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我們不會讀的韓國漢字,都是中文的叛徒!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文 | 安迪斯晨風

作為大中華文化圈的一員,其實在上千年的歷史中,韓國人都是用漢字的!所以歐巴、思密達什麼的,在語言家族中統統都是小字輩兒。

/ 韓國依然保留著貼春聯的習俗 /

不過韓國人讀漢字的方式和我們不太一樣,而且他們還自己造了很多字!

這些字不但很難寫,而且讀起來拗口極了,簡直讓人舌頭打結!下面文字君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

還記得去年和圍棋之神阿爾法狗大戰一場,並最終失敗的那位韓國圍棋高手嗎?他名叫李世乭,乭的意思和石沒區別,但是在韓語中讀作tol,是不是感覺怪怪的?

/ 2016年3月15日,李世乭與阿爾法狗圍棋大賽以1:4落幕 /

其實加一個「乙」就能變成韓國漢字的情況屢見不鮮,也是韓國人造字時的首選。比如說乯字,就是「乎」加上「乙」變成的。它讀作eo,在韓國古代用於奴婢的名字。

如果說前兩個「乙」字旁韓國漢字的讀音還只是怪,那乬字就開始讓你的舌頭打結了——它讀作keol,倒有點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

/ 魯鎮阿Q /

這個字雖然是由「巨」加上「乙」組成的,但是跟「巨」沒一點關係,它的意思是「掛」。不過只是把東西掛起來,可不是掛科哦!

韓國人造字也會比較簡單粗暴,就像我們中國的「會意字」一樣,看到這個字的結構就能猜到它的涵義。

比如說畓(讀音是duō),一個「水」加上一個「田」會是什麼字呢?bingo!你猜對了,它的意思就是水田······

/ 農家水田 /

和它類似的韓國漢字還有闏,這個字看起來很複雜,讀起來也很彆扭。它讀作phdeng,讀出來的時候簡直就像嘴裡塞著倆核桃。

但是它的意思卻很簡單。一個「門」加上一個「風」字組成的字,意思當然就是門風啦!

看來不僅僅我們中國傳統上講究家風、門風,韓國人一樣很講究呢。

/ 韓國春節 /

韓國漢字的這種構詞法其實跟我們中國很多漢字也差不多,所以有一些韓國漢字放到中國漢字裡面也毫不違和,不知道讀音就很難辨認出來。

比如說「怾」字,如果文字君不告訴你它的讀音是讓人咬舌頭的「gi」,誰能想到這竟然是一個韓國漢字呢?而且它只能用於一個專有名詞「怾怛」,韓國的一座山就叫這個名字。

有趣的是,這個「怛」卻是土生土長的中國漢字,讀作dá,意思是憂傷、憂苦。知道真相的你,有沒有一種「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的感覺?

長得很像中國漢字的還有「栍」字,它讀作saeng ,但是怎麼看都像是一個「木」屬的形聲字。

事實上,它的兩層意思確實也都跟「木」有關係,一個是指古代官府給囚犯用木片做成的「籤押」憑據,另一個是指道路中用來標記路程的木條。

「椧」(讀myeong)字也是一個典型的韓國漢字版的「形聲字」,它的意思相當於我們中文中的「筧」。那麼問題來了,這「筧」又是什麼鬼東西呢?

原來,它是指露天搭建的竹水管,用於澆水灌溉。另一方面「椧」字也用於建築物的名字,比如韓國慶州有一座古剎,名字就叫比椧寺。

/ 竹水管 /

有一種可愛的鼬科小動物,我們中國人一般管它叫黃鼠狼,到了東北則被尊稱為「黃大仙」。但是到了韓國,它卻有著自己的專有名字——「㹰」。這個字讀作gwan,可能是說它的毛皮油光潤滑吧!

就連我們司空見慣的山羊,在韓國也有一個新名字——「猠」,這個字讀ceon,讀一遍能把人舌頭累死。它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打獵,可以說是一字多用了。

這個看起來像是沒寫完整的韓國漢字「㪲」,也是一字多用的典範,讀作dug,意思是一隻蹦來跳去的癩蛤蟆,或者表示田埂······

誰能告訴一下文字君,癩蛤蟆和田埂有什麼關係啊!掀桌!

