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重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2020-12-12 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全國上下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勢下,我國教育部發布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各地積極響應。

美國的在線教育行業發展較早,有著深厚的過程積累。進入21世紀以後,幾乎所有美國頂尖高等院校都設立了在線課程項目,許多高等院校自主開發在線教育軟體和系統,並與在線教育平臺合作,吸引全球眾多學習者。美國依靠其先進的傳統高校教育,運用新的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不斷探索構建在線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從各方面保障在線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使在線教育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驗對我國當前在線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未來規划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專業團隊協助學科教師進行課程設計

設計高質量的在線課程往往需要多方力量協同工作,僅僅依靠學科教師單獨開發是不夠的。在美國,對在線教育重視程度越高的高等院校,課程設計與開發方式越系統,課程設計也越規範。除選擇與第三方在線教育質量保證機構合作開發外,許多美國高等院校會有一支高質量的專業團隊,對學校在線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供理念指導和技術支持。

從美國大學的實踐看,教學設計師是必設的教學管理職位。除此之外,這支專業團隊還包括教育技術專員、音視頻專員、美工設計專員等,這些專業人員從在線課程開發與管理、教師在線教育培訓、在線考試的技術保障等方面為課程設計和開展提供多重支持,協助學科教師共同設計在線課程。例如,在線教學的教師在開課前可獲取課程設計模板、在線教學大綱以及為教師開發在線課程而提供的自學平臺入門課程;如在課程中遇到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系統、電話等方式請求技術支持和諮詢。美國大學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新入職的或開課中的在線教師進行培訓,幫助教師掌握最新的在線教學基本理論、在線評價技術等,以適應課程發展的需要。

為充分保障在線教育開展,從政策、預算等方面對在線教育予以平衡和管理,美國很多綜合性大學將在線課程設計、教師發展與培訓、學習管理系統、在線學習政策制定、學習分析技術等組合為更為緊密的機構,由首席在線教育領導管理。這不僅填補了在線教育在學術部門之間協調管理的需求,還有利於在線教育發展規劃的制定,從長遠上保障了在線教育質量。如耶魯大學建立了在線教師津貼政策,以專項津貼鼓勵教師開發和講授在線課程。

目前,我國上線的慕課數量已破萬,學習人數達2億多人次。然而,由於許多在線平臺運營主體是網際網路公司,在課程的教學設計方面缺乏經驗和積累,大學在課程開發環節中的主體活力也未得到完全激發。因此,大學要推進教學理念與方式的改革和創新。一方面,要將對在線教育的認識上升至教育信息化戰略的長遠規劃上;另一方面,要以長效機制提高教師信息化技術,促進教師教學理念及方式的轉變。

精細化質量評價標準指導課程改進

質量評價標準能夠及時診斷出課程建設問題,指導課程開發者及管理者進行科學改進,是促進課程質量提高的重要手段。美國高度重視在線教育質量評價指標建設,質量認證體系相對完善。美國在線教育質量認證機構由區域性認證機構、國家性認證機構以及遠程教育認證委員會等專業性認證機構組成。各認證機構均出臺並發布了明確的認證標準,嚴格把關在線教育質量。此外,各院校制定了嚴格的在線課程評估標準,以判定在線課程的效果。如密西根大學制定了《在線課程評價指南和量規》,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制定了《在線課程質量量規》。美國政府、高校、專業機構依照質量評價標準,共同監督在線教育質量。

美國在線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較為成熟,質量評價標準也更加精細。以美國教育領域最具影響力之一的「QM質量標準」為例,自2003年制定第一套質量標準以來,每一至兩年更新一次,目前已經更新至第六版。第六版共含8個評價維度,細分為42個具體標準,並根據標準的權重賦予一定的分值。8個評價維度分別從課程概述和介紹、學習目標、評價與測量、教學資源、課程活動與學習者互動、課程技術、學習者支持、可達性與可用性等方面對在線高等教育課程提出了具體要求,不同的權重進一步突出了評價的導向性,在課程建設中起到了具體的指導作用。同時,評價指標舉出具體範例,以最佳的教育實踐來明確評價的質量標杆,以界定質量維度的內容。比如,在課程活動與學習者互動維度,「學習活動與課程學習目標相一致」的範例包括,如果課程學習目標要求學生作一個有說服力的演講,那麼學習活動可能會讓學生選擇一個合適的演講題目,擬一份演講提綱,並把演講的練習進行錄音。細緻到範例的質量標準有助於鼓勵課程開發者及管理者不斷反思當前實踐,實現質量的持續改善。

美國教學評價專家斯塔費爾比姆曾提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美國在線高等教育指標評價結果在於對課程進行診斷,而不在於對課程進行優劣評判。它只指出課程建設過程的具體指標及有待改進的方面,旨在質量的持續性提高,形成課程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美國大學每年會開展在線教育年度評估,通過評估結果來確認在線課程的運行狀況,從而確保在線教育的高質量開展。以標準為工具開展課程質量評價,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能夠實現對課程質量的持續改進。

