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本該是一個給孩子的開放式問題,很多父母卻在為孩子做答卷。
面對未來,很多孩子感到茫然,甚至根本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在卓越教育少年隊&34;參觀《廣州日報》的活動中,有兩個男孩子,卻篤定地告訴我們,他們想要的未來。
&34;、&34;,
這些難以在成人世界聽到的夢想,在兩個男孩口中,自然流露而出。
他們一個叫皓天,一個叫博睿,是一對生日只相差3天的好朋友。
這次名企行,少年隊邀請了《廣州日報》記者給孩子們現場分享。
在寫作和攝影課上,兩位小男孩思維活躍,連專業記者都讚不絕口。
在演播室體驗環節,他們面對鏡頭一點不怯場,表達能力遠超出這個年齡的水平。
(左:博睿嘗試操作演播設備;右:皓天挑戰主播角色)
兩位小男孩的媽媽,也是好朋友,她們因為相似的教育觀念走到一起。
少年隊特別和她們聊了聊&34;。
在短暫的相處中,兩個小男孩就已展現出多才多藝的一面,
當被問到是怎樣培養他們的興趣的時候,兩位媽媽都不約而同說&34;。
唯一的秘訣是,儘可能帶他們去看世界,給他們自由探索的自由。
皓天喜歡戶外活動,當他嘗試自己搭帳篷,嘗試爬上大樹,甚至站上高處用相機記錄的時候,
爸爸媽媽從來不打擾,也不會呵斥說這樣危險,只是在旁邊靜靜守候。
博睿從小愛車,夢想是為中國設計出更節能的汽車,父母就默默支持,儘可能給他機會接觸車;他喜歡表達自己,爸爸媽媽就鼓勵他多表現,帶他去參加電視臺小記者的面試……
她們每年都會帶孩子一起出去旅遊,如果時間合適,兩家人還會一起出發。
&34;
她們深知,教育不僅局限於書本與說教,給孩子自由探索的自由,孩子收穫的不僅是知識,還有自信、樂觀、勇敢,而這些才是孩子健康成長最需要的。
2020,無疑是特殊的一年。
在這樣的背景下,皓天的媽媽順利獲得工商管理的碩士研究生學位。
比畢業更讓她開心的,是這一路兒子的陪伴與鼓勵。
疫情在家期間,桌子這頭,兒子在上網課,桌子那頭,媽媽在寫畢業論文。
&34;,而皓天一直在給媽媽加油打氣。
為了監督媽媽不要玩手機,喜歡畫畫的皓天,還畫了一個&34;,放在媽媽的案頭。
最讓她欣慰的,還要數皓天的一句話:&34;
皓天媽媽由此深有感觸: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雖然辛苦,但在潛移默化中,也給孩子樹立了榜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需要榜樣的。
博睿和皓天的媽媽,自信在生活上可以成為孩子的榜樣,而在學習上,她們也很慶幸,遇到了好老師。
博睿和皓天,都是在卓越大語文就讀超過3年的&34;學員了。
在這裡,兩個孩子悄悄迎來了變化。
今年7月,皓天一家人去青海旅遊,面對祁連山壯闊的美景,幾乎沒有創作過詩歌的皓天很自然地&34;一首:
祁連山有感
[現] 譚皓天
綠草如茵似地毯,
連天雄偉是重巒。
白雲舟泊何時渡,
小帳星羅此處安。
策馬奔騰尋古意,
牧羊相逐過清灘。
彩旗獵獵幡然悟,
美麗遼原豈不歡?
皓天說,這首詩是送給卓越大語文的嘉通老師的,以上的版本嘉通老師也幫忙做了修改。
自從遇到了卓越大語文的嘉通老師,那時還是三年級的皓天就愛上了文學,特別是寫詩。作為廣州市作家協會成員的嘉通老師,不僅給孩子們講詩詞典故,還會傳授寫詩的技巧,成了班裡很多孩子的&34;。
博睿媽媽的感觸也很深:自從上了卓越大語文的課,孩子變得更喜歡閱讀了。大語文的老師講課風趣幽默,很吸引孩子。上完課後,孩子會要求家長給他買課堂上推薦的書來看。
有了興趣做驅動,愛上閱讀,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除了提高孩子的興趣,在卓越大語文的課堂,老師從不急於一股腦的把知識灌輸給孩子們,而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特點設計課程,讓孩子由淺入深地走進歷史,走進作者,走進作品。
這樣積累而來的知識,不再是書本上需要記憶的內容,而是真正融入到孩子的知識體系裡,成為真真實實的&34;。
在這點上,兩位媽媽是有共識的,打好素養的底子,具體能力的提升,是厚積薄發的必然。
兩個孩子出色的表達能力,也是這樣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
在博睿媽媽和皓天媽媽看來,成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緩慢但珍貴過程中,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寬廣的視野,更自由的探索空間。
孩子就像一粒種子,需要我們提供適合其生長的土壤和條件,播撒陽光雨露,耐心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
不經意間,孩子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也和少年隊的理念不謀而合,期望讓孩子了解人生有很多的選擇和可能;期望創造機會讓孩子學會獨立去思考,他們要為哪一種未來而努力。在教育這場長跑中,和所有父母一樣,少年隊也一直陪伴孩子們,慢慢往前走。
如果你也認同我們的理念,
歡迎留意卓越教育少年隊更多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