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河南饑荒有多悲慘?150萬人被活活餓死,記者看完後吃不下飯

2020-12-11 騰訊網

歷史的長河緩緩流過,有些人有些事過去了便消逝了,而有一些卻讓我們難以忘懷,讓小編帶你走進歷史的長河裡遨遊吧!

「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每到饑荒來臨之時,封建時代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老百姓餓得活不下去了,只能死在路邊,連骸骨都沒人理睬。但是那些富貴公子們,卻能夠在酒樓裡面享受著美酒美味。古代的詩人把這一現象指責為社會的罪惡,我們後來人也認為這是一種天大的錯誤。

但事實上,這樣的現象並沒有消失,封建王朝永遠都存在這一現象,即使沒有災荒的時候也是如此。而且,即使伴隨著發展,後來一直到了抗戰時期,這一現象也沒有消失。

例如,最讓大家難以接受,也是近代以來最大的饑荒事件,河南的饑荒,就是典型的案例。整整一百五十萬人被餓死,還有三百萬百姓逃荒,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場景?連外國記者,都看著傷心落淚。

然而,當時國民黨的官員卻依舊用好酒好肉招待記者,而且蔣介石依舊還在徵收重稅,結果讓悲劇進一步加劇。本文就來回顧一下曾經那段悲痛的歷史。

一、悲情的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年是一個很獨特的年份,當時抗日戰爭已經打了很久,而且美國人已經參戰了。中國人民全民皆兵,蔣介石政府更是以全國的領袖對抗日本人。

但大家永遠不要忘了,抗日戰爭不僅需要死傷大量的軍人,同時還有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陷入赤貧。

道理其實很簡單,在和平的年代裡,中國大地上還經常有三災五災。黃仁宇先生更是評價,中國的農民是最悲苦的,總是要看天吃飯。再加上當時是戰爭時期,根本沒有能力好好搞生產,而且蔣介石政府不斷的徵收糧草,所以地方上的百姓日子過得非常的窮苦。

但從內心來說,老百姓願意支持蔣介石,更加願意支持八路軍部隊。因為所有人知道,沒有國就沒有家,日本鬼子來了,一定要把他們趕出去,所以每一個人節衣縮食,支持中央。

但這一切,在一九四二年的河南,發生了大的變化。據記載,河南地區首先是遭到了旱災,很多的土地都乾裂了,農作物自然是大規模減產。

而且禍不單行,緊接著又來了蝗災,結果僅存的農作物又被啃食一空。在這樣的大災難之下,河南的官員居然不上報中央,結果導致中央和地方信息不對等。

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災情很快無限的擴散,由原先的少數區變成了整個河南省招災,在這樣危急的狀況下,河南省的官員才終於上報中央說中原大地赤地千裡。

但中央根本不相信這一情況,依舊堅持下令,河南省需要更改的物資絕對不能減少。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大災害加上政府的徵收,河南省的人民徹底承受不了,一場空前的大災難爆發。

二、可怕的災情

當年的災荒實在是太恐怖了,有整整三百萬人如同螞蟻一般湧向各地,大家只為了活下來尋一口糧食吃。然而,哪裡還有糧食給他們吃?於是百姓自發的開始,對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食物一掃而空。

正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和珅所說,老百姓瘋狂的去啃食樹的葉子以及樹皮,據記載,甚至還發生過很多起為了一塊樹皮而打架鬥毆甚至死人的記錄。而且,當時更是明碼標價,一根乾草可以換一個女人,可見當時大家有多麼飢餓。

年輕力壯的可以搶到乾草和樹皮以及葉子,而那些年老的,還有女人們沒有任何辦法,於是只能用觀音土來填飽肚子,到最後,大家被活活撐死。當時屍體堆滿了路邊,沒有人理睬,只有一陣陣惡臭,還有滿天的烏鴉。

