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武漢在歷史和現代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國家歷史文化都市,說到武漢,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也許武漢大學櫻花盛開,還有,可能是壯麗的長江大橋,這些地方享有盛名,每年都有很多遊客出名,我想看看武漢的風貌。
但是,在武漢這個大城市裡,曾經有過以「爛尾樓」的身份存在的地方,現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這只是一個公園,但有一個宏大的名字,萬國公園,這個公園為什麼叫萬國呢,90年代,中國掀起了建設小景觀建築物的熱潮,也就是說,縮小了世界各地有名的景觀,濃縮在了公園裡,因此,聚集了「萬國」有名的觀光景點。
1996年萬國公園被開發了,不過,三年後,也就是1999年由於資金不足工程被中止了,之後,萬國公園就變成了「爛尾樓」,沒有人問,因此,很難找到位置,在很遠的地方,道路彎彎曲曲的,在當地人的幫助下可以找到,對於喜歡探險、喜歡郊遊的人來說,這個地方可以激發人們的探索欲望。
正因為難以抵達,萬國公園才被神秘的色彩所包圍,成為泥尾樓已經過了十幾年了,無論多麼堅固的建築物,在這二十年的「野外生存」中都會被歲月侵蝕,萬國公園也不例外,有的建築被蘆葦灌木覆蓋,有的直接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但是,萬國公園裡雜草叢生,其魅力依舊。
萬國公園很大,佔地約800畝,裡面散布著十幾座建築物和神殿,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充滿異域和英倫田園風情,由於沒有完全完成,公園裡很多建築都是殘缺的,有些殘缺了稜角,那個確實給萬國公園帶來了獨特的魅力,正如雕刻作品《割腕的維納斯》所展示的那樣,有時欠缺的反而是一種別具一格的美,因此,攝影愛好者和「模特」都適合在這裡拍幾張照片作為紀念。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微博、多音等軟體開始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了解了武漢的萬國公園等小景點,現在好像安靜地「復活」著,但是,這次萬國公園似乎不是公園,而是「野營聖地」。
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現在的人們不是像以前那樣被迫野營,而是想親身體驗這樣的生活方式,萬國公園正適合現代人的這種需求,既遠又寬敞,又分布著外國風情的建築,讓野營的人體驗新奇,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萬國公園,很多人都憧憬著這個景點,無論是拍照、露營、探險,都可以在萬國公園找到自己想體驗的地方,泥濘的「復活」似乎正在一步一步地成為現實,那你怎麼看萬國公園的再繁榮呢?如果有去武漢的機會,去體驗野營嗎?歡迎評論區域的評論。
有更好的內容,請注意。
(申明:正文裡的照片都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