以前文字君給大家介紹過中國漢字中的「雙胞胎」鏡像字,韓國漢字中也有這樣的逗逼字。比如說「兺」和「哛」,就是上下顛倒而來的。

這個「哛」讀作「po pu ni」簡直不像一個字而是一個詞,不過它的意思倒是挺簡單,表示「只(有)」。

而它的兄弟「兺」讀起來也不是省油的燈, būn音簡直拗口到天際。這個字沒有實際的意思,只是一個句讀而已。

/ 打鐵 /

韓國漢字當中最萌的,可能是這個「㐃」(讀作ma)。它不是雨傘的圖標,也不是小樹,卻跟打鐵這件事有著不解之緣,既可以表示鐵槌,還可以表示鐵砧。

近代以來韓國人改用了拼音體系的本土字母,漢字使用越來越少,而這些有趣的韓國漢字,也慢慢湮沒在歷史文獻中,很少有人知道啦。

相關焦點

  • 韓國廢除了漢字,為何要在身份上加上中文名字?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直到今天,這種影響也存在著,我們國家的漢字就是如此,知道今天還影響著韓國,他們想擺脫都擺脫不了。 韓國首先要從承載文字的漢字入手,下令將漢字給廢掉,改用韓國的諺文。既然這麼難學,改用簡單的文字不就好了,想法倒是很美好,但是他們也不會用世界上其他成熟的文字,畢竟還是要給自己的國家留點本土的玩意兒,他們用的是自己創建的諺文,可惜的是,這種語言並不完善。由於沒有音調的區分,讀起來就很容易讓人產生歧義,所以韓國最初的法律條文都是用漢字書寫的。
  • 韓國為啥會恢復漢字?因為他們的歷史是使用中文記載的!
    大家都知道韓國還有朝鮮在古代的時候,是一直向我們國家學習文化,還有禮儀並且還把這些東西帶到他們的國家,並且在韓國還有朝鮮的歷史上,一直到李朝世宗之前,他們使用的文字還是漢字,並且他們的歷史還是使用中文記載的!
  • 網友曬怪異讀音漢字舌頭打結 實際是"韓國漢字"
    前不久央視舉辦的中國漢字書寫大賽大概「打擊」到了不少人。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有那麼多的漢字都只會說不會寫。不過如果你現在還這麼以為的話,那也未免自我感覺太良好了。事實上,很多漢字你不僅不會寫,恐怕就連讀都讀不出來。近日,微博上出現的二十多個漢字以及它們的奇葩讀音「秒殺」眾人。有網友高呼:「你怎麼了舌頭?怎麼打結解不開了!」
  • 已經廢棄漢字的韓國,為什麼身份證上還有中文名字?
    在朝鮮獨立後,朝鮮政府就正式的在朝鮮廢除了漢字的日常使用,使用朝鮮文,執行去「漢字」化政策,後面韓朝分家後韓國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如:把漢城改為了首爾(但中國一直沿用到2005年才在韓國的抗議下改的名稱)。但是經過了70多年的去漢字化運動,韓國還是有很多人有自己的漢字名。
  • 韓國滿街都是中文,廢除漢字之後咋樣了?網友:話都說不清
    從我們國家造字以來,並開始了有記載歷史的文字,像是周邊的日本、韓國、越南在當時也爭著學習中國的漢字,哪怕到現在,其實很多音調都是跟漢語非常的相似的。如今他們都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不過都還能夠看到很多中國漢字的縮影,像是日文也會出現很多漢字的標誌,其實我們不熟識日語、韓語,但也能依照字形,大膽的猜測一番,往往結果會出乎意料。
  • 韓國人:中國文化影響太深,韓國廢除漢字50年我們卻依舊要學中文
    韓國人:中國文化影響太深,韓國廢除漢字50年我們卻依舊要學中文。我們都知道,韓國以前使用的其實就是漢字,但是後來他們覺得需要擁有自己的特色,不想再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就選擇廢除了漢字。從而新製造了韓文,但是韓文本質上就是拼音,所以如果單單用韓文的話,是會出現很多重複的現象的,特別是名字上,因為其他的還可以結合語境,不會出錯,但是名字就是單純的字而已,如果單純用韓文的話,就根本分不清。
  • 認識但不會讀的漢字,十有八九「一讀就錯」,能讀對一半算你厲害
    認識但不會讀的漢字,十有八九「一讀就錯」,能讀對一半算你厲害作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文明古國,我國有著幾千年璀璨的歷史,在這綿延不絕的歷史長河之中,也孕育出了燦爛而又輝煌的文明,而傳承這些文明的,除去看得見摸得著的古代建築
  • 韓國身份證上面為什麼有漢字出現?
    我覺得這主要還是基於韓國對於過去作為中國的從屬國這件事,是有心理陰影的。但實際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韓國還有以漢字為主的教科書。取消了漢字之後,韓國人的生活其實是有了一點麻煩。因為去漢字運動非常的成功,所以很多韓國中學生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用漢字正確書寫;而在二三十年前,韓國的大學生用漢字寫論文很常見。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孩子漢字,這是後悔了,要恢復漢字教育?
    沒學過韓語的朋友可能不會理解這件事。其實我們只需要做一個簡單的實驗。你可以找到任何小學讀物,最好是低年級的。你把所有漢字劃掉,直接讀拼音。是的,漢語拼音只表示聲音,不表示意義。一方面是難讀;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歧義,因為畢竟音節數量太少,漢語有大量同音字。
