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是柔性的,忠孝仁義都是柔性的。
總體上講,西方文化推崇陽剛,中國文化注重柔德。所以中國自古以來侵略性始終不強,中國歷史上不缺乏強大的王朝和有為的君主,但從未像蒙古的成吉思汗,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法國的拿破崙德國的希特勒以及二戰的日本那樣具有強烈無終止的侵略性。
中國強大王朝的建立,是建立在徵服一切對自身具有威脅性的反對勢力的基礎上,對於沒有威脅性的偏遠國家則實行友好通商。西方(這個西方指文化上的西方非地理上的西方)強大國家的建立都是建立在對一切可知的國家去徵服的欲望的基礎上,不管這些國家是否會對自身構成威脅。
女主柔德,男主陽剛。就
如同女子為本一樣,中國文化雄厚的底蘊是世界文明的根本所在。所以,自古及今,世界上那些建立在侵略基礎上的國家的文化都是曇花一現,唯獨中國文化幾千年來連綿不絕且一直在發展,就算國家表面上被外族統治,但文化上一定是反徵服。文化就是精神,也就是說,地球上只有中國精神歷史上從未被徵服。
但現在不一樣了,如今是收元時期,人心走向成熟,所有的文化都在分化弱化變質,這本質上是真理逐步的展現對文化強有力的衝擊。
就如同女子為本一樣,中國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根本,所以聖人多降生在中國。
相對於西方,中國文化傾向於柔德。這個「柔」確是不好,但這個「德」就很了不起。
忠則勇,義則烈,深厚的德性能生發出深刻的浩氣。古西方的騎士精神雖然也講究忠勇,但其忠誠的對象是「神」,這個「神」只是他們所認為的道德的化身,並非切實的存在,忠誠的對象若非切實存在之真實深刻的心,就是極大的冷漠,就不可能爆發震撼人心的力量。自古及今中國社會整體就沒有宗教信仰,是人情社會,一切的道德觀念都因人情而生,人心是真實的存在,是非好壞都可以一定程度認知,所以古中國對人的忠誠相對於古西方對「神」的忠誠,更易變感性真實。
一切都是心的存在,關注人情的社會才是真實不冷漠的,所以古中國社會相對於古西方社會是更為真實深刻。
但是,以上論述具體到個人身上沒有意義。決定一個人一切的是其累劫修為的積累,是心的真實度,和自己今生在哪個國家沒有任何關係。也就是說,文化在人性面前毫無意義。
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有心者可關注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