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大饑荒為何災民紛紛選擇西逃陝西呢?

2020-12-19 密探零零發

1942年,河南大饑荒,大約300萬河南人為了活命,走上逃荒之路,這一路可謂是一部河南人的血淚史,無數的人餓死在逃難的途中。縱觀這次大逃荒的路線,與歷史上四散逃荒的情景完全不同,他們齊刷刷地選擇了一路向西,逃到了陝西,這是為何呢?這個情景實際上也在電影《一九四二》中有過展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究其中的原因。

一、當時陝西的地理優勢決定的,河南大饑荒發生在1942年或1941年夏到1943年春,而1942年的河南,三面被日寇包圍,大戰一觸即發,同時京漢線被毀,隴海鐵路幾乎成了災民唯一的逃生通道,而此時離河南災民最近且暫時安穩的地方就是西邊的陝西,地理優勢是決定其逃難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隴海鐵路成了河南災民的諾亞方舟。在古代,因為受限於交通工具,一般只能步行,四散逃難,而火車的出現,帶了巨大的便利,特別在1942年河南人大饑荒時,直接主導了災民逃難的方向,例如如果步行的話,他們需要一周甚者更長的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而從洛陽乘火車到西安只需要14個小時,在當時來說,火車就是諾亞方舟,極其便利,西逃陝西成了最佳方案。當時京漢線被毀,隴海鐵路幾乎成了災民唯一的逃生通道,並且當時隴海線鄭州以東已被佔領,能通車的是洛陽以西,因此難民只能先到洛陽才能乘火車逃難到陝西。

三、隴海鐵路線為災民逃難指明了方向。1942年,大量的災民依然是目不識丁,看不懂路標,更不清楚逃難的路線,只知道一個大概的方向,很容易走偏。而隴海鐵路線出現則為災民提供了一條直觀的路線圖,於是大量沒有扒不上火車的災民,就沿著隴海鐵路線步行西進,並且當時的政府還在沿途設立大量的救助站。

四、當時政府的引導,自古救災就是「移民就粟」之法,而隴海鐵路線成了最便捷的交通工具,當時的政府就引導難民通過隴海鐵路線,有計劃地實現大規模的移民,而陝西就成了最佳的目的地。

1942年河南大饑荒,1000萬人口的河南省,有300萬人西逃到陝西等地,但死亡人數達300多萬,這顯然是由人禍造成,其中很重要一點是河南三面被日寇包圍,無論是運輸賑災糧還是向外逃荒,都只有西邊一條通道,這嚴重限制了救災的力度,導致了大量災民死亡。當然,我們要感謝隴海線這條偉大的鐵路線,同時也要感恩當時陝西等地對這300萬河南災民的救助。