  • 曾說「漢字落後」的韓國,為何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中文?
    而我們國家的學習,不僅體現在經濟與科技上的學習,同時還包括了文化。中華文化的內涵以及博大精深,想必是所有人都清楚的,其他國家也是爭先恐後的學習中國文化。作為中華文化載體之一的漢字,成為了代表性的存在,也成為如今許多國家的一大愛好。
  • 漢字在韓國日趨走俏 犯人學漢字或獲得減刑(圖)
    這些大企業的掌門人多在五六十歲,甚至70多歲,幼時都學過漢字,對漢字有親切感。排名在前10位以內的錦湖集團與SK集團,上世紀90年代初中韓建交後,即開始錄用新職員時,引進漢字考試。企業規定:鼓勵用標有漢字名片它們還規定,如果漢字達不到一定水平,就不能升職。
  • 為什麼韓國明星都有漢字名,還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一個中文名字?
    經常看韓國綜藝、關注韓國娛樂圈的應該知道,韓國的明星都會有一個中文名字。實際上,韓國人出生時,都會起一個漢字名字。iu李知恩實際上新版的韓國身份證上都會再備註一個中文名字的。不禁有人問了,為什麼韓國人都會從出生起一個漢字名字呢?
  • 中文到底有多牛?連韓國又要恢復漢字?但美國網民的評價出人意外
    資料圖:韓國人漢文教育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文字,像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都受過漢語的影響。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漢語還是朝鮮的官方語言。到上世紀70年代,韓國決定廢除漢字,開始施行韓文教育。
  • 韓國、日本其實都在用我們的漢字
    你這個東西熟練掌握了,你到日本和韓國去逛街,他有大量的漢字存在,你到這也不存在問題,就不能說百分之百,吧百分之六七十左右的店你都能夠明白。包括甚至標的價格,你都覺得這標的價格那邊什麼你很清楚,尺寸的什麼啥的都有對應的,這個呃在這表裡頭你能找到對應的信息。
  • 深受美國影響的韓國稱「漢字落後」,如今為何要在身份證上標中文
    而之所以能夠在這些國家身上找到中國的影子,源於古代中國的繁榮、強大、盛世。所以,要問現在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何有漢字,這也就不難理解了。第三,除了這些,主要還和時代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文化的變革有關。朝鮮半島經歷了數百上千年的發展,文化也在不斷發展和演變著。尤其是到了近現代,朝鮮半島南北分治了之後,韓國的思想文化、政治、經濟深受美國的影響。為此,出現了不少的「漢字落後論」等言論。
  • 韓國和越南廢除了漢字,現在後悔了,坦言全世界都在學漢語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漢語是一種成熟的文字體系,能夠隨時適應發展變化。然而,雖然漢字現在看起來很發達,但實際上在一段時間內被視為落後的標籤,甚至最終被廢除。這種情況自然不是發生在我國,而是發生在古代中原王朝的諸侯國。比如,兩國都廢除了漢字。
  • 韓國教授暢談中文:學會寫漢字就會有美女仰慕
    這正是因為韓語和漢字沒有一起記憶的緣故。  最初認為記憶漢字時沒有必要單獨記憶其意思,如今看來這種做法似乎很愚蠢。例如,高中沒有漢字教育。雖然學校所灌輸的看似無用的東西會使得學生在這些東西上失去興趣,但是連漢字教育都沒有的話就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即使不了解微積分、化學公式,依然可以無障礙地生活下去。然而,不懂漢字,卻會產生不便,這等於放棄捷徑,迂迴前進。
  • 漢語考試難壞韓國學生,美國網友哭了:中國人都不會的文言文才難
    原來外國人學習漢語和我們國人學習英語一樣艱難,但是,外國和中國一樣,並沒有因為困難而放棄中文教學,甚至很多國家在學校專門開設了中文課程,讓學生學習中國文化。有些國家還把中文納入到高考,譬如我們的鄰國韓國。在韓國高考中,除了有傳統的數學、語言和外語考試之外,還有一個第二外語,其中就有漢語考試,很多韓國學生高考時拿到中文試卷都是愁眉苦臉、叫苦連天:太難了!
  • 韓國為什麼「恢復」漢字?
    但是漢字還是無法充分的表現韓語的發音和朝鮮民眾的思想感情,普通朝鮮平民根本不識漢字,只有朝鮮貴族、官員會使用漢字,稱為「吏讀文字」,而普通朝鮮平民只能以口頭方式進行文化交流,他們的生活知識和年積月累的農業耕種經驗和農耕方法也都無法長久的流傳下去。
  • 韓國最喜歡美式武器,卻在戰機上刻8個漢字,中文八級都難看懂
    我們都知道,韓國是美國的忠實追隨者,基本在軍事上都是以美國為主,甚至連戰時的軍隊指揮權都在美國的手裡,完全沒有任何的自主話語權可言,不過這也給韓國帶來了很多的好處,比如在美國的幫助下,經濟得到了騰飛,同時軍隊也不缺武器裝備使用,跟美國買點即可,如此一來使得美式武器相當的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