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2到1943年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完照片,腿不由自主發抖
1942年的春天,河南遭遇嚴重旱災,農田幾乎顆粒無收。據資料顯示,當年河南省多地受大旱影響,田地絕收。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當時樹皮草根都吃完了,迫於無奈的人們開始吃觀音土。但是觀音土吃後便秘,不少人慘死於此。還有人撿拾大雁的糞便來食用,因為裡面殘存沒有消化完的食物。在如今看來不敢相信,卻是當時真實存在的。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蔣介石在幹什麼?
自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堤之後,黃泛區老百姓的生活已經不能用簡單的水深火熱來形容,那裡的人們要先後應對洪水、旱災、兵禍、蝗災、饑荒、瘟疫這些可怕的天災人禍。到了1942年,大饑荒已經從黃泛區蔓延到周邊各地,整個河南都成了人間煉獄。
-
美國人拍攝的1942年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完照片後,雙腿哆嗦起來
【逃荒的孩子】1942年底至1943年,河南地區發生了震驚國人的大饑荒。這一年的春夏直至秋天,一場曠日持久的旱情在黃河中下遊兩岸地區蔓延開來,並擴展至晉東南、鄂北及皖北等地,期間夾雜著風災、雹災與蝗災, 直至麥收之後,百餘天未有降水,形成數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災。
-
1942年河南曾發生大饑荒 蔣介石怒斥報災者造謠
蔣介石、宋美齡與史迪威 掌權者不理災情河南大饑荒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侵華。大災之前,河南30多個縣淪陷,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此時,手中掌控著各種資源的當權者,為何沒做出救災的反應呢?讓我們回歸到歷史場景,看看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吧。 1942年的蔣介石:斥報災者「胡造謠言」 在大面積受災和餓死人的情況下,政府向這個地區所徵的實物稅和軍糧任務不變。陳布雷說: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
-
1942年河南饑荒野狗吃災民屍體,蔣介石看照片腿哆嗦
《大公報》因報導河南大饑荒被勒令停刊三天1942年,中原河南發生了一次大饑荒。豫中平原,餓殍遍野,屍塞於道。據說,總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河南這次大饑荒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公正而有責任心的媒體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終是被一位美國記者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中國的《大公報》。
-
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幾年前,國內上映的電影《1942》回顧了70多年前那場大饑荒,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 實際上,用「河南大饑荒」描述1942年夏到1943年春的那場災荒不太準確。除了河南,還有山西、河北、山東和安徽北部等地區都不同程度受災,或許應該叫做「華北大饑荒」。
-
抗戰時河南人民的苦難:前有蔣介石炸掉花園口,後有1942大饑荒
1937年日軍發動前面侵華戰爭,但是在這之前,東北地區早已經淪陷6年的時間,接下來日本人的進攻目標是華北、華中……一直到整個中國,還會有很對很多地區被席捲到戰爭中去,河南就是在抗日戰爭中飽受苦難的省份之一。
-
蔣介石將花園口決堤,黃泛區89萬人死亡,1942大饑荒慘絕人寰
我們發現,上述臨陣脫逃的兩個最高級別的將領都是蔣介石的「嫡系」,他們在往後的日子裡終於功成名就:桂永清,黃埔一期生,解放戰爭期間任海軍總司令,海軍一級上將,1954年病逝於臺灣。黃杰,黃埔一期生,到臺灣後曾任陸軍總司令,陸軍一級上將,1996年病逝於臺灣。
-
1942年河南大饑荒為何災民紛紛選擇西逃陝西呢?
1942年,河南大饑荒,大約300萬河南人為了活命,走上逃荒之路,這一路可謂是一部河南人的血淚史,無數的人餓死在逃難的途中。縱觀這次大逃荒的路線,與歷史上四散逃荒的情景完全不同,他們齊刷刷地選擇了一路向西,逃到了陝西,這是為何呢?
