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炳勳:從抗日名將到日軍俘虜,抗戰勝利後在臺灣開餐館度日

2020-12-20 文史控

文/王國棟

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俘虜的最高職務的中國軍事將領是誰?很多歷史愛好者都不甚了解,此人名叫龐炳勳,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簡單的介紹一下龐炳勳將軍。1879年出生於直隸新河(今河北省新河縣),年輕時投入清軍隊伍,中華民國成立後辭職回鄉務農。

1920年,龐炳勳的家鄉遭了水災,生活極度困難。為了養家餬口,應老朋友介紹,已經41歲高齡的龐炳勳重新入伍,到馮玉祥西北軍孫嶽旅當副官。在隨後的軍旅生涯中,龐炳勳在北洋軍閥和西北軍之間來回搖擺,職務也水漲船高,先後擔任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等職,人送外號:「不倒翁」。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龐炳勳先是隨29軍宋哲元部在河北抗日。後來因為所部傷亡慘重,調第五戰區修整備戰。龐炳勳時年已經58歲,不但比其他的軍長年紀大,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都大好幾歲。民國時期軍人非常講究輩分,小輩將領不好意思指揮龐老哥,李宗仁只好升其當了軍團長,讓其獨自成軍。事實上龐炳勳的第三軍團只有一個師15000人,連甲種軍都比不上。

臺兒莊戰役中,雜牌弱旅第三軍團迎戰日軍第一主力板垣師團(即日軍第五師團),以傷亡1萬餘人的代價,多次擊退日軍進攻,為戰役勝利立下大功。龐炳勳本人也因此功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1939年9月,龐炳勳升任國民革命軍第24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27軍、第40軍和新5軍(孫殿英)三個軍,戰鬥力一般。

龐炳勳被日軍俘虜是在1943年5月。此前第24集團軍因為日軍掃蕩太行山,損失慘重,退往深山打遊擊。龐炳勳跟隨第40軍馬法五部轉移,在陵川九連窯和日軍掃蕩部隊遭遇,混戰中龐炳勳與自己的大部隊失散,身邊只剩擔任集團軍參謀的兒子龐慶振和兩個衛兵。四人在樹林裡躲藏了一夜,天亮後朝林縣方向尋找大部隊,結果才走到輝縣三郊口就遇到了日軍,當地老鄉捨命相救,將四人領到鳳凰山黑風洞躲藏。龐炳勳等人躲藏了一段時間後,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只得冒險讓衛兵出去探探風向,好儘早歸隊。

龐炳勳的衛士到了當地集市打探消息,卻不想遇到了剛剛投降日軍當了漢奸的新五軍軍長孫殿英部士兵。這名衛士不知道孫殿英已經投敵,還指望孫殿英能救救他們的龐總司令,將龐炳勳的藏身之地告訴了孫殿英。孫殿英得知了龐炳勳困在鳳凰山的消息後,大喜過望,馬上就報告了他的日本主子。就這樣,堂堂國民革命軍第24集團軍總司令龐炳勳,成為了日軍的俘虜(龐炳勳被俘後,王耀武繼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

龐炳勳被俘以後,多次絕食自殺,被日軍搶救過來。偽軍裡有國民黨情報人員,將龐炳勳被俘的情況向蔣介石作了匯報,蔣介石指示,徒死無益,可詐降曲線救國。於是龐炳勳借坡下驢,當了偽南京政府第24集團軍上將司令。龐炳勳在敵佔區拉起了一支萬餘人的部隊,國民黨當局指示其隨時準備反正,並為其反正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只可惜龐炳勳行事不謹慎,被日本人嗅到了風聲,臨時取消了有龐部參與的軍事演習,使反正一事化為泡影。

