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以幹支記錄生日 算年齡有時要做應用題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核心提示

  說起過生日,2月29日出生的人可能有點鬱悶,他們4年才能過一回生日。可是,如果把慶生視為人生一大樂事,古人的「悲催」顯然要比現代人多。他們以幹支紀日記憶生日,為過一個生日,他們要等的可能不止4年。

  算年齡有時要做應用題

  中國人很早就開始記憶自己的出生日期,不過最初是以幹支紀日的形式記錄的。公元前4世紀,著名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意思是說自己出生於寅年正月的庚寅日。這裡的「庚寅」就是中國古人用來紀日的方式。

  幹支是天幹與地支的合稱,有甲乙丙丁等十天幹,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這兩者可以組合搭配成60對,為一個周期,循環往復。

  兩漢以前,歷史記錄中的日期都是以幹支紀日的方式出現的,這直接決定了出生日期的記錄方式。例如,魯莊公出生於公元前706年9月丁卯,與其父魯桓公同月同日,因此取名為姬同。如果按照數字紀日,這父子兩人的出生日期並不相同。

  《左傳》中還記載了一位老者給官員出的算術應用題。

  公元前543年,晉悼公的夫人向國人發放救濟糧,絳縣有一個老人前來領取。負責的小吏詢問他的年紀,他回答道:「我只是一個地位卑下的小民,不知道如何計算年歲。只記得我出生在正月甲子日,那是一個朔日,到現在第445個甲子已經過去1/3了。」

  小吏不知道如何計算,就去請教當朝的高官。大夫師曠說:「我知道了,那是73年前,那一年狄國侵犯了魯國。 」文伯說:「到今天26660天了。 」即444乘以60,再加上60的1/3,得26660天。

  這個故事反映出,當時的普通人對於自己的出生日期也是有記憶的,同樣是以幹支的形式。

  也許等6年才能過上一個生日

  幹支記錄的出生日期不利於產生生日的概念。

  首先,中國的傳統曆法以月亮的盈虧周期作為一月,並與陽曆的節氣相結合,是典型的陰陽合曆。戰國以前,雖然天文曆法可以預先排定歷譜,但由於天文學不發達,往往還需要根據實際天象進行調整。例如某日在預先排定的歷譜中是月末的晦日,但當日發生了日食,實際上是下月的朔日(月亮與太陽同時出沒的日子,在天文學中嚴格的定義是日月同黃經的時刻為朔)。

  在農曆中,朔被定為一個月的起始,那麼政府就可能修改歷譜,重新確定其所屬月份,下月的日期若以數字表示,就會全部改變。此外,閏月的安插在戰國以前也顯得沒有固定規律。這種情況下,以數字形式排定日期並不實用。

  其次,在傳統曆法中,一個歷月只有29天或30天,而一甲子卻有60天。這就可能出現連續多年某月沒有某個幹支日期的情形,如果連續5年的9月沒有甲子日,那麼,這個人也許6年才能過上一個生日。

  這樣,以出生日期來確定自己的年歲就顯得很不方便。所以中國人最初是以農曆的新年作為自己年歲加增的生命周期刻度,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漢代以後,曆法有了很大的進步,人們根據天象可以較為準確地推算出今後多年的歷譜,這就為數字紀日的產生準備了前提條件。在東漢時期的《四民月令》中,就出現了「七月四日」這樣的數字日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數字紀日逐漸流行,而生日概念的產生,恰恰也在此時。隨著曆法的不斷完善,每天的日期也能夠可靠地提前確定下來,以年為循環周期的生日概念也就在齊梁時期產生了。

  逢19整數倍歲數農曆和公曆是同一天

  與農曆對應的是公曆。公曆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外來事物。到目前為止,中國使用公曆也僅僅有100多年的歷史。

  雖然公曆現在使用得相當廣泛,但由於農曆對中國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所以當人們提到生日時,往往會同時記起自己的農曆和公曆的生日。

