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批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招生 ]
200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和人事部批准成立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人事部副部長尹蔚民出任主任委員,秘書處設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北京大學等24所高校為首批MPA試點單位,並印發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參考性培養方案。10月13、14日,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首次招生考試順利進行。考試科目為:政治理論、英語、管理學、行政學、邏輯與數學,其中政治理論考試由各招收院校單獨組織面試,其餘4門全國聯考。MPA的報考條件是: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畢業(一般應有學士學位)、工齡四年以上的政府部門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機構的在職人員,重點招收政府部門公務員。經推薦,有近1.10萬人報考。
撰稿 黃寶印
附:2001年舉辦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的學校名單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天津大學 東北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南京大學 浙江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廈門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山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
[ 我國舉辦MBA教育10年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委託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於2000年和2001年,分兩次對前三批54所工商管理碩士(MBA)培養單位進行教學合格評估。評估結果表明,我國MBA教育經過10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MBA教育體系。MBA培養院校總體辦學條件較好,在辦學思想、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和教材建設、教學方法等方面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培養質量基本得到保證,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但我國MBA教育畢竟開展時間較短,總體水平還不是很高,尚需進一步加強建設,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促進MBA教育的健康、順利發展。
2001年,是我國開展MBA教育試點10周年。在紀念MBA教育10周年大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呂福源宣布,我國MBA教育結束試點,轉入正式開展階段。到2001年底,我國開展MBA教育的培養單位有62所學校。
撰稿 黃寶印
附 2001年舉辦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的學校名單
清華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大學
中山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遼寧大學 北方交通大學
吉林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山東大學
復旦大學 四川大學 同濟大學
重慶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西北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南開大學
東北大學 天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武漢大學 中南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蘭州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大學 東華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浙江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暨南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天津財經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廈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湖南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鄭州大學 內蒙古大學
雲南大學 廣西大學 貴州工業大學
新疆財經大學
[ 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入學考試 ]
為使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不斷規範化、制度化,促進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的順利發展,從2001年始,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入學考試全部實行全國統一聯考。全國聯考的考務與聯考課程命題工作,委託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負責統一組織,有關省級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的報名、考試等組織工作。全國聯考課程考試時間為10月13日、14日。2001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類別包括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法律碩士(JM)專業學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高等學校「兩課」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獸醫碩士專業學位。為了體現在職攻讀的特點,實現培養和使用相結合,推薦與考試相結合的原則,報考辦法要求在職攻讀碩士學位人員,必須經本單位人事部門推薦或有關主管部門推薦後方可報名。在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支持下,2001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入學考試全國聯考工作圓滿結束,共有近10萬人報名參加了考試。
撰稿 黃寶印
[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工作]
2001年,我國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預防醫學科學研究院等22個單位為首批公共衛生碩士試點單位,計劃於2002年進行首次招生考試,參加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報考條件是: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畢業後(一般應為醫藥衛生類專業且獲得學士學位)工作滿3年,從事公共衛生及相關工作的在職人員。
撰稿 陸 敏
[全國專業學位教育工作]
