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閱讀本小編編寫的文章,生活如詩,詩意有盡情難盡;生活如茶,生活如歌,歌到深處情難留;生活如酒,酒將醉時笑語盈。就如詩中所寫的生活是美好的,有意義的是富有存在價值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熱愛生活的美好。
明代文官為禍鄉裡的記錄多得能讓趙翼在《廿二史札記》裡專列一文。清代這方面記載就少很多。就連記載官員醜聞的《清稗類抄》裡也沒有多少記載。是清代官員想出新的薅羊毛的方式,所以減少薅老家羊毛了嗎?狗能改得了吃屎嗎?問題恐怕沒這麼簡單連凌解放這個韃子粉都在小說裡描述了土皇帝任家的牛逼,現實中怎麼可能沒有?無非是明代文官集團隻手遮天,清代文官雖然也牛逼,但前有雍正讓你官不聊生,中有白蓮教此起彼伏,後有太平天國幹你娘,另有洋大人攪局,沒有我大明這麼一以貫之!
清代連私挖河壩淹沒田舍來騙水利撥款貪汙都有,康熙奏摺都寫出來,明朝前期有這樣的麼?我感覺是清朝皇帝比文官集團收拾服了,有清以來,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官僚們明顯沒有明朝抱團滿洲出身的官員很多人老家就是京城,不敢折騰,駐防八旗出身的則在各大城市,也沒法折騰。漢人出身的文官團則遠不及明代的文官團在朝堂上有影響力,權力大,明代大學士無相之名有相之實,士大夫們抱團結對,有點什麼事情都能遮蓋過去,皇帝拿他們也沒轍,而清代官員無論滿漢不過都是辦事員,秉承皇帝的意思做事而已。既然沒了朝堂上的大權,那在老家就不敢太過分了,否則被人一道摺子參上去,捏扁搓圓全看皇帝的興致了。清代縣令十分強勢,鄉紳難以對抗,近代史有個理論就是庚子之亂造成縣令的權威下降,鄉紳不再畏懼縣令,以後才有了立憲黨推動辛亥革命推翻大清的事
我記得看過一本書講清朝土地的,數得上號的大地主都是親王,郡王什麼的,漢人地主階級力量不大。不像明朝,大地主集團在朝堂上有大學士撐腰。清末以前地方土豪少,大地主大破天也就是一縣稱霸,百裡侯都算不上,規模小力量小,各種土皇帝事兒就少。主要原因應該是清政府主動打擊地方勢力,攤丁入畝一體納糧都是拆分地方豪強的有效手段。今天就到這裡了,如果大家喜歡我的作品的話,請點擊關注,方便下次閱讀,再次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