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優秀,和家長做對了這件事分不開

2020-08-12 卓越教育

長大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本該是一個給孩子的開放式問題,很多父母卻在為孩子做答卷。


面對未來,很多孩子感到茫然,甚至根本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在卓越教育少年隊&34;參觀《廣州日報》的活動中,有兩個男孩子,卻篤定地告訴我們,他們想要的未來。


&34;、&34;,

這些難以在成人世界聽到的夢想,在兩個男孩口中,自然流露而出。

他們一個叫皓天,一個叫博睿,是一對生日只相差3天的好朋友。

這次名企行,少年隊邀請了《廣州日報》記者給孩子們現場分享。

在寫作和攝影課上,兩位小男孩思維活躍,連專業記者都讚不絕口。

在演播室體驗環節,他們面對鏡頭一點不怯場,表達能力遠超出這個年齡的水平。

(左:博睿嘗試操作演播設備;右:皓天挑戰主播角色)

兩位小男孩的媽媽,也是好朋友,她們因為相似的教育觀念走到一起。

少年隊特別和她們聊了聊&34;。


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

在短暫的相處中,兩個小男孩就已展現出多才多藝的一面,

當被問到是怎樣培養他們的興趣的時候,兩位媽媽都不約而同說&34;。

唯一的秘訣是,儘可能帶他們去看世界,給他們自由探索的自由。


皓天喜歡戶外活動,當他嘗試自己搭帳篷,嘗試爬上大樹,甚至站上高處用相機記錄的時候,

爸爸媽媽從來不打擾,也不會呵斥說這樣危險,只是在旁邊靜靜守候。

博睿從小愛車,夢想是為中國設計出更節能的汽車,父母就默默支持,儘可能給他機會接觸車;他喜歡表達自己,爸爸媽媽就鼓勵他多表現,帶他去參加電視臺小記者的面試……

她們每年都會帶孩子一起出去旅遊,如果時間合適,兩家人還會一起出發。

&34;

她們深知,教育不僅局限於書本與說教,給孩子自由探索的自由,孩子收穫的不僅是知識,還有自信、樂觀、勇敢,而這些才是孩子健康成長最需要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榜樣

2020,無疑是特殊的一年。

在這樣的背景下,皓天的媽媽順利獲得工商管理的碩士研究生學位。

比畢業更讓她開心的,是這一路兒子的陪伴與鼓勵。

疫情在家期間,桌子這頭,兒子在上網課,桌子那頭,媽媽在寫畢業論文。

&34;,而皓天一直在給媽媽加油打氣。

為了監督媽媽不要玩手機,喜歡畫畫的皓天,還畫了一個&34;,放在媽媽的案頭。

最讓她欣慰的,還要數皓天的一句話:&34;

皓天媽媽由此深有感觸: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雖然辛苦,但在潛移默化中,也給孩子樹立了榜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需要榜樣的。


素質能力,比成績本身更重要

博睿和皓天的媽媽,自信在生活上可以成為孩子的榜樣,而在學習上,她們也很慶幸,遇到了好老師。

博睿和皓天,都是在卓越大語文就讀超過3年的&34;學員了。

在這裡,兩個孩子悄悄迎來了變化。


今年7月,皓天一家人去青海旅遊,面對祁連山壯闊的美景,幾乎沒有創作過詩歌的皓天很自然地&34;一首:

祁連山有感

[現] 譚皓天

綠草如茵似地毯,

連天雄偉是重巒。

白雲舟泊何時渡,

小帳星羅此處安。

策馬奔騰尋古意,

牧羊相逐過清灘。

彩旗獵獵幡然悟,

美麗遼原豈不歡?


皓天說,這首詩是送給卓越大語文的嘉通老師的,以上的版本嘉通老師也幫忙做了修改。

自從遇到了卓越大語文的嘉通老師,那時還是三年級的皓天就愛上了文學,特別是寫詩。作為廣州市作家協會成員的嘉通老師,不僅給孩子們講詩詞典故,還會傳授寫詩的技巧,成了班裡很多孩子的&34;。


博睿媽媽的感觸也很深:自從上了卓越大語文的課,孩子變得更喜歡閱讀了。大語文的老師講課風趣幽默,很吸引孩子。上完課後,孩子會要求家長給他買課堂上推薦的書來看。

有了興趣做驅動,愛上閱讀,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除了提高孩子的興趣,在卓越大語文的課堂,老師從不急於一股腦的把知識灌輸給孩子們,而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特點設計課程,讓孩子由淺入深地走進歷史,走進作者,走進作品。