龐炳勳當了漢奸後,倒是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反正日本人、汪偽政府和國民政府他都不敢,誰的人來找他他都笑臉相迎,將老兵油子的圓滑顯現的淋漓盡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龐炳勳立即給蔣介石發電,表示戴罪立功,聽候處置。蔣介石正想利用龐炳勳和八路軍搶抗戰勝利的果實,不但未追究戰敗投敵的責任,還任命龐炳勳為先遣軍司令,阻止日軍向八路軍投降。

1945年10月,龐炳勳的第40軍首先向華北八路軍發動進攻,邯鄲戰役爆發。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劉伯承、鄧小平的指揮下,給予國民黨第40軍致命打擊,連該軍軍長馬法五都給俘虜了。龐炳勳受此打擊,一蹶不振,交出兵權,掛一個國防部高級參議的虛職養老。

1949年12月,龐炳勳帶著一家大小跟蔣介石跑到了臺灣。由於家裡人口眾多,臺灣當局發的那點薪水無法養家餬口。龐炳勳和西北軍老戰友孫連仲合夥開了一家小餐館,勉強維持生計。

1963年1月12日,龐炳勳在臺北去世,終年85歲。

相關焦點

  • 抗日名將龐炳勳,褒貶參半,西北軍另類,投降後身在曹營心在漢
    西北軍將領中最難評價是龐炳勳,歷史可以宣揚抗日名將張自忠,也可以罵反覆無常的石友三。但是對這位抗過日以及後來投降日軍的老將很難界定。我們只能用客觀、公平的眼界去看待。臺兒莊會戰中,龐炳勳指揮的臨沂保衛戰,是他一生最光彩奪目的地方。
  • 中國有名軍官,日軍王牌軍隊見了就怕,緣何後來靠開麵館為生?
    二戰時期,師團是日軍常見的基本作戰單位。最初的時候,日本仿效盟友德國組建師團,人數常常保持在2萬到3萬人之間,並有甲乙丙丁的區分,甲種師團作戰能力最為彪悍,其餘的戰鬥力,逐級下降。日軍組建師團後,一開始是七個師團,後又擴充為十七個常備師團,等到二戰全面爆發後,日軍師團的數量得到了大規模的擴充,一度達到了上百個。但是在這些師團中,還是最初的那些甲種師團最有戰鬥力,而坂垣師團就命裡其中。坂垣師團之所以用坂垣這個名號來命名,是因為和他們的師團長坂垣徵四郎有關。
  • 此人本是國軍上將,為何晚年落魄到開餐館?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國軍將領,此人名叫龐炳勳。龐炳勳是河北省新縣人,曾在清軍中當過兵,後來離開清軍,回老家做起了生意。1920年,龐炳勳認識了同盟會成員孫嶽,後加入了同盟會。龐炳勳加入同盟會後,被送進了東北測量學校學習,畢業後即擔任測量官。在這之後,龐炳勳歷任保衛團隊長、第十五混成旅副官長等。二次直奉戰爭中,龐炳勳給予直系軍閥致命一擊,戰後所部編入孫嶽的國民三軍,龐炳勳擔任第二混成旅旅長。北伐時期,龐炳勳投靠馮玉祥,擔任十二軍軍長。1928年,奉軍與第二集團軍展開激戰,在這一場戰鬥中,龐炳勳的部隊駐防於平漢線以西,在他的指揮下,後將奉軍擊潰。
  • 國共兩黨抗日十大名將
    不過,只憑臺兒莊一戰,李宗仁也可以無愧於抗日名將的稱號。杜聿明:第三名將。第5軍軍長。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崑崙關大捷而一舉成名。雖然有人認為這次勝利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5軍作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部隊,火力強於日軍,但對手畢竟是號稱日本鋼軍的坂垣師團中村旅團(薛嶽萬家嶺戰役面對的則是一個二流師團)。
  • 抗日名將曾將1200名日軍俘虜活埋,遭日本索賠2億?他霸氣回應2字
    不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優待俘虜的習慣幾乎是人所眾知的。即便很多戰士一肚子鳥氣,為了紀律,大部分時候還是得把抓到的日本俘虜好好地保護起來。極個別桀驁不馴,膽大包天的敢於弄出「意外事故」的狠人例外。然而,也有說抗日名將曾將1200名日軍俘虜活埋,遭日本索賠2億?他霸氣回應2字。這位抗日名將就是孫立人。孫立人出生於1900年,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正當壯年。
  • 國共雙方公認的二十二名國軍抗日名將(中)