除此以外,還有記載。當時大家不僅僅已經易子而食,而且大家甚至交換著吃老人,吃女人。大家不僅把肉給吃了,而且還把骨頭給燒了,用來取暖。

可以說,在那個時候,所有人都有可能淪為食物,就算是妻子和兒女,都是自己手中的交易籌碼,人倫徹底被獸性給吞噬。

到了這樣的地步,自然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一區域。例如大公報的記者張高峰,就曾經在年底去往河南,正如他自己所說,當時的河南簡直就是人間地獄,含著眼淚把所見所聞寫了下來。

經過報紙報導,大家這才意識到原來河南如此嚴重,是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著這裡。

三、外國記者的憤怒

一直到一九四三年二月份的時候,有一個叫白修德的美國記者也來到了河南,然而他來到這裡的時候也徹底崩潰了。作為一個西方人,他很少看到這種大規模的人間地獄,到處都是屍體,到處都是在啃觀音土的百姓,還有那些被啃得千瘡百孔的破樹。

每拍下一張照片,這位記者都會覺得內心發涼。而當鏡頭定格在那些面黃肌瘦,甚至已經連骨頭都能戳出來的身體時,這位記者的內心也是風起雲湧,有無數的心酸想要說出來。

後來這位記者來到了政府,並且向他們展示了自己拍攝的那些信息,然而讓他失望的是,政府的所作所為似乎讓人不能接受。

首先,這些官員的生活與災民完全不同,他們本人生活條件不僅還不錯,而且還給他的食物擺上的是色香俱全的飯菜。

但當時白修德一口都吃不下,只是想一門心思的告訴他們,百姓正在招災,必須要解決問題。但誰都沒有想到,這些官員的回答讓人心酸,老百姓餓死了,土地還是中國的。可是士兵餓死了,土地就是日本人的了。

對於這句話,白修德內心充滿憤怒,但他又真的無法回答,他知道這些官員準備讓老百姓自生自滅了。

不過,這個記者卻並沒有放棄,他隨後找到了蔣介石,並且用這些照片向蔣介石講述了河南的現狀。這時候蔣介石才真正相信和難處的問題,他才停止了徵收糧草,並且開始搶險救災,這才讓河南地區的百姓稍微緩和了一下。

如此可怕的歷史,就真真切切的發生在一九四二年,而且這還是戰爭馬上要結束的時期,就在三年以後,日本人投降了。當時蔣介石還有國民黨的高官們,人人都非常高興,很多百姓也是放爆竹慶祝。但誰又能想到,就在不久前,河南地區經歷了人間悲劇。

所以,抗日戰爭的勝利固然值得慶祝,但也永遠不要忘記那些為了戰爭而付出的百姓們。軍人的榮譽也是靠著百姓,一口糧食一口糧食撐出來的,這也是蔣介石政府需要知道的事情。不過可惜的是,當時的那些官員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真的是一個悲劇,而且當年的悲劇真的應該被銘記。

結語

到了現在,每個人都能夠有飯吃,而且每個人還能夠過上不錯的生活。甚至到現在還有了美團外賣,大家可以足不出戶,只要打開門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飯。

但這真的不是我們墮落和安逸的理由,當年我們因為落後,所以被人欺負,而且在欺負的過程中,我們遭遇了河南的大災荒,這是大家永遠要記住的歷史,也應該是居安思危的一把達摩克裡斯之劍。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美好,只因為有前輩為我們付出,在現在有人守在邊界,所以才有了美好。所以,從現在開始,銘記歷史,從現在開始,感恩所有人。並且在這種感恩以及歷史的厚重感之下,負重前行,不忘初心。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開創未來,讓子孫過得更好一些。

塵埃落定,歷史帶走了該走的,也留下了該留下的,今天的歷史知識就到這,讓我們下期再見!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