這樣積累而來的知識,不再是書本上需要記憶的內容,而是真正融入到孩子的知識體系裡,成為真真實實的&34;。


在這點上,兩位媽媽是有共識的,打好素養的底子,具體能力的提升,是厚積薄發的必然。

兩個孩子出色的表達能力,也是這樣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


在博睿媽媽和皓天媽媽看來,成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緩慢但珍貴過程中,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寬廣的視野,更自由的探索空間。

孩子就像一粒種子,需要我們提供適合其生長的土壤和條件,播撒陽光雨露,耐心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

不經意間,孩子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也和少年隊的理念不謀而合,期望讓孩子了解人生有很多的選擇和可能;期望創造機會讓孩子學會獨立去思考,他們要為哪一種未來而努力。在教育這場長跑中,和所有父母一樣,少年隊也一直陪伴孩子們,慢慢往前走。

如果你也認同我們的理念,

歡迎留意卓越教育少年隊更多活動資訊

相關焦點

  • 家長在4件事上「不要面子」,孩子會更優秀,不必做「無用功」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在我們有了孩子以後,從心底裡希望孩子長大後會聰明、優秀,不為了給自己爭面子,只是想讓孩子有能力生活得更好。因此在孩子從小的教育上,我們總是想給她他多的幫助和鼓勵,幫孩子解決難題讓他更順利的成長。
  • 哈佛大學發現,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你替孩子走的路,到最後都成了他踩的坑。2我有個朋友一直定居美國,對於孩子做家務這件事她十分看重,現在她的女兒已經完全可以自己動手處理自己的事情,雖然她只有5歲。我曾經十分困惑她是怎麼做到不僅讓年僅5歲的女兒能輕鬆處理好自己份內的事情,還可以欣喜若然的幫助別人做家務。朋友對我的困惑表示愕然:這很奇怪嗎,她已經5歲了。
  • 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促進大腦發育
    但孩子無論在身體的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等方面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比如有的孩子老是背不下來課文,在學校也經常因此被老師批評,其實除了本身的理解問題以外,還與父母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關係。對此,長期深耕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領域的李玫瑾教授提議,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不僅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還有利於孩子的情商發展。
  • 班主任溫馨提醒:每天堅持做這4件事,孩子長大會更優秀
    作為家長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長大成才,未來有出息又優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但是有了培養的意識又該如何行動呢?班主任溫馨提醒:每天堅持做這4件事,孩子長大會更優秀。,運動更是一種靈魂上的鍛鍊,能夠幫助孩子的大腦思維活躍,家長和孩子經常外出鍛鍊不僅能夠增強體魄,還能夠和孩子增進感情。
  • 孩子自卑、膽小、害羞?家長做對這3件事太重要了
    精神分析學說認為,嬰兒在發展階段,母親也許不會愛自己的嬰兒,或者被別的事情分了心,或者不是總在嬰兒身旁,嬰兒對環境的適應方式由於不系統,於是便於不可能發展對周圍客體和社會環境之穩定的基本信息,自信心也就不可能成長。
  • 心理學家:優秀孩子的養成,是因為母親把這4件事做到位了
    ,是因為母親把這4件事做到位了一級心理專家胡老師給出過建議:想要養成一個優秀的孩子,母親在教育孩子時,要做到這4件重要的事情。一、尊重孩子,讓孩子更自信你有沒有用"為你好"作為理由,逼迫孩子做過什麼事?家長要知道,只有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表達,才能讓他們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思考,變得更加自信。母親懂得尊重孩子,詢問孩子的意見、跟孩子溝通想法,會讓孩子有一種被家長尊重的感覺。
  • 家長在這三件事上縱容孩子,等於毀了孩子
    父母對於孩子的疼愛,出於本能,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但疼愛,並不是溺愛,而是正確的引導,是能夠助力孩子將來的正確舉動。誠如千百年前,觸龍對趙太后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畢竟,父母沒辦法永遠將孩子護在自己的羽翼下,孩子終究要走上社會,他只有懂得如何適應社會,才能真正活出自我,也才會收穫幸福和快樂。有三件事,看似小事,其實家長必須鼓勵孩子去做的。
  •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從小背詩?家長了解這3件事,也許就不用糾結了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該不該讓孩子從小背古詩?正方家長拿出如武亦姝、王恆屹等優秀孩子的案例,說明了背古詩的孩子有多麼優秀、多麼有氣質。
  • 從寫作文困難到愛上作文,堅持寫3年的周記,是媽媽做對了這件事
    閱讀和寫作文,這兩者又是分不開的,當作文寫不好的時候,老師會說:多看看書啊,積累好閱讀素材,才能寫好作文。當閱讀不好的時候,老師會說,你為什麼理解不了?還是寫得少了,多寫多練,每天都要做閱讀理解,堅持一個學期,閱讀就好了。且不說這兩者之間的聯繫是有這麼大,小學生普遍寫作困難是常見的現象,不會寫作文、不愛寫作文、不想寫作文成為了語文學習的常態。