    7.東方隆美爾----孫立人,1900-1990,安徽,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後在臺灣晉升為二級上將),國民政府抗戰青天白日勳章,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勳章,抗戰時曾任新一軍軍長。1945年1月時任新一軍軍長參與滇西戰役獲青天白日勳章,後曾獲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勳章,有「東方隆美爾」之譽,被打敗的日軍尊稱為戰神,不過沒有收錄在大陸官方紀念網站,故排名靠後。8.聲震崑崙關的抗日將軍----杜聿明,1904-1981,陝西,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美國總統的抗戰銀質自由勳章,抗戰時曾任國民黨六大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42年底擔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
  • 兩岸共同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暨清華學子 抗日名將孫立人誕辰...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又是孫立人將軍誕辰120周年。海峽兩岸有關機構日前分別舉辦紀念活動,回顧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又是孫立人將軍誕辰120周年。海峽兩岸有關機構日前分別舉辦紀念活動,回顧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
  • 揭秘抗戰中的臺灣義勇隊:同日軍說日語宣傳反戰理念
    義勇隊從1939年成立時的二三十人發展壯大,到1945年已有381人,在閩臺胞是其主要組成成員。他們為抗戰勝利、收復臺灣作出了重要貢獻。  崇安走出的義勇隊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當時,祖國大陸的臺胞主要散居在福建、浙江、廣東三省,其中以福建為數最多,約有兩萬人。
  • 抗日期間,日軍會給女俘虜注射一種「606藥劑」,有什麼用?
    引言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便開始了大規模侵華,長達14年的戰爭也開始了。在這之前,東北已經被日軍佔領了,當時張學良的東北軍沒有放一槍一炮。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人民開始了全面抗日。隔了兩年之後,日本便進行了南京大屠殺。也就是在南京大屠殺的這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 抗戰時期,俘虜一名日軍,我軍能繳獲多少戰利品?
    在內戰停止之後,中國國軍和紅軍連起手來共同抗敵,從1931年到1945年期間,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侵略者,摘下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但是如果要問中國軍隊當時在抗日戰爭中有多卑微,大家切勿不要是在抗日神劇中去找答案。因為很多影視劇都是過分渲染中國民族意識有多強烈,而忽略了歷史本真的狀態。過分的把日本軍隊的實力渺小化了很多。
  • 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俘虜了多少日軍?這些俘虜如何處置?
    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全面建立,我們進入全面抗戰階段。那麼當時大量的日軍戰爭俘虜是怎麼安置的呢?我黨始終堅持的是人道主義立場,但日軍俘虜他們誓死效忠天皇,是否是頑固不化呢?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歷史真相,共同尋找答案。
  • 抗日名將曾因活埋1200名日軍,遭日軍索賠2億,2字霸氣回應
    抗日的烽火狼煙已經過去快100年了,但是戰爭留下的餘韻還沒有完全從我們身邊退去,許多著名的英雄將領依舊還深深刻在我們的記憶之中,而孫立人將軍一直以來被我們討論的除了他的功績之外,還有他坑殺1200名日軍俘虜的事情,這件事一直以來毀譽參半,至今沒有定論。
  • 從《八百》到《八百壯士》,強烈推薦「臺灣四大抗戰經典」
    再到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中美發表《上海公報》,美國承諾和臺灣當局「斷交、廢約、撤軍」。臺灣代表中國正統的地位,就此發生了改變。也正基於此,在小蔣的授意下,「四大抗戰經典」正式出爐,想以此來在精神層面維護自身才是正統的形象。所以,這個系列既在史實方面很嚴謹,又在意識形態方面帶有濃厚的宣傳意識。
  • 抗日戰爭中的中共十大抗日名將