相關焦點

  • 1942年河南饑荒有多慘?150萬人被餓死,真實情況讓人不忍直視
    在1942年的一次大饑荒中,河南、山東、安徽、河北等地發生了間接的饑荒。但是黃河的決口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最終破壞如此嚴重的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地方官員無所作為,就屬於一戰區,司令是蔣鼎文,副司令是李培基。無動於衷的是李培基,1941年河南部分地區開始乾旱,可他沒有把旱情報告。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照片曝光,蔣介石看了發抖,樹皮都沒放過!
    1942年夏天至1943年春天,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等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大饑荒事件,由於河南地區最為嚴重,因此也被稱為「1942河南大饑荒」。河南地區在1942年之前,多次遭遇水災,緊接著1938年就發生了人為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河南安徽等地千萬人受災。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蔣介石在幹什麼?
    自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堤之後,黃泛區老百姓的生活已經不能用簡單的水深火熱來形容,那裡的人們要先後應對洪水、旱災、兵禍、蝗災、饑荒、瘟疫這些可怕的天災人禍。到了1942年,大饑荒已經從黃泛區蔓延到周邊各地,整個河南都成了人間煉獄。
  • 美國人拍攝的1942年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完照片後,雙腿哆嗦起來
    【逃荒的孩子】1942年底至1943年,河南地區發生了震驚國人的大饑荒。這一年的春夏直至秋天,一場曠日持久的旱情在黃河中下遊兩岸地區蔓延開來,並擴展至晉東南、鄂北及皖北等地,期間夾雜著風災、雹災與蝗災, 直至麥收之後,百餘天未有降水,形成數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災。
  • 1942年河南大饑荒為何災民紛紛選擇西逃陝西呢?
    1942年,河南大饑荒,大約300萬河南人為了活命,走上逃荒之路,這一路可謂是一部河南人的血淚史,無數的人餓死在逃難的途中。縱觀這次大逃荒的路線,與歷史上四散逃荒的情景完全不同,他們齊刷刷地選擇了一路向西,逃到了陝西,這是為何呢?
  • 1942年河南饑荒野狗吃災民屍體,蔣介石看照片腿哆嗦
    《大公報》因報導河南大饑荒被勒令停刊三天1942年,中原河南發生了一次大饑荒。豫中平原,餓殍遍野,屍塞於道。據說,總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河南這次大饑荒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公正而有責任心的媒體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終是被一位美國記者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中國的《大公報》。
  • 1942年河南曾發生大饑荒 蔣介石怒斥報災者造謠
    1938年,為了阻擋日軍,蔣介石密令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形成了400多公裡的黃泛區。幾十萬駐防河南的中國軍隊要吃飯,黃泛區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大批遷入,大大加重了國統區的負擔。1942年河南全省遭災,秋糧完全絕收。國民政府駐河南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仍強徵軍糧,幾乎掠走了農民所有的收穫。農民手中沒有丁點兒餘糧,不到年底,已有大批村民餓死。活著的人們,踏上了逃荒要飯的漫漫徵途。
  • 美國記者眼中1942大饑荒:災民扒樹皮磨粉充飢(圖)
    正在熱映的電影《一九四二》,講述了一段真實的歷史:在1942年到1943年之間,中國河南爆發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饑荒,3000萬人受災,300萬人死於飢餓。70年過去,「老東家」、「栓柱」的人物原型再也無法找到,他們的生命,早已湮沒成歷史的塵埃。電影裡的美國記者白修德,卻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他把那次災難記錄在他的報導和回憶錄中,留下了震撼人心的一部苦難史。這位曾獲得普立茲獎的記者曾說,在中國河南的遭遇,讓他「懂得了無政府狀態和秩序、生與死的真實意義。」
  • 1942到1943年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完照片,腿不由自主發抖
