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戴上助聽器後是否能說話,家長需要了解哪些知識?

2020-08-27 一對萌寶

重慶渝中區大坪惠耳聽力助聽器驗配服務中心分享----
聾兒的苦惱
一位聾兒父親很苦惱,以為花巨資給孩子佩戴助聽器後,就應該像正常孩子一樣說話,結果孩子還是像以前一樣「啊啊,喔喔」的說不清,還大喊大叫,嗓音聽著很刺耳。怎麼教他也學不會。
說實話總是很傷人,但是我還是要告訴他,孩子距離開口說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條路有多長呢?
簡單描述,配完助聽器後,聽辨是一步,理解是第二步,模仿發聲是第三步,形成語言習慣是第四步。其中從辨別聲音、模仿發聲、糾正語音錯誤,到形成語言習慣中間難度很大,不知道孩子會遇到多少步!
聾兒為什麼嗓音嘶啞、難聽,喜歡大嚷大叫
這是一種緊張狀態的發聲,很多聾兒都有這種語音現象,原因是這些發音器官不懂得如何配合協調,因為他們他們從來沒有學過如何正確發音,這些器官的肌肉群亢奮緊張狀態下,會影響聲帶振動更快,聲門閉合激烈,這種難聽的發聲,其實聾兒本身也感知不到。

聾兒為啥不能學會說話?
孩子想要學會說話,必須聽得到聲音,我們聽到的每一個發音,都有兩個要素;一個是聲音強度,一個是聲音頻率,耳聾或者部分耳聾的孩子,聽不到、聽不清,都和這兩個要素有關。



以聲音頻率來分析:我們聽到聲音有中、高、低頻的區別,比如像「啊」這個詞包含較多的低頻成分,「嘶」這個詞就有高頻成分。
如果孩子的中高頻損失稍嚴重,那麼一句話裡的某些高頻率音節的詞,一定會聽不清楚,這就會讓語義斷裂,失去的頻率越多,聽不到的詞就越多,最後孩子連整句話都不理解。如果完全失去聽力,什麼聲音都聽不到,那就徹底和語音告別了,連模仿都做不到,又如何學會說話呢?
佩戴助聽器後是什麼樣子?
失去對聲音的感知,是困擾聾兒的最大難題。但是佩戴助聽器後,為什麼距離說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對聾兒來說,沒有助聽器是萬萬不能的,但助聽器並不是萬能的,它是一款放大器,功能是增加聲信號強度(bd)並儘可能不失真(這兩個字是區別助聽器好壞的標準之一)地傳入耳內。
再貴的助聽器也無法媲美原有的聽力,為什麼?因為助聽器需要把外界聲音轉換為電流信號,加強放大後轉化為聲音信號,這個轉化效果如何,由助聽器的質量說的算。
助聽器只是補償了聽力,但是剛剛佩戴助聽器的聾兒,為什麼聽得到聲音,卻聽不明白呢?打個比方,助聽器好比新來的客人,住進了耳朵裡,一番寒暄後,這位客人說我給大家唱首歌吧。
這位客官唱的什麼玩意兒啊?以前從來沒聽過啊,雖然聽到了歌聲,也感知到了聲音,但是無法辨別這些聲音的意義和韻律,感覺這歌挺難的,一時半會還學不會。這就是聾兒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所以接下來的聽辨訓練很重要。
聾兒佩戴助聽器後訓練什麼?
前面說過聲音頻率,就是訓練的主要目標,因為助聽器只放大了音強,聲音頻率需要聾兒自己去感知,辨別。找到音頻的奧秘,他們就找到了開啟聲音大門的鑰匙,剩下的就是「沙場點兵」,把舌頭,聲帶,顎咽、唇齒等都叫醒,大家提起精神,只等大腦一聲號令,準備操練起來。
調試或檢測聾兒助聽器時,很多老師都會使用這6個音來測試中、高、低頻的效果,m、u是低頻音,a、i是中頻音,sh、s是高頻音。
只有聽出絕大部分頻率發音的區別,聾兒才會準確模仿,這是聾兒必須要跨過的一道門檻。
佩戴助聽器之後還要考慮什麼?