    彭德懷:第一名將,彭德懷(1898—1974),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省湘潭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八路軍副總指揮(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與朱德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鬥的勝利。1940年,在華北發動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史稱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使全國軍民受到鼓舞。
  • 抗日名將杜聿明後人今何在?女兒是一代名媛,女婿更是聞名世界
    說起杜聿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他是著名的抗日將領,同時也是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當然了,他還是老蔣十分信任的黃埔系骨幹成員之一。 1924年,杜聿明考進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軍事,畢業後則跟隨國民軍東徵討陳,因其戰功顯著,被提升為軍校教導團副排長,後又升至中尉連長、營長、團長等。
  • 國軍十大抗日名將(四):土木之魄——羅卓英
    簡單點說,羅卓英就是個有「亮劍精神」的國軍將領,抗戰時期許多將領缺的就是這種精神。當一個有智謀的儒將擁有了與敵人決死的鬥志和精神,他想打不好仗也挺難的。淞滬會戰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羅卓英和18軍的表現卻得到了一致的好評。羅卓英本人也在會戰之中從18軍軍長升任至16軍團長,15集團軍司令,後來部隊改編為19集團軍,羅卓英任副司令,司令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抗日名將薛嶽。
  • 羅卓英——他才是抗日第一名將,戰功無人能敵,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yinwh611112)——國內首個全面解讀抗日戰爭的微媒體,全球數十萬國人的精品閱讀選擇,深刻、獨到、精緻、有料。在18軍歷史上,共出過5位一級上將(陳誠、羅卓英、高魁元、胡璉、方天)、4位參謀總長(陳誠、周至柔、桂永清、高魁元)、兩位海軍總司令(陳誠、桂永清)、1位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位陸軍總司令(高魁元)、20多個軍長,在國民黨軍中,絕對獨佔鰲頭。而這些名將,可以說大多都是羅卓英一手培養出來的。
  • 抗日名將戴安瀾和孫立人對比實力如何?
    大家都知道戴安瀾將軍和孫立人將軍在抗日戰爭中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都是民族英雄,下面我們就來從幾個方面了解下這兩位抗日名將:戴安瀾於1904年出生,黃埔系骨幹之一。1926年黃埔三期畢業。歷任國民黨軍隊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同年參加北伐。1933年3月,率部參加長城抗戰1937年8月升任第25師73旅旅長。
  • 《抗日名將孫立人畫傳》新書分享會在合肥舉行
    人民網訊 1月9日,《抗日名將孫立人畫傳》新書分享會在合肥市「紙的時代」書店舉行。該書作者李傳璽、陳勁松與業內專家、讀者朋友共聚一堂,深度解讀孫立人將軍戎馬一生的傳奇生涯。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二戰名將。1900年出生於「周瑜故裡」安徽廬江縣金牛鎮。192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後改學軍事,考入有「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從此步入軍旅生涯。1942年2月,孫立人率領中國遠徵軍新三十八師(後擴編為新一軍)入緬作戰,仁安羌一役。
  • 他是抗日名將,晚年賣面養雞自食其力,兒子是大眾熟知的人物
    他是抗日名將,晚年賣面養雞自食其力,兒子是大眾熟知的人物「當代應該每隔十年都要拍一部八百壯士題材的電影,讓最當紅的明星去演,這樣這段歷史才不會被遺忘。」「一二八」淞滬抗戰,259旅傷亡軍官89人,佔全旅軍官的四分之一;士兵傷亡1424人,佔全旅士兵的三分之一。為紀念這些陣亡將士,孫元良在戰役結束後委託副旅長李嶽陽岀面,在南京玄武湖環洲郭璞墩頂建立了一座紀念塔,上刻「第五軍第八七師第五九旅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