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的孩子】1942年底至1943年,河南地區發生了震驚國人的大饑荒。這一年的春夏直至秋天,一場曠日持久的旱情在黃河中下遊兩岸地區蔓延開來,並擴展至晉東南、鄂北及皖北等地,期間夾雜著風災、雹災與蝗災, 直至麥收之後,百餘天未有降水,形成數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災。如果不是真實的照片,今人很難想像當時旱情有多嚴重。
【飢腸轆轆的小孩】據1943年2月1日刊登在《大公報》上的文章《豫災實錄》中的描述,「今日的河南已有成千成萬的人正以樹皮與野草維持著那可憐的生命。災旱的河南,吃樹皮的人民,直到今天還忙著納糧!」要知道,當時正值抗戰期間,前線的戰士往往都吃不飽,何況這些災民呢。
【準備逃荒的災民們】既然家鄉顆粒無收,又處於戰爭期間,走投無路的災民走上了逃荒之路。據不完全統計,當時3000萬災民中,300萬死於飢餓引起的各種疾病,300萬人逃離河南,很多村莊不見人影,路有凍死骨。
【路邊的小男孩】這場大饑荒實在是太悲慘了,它引起了外國記者的關注。1942年底,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和英國《泰晤士報》記者福爾曼準備實地了解河南大饑荒的情況,其中白修德拍下了大量關於饑民的照片,讓我們真實感受這場大饑荒的慘狀。
【表情痛苦的老人】白修德將自己拍攝的照片以及實際報導寄回了美國,1943年3月22日的《時代》周刊上刊發了一篇名為《等待收成》的報導,內容直指中國河南大饑荒的情況。《等待收成》引用了白修德的原話,「狗在路旁啃著人的屍體,農民在夜幕的掩護中尋找死人身上的肉吃。無盡的廢棄村莊,乞丐匯聚在每一個城門口,棄嬰在每一條道路上號哭和死去。沒有什麼方式能描繪出河南大災荒的恐怖。」
【災民們在製作樹皮粉】白修德的報導引起了國民政府的不滿,當時宋美齡正在美國訪問,她在指責《時代》周刊同時,強烈要求老闆亨利·盧斯解僱白修德,結果遭到拒絕。
【準備逃荒的一家人】對於白修德來說,很難災民的慘狀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從洛陽到鄭州的路途中,絕大多數村莊都荒無人煙,即使那些有人的地方,我聽到的也是棄嬰臨死前的哭聲,看見的也只是野狗從沙堆裡掏出屍體並撕咬著。」
【飢腸轆轆的災民們】前面提到,宋美齡提出讓《時代》周刊老闆解僱白修德。白修德自然不開心,他決定親自來重慶將拍攝的照片給蔣介石看看,以證明自己關於河南大饑荒的報導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白修德報導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西方世界突然爆炸,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議論:中國的河南正發生著一場不可想像、極其慘烈的大饑荒。
【剝樹皮的災民】經過多次努力,白修德拿著照片見到了蔣介石。白修德注意到一個細節,「委員長的兩膝輕微地哆嗦起來,那是一種神經性的痙攣。」顯然,蔣介石被照片反映的災民慘狀震驚了。在真實照片面前,蔣介石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對救災作出了指示。
【樹皮被剝光】筆者在觀看《等待收成》這篇報導時,發現結為處有這樣一段話,「我們離開鄭州之前,官員設宴招待我們。我們有兩個湯,我們吃了辣藕片、胡椒雞、荸薺炒牛肉,吃了春卷、熱的蒸饃、米飯、豆腐、雞和魚,我們還吃了三個糖霜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