首先我們要考慮2個可能,一是很久不使用的聽神經可能會病變,二是未經過發展的大腦言語中樞可能退化。這些都需要準備相應的幹預手段。
我們的輔音往往集中在中高頻,很多聾兒只能感受低頻聲音,對高頻聲音聽不到,比如「瓜gua這個詞,他聽不到「g-u」這個發音,他認為「瓜」就變成「啊",「他」也變成「啊」了,不會辨別這個音頻,佩戴助聽器後還是只會發出「啊呵」的聲音。
說到這裡,我想那位父親應該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和奧秘,佩戴助聽器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接下來還有一萬步等著走,不要灰心不要放棄,堅持訓練,孩子一定會像我們一樣正常說話的。
結語
不想寫這段結尾,其實最後我們給孩子爸爸的答覆是這個樣子的。
因為錯過了最佳時期---言語發展、學習的黃金期---3周歲前,孩子的高頻差,輔音部分聽不到,助聽器只解決了部分問題,對於恢復發音清晰度效果差了很多,另外大齡聾兒的心理發展普遍不佳,這些都是幹擾語訓的原因。換句話說,您給孩子配助聽器的時機稍微有點晚。

相關焦點

  • 孩子配助聽器後,家長怎麼做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
    孩子配好助聽器後,一般都需要家長幫忙佩戴、做日常護理以及幫助孩子做聽覺訓練等等,家長具體要怎麼做呢?可以參考以下的建議。如果孩子不會說話,音量調節要根據孩子的反應而定。如果音量過大,孩子可能會表現出驚恐不安的樣子;音量太小,孩子可能沒有反應。如果孩子會回答,直接問他能不能聽見;或給他一些指令,如果他能按照指令去做,說明他能聽清講話內容。
  • 家長給孩子配助聽器,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這些年我驗配了不少聽損兒童的助聽器,發現一個共同的問題,很多家長在孩子驗配助聽器的初期,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值,只要孩子戴上助聽器沒有對聲音產生反應,就認為助聽器沒有效果。​這種想法是不太科學的,因為兒童的發育程度、心理狀態、反應能力都與成年人不一樣,想要達到理想效果必須依靠驗配師與家長的配合,再加上語言訓練等外部力量。
  • 孩子需要配助聽器,哪種才合適?具體要怎麼做?
    種類那麼多,怎樣才能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助聽器呢?讓海之聲為家長們一一解答。寶寶還沒到說話的月齡,遲點再配可以嗎?確認有聽損要第一時間幹預,不能拖哦。寶寶不是一下子就會說話的。家長了解孩子情況,懂得要大聲跟孩子講話,但老師講課不可能為了遷就一個人而全程提高音量講課。嬰幼兒平均聽力損失達到35分貝就應該佩戴助聽器,否則影響其聽覺神經系統、言語系統、心理甚至智力的發展。孩子是在醫院配助聽器嗎?助聽器最好到專業的驗配中心配。
  • 怎麼知道寶寶戴助聽器能聽到?