面對不斷增多的在線教育課程,如何建構一個全面、客觀、有指導意義的在線課程質量評價體系,使我國在線高等教育既能發揮我國教育教學傳統優勢,又能推動我國大規模在線教育課程良性發展,是在線教育發展道路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全方位學習支持服務促進學生在線學習

學生學習成果是質量評估的核心內容,也是美國高等院校檢驗其辦學成效最為重要的依據。面對全美在線學生註冊率不斷增長的新變化,美國大學紛紛設立專門的教與學服務支持部門,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出發點,保障學生高質量的學習活動和學習互動,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在線學習。

美國大學為學生在線學習提供了很多支持服務,這些服務既涵蓋學術方面也涵蓋非學術方面,包括選課建議、教學資源推送、學術規範指導、24小時在線技術支持等服務。一些大學圖書館還向學生提供外藉手提電腦、頭戴耳機、攝像設備等硬體設備,學生學習能得到大量支持。

考慮到在線學習師生分離的特徵,美國大學重視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雙向交互。例如,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在線教育平臺實時收集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了在線討論等多種互動環節,在互動教學中較少強調答案的唯一性,更重視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耶魯大學每門在線課程都設有課後問卷調查,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馬裡蘭學院大學還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不同需求,設計、開發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及教學活動。

從面授教學到在線教學,改變的是實施工具,幫助學習者提高能力素養的目標並未改變。在線教育的實質是探究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依託。我國高校應以此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為契機,立足線上線下教學方式的變化,打破「以課程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啟發學生自我發展、自我促進,並促進教師從知識講授者到學生引導者與協助者的身份轉換,做好學習支持服務,努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本文系2019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對外傳播中的文化『誤讀』研究」[2019SJA0226]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20日第6版 