  公曆生日和農曆生日的關係,有一個有趣的19年周期。例如,公元1984年1月1日是農曆11月29日,19年後的2003年1月1日的農曆日期又是11月29日。這主要是兩種曆法的置閏規則產生的結果。

  農曆的朔望月周期是29.5306日,一般「十九年七閏」,即19年有235個月。如此算來,19個農曆年平均有6939.691日。而現行公曆的年長為365.2422日,19個公曆年平均有6939.6075日。

  可見,19個公曆年的日數和19個農曆年的日數幾乎相等。因此,每逢19的整數倍歲數時,公曆生日和農曆生日很可能與19年前一模一樣地重合在一起。

  但也不一定都這樣,因為農曆和公曆置閏並不同步,也可能會使兩者在19年後相差一天。特別是在出生前不久恰巧遇上農曆閏月時,可能就差得更多了。例如,1984年有閏十月,1985年1月1日的農曆日期是11月11日,而19年後,2004年1月1日的農曆日期則變成了12月10日,與19年前幾乎相差一個月。

  生日幾何和命運沒直接關係

  問起一個人的生日時,往往也會順便問問屬相 (十二生肖)。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有時還會問問星座;而對於年長者,則可能會更關注「生辰八字」。

  十二生肖是由動物紀年法演變而來。以動物紀年的方法,最初曾流行於我國北部從事遊牧的少數民族中,後來又和幹支紀年法相融合,於是就產生了「十二生肖」之說。由於我國早期採用幹支紀日、紀年,所以一個人出生的時刻也就對應著一定的幹支,進而又演化出了「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和人的生肖,原是我國古代人民一種記憶出生日期的方法,但在古代宿命論思想的影響下,後來這 「生辰八字」和「十二生肖」都被塗上了一層濃濃的神秘色彩,甚至摻進了迷信思想。

  其實,世界上那些同一時辰出生的人何止千萬,但他們的命運有好有壞,壽命有長有短,人生道路各有不同,甚至雙胞胎也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這也說明了所謂命運同生辰八字根本毫無關係。

  還有人認為,生日與節氣也有著密切的關係。當下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的生日與星座的關係也經常被人們津津樂道。事實上,「八字」也好,屬相也好,節氣也好,抑或是西方的生日星座等,都不能決定人的命運。

  說來說去,其實哪天過生日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日那天,別忘了提醒自己:「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

