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決定對日本大學考試進行改革,從2020年4月起將不再有專門的英語考試。
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日本取消英語考試,給我們周圍有些宣傳「英語重要」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有力的回擊!
一、英語並非決定國家實力的關鍵因素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全面落後,向西方學習是必經之路,英語是必要途徑,為了提高大家對英語的重視,講英語納入高考,作為三大主科之一,是十分必要的,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
但是,這並非說明英語就是需要人人必備的工具!
一些東南亞國家、非洲國家,幾乎人人都會說英語,那又怎麼樣呢?能否轉化成國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生產力的發展?
而日本,因為其特殊原因,導致日本人的英語口語都相當糟糕,日本人學英語,也多數是「啞巴英語」,總體而言,英語水平並不比中國高,但是這一點也沒有影響戰後日本的崛起。
二、英語重要,並非人人都要學
「技多不壓身」,多掌握一門語言,尤其是這種世界性英語,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一些高端人士,要想在專業方面有所突破,學好英語必不可少,畢竟現在很多頂尖的技術,都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
但是,這門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開始學習的語言,有沒有必要用這麼長時間去學?有沒有必要全民都要去學?有沒有必要去研究語法,記憶單詞,而忽略聽說能力的訓練?
這些都是現在英語學習中的問題。然而,用了這麼多年學習的英語,對於多數人,可能一生都很少用,如果用這些時間,用來學些其他的知識,結果又會如何呢?
三、英語作為高考主科,人為製造了教育的不公平
除此之外,英語作為150分的科目,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英語是一門「技術課」,對思維要求不高,多投入時間和金錢,有客觀的資源非常重要,這就導致英語成績的城鄉差距、性別差距非常明顯。
城裡的孩子,從小就有比較正規的英語學習環境,再加上家長重視,學生多數都會上培訓班,聽說讀寫能力都比較強,所以高考中,英語考120分以上並不困難。而農村的學生,沒有這種資源,導致英語水平整體較弱,高考能考到120分,就已經是很高的分數了。
我見過不少數理化超強的學生,因為英語成績不高,無法上名牌大學,甚至只能上一般的大學,有些藝術生,專業非常棒,但是因為英語達不到要求,無法被理想的學校錄取,人生軌跡從此改變。
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突擊是明顯的效果的
英語的最大特點,就是實用,如果需要,短時間內突擊出來是有可能的。我見過很多學生,文化課不會,但是一心想出國,出國之前要過語言關,於是這些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培訓,雅思、託福等成績考得非常不錯,最後如願出國。
因為英語的這個特點,在中小學階段,英語打下一定的基礎就行,完全沒有必要提高到和語文和數學一樣的高度,如果學生需要,在大學裡根據專業需要,進行選修,那些學中醫的,學美術的,學考古的,英語就沒有那麼必要了,
而那些學計算機的,影響應該是必修的,採取這樣的方式,是不是更合適?
日本敢「放棄」英語統一考試,中國有必要把英語作為高考主科嗎?歡迎留言!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