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間,亡國之君的悽涼詩詞,宋代並沒有那麼繁華幸福

2020-12-16 彥曰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朝代更替,而亡國之君的結局一般來說都比較悽慘,商湯放逐夏桀,周武王誅殺商紂王,李煜則被趙匡義毒死,明崇禎自縊於煤山歪脖子樹,但要論窩囊且沒有任何尊嚴,估計得算北宋的趙佶父子。

亡國之君被俘之後,如果不被處死,一般為了拉攏前朝遺老遺少,多少會有所封賞,如樂不思蜀的劉禪,就混到了自然死,李煜雖然後來被毒殺,但北宋還是封他為「違命侯」、「隴西公」,不致悽涼悲慘,但趙佶父子堪稱豬狗,當然和他一起被俘的女性則是豬狗不如。趙佶忍辱偷生了幾年後,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哈爾濱市依蘭縣),這個地方很冷,那時候也沒有暖氣,比幾百年後清代發配要犯的寧古塔還更北邊。前半輩子窮奢極欲,搜刮民脂民膏成性的趙佶總算領略了一番民間疾苦,冥冥之中也是一種懲罰。

趙佶雖然昏庸腐敗,但藝術造詣很高,書法自成一家,號稱「瘦金體」,工畫花鳥,通音樂,能詩詞,一生著作頗多,不過國破被俘,基本都沒有留存下來。現存詞十二首。這首《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被多種宋詞選集收錄,水平還是很高的,一起看看: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悽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所謂「北行」就是被俘押往北方,宋代的疆界很小,連今天的北京、大同(燕雲十六州)一帶都不歸北宋,金朝的元好問寫下著名的《摸魚兒》「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地方,即屬今天的山西太原,可見北宋在疆域上有多弱小。當然,金國和遼國都自稱是華夏正統,二十四史也包括《遼史》和《金史》,用朱元璋的話說「同生天地之間」只是漢人多種地,農耕為主,蒙、遼、金人多放羊,遊牧為主,但都屬炎黃子孫。這首詞寫在途徑的北京,當然,這只是他途徑的地方,趙佶皇帝的目的地在黑龍江,還遠著呢?

打敗仗了,國家也沒了,被擄往北方,途中見到如火的杏花,不禁百感交集,由杏花的極盛到衰敗的不幸命運,感嘆傾訴自己從至高無上的皇帝變為任人擺布的階下囚,曲折表達內心痛苦,如泣如訴,情真意切,算是感受到了俘虜的滋味。

詩詞的大意為:花瓣好似巧手裁剪的潔白絹絲,層層相疊顯得綽約多姿,又像勻稱地抹過淡淡的胭脂,光彩照人,芳香四溢,連蕊珠宮的仙女都會羞死。言而總之,就是這杏花太漂亮了,和我之前的美好奢侈生活有一拼。

可惜再美的東東,也禁不住無情風雨,終究要凋零,只能把憂愁和痛苦埋在心裡,庭院為何如此悽涼冷落,多少回花開花落,春去春來?可惜,我這個俘虜還有春天嗎?

誰能理解我的離恨愁思,眼前翻飛的燕子,能懂人間的言語嗎?更無奈天遙地遠山水萬重,我當皇帝時住的皇宮還在嗎?今天在這吃豬食,怎能不想以前美好的生活,只是只能在夢裡重回舊地了,可丫的,現在過多了苦日子,連做夢都見不到過去的日子了,夢裡儘是和現實一樣的豬狗生活。

現代很多人吹噓宋朝經濟發達,日子好過,其實,一個連皇帝都被俘虜的王朝,能好到哪裡去呢?百姓的日子就更不用說了!在北宋讀唐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都要解釋「陽關」那地方呀,過了大宋國,再過了西夏國,然後再過好幾個不知名的國,就到「陽關」了,那地方又遠又窮,不去也罷。當然也體會不到岑參「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的壯闊。北宋極盛時期也僅是範仲淹守住了延州(今延安),而宋詞也多婉約,綿若無力,遠遠不如唐詩般霸氣側漏,可見宋朝有多弱小。