  □吳蘊豪/郭曉博

相關焦點

  • 古人曾以幹支記錄生日 為一次生日可能不止等4年
    原標題:古人曾以幹支記錄生日 算年齡有時要做應用題 說起過生日,2月29日出生的人可能有點鬱悶,他們4年才能過一回生日。可是,如果把慶生視為人生一大樂事,古人的「悲催」顯然要比現代人多。他們以幹支紀日記憶生日,為過一個生日,他們要等的可能不止4年。
  • 古人以幹支法計算生日 為過生日要等不止四年
    下一次過生日要到2016年。實際上,如果把慶生視為人生一大樂事,古人的「悲催」顯然要比現代人多,為過一個生日,他們可能要等不止四年。出現這種情況,和古代計算生日的方法有關。那麼,古人是怎麼計算生日的呢?
  • 「一年級數學知識點」應用題:年齡計算(STEM教育:編程+數學)
    本次的主題是【應用題:年齡計算】應用題是一年級數學中最常見的題型之一,而年齡的計算問題也是常見的應用題類型,以下通過編程截圖演示其解題過程。【知識點1】應用題【知識點2】年齡【知識點3】加法【知識點4】減法
  • 小學數學常見的應用題,年齡問題
    年齡問題是小學階段常見的一種應用題。它的出題可簡單可複雜。這種問題有一點始終要牢記,每個人的年齡一年都是增長一歲。我們一起看3道和年齡相關的小學應用題。分析:這道應用題是年齡問題,同時也是和差問題。只是這道題目沒有明確告訴我們兩人的年齡差。年齡問題,這種問題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不管到什麼時候兩人的年齡差,都是不變的。今年相差多少歲?數年後依然是相差多少歲?哥哥弟弟的年齡差是多少呢?很顯然,他們的年齡差是9歲。
  • 「幹支」紀法什麼時候開始應用?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各有不同
    需要知道的是,用幹支來紀月、紀日是很早就有的傳統,無法確定起於何時,但用於紀年的做法卻要晚得多,起碼在西漢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規制。根據現有典籍的紀年稱謂變化可以肯定,幹支紀年以國家政令來推行的時期是東漢元和二年,而其實際上的普遍應用應該還要更早一些,但最早不能早於西漢。
  • 奇妙的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也就是以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按照一定規則依次組合,每一組幹支代表一個周年,並且每個周年中的每月、每日都以此規則用某組幹支來表示。人們把這套用幹支來標註年月日的曆法稱為幹支紀年法。例如今天是2020年12月16日,幹支紀年法就是把這一天標註為庚子年戊子月癸巳日。
  • 從"歲次」與「年」說開去——關於書畫作品落幹支款的有關問題
    要做到紀年幹支表述正確,必須嚴格把握以「立春」為歲首這個確定「歲次」的關鍵,立春前,表述「某某年」 或者「歲次某某」 用前一年的幹支,而不論這一天是在臘月或者正月;立春後用當年的幹支,也不論這一天在臘月或者正月。只要在每年的臘月和正月題幹支年款時謹慎一點,就不會出錯了。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用月份的問題;用別稱表示月份,只要避開反應季節的詞語(如「初秋」「孟夏」之類),一般也不會出錯。
  • 你會算自己的年齡嗎?你知道從古到今年齡計算方法的不同嗎?
    古代年齡的計算與我們現在是不同的,最早的年齡計算是按小花甲計歲法,小花甲計歲法源於"六十甲子日",古代傳說六十個星宿神輪流著值日,他們值日的一周為一年。在帝堯之前沒有一年365天的說法,所以,堯同代人之前所謂一年,就是按60天一甲子記年的,也就是說那時候的人,六十天就一歲。
  • 只需記住十四字的歌訣 幹支可迅速算出 盲人心算萬年曆法
    每當需用幹支紀時,而需用者手中沒有萬年曆的時候,往往束手無策。本文介紹一種方法,只需記住十四字的歌訣,一年中的幹支紀時就可迅速算出。這種快速心算萬年曆的方法,叫"銀盤子","銀盤子"是民間術士創造的萬年曆速算法,歷史悠久,以往採用師徒間口授方法傳授,嚴禁外傳,我們在此將"銀盤子"合盤端出,公諸於世,以進一步探討揭秘。
  • 解年齡問題應用題,需要始終抓住年齡差不變這個隱藏條件
    在沒有學方程之前,可能有些同學覺得年齡問題不好做,很容易被繞暈。其實在年齡問題當中隱藏著一個重要的不變量,那就是年齡差。因為不管年齡大小,每個人一年都只增長一歲。我們一起看兩道和年齡問題相關例題。分析:這道題也是一道與倍數相關的年齡問題。在這一題當中,題目告訴我們的是兩年前兩人的年齡和。以及明年兩人的年齡倍數關係。兩年前與明年之間的時間跨度是3年。每個人的年齡都各增長3歲,所以這三年中兩個人的歲數總共是增長了6歲。
  • 幹支紀年法,是如何紀年的?
    而天幹、地支的名稱則源於古人居住房屋的柁梁與立柱。十天幹、十二地支共二十二個名稱來源於古人在採集、漁獵勞動中接觸最多的自然物候現象。如《史記·律書》中載:「甲者,言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丙者,言陽道著明,故日丙……」意思是,「甲」象徵草木破土而出,陽在內而被包裹之狀;「乙」象徵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之狀;「丙」即「柄」,象徵草木陽氣充盛,生長顯著。