相關焦點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照片曝光,蔣介石看了發抖,樹皮都沒放過!
    1942年夏天至1943年春天,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等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大饑荒事件,由於河南地區最為嚴重,因此也被稱為「1942河南大饑荒」。河南地區在1942年之前,多次遭遇水災,緊接著1938年就發生了人為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河南安徽等地千萬人受災。
  • 還原真實1942:死亡人數達300多萬,是人禍造成
    1942年,河南災民齊刷刷地選擇了一路向西  發生在70年前的中原大饑荒,因《一九四二》的上影而廣受關注。影片中災民扒火車逃荒的情景尤其令人震撼。  歷史上,災荒中的河南饑民都是四散逃荒的。為何1942年,災民是齊刷刷地、大規模單向地選擇了一路向西呢?  □李子明  1942年,河南饑荒遍及全省,災民紛紛外逃。據記載,當時災民只有少數逃往北東南三個方向,大部分都逃往陝西。電影《一九四二》的解釋是:河南人逃荒往陝西跑是一種習慣,就像山東人逃荒一定要往東北跑一樣。
  • 1942年河南饑荒野狗吃災民屍體,蔣介石看照片腿哆嗦
    《大公報》因報導河南大饑荒被勒令停刊三天1942年,中原河南發生了一次大饑荒。豫中平原,餓殍遍野,屍塞於道。據說,總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河南這次大饑荒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公正而有責任心的媒體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終是被一位美國記者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中國的《大公報》。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蔣介石在幹什麼?
    自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堤之後,黃泛區老百姓的生活已經不能用簡單的水深火熱來形容,那裡的人們要先後應對洪水、旱災、兵禍、蝗災、饑荒、瘟疫這些可怕的天災人禍。到了1942年,大饑荒已經從黃泛區蔓延到周邊各地,整個河南都成了人間煉獄。
  • 美國人拍攝的1942年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完照片後,雙腿哆嗦起來
    【逃荒的孩子】1942年底至1943年,河南地區發生了震驚國人的大饑荒。這一年的春夏直至秋天,一場曠日持久的旱情在黃河中下遊兩岸地區蔓延開來,並擴展至晉東南、鄂北及皖北等地,期間夾雜著風災、雹災與蝗災, 直至麥收之後,百餘天未有降水,形成數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災。
  • 1942年河南饑荒有多慘?150萬人被餓死,真實情況讓人不忍直視
    河南位於中國中部,東鄰安徽、山東,北鄰河北、山西,西鄰陝西,南連湖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歷來為人稱道。古代有雲,中原者得天下,此中原之謂河南也。但是幾十年前,由於它的重要性,這裡就成了人間地獄。這要從1938年4月李宗仁指揮臺兒莊大捷開始,這一天開始。
  • 1942年河南曾發生大饑荒 蔣介石怒斥報災者造謠
    蔣介石、宋美齡與史迪威  掌權者不理災情河南大饑荒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侵華。大災之前,河南30多個縣淪陷,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此時,手中掌控著各種資源的當權者,為何沒做出救災的反應呢?讓我們回歸到歷史場景,看看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吧。   1942年的蔣介石:斥報災者「胡造謠言」  在大面積受災和餓死人的情況下,政府向這個地區所徵的實物稅和軍糧任務不變。陳布雷說: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
  • 1942到1943年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完照片,腿不由自主發抖
    1942年的春天,河南遭遇嚴重旱災,農田幾乎顆粒無收。據資料顯示,當年河南省多地受大旱影響,田地絕收。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1940年開始的兩年間,河南省死亡近六百萬人。除去戰爭導致的死亡,有三百多萬人死於飢餓。這場災難,既是天災也有人禍的成分。戰爭也是加重災情的原因之一。圖為饑荒時期的一位老人。
  • 美國記者眼中1942大饑荒:災民扒樹皮磨粉充飢(圖)