  • 只要學習好,不做家務也行?堅持做這件事的孩子,成績普遍優秀
    愛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 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也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 17%。
  • 李玫瑾教授直言:家長從小做好這幾件事,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直言:家長從小做好這幾件事,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萬千家長對孩子的心願,作為父母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但多數都事與願違,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脆弱」了 。
  • 家長經常當孩子的面做這三件事,恭喜你,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孩子生來就像是一塊乾燥的海綿,生長的環境就像是是水,孩子會源源不斷地從環境中吸收他人的行為舉止並消化轉為自己的習慣。父母作為陪伴孩子最多的人,也是影響孩子最多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父母良好的行為舉止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壞的行為則可能慢慢摧毀孩子。
  • 讓娃愛上閱讀,這6位家長都做對了一件事!
    讓娃愛上閱讀,這6位家長都做對了一件事!這堅定了我給孩子進行閱讀的信心,讀書也成了每天的「必修課」,我也從閱芽包家長指導書和愛閱公益的課程中學到不少關於兒童早期閱讀的知識。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體驗書中的內容,是每天最美好的時光。感恩遇見閱芽計劃,感恩閱芽包開啟了我們家庭親子閱讀的旅程。
  • 從小教會孩子這三件事,唯有體驗生活的不易,方知學習的可貴
    比如孩子的作業,沒有家長的陪伴是不會主動去做的;比如孩子的飲食起居都需要父母來包辦;比如孩子睡覺,年齡不小了還是和父親在一起睡;比如孩子不管是上廁所還是睡覺都是害怕,需要父母陪伴;比如孩子......子女被培養了一顆逆子之心,做好這三件事,讓其主動學習早日成才。
  •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從小背詩?家長了解這3件事,也許就不用糾結了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該不該讓孩子從小背古詩?正方家長拿出如武亦姝、王恆屹等優秀孩子的案例,說明了背古詩的孩子有多麼優秀、多麼有氣質。而反方家長則認為:孩子不理解古詩的含義,背誦會僵化孩子的思維,是「填鴨式教育」,不科學。聽起來還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從小背詩呢?
  • 想要孩子更優秀,必須從小時候這3件事抓起,智商這塊兒馬虎不得
    老人常常把&34;這句話掛在嘴邊,雖然很多老人不懂其中的科學道理,但他們的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有關人員研究發現,六歲之前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而且大腦也會在這之前進行迅速的發育。所以孩子小時候的教育非常重要,家長應該重視對孩子的培養,讓他們從小形成一些好習慣。
  • 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
    ,不但在責任心、行為習慣、智力水平等方面相對落後,而且不做家務活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的反而很少。,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
    如果我問你們,做家長,累嗎?很多家長眉毛輕皺,抿嘴微微一笑,想了想,會給出這樣的答案:累,但是累並快樂吧!畢竟愛自己孩子這件事不累!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我認識一位媽媽,當我問她同樣問題時,她給我細數了自己育兒的經歷:作為擁有高學歷教育背景的父母,她和愛人都認為教育孩子從小抓起,她也一直致力於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的習慣,培養祖國的花朵,從小娃娃做起,身體力行的陪伴孩子。
  • 「三歲看大」,若孩子從小就會做5件事,證明家長的教育很成功
    5件事,證明家長的教育很成功1)孩子願意和我們說話家長和孩子之間不存在零代溝的情況,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溝通。如果孩子經常喜歡跟我們聊天,講一些學校的事情,講動畫片裡的情節,不要嫌棄他話多也不要拒絕跟他溝通,這代表孩子的內心對我們是敞開的。如果從小他跟我們說話的時候就得不到回應,那麼就會慢慢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青春期的叛逆與無法溝通。
  • 3歲開始,父母花大價錢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不如做好這3件事
    很多爸媽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徹夜排隊給孩子報班。這不僅又讓我們想起來了前幾年給孩子搶學區房的場景,也是徹夜排隊,最終還沒有搶到。真的是競爭激烈呀。看到後臺有位媽媽留言說自己一月工資大約5000,除去家裡的吃喝成本,剩下的錢全都給孩子報班了。這真的是很拼,那麼我們這麼做到底有必要嗎?一個孩子能學得了10個興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