    對於初戴助聽器的嬰幼兒,評估助聽器的調試是否合適以及孩子佩戴助聽器後能聽到多大的聲音一直是家長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驗配師關注的過程。 首先,要確保孩子所使用的助聽器的調試是合適的,避免放大不足從而影響孩子的康復進度,避免放大過度影響孩子的殘存聽力。以往調試助聽器都是根據平均值或者驗配師的經驗值,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實際耳道小大、耳道形狀、共振特性等,存在一定的經驗主義。
  • 孩子戴助聽器先培訓家長
    小孩子的第一個助聽器,如果選配不當很可能影響他一輩子的聽力。特別是剛戴上助聽器時,就像正常人突然戴上假牙一樣,肯定會感覺不舒服。為避免孩子出現反感心理,家長不要強迫孩子戴助聽器,可採用模擬訓練的方法,比如家長自己先戴上助聽器並表現出愉快的樣子,誘導孩子產生好奇心或是不斷鼓勵和讚揚孩子試戴助聽器。  同時,家長還要幫助孩子逐漸適應助聽器,比如開始用時先把助聽器音量調小,然後逐漸增大。
  • 兒童怎麼配助聽器?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建議家長收藏
    1.給孩子做詳細檢查驗配助聽器前需要對孩子進行詳細的檢查,包括詢問病史、治療情況,孩子對外界聲音的反應,智力、行為方面的表現,以及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等。在這個過程中,驗配師能初步了解孩子聽損情況、可能引起耳聾的原因、是否有並發疾病等,再結合多種診斷結果綜合判斷孩子致聾部位及原因,為後續的幹預方法提供參考。
  • 為什麼你不戴助聽器,卻讓我的孩子戴助聽器?——那就講講我不戴助聽器的故事給你聽
    小耳群裡一些家長知道瓊妹的經歷。知道瓊妹是雙側閉鎖,二十幾年沒有戴骨導助聽器,經歷了兩次失敗的耳道手術,時常會有家長來交流討論一些問題,雙側的孩子家長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小耳家長1分鐘前「瓊妹,你自己沒有戴骨導助聽器都說的這麼清楚,為什麼要推薦我的孩子戴?」
  • 孩子戴助聽器感到自卑,家長該怎麼引導?
    很多聽損兒童的家長都反映,自己的孩子戴助聽器回學校被同學嘲笑,孩子產生自卑感,變得容易脾氣暴躁,越來越不喜歡跟同學交往,對助聽器也產生抗拒。遇到這些情況,家長要耐心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心態,幫助他們樹立自尊心、自信心。
  • 孩子戴助聽器怎樣聽課更清晰,學習成績更好?
    尤其是作為聽損兒童的父母,要擔憂的事情更加多,怕孩子戴助聽器不適應,上課聽不清楚,影響學習成績和智力發展等等。孩子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上,聽不清老師講課的確對成績影響很大。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些提高孩子聽課效率的方法,幫您解解憂。
  • 宜賓惠耳聽力助聽器:兒童助聽器驗配需要注意什麼?
    助聽器顧名思義就是幫助恢復其聽力。小兒戴上助聽器後,不要期待馬上就能聽清聲音並理解所有的話語,這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小兒佩戴助聽器後應注意的事:1、培養小兒戴助聽器的興趣:初戴時同戴眼睛、鑲假牙一樣,開始都會感到不舒服,有的小兒一戴上助聽器就又哭又鬧,或者用手去抓,家長應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給孩子做示範動作,讓其感覺戴上助聽器後很高興、很舒適,培養孩子戴助聽器的良好習慣。
  • 小朋友拒絕戴助聽器,又該如何度過適應期呢?
    當孩子發現有聽力損失時,就需要及時佩戴助聽器。助聽器戴在耳朵上,剛開始多數孩子都會感覺不舒服,有異物感而拒絕佩戴。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家長該怎麼辦呢? 首先,家長要明確佩戴助聽器的目的是使孩子不能因為聽力障礙而影響言語的發育,為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所以,家長不要因孩子哭鬧拒絕佩戴,而心疼孩子並放棄助聽器。更不要打罵、恐嚇孩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 孩子戴助聽器一定要知道這些
    重慶渝中區大坪惠耳助聽器驗配服務中心分享——  孩子的第一個助聽器,如果選配不當很可能影響他一輩子的聽力。特別是剛戴上助聽器時,就像正常人突然戴上假牙一樣,肯定會感覺不舒服。為避免孩子出現反感心理,家長不要強迫孩子戴助聽器,可採用模擬訓練的方法,比如家長自己先戴上助聽器並表現出愉快的樣子,誘導孩子產生好奇心或是不斷鼓勵和讚揚孩子試戴助聽器。
  • 小兒初次戴上助聽器後,語訓就開始了
    重慶大坪惠耳聽力助聽器驗配服務中心——  小兒初次佩戴助聽器後,語訓就正式開始了。家長在語訓時的原則:語訓順序一定要按照以下正常孩子的發展過程來:聽覺感知-言語認知-言語發音(開口說話)-詞語積累-用短句表達語言-語言交際-矯正口齒。
  • 孩子助聽器的注意事項?