相關焦點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李煜的一首千古絕唱,出自李隆基的「亡國之曲」,無人超越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是南唐末的君主,國破家亡,被俘後在一個寂寞的夜晚,回憶起了自己在南唐當國主的幸福生活,寫下這首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虞美人》也是一個詞牌名,這個詞牌的產生是因為唐朝教坊譜寫的紀念虞姬的曲子。當時,唐明皇李隆基編寫劇本,楊貴妃譜寫的曲子並且編舞。
  • 帶血的宋詞:9位亡國之君被幹掉以後
    對於這些前面的亡國之君的下場,抵達開封的李煜不是沒有聽說,但他只是希望趙匡胤能高抬貴手,儘管都是四十幾歲的過來人了,但他還是像一個懵懂的文學青年一般,喜歡天馬行空的做夢,這種夢境似幻似真,讓一位憂愁的亡國之君迷離彷徨。但還沒對李煜下手,趙匡胤卻在李煜抵達開封的這一年,突然一命嗚呼了。
  • 中國歷史上有才華的皇帝,趙佶、李煜才華橫溢卻終是亡國之君
    皇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國後,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自稱始皇帝。楊廣還是一位很有文化的皇帝,擅長詩詞歌賦,留下了《飲馬長城窟行》和《白馬篇》這種氣勢輝煌、英姿颯爽的好詩,廣為後世傳頌。7.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是政治和藝術天分均佳的皇帝,不僅有「仁宣之治」的成就,書畫水平也是出類拔萃,是明朝留下畫跡最多的皇帝。
  • 歷史上都是怎麼稱呼亡國之君的
    我國歷史上有許多朝代,這些朝代存在時間長短不一,但既然有開國之君,就有亡國之君,那麼歷朝歷代亡國之君的稱號都是什麼呢?這些稱號又有什麼樣的規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朝代的亡國之君的稱號都是什麼,又呈現出怎樣的規律。(由於部分亡國之君有爭議,這裡採取大家普遍認可的君主)
  • 李煜最絕的一首詞,改自李隆基的「亡國之曲」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最絕的一首詞,隨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難道只是為了亡國嗎?虞美人這個詞牌的產生是因為唐朝教坊譜寫的紀念虞姬的曲子。當時,唐明皇李隆基編寫劇本,楊貴妃譜寫的曲子並且編舞。當時就有大臣說這是亡國之曲,還被李隆基罷免了官職。結果過了不久,安史之亂逼迫李隆基讓位並賜死楊貴妃。
  •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千古詞帝李煜最美絕命詞
    想想昨日帝王繁華,看看今日囚臣悽涼,不由得觸景生情、悲從中來,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虞美人》。這首詞不幸被傳到宋太宗那裡,這可壞事兒了。宋太宗原本就想找機會除掉李煜,而如今李煜送上門來了,寫如此內心不滿、動搖軍心的詩詞,宋太宗便再也不能容忍了,賜牽機藥毒死了李煜。故此,這首《虞美人》便成了李煜的絕命詞。
  • 出身帝王之家,奈何喜愛文章辭賦,最後成亡國之君
    出身帝王之家,奈何喜愛文章辭賦,最後成亡國之君身為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從嘉從小就是飽讀詩書的,他擅長音律,精通書法繪畫,在詩詞上也有很大造詣。他不像其他朝代的皇子一樣對於皇位存有謀奪的心思,可能相比於皇子,他更想成為一名詩人,一名單純的詩人。
  • 恥辱感最強的亡國之君,卻被污衊為慳吝之君!
    明末大儒顧炎武說道:「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明朝滅亡,誠令人悲痛,而崇禎帝殉國,更顯此事悲壯。然而,作為自秦朝以後,恥辱感最強的亡國之君。
  • 中國歷史上十大著名亡國之君的結局,亡國後待遇最好的是他
    在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朝代就有13個,沒有大一統的再加上地方割據的,那更是達到幾十個。在這大大小小几十個朝廷中,一共產生了485位皇帝。每逢朝代更替,就有開國之君也有亡國之君,今天我就帶大家盤點十個有代表性的亡國之君。一:中國最後一個亡國之君,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
  • 樂不思蜀 亡國之君的權宜之計(圖)
    亡國之君 逆來順受  《三國志》記載,公元263年冬天,魏國的金戈鐵馬從北方漢中沿秦嶺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殺向蜀漢的腹心成都。  之前,劉禪接手的是個十足的爛攤子。外部,宿敵魏國一直虎視眈眈,盟友東吳成了勢不兩立的仇人。內部,精兵良將已所剩無幾,雪上加霜的是,朱褒、雍闓、高定、孟獲等數郡又先後叛亂,政權隨時可能傾覆。
  • 國家不幸詩家幸:李煜的帝王之悲和詩詞之幸
    世人了解李煜,多是因其亡國後的詩詞,一首《虞美人》令無數後人感慨不已。但對於李煜這個人,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他是南唐後主,也是亡國之君。他在世時不修政事,亡國後一直懷念故國。他在位時詞風多為柔靡之作,亡國後詞風轉為哀婉悽涼,多表達了自己的亡國之痛。
  • 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悲慟,從一首詞看詞帝李煜的亡國感傷
    他的詞繼承了晚唐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亡國後的詞作題材廣闊,含義深沉。堪稱「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深遠。 大家所熟知的名句有很多,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廣為流傳。李煜國滅當了俘虜後,被解往京師洛陽,故國已在千裡之外,回去是不可能的了。
  • 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悲慟,從一首詞看詞帝李煜的亡國傷感
    他的詞繼承了晚唐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亡國後的詞作題材廣闊,含義深沉。堪稱「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深遠。大家所熟知的名句有很多,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廣為流傳。李煜國滅當了俘虜後,被解往京師洛陽,故國已在千裡之外,回去是不可能的了。
  • 亡國之君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挑一句都是千古名句,無人能超越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主,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但李煜卻堪稱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皇帝。好像這並不算是什麼誇獎的話,李煜自身對書法研究頗深,丹青之術也有自己的心得,但這些都比不上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高。
  • 同樣是多才多藝的亡國之君,人們為何同情李煜不同情宋徽宗?
    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朝代,一個朝代的衰敗,就會有一個新的朝代興起,每個朝代都會有一個末代皇帝,他們成為了亡國之君,後人對他們的評價一般都是憤恨和遺憾。他們亡國的原因也有很多,有的是因為自己的無用與殘暴,有的是因為奸人的迷惑與指使,有的也是因為前人的敗壞,等他接手時已經無力回天。
  • 李煜十首經典詩詞:滲透到骨髓裡的悲哀與絕望,讀一次心痛一次
    李煜十首經典詩詞:滲透到骨髓裡的悲哀與絕望,讀一次心痛一次後人對李煜的評價很高。納蘭性德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王國維說:「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之作及永叔、少遊、美成、稼軒數人而已。」柏楊說:「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詞學的造詣,空前絕後,用在填詞上的精力,遠超過用在治國上。」
  • 李煜午夜夢回,寫下一生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
    正所謂「國家不幸詞家幸」,因為當了亡國之君,李煜才成為千古詞帝,他的驚豔代表作,均是淪為階下囚之後所寫。 (亡國之君李煜)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北宋滅南唐,李煜肉袒出降,被俘至東京汴梁,獲封違命侯,由此開啟了極盡屈辱的囚徒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