相關焦點

  •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對知識的獲得有一個親身經歷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給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領略探究後的體驗,從而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創設情境,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 宏大智慧課堂支招: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看看他們怎麼做
    而自主探究學習,恰恰可以回答我們所提出的問題。當智慧教育時代的智慧課堂教學開始以學生為中心建設智慧教學環境,那麼學習模式,自然是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可見,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學生由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方式,逐步向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轉變學習方式成為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核心內容。
  •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討論構建和諧高效的自學氛圍,調動學習積極性
    相較於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講,高年級學生已掌握基礎性自主學習方法,學習主動性應隨之增強,使其能自主汲取知識,結合學習需求創設自主學習體系,為其今後開展系統性更強的學習實踐奠定基礎。基於此,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師需及時轉變育人理念,以引導為主、說教為輔,以開放式教學為主、針對性教育為輔,旨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能積極與教師進行教學互動,不斷優化其自主學習體系,達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 希沃易課堂助力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
    接下來,讓我們通過何老師的初一語文課《處處留心皆素材,積累精選成妙文》,一起探究如何利用希沃易課堂在語文作文課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實踐能力吧。  為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實踐能力,讓學生提前對所學內容有更好的認知,在課前,何老師精心挑選了自主學習材料,並準備了自主學習任務。  自主學習材料:微課《矛盾的生平與創作》、《老舍的生平與創作》。由於本節課學習的內容為如何積累並挑選作文素材,何老師準備了2份動畫微課,並通過希沃易課堂教師空間下發到學生平板上。
  •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特別是由教師單向灌輸知識,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以及過於整齊劃一、呆板的教育教學制度。《新課程標準》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那麼自主、合作、探究究竟有何意義?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開展有效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幾年來,新課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得到了教育界廣泛的認同和實施。
  • 研學旅行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研學旅行是在21世紀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方式的創新。在研學旅行中,學生的學習以自主、合作與探究的方式為主,將所學的語言、文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等知識運用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經歷知識記憶、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過程。為保持學生較高的學習主動性和研學活動的有效性,指導教師應採取合適的引導方式促進學生在研學旅行中的自主學習。
  • 在線少兒英語品牌阿卡索,引領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自主學習
    在線少兒英語品牌阿卡索,引領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自主學習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激發了在線教育發展的巨大潛能。據艾媒諮詢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的用戶規模將會達到3.51億人,市場規模將會達到4858億元。
  • 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要改變教育學課「老師難教,學生厭學」現象,可以通過問題式教學法、情景模擬法和體驗式教學法等多樣化教學方法融入教育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把諸如教育「三亂」(亂辦班、亂收費、亂補課)、扶貧教育、創新創業等當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及事例,製作成教學故事PPT、教學影視動畫或教學錄像視頻短片,以及嘗試融學生自我選擇授課內容、備課、授課和評課於一體的微課,加深學生對教育學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促使學生在生動鮮活的時代案例教學中激發其教育學課程求知慾和創造力及其認知衝突,在教學與實踐中讓學生的「學、思、悟、行
  • 我對「自主探究學習」的再思考
    難道我們不應該從實際出發來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嗎?像這種把自主探究學習看作是「萬能鑰匙」,任何知識都讓學生探究的做法,不是把它變成點綴課堂的裝飾品了嗎?  現象二:「蜻蜓點水」式的自主探究學習  表現為教師表面上是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實際上在學生交流、探討兩三分鐘後就草草收場,然後馬上組織學生匯報,並引導學生按原定的預案進行學習。
  • 在學習中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習慣,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發展
    新課改的推行要求教師將工作重心轉向學生,重在學生的學,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推動者,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輔助作用。數學教育在價值目標取向上應朝多元化拓展,不僅僅局限於讓學生獲得一般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活動中增強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數學的價值,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般能力等方面都要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應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使學生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其他方面也得以發展。
  • 在線·在校·在場——後疫情時代的學生教育與引導
    全文長72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9 分鐘 我今天講的主題是《在線·在校·在場——後疫情時代的學生教育與引導》。 「在校」指的是我們熟悉的一種方式——孩子們在學校裡,「在線」指的是特殊情況帶來的居家學習這樣一種線上學習。無論是在校還是在線,在場的應該是什麼?怎樣才能讓教育在場?就有了這樣一個副標題:後疫情時代的學生教育與引導。
  • 探究實踐,自主成長
    學校老師為各年級從「課內拓展、學科整合、文化溯源、科學探究、社會觀察、生活體驗」六大領域設計了系統化、可選擇的探究實踐主題,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走向實踐,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在體驗與創造中學習,獲得反思與提升,養成自主探究意識。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主選擇課題,2—5人組成研究小組。小組內選出組長負責協調工作,邀請老師、家長做輔導教師。
  • 生涯規劃教育:自主探索 體驗引導
    目前,學生在部分科目及科目組合選擇上,更多還是成績取向,甚至放棄自己的興趣,在「學業—專業—職業—生涯」之間還沒建立起內在的關聯,這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高中學校不僅需要開設生涯規劃課程,更需要整體構建高中生涯發展教育體系,把生涯教育和引導全面滲透到高中教育全過程中。
  • 「停課不停學」屢走偏,慧科陳瀅:引導學生做探究式和項目式學習
    此外,由22個平臺共同提供在線教育服務,避免了因網絡擁堵而導致的學習體驗感較差的問題。然而,由教師做「麥霸」的直播難以保證教學效果,教師不僅無法感知學生的學習狀態,也難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此,慧科研究院院長陳瀅博士表示,在線教學要構建高效的線上溝通方式以及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可以充分利用學習平臺的功能模塊,甚至微信和QQ等通訊軟體,靈活多樣地開展線上教學,而不僅僅拘泥於單一的直播形式。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院副教授李爽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 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探究任務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探究知識
    二、初中數學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方法(一)在課堂上設置合理的懸念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如果能夠對他們的好奇心進行正確的引導,他們就能夠對數學知識產生探究與學習的欲望,繼而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
  • 淺談語文作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原標題:淺談語文作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課題提出   《語文課程標準
  • 探索式教育重在培養孩子探究世界的方法和興趣
    近日,北京清華附小六年級學生用大數據分析蘇軾「心情曲線」「朋友圈」「旅遊價值」的事情直接刷爆了朋友圈,網友直呼小朋友們「後生可畏」。  「學校否借名人炒作」「是否揠苗助長」「是否主要由老師家長捉刀」「模式是否可以複製」……在收穫點讚「10萬+」的同時,相關探索也引來一些質疑,一場關於探究式教育到底怎麼操作的討論,也在線上線下引起關注。
  • 自主探究---幼兒科學教育的基本方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自主探究-----幼兒科學教育的基本方法   如前所述,幼兒科學教育的方法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革,即強調通過幼兒的自主探究獲取科學知識
  • 理論探索|深度學習視域下智慧課堂與學生素養的關係探究
    (一)教學模型構建智慧課堂具有技術與學科融合化、師生交流互動立體化、教育決策數據化、學習時空開放化等特點,目的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培養智慧人才。通過在線教學平臺,教師選取網絡教學資源(如同步訓練資料、拓展資料、音視頻資源等), 供學生自主化學習;學生通過學習在線資源,建立基本的思維框架和知識體系,完成知識儲備。
  • 校園文化,重在引導價值追求
    校園文化,重在核心價值導向   記者:您覺得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著力點在哪裡?   馬德秀: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重在對核心價值的導向。校園的文化傳承創新主要體現在育人活動中,尤其是對年輕一代的核心價值引導上。今天,我們擁有更好的條件去實現更大跨越,但同時也受到開放環境下多元價值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