專業學位是與學術性學位並行的另一種類型的學位。專業學位教育的任務,是根據特定職業或崗位的需要,培養大批從事實際工作的社會急需的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人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從1991年開始,先後批准設置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建築學專業學位(建築學學士學位和建築學碩士學位)、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臨床醫學博士和碩士學位)、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口腔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學位(MPA)、農業推廣碩士學位、獸醫專業學位(獸醫博士和碩士學位)11種專業學位。截止到2000年底,攻讀專業學位的研究生已累計達到10.60萬人。設置專業學位,是我國學位制度的一項重要改革內容,適應了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了實際用人單位和求學者的需要,改變了我國學位類型、規格單一的狀況,推動了複合型、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工作,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高等教育和學位制度。
為總結交流10年來專業學位教育工作的經驗,探討專業學位教育的特色和規律,加強和改進專業學位教育工作,保證和提高專業學位教育的質量,促進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於2001年11月9日在北京召開了首次全國專業學位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出席會議並講話。
由於我國專業學位教育起步較晚,相對而言,專業學位人才顯得更為短缺。因此,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會議提出要加快專業學位教育發展的速度。要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研究和探討新的專業學位種類的設置。有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位授予單位要給予政策傾斜,挖掘潛力,改善條件,積極發展專業學位教育。專業學位教育發展的重點主要應放在碩士層次上。要根據不同專業學位教育的特點和要求,逐步讓更多有條件的單位承擔起專業學位教育的任務,促使有關高校調整辦學目標和發展方向,把辦出有特色的專業學位教育作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和努力方向。要積極支持西部地區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加大向西部地區傾斜的力度。會議要求有關部門和學校要以適應市場需要為導向,深化專業學位教育制度的改革。要加強質量評估,不斷改進評估工作,將用人單位的意見等客觀內容列入評估指標,以減少對學校正常教學活動的幹擾。評估結果要予以公布,對於不能保證質量的單位要取消專業學位教育的舉辦資格。會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專業學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
撰稿 孫也剛
[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 ]
經學位授予單位推薦、省級初選、同行專家通訊評議、專家會覆審並對外公布徵詢異議後,2001年7月16日,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了2001年100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名單。根據《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辦法》和《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辦法》,教育部對優秀論文作者給予了獎勵,向優秀論文的指導教師頒發了紀念品,並對在高等學校工作的優秀論文作者給予科研資助。
撰稿 任增林
[ 新批准授予國外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學位合作辦學項目 ]
200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共批准40個授予國外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學位的合作辦學項目,名單如下:
北京大學與美國國際教育聯盟合作培養國際工商管理碩士(第五、第六期項目);
中國人民大學與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合作培養工商管理碩士(第四期項目);
清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培養工商管理(金融與財務)碩士(第二期項目);
清華大學與美國天普大學合作培養法律碩士(第一期項目);
北方交通大學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理工大學合作培養工商管理碩士(第二、第三、第四期項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合作培養商學碩士(第三期項目);
北京科技大學與比利時魯汶工程技術學院合作培養多媒體與虛擬實境碩士(第七期項目);
中國農業大學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合作舉辦國際經濟、傳媒與交流專業學士學位課程(1999年、2000年招生項目);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與美國馬裡蘭大學合作培養工商管理碩士(第一期項目);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與美國堪薩斯富特海斯州立大學合作實施學士學位教育(第四期項目);
南開大學與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合作培養國際經貿關係碩士(第三、第四、第五期項目);
中國民用航空學院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法國航空工業大學合作培養航空安全管理專業(第一期項目);
天津理工學院與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合作培養項目管理碩士、計算機科學碩士(第一期項目);
天津財經學院與美國俄克拉荷馬市大學合作培養工商管理碩士(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期項目);
吉林大學與加拿大萊姆頓應用技術學院、美國諾斯伍德大學等校合作舉辦學士學位教育(2001、2002年招生項目);
東北電力學院與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合作實施商務管理、商務信息系統學士學位教育(第一期項目);
復旦大學與香港大學合作培養工商管理碩士(第四、第五期項目);
同濟大學與法國國立路橋大學合作培養國際工商管理碩士(第二、第三、第四期項目);
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合作培養機械工程學士、碩士和博士;
上海交通大學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合作培養國際工商管理碩士(第一期項目);
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合作舉辦工商管理教育;
華東理工大學與澳大利亞坎培拉大學合作培養工商管理碩士(第二、第三、第四期項目);
上海海運學院與荷蘭馬斯垂克管理學院繼續合作培養工商管理碩士(第五期項目);
上海財經大學與美國佩斯大學合作培養會計學碩士(第一期項目);
上海財經大學與美國韋伯斯特大學繼續合作培養工商管理碩士(第六、第七期項目);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培養「運輸及物流管理」學士(第二期項目);
南京大學與荷蘭馬斯垂克管理學院合作培養國際工商管理碩士(第二期項目);