    配助聽器的注意事項一、初期逐漸適應海之聲聽力專家稱,孩子佩戴助聽器初期應逐漸適應,不要期待馬上就能聽到聲音並理解所有的話語。孩子初戴助聽器時家長可設法轉移其注意力,培養孩子養成戴助聽器的習慣;音量應適度調小,待習慣後再逐漸增大;可先聽一些簡單的聲音,待適應後再進行複雜的聽力活動。如果孩子感到疲倦或不舒服,需立刻取下助聽器。
  • 孩子戴助聽器怎樣聽課更清楚,學習成績更好?
    尤其是作為聽損兒童的父母,要擔憂的事情更加多,怕孩子戴助聽器不適應,上課聽不清楚,影響學習成績和智力發展等等。孩子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上,聽不清老師講課的確對成績影響很大。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些提高孩子聽課效率的方法,幫您解解憂。
  • 如何為孩子選個優秀助聽器驗配師?
    比如進入驗配流程後,孩子聽力損失程度的準確判斷是一個優秀驗配師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這時需要結合三個方面的結果來準確判斷:一、家長平時對孩子聲音反應情況的觀察;二、醫院各種誘發電位檢測結果;三、驗配師對孩子進行行為測聽。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觀察:驗配師會詢問「孩子對周邊聲音反應時的邏輯縝密和細緻程度」嗎?行為測聽過程中驗配師操作熟練嗎?準確程度如何?
  • 霍邱惠耳助聽器-為什麼戴了助聽器後多個人說話仍聽不清?
    1.與本身聽損情況有關: 助聽器的效果跟聽損者本身的聽力損失程度、聽力損失性質和言語解析度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聽損較重或者言語解析度較差,佩戴助聽器的效果可能就不會太好,佩戴上助聽器以後可能也需要結合講話者的口型來保證交流的順暢。
  • 為什麼我戴助聽器聽到的聲音這麼吵?怎麼辦?
    畢竟,對於弱聽人士來說,如果不戴助聽器,也許你能在餐桌上聽到你隔壁桌緊挨著的朋友說話,或者也可以聽到調大聲後的電視聲音。但是,你可能聽不到冰箱工作的響聲,碗碟碰撞的叮噹作響聲,空調運轉時的嗡嗡聲,以及外面的交通噪音。
  • 家長如何更好的觀察兒童佩戴助聽器有沒有效果?
    由於兒童患者的特殊性,佩戴助聽器後到底有沒有效果一直備受關注,簡單的說就兩種,一是靠檢測,直接對比前後差異;二是靠家長或語訓老師的觀察。首先咱們先來說說檢測:1,行為觀察。6個月左右的兒童在使用助聽器2~4周後,當刺激聲出現時,家長和我們驗配師要留意是否出現可察覺的聽覺行為,(刺激聲可以是玩具發聲或者是言語信號)對於6個月~2.5歲的寶寶可以利用視覺強化測聽,將聽覺信號與視覺閃亮的活動玩具相結合;2,5歲以上的基本可以用遊戲測聽了,也就是傳統的聽聲放物;如果兒童的配合度不夠還可以使用真耳分析、聲場評估,測試檢驗助聽器佩戴效果,做專業的綜合評估。
  • 孩子說話不清楚、大舌頭,究竟是誰的錯?重慶助聽器
    重慶渝中區大坪惠耳聽力助聽器——如果孩子說話不清楚、大舌頭,您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因此,對於「孩子說話不清楚、大舌頭需要手術剪舌系帶」這鍋,舌系帶不背哦~孩子說話不清楚、大舌頭,「罪魁禍首」究竟是誰?家長們更應該關注孩子哪裡?我們提到了舌頭對於孩子說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