-
1942年的河南饑荒有多悲慘?150萬人被活活餓死,記者看完後吃不下飯
每到饑荒來臨之時,封建時代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老百姓餓得活不下去了,只能死在路邊,連骸骨都沒人理睬。但是那些富貴公子們,卻能夠在酒樓裡面享受著美酒美味。古代的詩人把這一現象指責為社會的罪惡,我們後來人也認為這是一種天大的錯誤。 但事實上,這樣的現象並沒有消失,封建王朝永遠都存在這一現象,即使沒有災荒的時候也是如此。
-
美國記者眼中1942大饑荒:災民扒樹皮磨粉充飢(圖)
正在熱映的電影《一九四二》,講述了一段真實的歷史:在1942年到1943年之間,中國河南爆發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饑荒,3000萬人受災,300萬人死於飢餓。70年過去,「老東家」、「栓柱」的人物原型再也無法找到,他們的生命,早已湮沒成歷史的塵埃。電影裡的美國記者白修德,卻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他把那次災難記錄在他的報導和回憶錄中,留下了震撼人心的一部苦難史。這位曾獲得普立茲獎的記者曾說,在中國河南的遭遇,讓他「懂得了無政府狀態和秩序、生與死的真實意義。」
-
《1942》影評:戰爭和饑荒,人性和現實
《1942》影評:戰爭和饑荒,人性和現實1942年,河南災難,到處都是飢腸轆轆的人物。這部電影正在展開它的故事,就像生化危機中的病毒一樣,飢餓可以使人變成行屍走肉並且具有攻擊性。但與殭屍不同,飢餓的人們充滿了無助的、禮貌的、幽默的對話。
-
1942年河南饑荒有多慘?150萬人被餓死,真實情況讓人不忍直視
從某種意義上說,確實打亂了日軍的計劃,鄭州直到1944年才淪陷。還為武漢的退卻爭取了喘氣的時間,但這個招數卻是殺千,傷萬。四個月過去了,武漢仍然失守,黃河水帶來的隱患,卻間接導致了後來的大饑荒。三省三市四十四個縣,面積超過三十萬平方公裡,已成為災害連鎖反應的黃泛區,房屋、耕地、人民被水淹,數不勝數,上千萬人流離失所。
-
吃樹皮的方法真的很重要
>1959年,大饑荒不期而至。得知當時河南跟我河北老家一樣,莊稼禾苗沒長大就死了遍地野草後,我便問他們為何不吃草籽。他們愣愣地看著我,認為我是天外來客一 樣。然後反問我:「人不是鳥,怎麼把草籽吃進嘴裡?」然後我繼續問及他們當時是否有大樹可以吃樹皮,他們立刻點頭說所有的大樹小樹的皮都吃光了,然後樹都死了。
-
古代鬧饑荒時,災民為什麼寧啃樹皮,也不去河裡抓魚吃?
前言:我國勞動人民對如何度過饑荒年的經驗記錄有很多,例如:「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難受」;「有荒節約度荒,天荒節約備荒」這些都是我國古時候的對糧食的記載,從中也可以看出,糧食對於人們是十分重要的,並且古時候常有災荒
-
河南的發生大災荒,湯恩伯有一百萬袋麵粉,卻是日本人開倉賑災
在此之前,他是蔣介石的擁護者,他把蔣介石看坐人民的偶像,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他對蔣介石的評價就變成了:這個畜生,犧牲了無數的中國生命。但是在這一年,心靈遭到重擊,人生發生巨大轉折不止一個人,而這一切都源自於在重慶大公報上刊登的一篇報導,而這篇報導的作者寫道,1942年是個大旱之年,我們在重慶已經知道河南的農民他們瀕臨死亡。
-
鬧饑荒時,為何人們放著河裡的魚蝦不抓,寧願吃草根啃樹皮?
這種感覺只能從書本電影作品中才能感受到,沒想到在今天這個和平安定的年代還會出現。飢餓不是沒有的,只是我們碰巧躲過了飢餓。事實上,在改革開放前,我國也有很多地區陷入了饑荒。由於技術落後,生產效率不高,種植的糧食自然也不多,那時的農業完全靠天吃飯,如果那時的氣候不佳,就會悄然發生饑荒。
-
還原真實1942:死亡人數達300多萬,是人禍造成
1942年,河南災民齊刷刷地選擇了一路向西 發生在70年前的中原大饑荒,因《一九四二》的上影而廣受關注。影片中災民扒火車逃荒的情景尤其令人震撼。 歷史上,災荒中的河南饑民都是四散逃荒的。為何1942年,災民是齊刷刷地、大規模單向地選擇了一路向西呢? □李子明 1942年,河南饑荒遍及全省,災民紛紛外逃。據記載,當時災民只有少數逃往北東南三個方向,大部分都逃往陝西。電影《一九四二》的解釋是:河南人逃荒往陝西跑是一種習慣,就像山東人逃荒一定要往東北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