    正在熱映的電影《一九四二》,講述了一段真實的歷史:在1942年到1943年之間,中國河南爆發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饑荒,3000萬人受災,300萬人死於飢餓。70年過去,「老東家」、「栓柱」的人物原型再也無法找到,他們的生命,早已湮沒成歷史的塵埃。電影裡的美國記者白修德,卻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他把那次災難記錄在他的報導和回憶錄中,留下了震撼人心的一部苦難史。這位曾獲得普立茲獎的記者曾說,在中國河南的遭遇,讓他「懂得了無政府狀態和秩序、生與死的真實意義。」
  • 抗戰時河南人民的苦難:前有蔣介石炸掉花園口,後有1942大饑荒
    1937年日軍發動前面侵華戰爭,但是在這之前,東北地區早已經淪陷6年的時間,接下來日本人的進攻目標是華北、華中……一直到整個中國,還會有很對很多地區被席捲到戰爭中去,河南就是在抗日戰爭中飽受苦難的省份之一。
  • 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幾年前,國內上映的電影《1942》回顧了70多年前那場大饑荒,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 實際上,用「河南大饑荒」描述1942年夏到1943年春的那場災荒不太準確。除了河南,還有山西、河北、山東和安徽北部等地區都不同程度受災,或許應該叫做「華北大饑荒」。
  • 清朝最慘烈的大災荒,災民多達2億,曾國荃:全是鴉片惹的禍
    引言 馮小剛有一部電影《1942》,講的是民國時期河南發生的大災荒,災荒下的老百姓流離失所,慘不忍睹,看過的朋友們想必和我一樣內心震撼。
  • 古代鬧饑荒時,為何災民不去捕捉河裡的魚蝦,而是吃草根啃樹皮?
    所以經常也會有鬧饑荒的時候。此時大家也會好奇,為什麼災民放著河裡面的魚蝦不抓,反而要選擇吃草根、啃樹皮呢?戰亂引起饑荒古代饑荒往往伴隨著戰亂,如果流年不利碰到自然災害,也容易形成大規模的百姓傷亡。好不容易種下的糧食,在戰亂的情況下同樣毀於一旦。
  • 《1942》影評:戰爭和饑荒,人性和現實
    《1942》影評:戰爭和饑荒,人性和現實1942年,河南災難,到處都是飢腸轆轆的人物。這部電影正在展開它的故事,就像生化危機中的病毒一樣,飢餓可以使人變成行屍走肉並且具有攻擊性。但與殭屍不同,飢餓的人們充滿了無助的、禮貌的、幽默的對話。
  •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範仲淹卻下令繼續漲價,災民:不愧是好官!
    加上範仲淹從小也有立志報效國家之心,因此便開始發奮苦讀,數年之後,範仲淹已經有所成就,而此時他,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之心更為強烈。 公元1015年,範仲淹金榜題名,以乙科第九十七名的優異成績,成功從一介寒儒搖身一變成了進士,後被任命為廣德軍司理參軍,官居九品。雖然只是一個「九品芝麻官」,但畢竟幹工作就得從基層幹起,哪有一入仕就當大官呢?
  • 蔣介石將花園口決堤,黃泛區89萬人死亡,1942大饑荒慘絕人寰
    國軍其實是一支臥虎藏龍的軍隊,能徵善戰者非常多,他們在十四年抗戰期間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然而,作為最高統帥,蔣委員長是問心有愧的,他對不起這支軍隊,他甚至不配領導這支軍隊。蔣委員長最終選擇「用水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心中始終沒有人民。
  • 80年的今天——花園口決堤事件
    死亡人數以河南為例,決堤兩個月後的1938年8月5日,國民政府派往黃泛賑災工作人員呈報鄭州專員羅震的賑災及調查報告稱:「近日曾詳細查調黃災各縣災民數目,雖不十分準確,但亦無大出入。這次決口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連續兩年的旱災,並由此引發著名的的河南大饑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僅河南一地就有300萬農民死於飢餓。幾百裡黃泛區使百姓喪身洪澇。
  • 1942年的河南饑荒有多悲慘?150萬人被活活餓死,記者看完後吃不下飯
    例如,最讓大家難以接受,也是近代以來最大的饑荒事件,河南的饑荒,就是典型的案例。整整一百五十萬人被餓死,還有三百萬百姓逃荒,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場景?連外國記者,都看著傷心落淚。 但這一切,在一九四二年的河南,發生了大的變化。據記載,河南地區首先是遭到了旱災,很多的土地都乾裂了,農作物自然是大規模減產。 而且禍不單行,緊接著又來了蝗災,結果僅存的農作物又被啃食一空。在這樣的大災難之下,河南的官員居然不上報中央,結果導致中央和地方信息不對等。
  • 河南的發生大災荒,湯恩伯有一百萬袋麵粉,卻是日本人開倉賑災
    媒體在1927年對河南災荒的披露,打破了蔣介石的布局,他對手底下3000萬人的生命的漠視,最終使得他失去了民心。在1943年,美國時代周刊的駐華記者說道,那件事情,可以說它是人生中的轉折之年,同時這也是當時很多人,心中最為刻骨銘心的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