    1942年的春天,河南遭遇嚴重旱災,農田幾乎顆粒無收。據資料顯示,當年河南省多地受大旱影響,田地絕收。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由於嚴重的絕收,很多人被迫開始吃平日用來餵牲口的糟糠。但是很快,這些東西也吃完了。於是飢不擇食的人們開始扒樹皮和草根。這些東西雖然難以下咽,但是飢餓關頭,百姓也管不了那麼多。還有很多人在食用這些東西不久後去世。
  • 蔣介石將花園口決堤,黃泛區89萬人死亡,1942大饑荒慘絕人寰
    受災地區包括河南、安徽、江蘇三省的44個縣市,共有1993萬畝農田被淹。安徽省有將近50%的耕地被淹。據統計,在「黃泛區」形成後,有超過89萬人死亡,佔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原有人口的4.7%;共有391萬人外出逃荒,佔三省原有人口的20.3%。
  • 隨身空間文:前世被活活餓死,重生立馬往空間塞物資,度過饑荒年
    隨身空間文:前世被活活餓死,重生立馬往空間塞物資,度過饑荒年要說小編最喜歡看什麼小說,小編告訴各位,小編最喜歡看的就是空間小說啦。所以說小編最近在看空間文的小說,小編覺得這類型的小說超級給力,文筆順暢。
  • 抗戰時河南人民的苦難:前有蔣介石炸掉花園口,後有1942大饑荒
    1937年日軍發動前面侵華戰爭,但是在這之前,東北地區早已經淪陷6年的時間,接下來日本人的進攻目標是華北、華中……一直到整個中國,還會有很對很多地區被席捲到戰爭中去,河南就是在抗日戰爭中飽受苦難的省份之一。
  • 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幾年前,國內上映的電影《1942》回顧了70多年前那場大饑荒,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 實際上,用「河南大饑荒」描述1942年夏到1943年春的那場災荒不太準確。除了河南,還有山西、河北、山東和安徽北部等地區都不同程度受災,或許應該叫做「華北大饑荒」。
  • 農村俗語:「餓死不吃觀音土,窮死不賣牛皮鼓」是啥意思?
    在我國的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次災荒年景,據史料記載,僅僅在西漢年間,因災荒而餓死的人口就接近總人口的一半。而在近代歷史上的1942年,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先後發生了旱災和蝗災,僅河南全省,就有150萬人死於飢餓或疾病,另有約300萬人逃離河南。
  • 吃樹皮的方法真的很重要
    當年人們說的吃樹皮指的就是榆樹皮,其他樹皮通常都有毒,吃多了會死人的。記得1960年秋季,父親剝回了榆樹皮。榆樹皮有油性、黏性。用鐮刀割斷、剪碎後放在鍋內炒。把水分炒幹,然後用錘子搗。搗的過程中,含在木質部的澱粉就脫落下來了。吃時,有糧食的摻一點玉米面,沒有糧食就不摻了。按照當時的感覺,味道還不是最差的,可以果腹於一時。那天,我也參與了鍋炒、搗粉、過蘿的全過程。用純榆皮面可以做麵條,和潤滑口。
  • 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的來歷原來是這樣的
    但有的俗語卻是有真實來歷的。比如,「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這句俗語就是從兩個真實故事中總結出來的。下面,我們就聊聊這兩個故事的來歷。一、凍死不烤燈頭火在宋朝的時候陝西某地有一戶姓周的人家。這戶人家本來是一個三口之家,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也蠻幸福的。
  • 河南巨嬰楊鎖:吃飯父母餵,不會洗衣做飯,23歲活活餓死在家中
    但是在河南信陽,卻有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到二十多歲依然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去世之後四處乞討,連飯都不會做。乍一聽實在匪夷所思,但這件事就發生在21世紀,這個孩子叫做楊鎖,被稱為「天下第一懶人」。 河南巨嬰楊鎖:吃飯父母喂,不會洗衣做飯,23歲活活餓死在家中
  • 《1942》影評:戰爭和饑荒,人性和現實
    《1942》影評:戰爭和饑荒,人性和現實1942年,河南災難,到處都是飢腸轆轆的人物。這部電影正在展開它的故事,就像生化危機中的病毒一樣,飢餓可以使人變成行屍走肉並且具有攻擊性。但與殭屍不同,飢餓的人們充滿了無助的、禮貌的、幽默的對話。
  • 趙武靈王為什麼被兒子活活餓死?
    從多個角度來講,趙武靈王都不失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和軍事家,他是一個通過「胡服騎射」的著名服裝改革開始,從而大大提高了武裝戰鬥力,為最終強大趙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就是這麼優秀的改革家,在晚年對於接班人制度的設計和政治與親情的把控能力不能很好地切割,最終導致了「沙丘之變」被活活餓死,一世英名盡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