄同而歸一也。
挫其銳,解其紛,就是要找到問題的根本,看到事物的本質;和其光,同其塵,就是要打成一片,綜合來看,就是讓我們要抓住問題的本質,從而能與周圍的環境打成一片,之後我們才能解決掉問題,不讓問題繼續產生。這就是玄同。
親疏、利害、貴賤不應該是上位之人應該有的分別之心,一旦有了分別之心,必然會有無法平衡的事情發生,一件兩件,甚而十件百件,到最後就會一發而不可收拾。
何謂長久?天下不生變,即為長久。如何不生變?奉天下所貴之德而行。何謂天下所貴之德?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以德行天下,天下自然歸附。
天下貴的解釋,大家可以翻一翻我前面幾張的解釋看一下,那裡面有更詳盡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