江南大學與加拿大萊姆頓應用技術學院、紐芬蘭紀念大學等校合作實施學士學位教育(第三期項目);
南京師範大學與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合作培養經濟學碩士(第一期項目);
浙江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培養「品質管理」碩士(第四、第五、第六期項目);
浙江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培養「酒店及旅遊業管理」碩士(第二、第三期項目);
浙江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培養「護理學」學士(第二期項目);
浙江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培養國際房地產碩士(第一期項目);
杭州師範學院與澳大利亞坎培拉大學合作培養教育領導碩士(第一期項目);
鄭州大學與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合作實施學士學位教育(第二、第三、第四期項目);
中南民族學院與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普萊特維爾分校合作培養英語教學碩士(第一期項目);
重慶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培養工程項目管理碩士(第四、第五期項目);
廣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合作培養國際會計碩士(第三、第四、第五期項目);
南昌大學與英國阿伯泰.鄧迪大學合作培養信息技術/軟體工程科學碩士(第一期項目);
南昌大學與法國普瓦提埃大學合作培養「企業管理」研究生(第六、第七期項目);
撰稿 盧曉斌
[ 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評選 ]
2001年3月,教育部部署開展高等學校重點學科評選工作。此次評選高等學校重點學科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我國高等學校的學科建設,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等學校教學科研的能力,形成一批立足國內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基地;根據目前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建設的需要,對高等學校的學科建設方向進行引導和示範,使高等學校學科建設進一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集中國家和地方有限財力,通過重點建設,逐步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優勢的重點學科體系,鞏固和擴大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的綜合優勢。此次高等學校重點學科評選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調整結構,合理布局,擇優確定,公平競爭」。
此次高等學校重點學科評選,除軍事學門類外,全國共有227個單位申報了1786個學科點,涉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學科專業中除軍事學門類外的所有一級學科和362個二級學科中的331個。經近2000名同行專家的通訊評議和350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的覆審,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學中國哲學等964個學科點(含軍事學門類)為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撰稿 唐繼衛
[ 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 ]
2001年7月29日-31日,「中國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2001年夏季研討會」在山東威海市召開。教育部副部長呂福源出席會議並就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等問題作了講話。會議邀請幾位研究生院院長圍繞研究生院的建設、研究生院院長職責以及面對新世紀研究生教育的思考等問題作了主題發言;討論了《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報告》;會議還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關於加入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的申請進行了討論,全體正式會員投票決定,同意接收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為正式會員。
2001年10月19日-22日,「中國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2001年年會」在西安市召開。會議討論了相關工作並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撰稿 趙玉霞
[ 高層次軟體人才培養 ]
根據國務院關於《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的精神,教育部提出了大力改進國內軟體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加強國內高等學校與國外機構培養軟體高層次人才的國際合作;依託高等學校作為軟體人才培養的「國家基地」;利用國家公派出國經費、政府協議等渠道,每年選送一批中青年教師赴軟體強國進行培訓;加大對軟體人員的培訓力度;開展人才需求調研,制定軟體行業各級各類人才培訓、教育質量評價指標,規範培養工作。
為加快軟體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步伐,在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系列中增設軟體工程領域,開展以培養高層次實用型、複合型軟體工程技術和軟體工程管理人才為目標的軟體工程碩士教育,並採取如下具體措施:報考攻讀軟體工程碩士學位考生的基本條件放寬到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生原所修專業和年齡不限。入學考試分全國聯考和各培養單位自行組織考試兩段進行;錄取工作由各培養單位自行組織和確定,錄取分數線由各培養單位自行劃定,錄取人數由各培養單位根據社會需求和本單位的培養力量自主確定。
撰稿 雍翠菊
[ 2000-2001學年度授予博士、碩士學位人員情況 ]
2000~2001學年度授予博士、碩士學位情況如下表:
[ 授予名譽博士學位情況 ]
200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批准北京大學授予泰國公主詩琳通名譽博士學位;北京外國語大學授予汶萊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名譽博士學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授予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查維茲名譽博士學位;華中師範大學授予香港志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計佑銘名譽博士學位;外交學院授予馬爾他總統德馬科名譽博士學位;清華大學授予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名譽博士學位;南京大學授予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名譽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授予英國劍橋大學校長布魯斯名譽博士學位;華中科技大學授予美國學者麥克法登名譽博士學位。
撰稿 王立生 範 玫
審稿 周其鳳 王亞傑 李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