  • 古人年齡的稱謂有哪些,一起漲知識吧
    現代人每年都會過生日,從出生時算起,過一年長一歲,我們通常只用數字來記述我們的年齡。而在古代,從嬰兒呱呱墜地到耄耋之年,生命分成了許多階段,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而是用其他稱謂表示。古人對於年齡的稱謂很講究,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叫法。
  • 天幹地支代表的意義與推導幹支紀年的方法!
    幹支甲子據《呂氏春秋》《五行大義》記載,最早是人文始祖黃帝命大撓所創。從考古學挖掘的甲骨文刻辭推測,至少在商朝第四代國君太甲時期就已廣泛使用。如何推算幹支紀年?幹支紀年是我們古代應用最廣的紀年曆法,現在仍然是農曆中普遍應用的曆法,比如2020年就是庚子年,前一年的2019年則是己亥年。那麼任意一年是如何推算幹支甲子呢?
  • 生日到底是算陽曆還是陰曆?原來之前都過錯了,現在才明白
    生日到底是算陽曆還是陰曆?原來之前都過錯了,現在才明白要說在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很多人都會說是過生日。因為每個人過生日的時候都會收到很多的生日禮物,同時自己也可以許下美好的願望,還有美味可口的蛋糕可以吃。關鍵是這一天,大家都會說壽星最大所以自己想要什麼的話,那些要求都會被實現。現在長大了也會過生日,但是沒有以前的單純和快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講一講,我們平時過生日到底是算陽曆的日子還是農曆的日子,原來之前都過錯了,現在才明白。
  • 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原來這麼美!
    而是會用年齡稱謂來代替,這些在詩詞中也常有體現。 比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這裡的黃髮指老人,古時,黃髮是長壽的象徵。垂髫,垂下來的頭髮,用來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髮。 今天,詩詞君和大家一起回味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吧!
  • 年輕人早已不明白的時間記法——幹支紀年法的前世今生
    幹支是天幹與地支的合稱,由兩者經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對,為一個周期,循環往復,稱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國古代用以記錄年、月、日。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地區也曾跟隨中國,使用幹支來記錄時間。用幹支紀年法紀年時一個周期為六十年,稱一甲子,甲子也用於形容六十歲的老年人。
  • 快速根據年齡查詢幹支辦法
    解譯:這是知道命主年齡(虛歲)可以查詢為何屬相,並能夠迅速找出所生之年的天幹地支,進而也能迅速知道月柱天幹。具體方法是以查詢當年的年幹支為基礎,在左手掌上找到地支所在位置視同一歲,順向為隔一位加十、即為十一歲,隔兩位加二十為二十一歲,隔三位加三十為三十一歲,隔四位加四十為四十一歲……,已經知道命主多大年齡,比如四十五歲,則在四十一歲處逆著數到四十五歲,所在的位置地支就是命主的屬相。查命主所在年的天幹,重新回到四十一歲的位置為天幹甲起點,逆數正排到屬相,天幹排到誰就為命主生年天幹。
  • 如何推算幹支紀年?
    後來在春秋戰國時期被廣泛應用在天文曆法領域,通過觀測北鬥七星不同季節的鬥柄指向不同,人們把天空分成的十二個方位區域,並與十二地支相結合。子就是孳,滋長、滋生,孳表示萬物長於下面,與二十八星宿的女、虛、危三宿對應。醜即為紐,表示萬物捲曲即將冒頭,與二十八星宿鬥、牛兩宿對應。
  •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古人的講究令人嘆為觀止
    現在人們說年齡,都是用歲數來表示,簡單明了,卻似乎少了一點「韻味」。而古人說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那麼古人對年齡都有哪些有韻味的稱謂呢?——陸遊《梨花》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中年而立:三十歲,《論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什麼是幹支紀年?幹支紀年怎麼算?
    十天幹,十地支,又簡稱幹支,由幹支來紀年的方式叫做幹支紀年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幹支紀網上十天幹和十二 地支順序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